子公司擬上科創板 華大基因來「造勢」?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金融投資報

近日,一則「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消息突然在社交平臺上瘋傳。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300676)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面對突如其來的闢謠,有財經人士認為,這背後或與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華大智造擬登陸科創板有關。「基因編輯嬰兒是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如果傳言屬實,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受此影響,12月9日華大基因股價下跌2.28%,收於128.83元。

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

對於參與基因編輯嬰兒一事,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義正言辭地予以否定。公司官微首先稱: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根據官微,華大基因稱,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僅從聲明來看,華大基因完全將此事撇得一乾二淨,稱自己沒做任何違法的事;但從胚胎幹細胞、核酸測序、技術效率,以及安全性評估等字眼來看,有財經人士認為,華大基因好像又在「炫技」。要知道,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是一項顛覆性技術,這對於逆轉癌細胞,開創癌症治療新途徑有很大作用。

「且不管基因編輯嬰兒是否是在合法情況下做的實驗,如果真有這麼一項技術,那麼華大基因和擬上市科創板的華大智造,在估值上至少能翻好幾倍!」上述財經人士稱。再加上,「Nature」自然雜誌又是國際上頂尖的科技期刊,能在該雜誌上露面,並參與項目中的一環,該財經人士稱,「這可謂是榮耀加身,自我封神。」

華大基因曾遭科技部處罰

既然華大基因在基因檢測這一賽道如此「傲慢」,那麼這家公司目前怎麼樣了?

金融投資報記者聯繫到了成都一位在三甲醫院從事基因檢測的工作人員趙先生(化名)。趙先生稱,在幾年前,華大基因的基因檢測業務確實很牛,但最近兩年卻低調多了。

「低調的原因是華大基因出了一個事。據說,華大和國外一起搞合作,把中國人的基因賣出去了。當然,這件事後來也沒有被深挖。但從那件事後,華大基因就有點不如從前了。」

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之前的確有一則《遭科技部罕見處罰,華大基因又陷14萬孕婦基因外洩風波》的報導。2018年10月24日,科技部首次在官網公布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華山醫院與華大基因未經許可與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山醫院、華大基因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違反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十六條規定。科技部已於2015年9月對華大基因和華山醫院進行處罰。值得注意的是,被點名的牛津大學曾是華大基因第四大客戶。由此來看,其中有利益關聯。

第三方實驗室大行其道

那麼,在華大基因被處罰後,目前國內的基因檢測行業處於什麼狀態?

趙先生稱,目前來看,各家醫院和誰合作主要是看地方的支持程度。「一般而言,醫院要搞一個實驗室,幾百萬是輕飄飄就砸下的,但搞出來的東西還有可能『四不像』。同時,對於一些地方醫院來說,砸幾百萬搞實驗室,成本也是很大的,因此他們更願意找第三方實驗室合作。」「這些第三方實驗室一方面有資質,另一方面,在基因檢測的今天,很多測試盒都已經標準化了,因此,稍微有點實力和資本的實驗室都能進入該行業。」趙先生表示。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三方實驗室不店大欺客,有什麼都能坐下來談,不像之前的華大基因有點「強勢」。

至於成都醫院的基因檢測是什麼合作情況,趙先生則以「不方便透露」為由拒絕了採訪。「這些東西,各家醫院都諱莫如深,在行業裡一般也不好多打聽。」

數據顯示,2019年華大基因實現營收28億元,其中生育健康業務佔比近半。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已累計完成超過600萬例。表明上看,這是很龐大的數字,但趙先生卻表示,目前基因檢測的價格波動性很大。「以今年的新冠核酸檢測為例,最初的檢測的費用是500元,但現在只要120元就能檢測。」趙先生稱,「在胎兒基因檢測方面,如果有基因缺陷,現在也基本是無治療手段。可以說,整個產業鏈仍處於檢測的基本階段。」

華大智造產銷率欠佳

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之後,華大基因的子公司華大智造也將登陸科創板。

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深圳,法定代表人為牟峰,實際控制人為汪建,而汪建亦為華大基因實際控制人。可以看到,兩家公司是一個控制人。當然,也是一個董事長。此次華大智造擬募集資金高達25.28億元,計劃分別用於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項目、基於半導體技術的基因測序儀以及配套設備試劑研發生產項目、華大智造研發中心項目、華大智造營銷業務中心建設項目、華大智造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對此,有財務人士表示,「華大智造募資就是建樓搞實驗室,並在實驗室裡放置檢測儀器。」

那麼,華大智造究竟缺不缺這個實驗室?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報告期內,華大智造的產能利用率並不高。其中,最重要的基因測序儀業務中的儀器板塊,產能利用率在2017年-2029年1至9 月分別為 86.14%、65.88%、83.5%和45.33%。可以看到,在以往完整的會計年度,華大智造的產能利用率並不是被完全利用。同時,產銷率除在2018年達到 110.06%以外,其餘都在80%以下。今年1-9月就更不用說了,華大智造的產能利用率只有45.33%,幾乎一半都處於停產狀態。這充分說明,華大智造生產的產品,市場需求似乎並不是太大。

基因測序儀業務中的試劑板塊,近兩年來也表現不佳。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華大智造加大了馬力生產,報告期內產能利用率都在80%左右。但生產得再多,賣得不好也是白搭。招股書顯示,華大智造試劑業務在2019年和2020年1至9月的產銷率分別為 52.3%和 53.13%。而2018年華大智造的試劑產銷率為76.27% , 2017 年 更 是 達 到96.64%。

從時間點上看,2018年成為華大智造試劑業務的分水嶺。對於這一點,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剛好與2018年華大基因被科技部處罰的時間吻合。「可以推斷,也就是這一年,依靠華大基因的華大智造,相關業務都不行了。」該市場人士稱。

除了基因測序儀業務的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數據不佳,在實驗室自動化業務領域,儀器和試劑這兩大業務也表現平平。其中,儀器的產能利用率在2019年1-9月為93.13%,但產銷率僅有41.01%。行業人士認為,這再一次充分說明了華大智造的實驗室自動化儀器產品,在下遊市場上的需求不大。由此來看,華大智造大額募資25.28億元建造智能研發基地項目似乎沒有那麼必要。

依賴大股東 關聯交易多

華大智造還存在大量關聯交易。

具體來看,在前五大客戶銷售中,華大系連續成為華大智造「第一大客戶」。招股書顯示,2017 年-2020 年1至9月,華大基因、華大控股及受汪建控制的企業或組織實現的銷售金額分別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99.15% 、 92.38% 、 69.96% 和23.19%。其中,華大基因和華大研究院的銷售金額佔比又高於50%。這意味著如果沒有華大基因這一靠山,華大智造的業務基本就開展不了。對此,華大智造表示,公司已加大外部客戶業務拓展,關聯交易佔比也在逐步降低。但業內人士認為,效果似乎並不明顯。

上述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趙先生稱,近年來第三方實驗室風起雲湧。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就巨增1200多家,並且省級中心化實驗室向地市級實驗室逐漸下沉,在此背景下,依靠華大基因長大的華大智造又有多少硬實力?同時,目前的基因檢測越來越公式化、標準化。「簡單的基因檢測,很多第三方實驗室都能做了。」趙先生稱。

在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的背景下,金融投資報記者也注意到,華大智造的銷售費用也隨之激增。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從2017年的6333.46萬元飆升到2.64億元。算下來,三年多時間增長了3.17倍。其中,僅今年1-9月,華大智造的銷售費用就比去年全年增長了一倍多。但即便如此,華大智造的存貨也依然高企。招股書顯示,2020年1-9月,公司存貨為6.5億元,比去年全年大增1.6倍。

對此,華大智造稱,由於疫情原因,導致公司存貨不能及時周轉。但公司生產的產品,諸如試劑和儀器之類,不正是今年醫院最 需要的東西嗎?在此背景下,有業內人士表示,在華大基因大不如從前、市場競爭激烈且自身產銷率呈下滑趨勢下,華大智造這筆25.28億元的融資顯得有點獅子大開口了。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公司華大智造敲門科創板有關。   「暫且不管基因編輯嬰兒是否是在合法情況下搞的實驗,但真有這麼一項技術,那麼華大基因和擬上市科創板的華大智造,在估值上至少能翻好幾倍!」上述財經人士表示。   再加上,「Nature」自然雜誌又是國際上頂尖的科技期刊,能在該雜誌上露面,並參與項目中的一環,該財經人士認為,這可謂是榮耀加身,自我封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關聯公司三年半虧22億
    12月8日,華大基因在其官方社交媒體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以及「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先是股東套現16億元,轉頭又增發20億元,現在拆分出去的子公司華大智造又拋出募資25億元的上市申請。 華大基因缺錢嗎? 從財務數據來看,華大基因的資產負債率從2019年9月30日的19.09%直接攀升至37.11%,增長了18個百分點。
  • 【華大基因回應子公司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華大基因公告,子公司...
    【華大基因回應子公司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華大基因公告,子公司北京六合的主營業務為面向科研的一代測序服務,此次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溝通核實。北京六合2019年度實現的淨利潤不超過上市公司同期淨利潤的1%。
  • 資本風向|華大基因陷「編輯嬰兒」風波,公司回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華大基因再陷風波公司聲明:與事實不符近日一則「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消息又讓華大基因陷入風波。對此,華大基因於12月7日緊急聲明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華大基因官微首先聲明: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接著表示: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
  • 華大基因兄弟公司「報考」科創板
    科創板「考場」迎來一名似曾相識的「新考生」,即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兄弟公司——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目前華大基因實控人、董事長汪建合計持有華大智造52.3%股權,為其實際控制人。若華大智造最終順利登陸科創板,汪建將在A股市場擁有第二家上市公司。
  • 「定製人類」與「基因編輯嬰兒」風波後,華大基因兄弟公司上市面臨...
    華大基因經歷了一場「虛驚」。 12月7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該消息一出旋即引爆了社會輿論。12月8日,華大基因火速在官方微博對此事進行了闢謠。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衝擊「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第一股」
    日前,上交所科創板披露了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上市招股書(申報稿),華大智造IPO獲受理,中信證券為其保薦機構。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時隔兩年,華大基因再次被舉報。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華大智造科創板IPO:應收帳款金額較大,與關聯方存在大量關聯交易
    2007年,汪建在創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現任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若華大智造最終順利登陸科創板,汪建將在A股市場擁有第二家上市公司。據了解,華大智造本次擬發行股份不超過4131.9475萬股,募集資金25.28億元。
  • 科創日報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公布;嶺南股份分拆子公司衝擊科創板
    項目動態截至發稿前,科創板申報企業266家;進入「已問詢」階段企業65家;進入「提交註冊」階段企業15家;進入「中止及財報更新」階段企業8家。明星公司中芯國際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5月5日訊,中芯國際在港交所公告稱,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募資用於12英寸晶片SN1項目。
  • 艾隆科技「加價」1.6億「改道」科創板,子公司持續虧損成隱患
    艾隆科技,一家註冊於蘇州工業園區,專注於醫療物資智能管理領域的公司,最近啟動了它的科創板之旅。據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艾隆科技本次上市的保薦機構為海通證券,擬融資規模為4.77億元。研發投入逐年下降一系列的關鍵數據,可以看出,艾隆科技算得上是一位「有料」的科創板選手。公司招股書財務顯示,艾隆科技近三年來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保持增長趨勢。
  • 首單民企分拆上市預披露 紫江企業子公司要上科創板
    原標題:首單民企分拆上市預披露 ,紫江企業子公司要上科創板
  • 科創板日報:首批科創50ETF規模暴增 中控技術逆市勁升11.11%
    53家公司「A拆A」推進中,目標地多為創業板、科創板;興業證券:歲末年初科創板可能迎來更好向上機會;興嘉生物擬科創板上市,闖關礦物微量元素第一股。市場動態:解碼科創板:7億主力資金力挺 中控技術逆市勁升11.11%!
  • 廈門鎢業擬分拆子公司衝刺科創板 稱有助於股票價值提升
    廈門鎢業擬分拆子公司衝刺科創板 稱有助於股票價值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3 22:18:07
  • 吉利汽車科創板首發過會,成科創板整車第一股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召開2020年第83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會上審議了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首發事項。隨後,科創板上市委發布公告,吉利汽車科創板首發過會。吉利汽車成為「科創板整車第一股」。本月初,吉利汽車正式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擬投資總額為204億元,其中擬使用本次募集資金200億元。
  • 疫苗全產業鏈企業要來了!艾美疫苗擬踏上科創板之路
    疫苗全產業鏈企業要來了!艾美疫苗擬踏上科創板之路 2020-12-24 09:53:02 來源:資本邦 已入駐財經號
  • 科創板晚報天合光能擬投資建設大矽片高效光伏電池項目 金博股份與...
    《科創板日報》(上海,鄭嘉維)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金博股份:與隆基股份籤署碳基複合材料產品長期供應框架協議,未來三年預估協議總金額約為16億元;天合光能:擬投資30億元建設大矽片高效光伏電池項目;「統信軟體」宣布成功完成A輪11億元人民幣融資。
  • 科創板第六十九周交易大復盤:新鮮事有趣事創紀錄的事一應俱全
    那就先從「金融1號院」的科創板日記裡來一起回顧一下吧! (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至科創板上市的預案,公司擬將其控股子公司用友汽車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從上述53家公司的公告來看,已明確說明上市板塊的有38家公司,其中23家擬分拆子公司至創業板,12家擬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有3家擬分拆至上交所主板。
  • 科創板晚報|比亞迪半導體擬分拆上市 中車時代電氣科創板上市獲受理
    《科創板日報》(上海,何律衡)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比亞迪:控股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籌劃分拆上市;特斯拉:嚴格按照中國法律法規生產,不存在「為產量不惜降低質量」現象;京東擬將雲與AI業務與京東數科進行整合;中車時代電氣A股首發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
  • 華大基因VS金域醫學
    今天我們來看看華大基因和金域醫學16年到19年財務報表(單位:億)……華大基因:中國基因行業的奠基者。金域醫學:第三方醫學檢驗龍頭企業。1、應收帳款佔總資產的比:華大基因:比較高,16年到19年平均為20.9%!金域醫學:很高,16年到19年平均為34.8%!應收帳款佔總資產的比越低越好!這局華大基因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