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說,棋如人生,棋如世態。因為棋就是一場戰爭,就是人智慧與智慧的碰撞與較量,下棋的人和棋就是融為一體的有機組織,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講,下棋就是棋手對棋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通過棋手的調動子力採取各種策略,運用戰術手段,組織協調進攻,以達到取勝的目的,可以說,象棋中的對兵種的認識,協調和運用策略的過程和企業管理的許多方面有著相似相通的地方。
象棋愛好者
象棋中有一條很大的原則,也是初學下棋的人不能夠很快理解的,就是對子力價值的認識。象棋雖然存在著子力威力大小、作戰能力有別的問題,比如車的威力最大,馬炮稍小等,但是以子力在棋戰中發揮的作用而言,它是沒有大小之分的,誰都可以吃誰。
原來我小時候下象棋,總以為象棋和軍旗一樣,有司令,軍長、師長不同的官銜,大可以吃小,小卻不能吃大。別人就反覆跟我說,象棋棋子無所謂大小,只是各種子力的走法不一樣,贏棋主要依靠子力配合和佔據有利位置,殺死對方將帥為目的。誰都可以殺死它,將帥被將死,棋局就結束。那時,真是似懂非懂不能理解,到後來隨著棋力的提高和棋齡的增長,才慢慢的明白過來,懂得如何認識子力的價值。會下棋的人都知道,不同棋力的人在理解、應用、調度棋子和採取策略的能力是有很大區別的,一個象棋大師和一個在街頭的「臭棋簍子」,他們同樣面對的都是三十二個棋子,完全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但一交手,其間優劣高下就立見分明了。以管理的術語來講,就是大師善於管理和使用分配棋子,他有深刻的認識,懂得調度,能夠隨意排兵布陣,靈活運用,從而發揮了每顆棋子的組合作戰能力,揚長避短,精確算度。並以良好的的計策、謀略,發揮了棋戰的強大威力。
象棋棋子:帥
以象棋的理論推而廣之,引申開來,那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單位而言,它就涉及了對人才和整個人力資源的認識和經營管理策略的問題,作為一名管理者,領導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了解下屬的特點,明白他們的長處和不足,從而在安排其崗位是能儘量發揮他們的優勢,規避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人員配置上能實現資源最大化,不能有所偏頗,誰能發揮作用就用誰,懂得使用和選拔人才,這應該是對人才問題的正確和積極的態度和觀念,它的好壞也將成為了企業的興衰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但以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而言,特別是國有企業在這一問題上還存在著很大的弊病,早在幾年前,有這麼一個相聲段子,裡面有一句話很能反映當時的人才現狀,說領導說你行就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有一定的現實代表性,完全顛覆了正常的人才觀。曾經有個外國駐華大使在中國生活了多年以後,經過他和某些部門和領導者來往,打交道,他毫不隱晦的總結了一句話,對中國的人才使用現狀評價道:中國腐敗和任人唯親猖獗,可謂一語中地,想想,如果把企業發展比作一盤棋,那麼在這種狀態下,有多少有能力、有抱負、有氣節的車馬炮們會被排入絕地,這樣的棋局只能說一開始就註定了他的命運,必然敗局已定。
自古以來中國這種通病就象瘟疫一樣永不停歇的代代蔓延下來。中國清朝的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就是當時清政府壓制人才的典型犧牲品,不要以為洪秀全是個天生的革命家,懂得推翻滿清封建統治,建立所謂的「天國」,洪秀全是個十分有才華的人,一心只讀聖賢書,想出人頭地、廣大門庭,對政治仕途抱有遠大的理想,他多次參加清朝科考,那時一心想報效請政府,但是由於請政府腐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任人唯親、營私舞弊,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踏進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道路,懷才不遇的洪秀全失望之餘投身了宗教,最後揭竿而起反抗清政府,自己當皇帝,其實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所以,作為管理者或管理機構、部門,也必須要懂得如何去駕馭和正確使用人才,使人才不受壓制,能正確的引導他們實現個人價值,為他們創造施展才華的舞臺,更新觀念,改變思維,擯棄一些以往陳舊的用人做法和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一個企業才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才會有活力,充滿生機。正如孫中山說的那麼一句話:人盡其才百事興。
知道了使用人才和選拔人才,還必須知道認識人才和合理利用人才,明白他到底能幹些什麼,怎樣才能聚集人才力量達到最優化,創造最大的價值。在中國象棋中車、馬、炮、將、士、相都有它獨特的作用,車馬炮是軍中的主力和精英,是攻城拔寨、建功立業的中堅力量,在棋戰中能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車可以橫衝直撞,是象棋中最具威力棋子,象棋裡有許多諺語是形容它的,比如,三步不亮車,江山丟一半,一車十子寒等,馬跳日八面威風,是局部控制點最多的棋子,炮能遠程進攻,隔山打子,能起到牽制穩定大局的作用,士相是御林軍,近衛,它不但能防禦,其實也能發揮強大的輔助進攻作用。小兵小卒好象是棋局裡最沒有價值的兵種,行動緩慢,且作戰能力較低,它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在下棋伊始它們總是成為對方的首選目標,車砍、馬碾、炮轟,好象命運比較悲慘,但是,自古以來,許許多多的優秀棋手都十分重視它的作用,可謂愛兵如命,戲稱自己是愛兵模範,因為小兵小卒一旦衝過河界到達對方境地後,就能橫走,大大增強了進攻的能力,在象棋裡對各種兵種的威力有一個評分標準,車是9分、馬4分、炮4.5分,相士各2分,但小兵只有2分,但是如果小兵衝過河界成為過河兵後,它的價值將迅速提高,提升至2.5分,甚至是4分。在一些局面下,小兵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如果小兵佔位好,為了達到攻殺對方將帥的目的,其他的強子都必須無條件的為它開路,吸引對方子力。甚至捨生取義,被對方吃掉,象棋中經常出現一方連棄數個強子為兵創造條件,最後導致一兵將死對方的棋,反映了整體作戰的子力優化配合的重要性,誰在關鍵的時候能派的上用場,就使用誰。
象棋車馬帥
下棋講究配合和配置,作為管理來說,更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企業在管理中只重視某些有才能的人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較為平常的人,對企業健康發展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一項工作你全用有能力的人才去完成,當然應該沒有問題,但長此以往,優秀的人才不被累死,也會累個半死,而且容易導致整個集體的不團結,引發不和諧的氣氛。到頭來,幹活的人幹的精疲力盡,閒的人無所事事,優秀的人才最終只會怨聲載道,慢慢變得失去積極性。在我們班組的組建中,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就會去運用優化的方法儘量避免,講究優化組合,能力強的和能力較弱的組合在一起,內向的和外向的人組合在一起,有上進心的和平時工作懶散的人組合在一起,這樣力求達到一個平衡,如果隨意搭配組合,讓沒有能力的人全在一個班組裡,全是懶散的人在一個班組裡,那可想而知,這種班組的組合將是一種什麼局面,生產根本無法得以順利開展,那更別說創造效益了。
常有人說,中國人一個人是條龍,三個人就是一條蟲,以此來說明中國人的不團結和沒有配合精神,喜歡窩裡鬥的性格,我覺得這種詮釋有點過了,我認為,還沒有到那麼糟糕透頂的地步,雖然有些地方確實表現是這樣,但從中國的文化傳承,包括象棋的傳承來說,中華民族是有著團結合作的優良傳統的,解放後的一段時期,中國一窮二白,中國人民還不是眾志成城的大搞經濟建設,一心要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克服了許多困難,才發展到現在國富民強、昌盛繁榮的局面,這就是很好的例證。
因水平有限,文中出現疏漏在所難免,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