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朮散———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的功效。
主要成份由人參、茯苓、白朮(炒)、山藥、白扁豆(炒)、蓮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組成。
本方人參、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滲溼,為君藥。山藥、蓮子助人參益氣健脾,兼能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朮、茯苓健脾滲溼,共為臣藥。佐以砂仁醒脾和胃,桔梗宣肺利氣,以通調水道,又載藥上行,以益肺氣。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起補脾胃、滲溼濁、行氣化滯之功。
適應症: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現代藥理研究:本品主要有調節胃腸運動、改善代謝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小劑量可促進腸管活動,而當腸管處於興奮狀態時,大劑量則可抑制其蠕動,表現出雙向性調節作用,可作為胃腸活動的調節劑。在應用本品治療氣虛型胃腸病(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時,可使患者尿中肌酐、尿酸、尿素氮等指標趨於正常,同時還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
臨床應用:本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是治療脾虛溼盛洩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洩瀉,舌苔白膩,脈虛緩為辨證要點。臨床應用於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以及婦女帶下清稀量多等病屬脾虛溼盛者。
臨床用藥經驗分享:
1.功能性消化不良:本方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虛氣滯證31例(治療組),對照組予西沙比利治療。以總有效率、症狀總積分、主次症積分評價療效,30日為1個療程。結果:治療組療效高於西沙比利,在改善臨床症狀方面亦優於西沙比利。(《中醫藥導報》2012年第7期)
2.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本方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24例,以咳、痰、喘等症狀變化,停藥1年復發與否評價療效,服藥7~10日為1個療程,治療2~3個療程,隨訪1年。結果:治療2~3個療程後,臨床痊癒17例,好轉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1.7%。(《中國醫藥指南》2008年第19期)
3.腎病症候群:本方加減治療腎病症候群32例,以主要症狀體徵積分,主要生化指標、血液流變學變化評價療效,治療2個月為1個療程。結果:完全緩解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15.6%和81.3%,治療後主要症狀體徵及尿蛋白量、血漿白蛋白和三醯甘油明顯改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血沉、血漿纖維蛋白原降低。(《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年第13期)
4..慢性鼻竇炎:本方加減治療慢性鼻竇炎60例(治療組),對照組予鼻竇炎口服液。以局部症狀、鼻竇CT顯示、全身症狀積分變化評價療效,2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後觀察療效。結果:治療組治癒31例,顯效10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4%,治療後全身症狀積分較對照組降低。(《河北中醫》2010年第5期)
六君子丸———具有補脾益氣,燥溼化痰的功效。
主要成份:由黨參、白朮(麩炒)、茯苓、半夏、陳皮、甘草(蜜炙)組成。
六君子湯以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而成,以益氣健脾之品配伍燥溼化痰之藥,補瀉兼施,標本兼治。方中,以四君子湯益氣健脾,脾氣健運則氣行溼化,以杜生痰之源;重用白朮,較四君子湯燥溼化痰之力益勝;半夏辛溫而燥,為化溼痰之要藥,並善降逆和胃止嘔;陳皮既可調理氣機以除胸脘痞悶,又能止嘔以降胃氣還能燥溼化痰以消溼聚之痰,所謂「氣順而痰消」。
適應症:主治脾胃虛弱,兼有痰溼,症見面色萎黃,嘔惡不舒,咳嗽胸悶,痰多稀白,不思飲食,大便不實,舌淡苔白膩,脈虛。
臨床應用:臨床主要用於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胃炎、梅核氣等病症。還可用於治療小兒眨眼症、反流性食管炎、膽囊炎、扁桃體炎、腹瀉、妊娠惡阻、消化眭潰瘍、哮喘、口腔炎等病症。
臨床用藥經驗分享:
1.功能性消化不良:本方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與西藥(雷尼替丁)治療組58例患者對照,療程為2個月。臨床療效以治療前後患者腹脹、早飽;上腹痛或不適;噁心、嘔吐;納呆、食少;乏力、便溏;暖氣、呃逆等主症消失情況評價。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對照組為72.4%。(《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誌》1999年第1期)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本方聯合西藥常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3例,與西藥常規治療(沙美特羅一氟替卡松、鹽酸氨溴索)35例患者對照,療程為14日。中醫證候療效評價以證候積分值減少率>95%為臨床痊癒,並檢測患者6分鐘步行試驗距離(6 MWD)、生存質量評分(聖喬治呼吸問卷,SGRQ)、1秒用力呼氣容積佔預計值百分比(FEV1%)、COPD綜合指數(博德克指數)、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自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0.3%,對照組為68.8%;兩組6MWD、SGRQ、FEVl%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改善;治療組血清TNF-α、IL-8、IL-10含量較治療前改善。(《新中醫》2014年第12期)
3.慢性胃炎:本方加減治療慢性胃炎患者108例,臨床療效評價以臨床症狀消失,霄鏡檢查與治療前比較有明顯好轉為顯效。結果:取效時間最短3曰,有效率達92%;胃鏡有效率達37%,顯效率達37%。(《長春中醫學院學報》1997年第1期)
4.梅核氣:本方加減治療梅核氣患者87例,與西藥(鹽酸多塞平、谷維素)治療組91例患者對照,療程為2周。臨床療效評價以咽部異物感等症狀消除為治癒。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4.35%,對照組為73.63%。(《福建中醫藥》2003年第5期)
介紹到這,相信大家對上述2種常用於補脾益氣的中成藥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請在專科醫生或執業藥師指導下辯證用藥,合理選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切勿擅自試用喔,喜歡的朋友歡迎轉發、收藏備用,您的點讚是最暖心的鼓勵。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與用藥調理內容,可@玥亮說藥,加關注,查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