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門後遺症?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已報案,證據充分

2020-12-11 北京時間財經

公司市值超500億。

時隔兩年,華大基因再次被舉報。

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是否是2018年的「舉報門」當事人王德明?據中國裁判網文書顯示,王德明曾發表的一篇文章《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內容包含有「我們是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

華大基因董秘辦相關人員告訴時間財經,應該是2018年「舉報門」當事人王德明,目前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交了證據。關於該事件對公司影響,該工作人員稱,「我們覺得還好,證據充分。」

緊急闢謠

針對相關傳言,華大基因在其官方微博表示,據了解,「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這個機構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實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隻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具體可查閱Nature的報導。

來源:微博@BGI華大

一位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業內人士告訴時間財經,「論文中,華大基因確實參與了基因編輯胚胎,但不是基因編輯嬰兒,實驗僅涉及細胞生物學和細胞水平的遺傳學研究。這項工程是在多個監督機構的監督下完成,以保證該工作不違反倫理規定。文中所涉及的胚胎均來源於捐贈者且有書面證明,胚胎在實驗完成後進行基因測序,並且冷凍保存建立胚胎幹細胞系以備將來研究使用。」

官網介紹,2017年7月14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正式掛牌,成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華大基因是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類檢測和研究服務商,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檢測和研究服務,公司為基因測序龍頭企業。

華大基因和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智造」)實際控制人均為汪建。今年以來,華大基因股價接近翻倍。12月7日,華大基因兄弟公司華大智造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若華大智造順利登陸科創板,汪建將再添一家上市平臺。

截至12月10日A股收盤,華大基因報價130.28元/股,總市值521.25億元。

「舉報門」往事

兩年前,華大基因也曾被王德明舉報。

據21世紀經濟報導,2018年6月14日,天涯論壇註冊用戶「獨孤九劍王德明」發布《舉報華大基因偽高科技忽悠欺詐涉嫌賄賂官員,大規模套騙國有資產》一石激起千層浪,王德明舉報華大基因欺騙合作夥伴,利用國家基因庫之名進行圈地。

2018年7月,華大向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起訴王德明方面名譽權侵權。華大集團起訴南京昌健實際控制人王德明多次通過網絡及社交媒體,公開散布針對華大及其高管的侮辱性不實言論,借「實名舉報」之名,惡意侵害企業的名譽權,貶損、降低企業的良好社會評價,混淆投資者的視聽和判斷。請求法院判決確認被告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犯,並公開賠禮道歉。

2019年3月15日,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對華大基因訴王德明名譽侵權案做出一審判決,支持原告華大基因的訴訟請求,確認被告王德明在公開網際網路所發布的內容,客觀上導致公眾對原告社會評價降低,已構成對原告名譽權的侵害。

一審法院判決,十日之內,被告王德明通過天涯論壇網站,連續三天發表致歉聲明,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不過,華大基因進行了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改判確認被上訴人王德明、被上訴人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均已經侵犯上訴人的名譽權;改判被上訴人王德明、被上訴人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連帶承擔侵犯上訴人名譽權的損失賠償金人民幣30萬元等。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北京時間財經 向雨)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仍在微信傳播 華大基因闢謠並報案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仍在微信傳播 華大基因闢謠並報案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12月8日晚間,針對12月7日傍晚有微博發文表示「華大基因有大瓜要爆,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2月8日晚間消息,華大基因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華大基因表示,華大在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的項目中只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酸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闢謠!關聯公司三年半虧22億
    來源:市界一則「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新聞直接「炸出」基因測序龍頭。12月8日,華大基因在其官方社交媒體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編輯58個嬰兒」以及「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
  • 光明網評論員:「基因編輯嬰兒」?這種謠言造不得
    昨天(12月10日)有媒體報導說,華大基因在8日晚間針對此前一日有人在社交媒體發文所稱的「華大基因有大瓜要爆,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等令人震驚的消息,進行正式闢謠。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近日,有微博用戶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某某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
  • 基因編輯58個嬰兒?華大基因緊急聲明
    「基因編輯嬰兒嚴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如果此事為真,那麼很可能影響華大智造上市。」該財經人士稱。   受此影響,12月9日,華大基因下跌2.28%,報收128.83元。   1   否認基因編輯58個嬰兒   對於參與基因編輯嬰兒一事,12月7日晚間,華大基因是義正辭嚴。
  • ...Max;華大基因回應「基因編輯58個嬰兒」事件;華為發布首款商用...
    在11月20日,華為商用臺式機HUAWEI MateStation B515 已上架華為官網,這次算是正式發布。華為認為,臺式機是PC產品中生產力最強的品類,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的家族新成員,未來將在全場景智慧生活的智慧辦公場景中扮演重要角色。未來,華為還將陸續推出商用一體機、商用顯示器。
  • 「定製人類」與「基因編輯嬰兒」風波後,華大基因兄弟公司上市面臨...
    華大基因經歷了一場「虛驚」。 12月7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王主任實名舉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該消息一出旋即引爆了社會輿論。12月8日,華大基因火速在官方微博對此事進行了闢謠。
  • 基因編輯的道德紅線
    作者|周超臣頭圖|視覺中國上周有個關於基因編輯的傳聞不知道大家是否關注到?傳聞稱「華大基因編輯了至少58個嬰兒基因,還意圖搞『定製人類』」。華大基因官方微博@BGI華大 12月8日火速闢謠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科幻片中的情節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系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沒有回植,沒有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華大基因還表示,它只參與了該項目中胚胎幹細胞的核算測序,以及技術的效率和安全性的評估。
  • 子公司擬上科創板 華大基因來「造勢」?
    來源:金融投資報近日,一則「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消息突然在社交平臺上瘋傳。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12月7日晚間,針對該消息,華大基因(300676)緊急聲明稱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 蘋果推出4399元AirPods Max;華為發布首款商用臺式機;華大基因回應...
    在11月20日,華為商用臺式機HUAWEI MateStation B515 已上架華為官網,這次算是正式發布。目前,其總市值已超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達3439.79億港元。招股書顯示,近四年來京東健康90%的營業收入來自零售藥房業務,2017年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健康的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額分別為49.07億元、72.55億元、94.35億元和76.93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88.4%、88.8%、87.0%和87.6%。
  • 資本風向|華大基因陷「編輯嬰兒」風波,公司回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
    華大基因再陷風波公司聲明:與事實不符近日一則「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的消息又讓華大基因陷入風波。對此,華大基因於12月7日緊急聲明不存在「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華大基因官微首先聲明:沒有瓜,各位群眾散了吧。接著表示:這是一篇在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該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重要的事情是沒有回植!沒有妊娠!
  • 基因編輯是否可行?「基因嬰兒」事件已過2年,為何飽受反對?
    人類從未停止進化,有了基因,人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人類是沒有辦法選擇基因的,如果基因出現了問題,很多新生兒會患一些先天性疾病。有人肯定想到2018年的基因嬰兒事件了,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兩年,人類究竟能否對基因進行編輯呢?這項研究項目還在繼續嗎?
  • 華大基因上市三周年:基因測序第一股「王者歸來」
    硬核科技創新,打造全產業鏈生態圈近年來,中國基因測序技術已位列全球領先水平,在這其中,華大基因作為基因測序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在基因技術應用領域進行前瞻性的布局。自上市以來,華大基因年度營業收入以超過兩位數的增長率穩步提升。
  • 【華大基因回應子公司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華大基因公告,子公司...
    【華大基因回應子公司被美國納入實體清單】華大基因公告,子公司北京六合的主營業務為面向科研的一代測序服務,此次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具體原因,有待進一步溝通核實。北京六合2019年度實現的淨利潤不超過上市公司同期淨利潤的1%。
  • 華大基因與長治1醫院,籤約!
    近日,華大基因與長治市人民醫院在深圳華大國家基因庫會議室籤訂了聯合精準醫學中心戰略合作協議。長治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李俊、院長胡文慶、腫瘤精準轉化醫學中心主任宗亮、醫務科主任金鑫、經濟管理科王淵,深圳華大基因首席醫學事務官許四虎、華大股份副總裁劉娜、華大股份腫瘤事業部銷售總監宋世傑等領導參加了籤約儀式。
  • 華大基因:火眼辨陰陽
    在武漢光谷城核心區,一幢尚未正式啟用的辦公樓裡,當每份樣本被送入一層的2000平方米空間裡開始流轉,就意味著最多8小時內就能測定,送檢者是否已面臨新冠病毒的侵襲。運行近50天來,這樣的樣本測定,武漢火眼實驗室已完成23萬多份。
  •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是科學突破還是噱頭?
    2018年11月27日/生物谷BIOON/---2018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在11月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後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
  • 法學專家: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涉嫌違反多項醫療法規
    基因編輯不是一項新技術,但「基因編輯嬰兒」的出生,卻震驚了業界內外。11月26日,有報導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華大基因兄弟公司「報考」科創板
    科創板「考場」迎來一名似曾相識的「新考生」,即上市公司華大基因的兄弟公司——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智造」)。目前華大基因實控人、董事長汪建合計持有華大智造52.3%股權,為其實際控制人。若華大智造最終順利登陸科創板,汪建將在A股市場擁有第二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