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汀:沒有什麼能毀滅你的靈魂,包括貧窮與愛情。
那一日,湯姆和簡在晨光熹微的森林裡重逢,二人決心拋下身邊的一切,為了愛情私奔,但簡的勇氣卻即將在一個驚人的真相面前消失殆盡。
在看到湯姆身上掉落的信的那一刻,簡才知道,湯姆那為人詬病的浪蕩習氣,其實只是他的掩飾,他將從舅舅手上得來的所有錢財,都寄給了他鄉下的母親和兄弟姐妹。
湯姆如果和簡一道私奔了,他絕對會失去經濟來源,他的母親及兄弟姐妹們,今後又該如何維繫生活呢?
當發現所愛之人浪蕩的表象背後,居然肩負著如此重要的責任,當這愛已至最濃烈之時,卻不得不面對此等情形,以至責任與情感註定要站上天平的兩端,簡不由得捫心自問:我們的愛情,究竟是對還是錯?
與腐朽陳舊的階級觀念相比,貧窮真的是愛情的原罪嗎?
簡徹底迷惘了,她並不畏怯貧困艱苦的生活,但她卻害怕孤注一擲的行事會就此毀掉湯姆的家庭,毀掉湯姆所珍視的一切,最終,也必將毀掉他們的愛情。
那個寂寥的傍晚,昏黃的小餐館,簡和湯姆坐在窗邊,彼此深情對望。簡壓抑著心中澎湃湧動的深情,對心愛的湯姆說道:「我愛你,但如果我們的愛情會毀了你和你的家庭,那我寧願放手。」
對於湯姆來說,結局同樣殘酷,那聲飽含了無盡深情的「jane」,隱著他錐心的愛與痛,借用一句調性文藝的話概括:「在最無能為力的年紀,遇上了想要守護一生的人。」
愛情永恆,卻惜無緣相守。
能廝守到老的,不只是愛情,還有責任和習慣電影《成為簡·奧斯汀》選自十八世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感情經歷,由安妮·海瑟薇與詹姆斯·麥卡沃伊共同主演,影片講述了發生在1796年的一段已成過往的愛情故事。
安妮·海瑟薇完美演繹了這位偉大的女性,這位平生曲折卻又充滿了傳奇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中始終都展示著她的情感觀念,即自成體系的婚姻觀、愛情觀:
奧斯汀崇尚男女平等原則,摒棄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同時,奧斯汀筆下的理想婚姻除了平等、尊重以外,還有自由和理解,她希望以此來幫助人們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從而找到自我,實現自我。
朵朵曾在某處看到一句至今記憶猶新的話:簡·奧斯汀的一生,始終都在用理智和情感,編織著傲慢和偏見。
那一年,20歲的鄉紳之女簡·奧斯汀遇到了來自愛爾蘭的年輕律師湯姆·勒弗羅伊,在相處的過程中,在一次次智慧的交鋒之後,情竇初開的她,與這個狡黠聰敏的年輕人情愫漸生。
但最終,面對世俗的重重壓力,以及不忍湯姆的家庭再次陷入貧困生活的泥潭,簡決定鬆開愛人的手,以犧牲愛情來成全他對家庭的責任和對理想的守望。
諸多影評都認為,簡·奧斯汀在面臨愛情與現實的抉擇時過於理性和隱忍,但若換個角度去思考,這樣的理性與克制,正是簡骨子裡所具備的大愛與自尊的充分體現。
出於大愛,簡不願湯姆為了她拋下遠方的親人,她深知如果湯姆真的與她一起遠走高飛,他們的愛情註定會在生活的瑣碎中慢慢消逝,那個風趣幽默、善良正直的湯姆也必將被生活改變,這絕不是她想要的結局,儘管她是如此深愛著湯姆。
出於自尊,簡和那些甘願做男性附屬品的女性大為不同,在生活中,她頗有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將寫作視作生命的簡,有著純粹澄淨的人生,更有對自我的探索與不懈追尋,這是簡·奧斯汀超脫了一般女性思維,所獨具的智慧及格局。
論相遇——你忽然的出現,照亮了我的靈魂電影開場,禮拜天的清晨,六點一刻,簡已坐在書桌前,沉醉於紙筆之間的美好。
鄉間的日子一如既往的悠閒,少女指尖下流淌的琴聲,喚醒了沉睡的家人,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早晨,簡在姐姐的訂婚禮上為大家朗讀寫給姐姐的信,正在所有人都認真聆聽的時候,一名年輕男子的到來打斷了簡。
這名男子便是湯姆,他的舅舅是城裡有名的大法官,他則是一名實習律師,因揮霍無度,浪蕩成性,被舅舅責罰著,到鄉下的親戚家靜心思過。
湯姆對簡的朗讀提不起絲毫興趣,不僅當眾打起了瞌睡,還肆意評判說簡幼稚無趣,企圖博取大家對她的關注。
一向自視甚高的簡,在聽到湯姆對自己的評價後,深感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她回房之後,憤而將自己的手稿全部撕毀,扔進了爐中。
不久後,兩人又在舞會上結下了梁子,成了冤家對頭,但其實,二人之間的愛情也逐漸萌芽。
後來,在一次次接觸中,兩人開始改觀對彼此的看法,簡看到了湯姆的博學和善良,湯姆感受到了簡的自信和勇敢,他們的愛情開始舒展枝丫。
但在那個年代裡,即便兩人真心相愛,世俗的壓力以及貧富的差距,都是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鴻溝。
簡的母親希望簡能夠嫁一位富有的丈夫,湯姆的舅舅則因階級與地位的原因不同意這場婚事,兩人也曾攜手努力,抵抗著來自身邊的所有壓力,簡拒絕了身為貴族的韋斯利先生的求婚,湯姆也曾孤注一擲,想要帶著簡私奔。
論愛情——假如你想要愛情,那就放他走但在當時的英國,嚮往愛情或擁有愛情都是可笑的,真正能夠決定社會運轉的,是地位與資本。
世俗壓力以及階級差距,成了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即便他們再如何心心相印,也還是敗在了貧窮與現實的腳下。
簡可以說是在世俗之劍的追獵中,猛然成長起來的女孩兒,從前的她為了愛不顧一切,但過於剛烈的性格,卻使她撞上現實的壁,頭破血流,錐心刺骨。
奧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無奈與傷心:「終於,這一天還是到來了,我將與湯姆·勒弗羅伊告別。當你收到這封信時,一切都已結束,一想到這些,我不禁淚流。」
但是,自這一刻起,她也已經蛻變為更強大的簡·奧斯汀了,她美好如初,且擁有了更加柔軟又堅毅的一面,她敢於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敢於迎接世俗驟雨的洗禮,這是在與殘酷的現實交鋒之後,被賦予的品格與勇氣。
這便是特立獨行的簡·奧斯汀,她蔑視以金錢為目的的婚姻,卻也充分認識到了物質基礎的重要性,而非一味搭建空中樓閣,也正因現實的不完美,才催生出她筆下完美如許的愛情故事。
在金錢和愛情面前,她選擇了愛情,而在理智與情感的面前,她的理智又佔據了上風,這才是簡·奧斯汀,一位真正的女性主義先驅。
以後的時光裡,她將亭亭,無憂亦無懼。
論自尊——|因為愛他,所以更要離開他無垠之間,時光回溯著。
稍早些年,曹雪芹在煌煌巨著《紅樓夢》中,已刻畫出了一位簡·奧斯汀式的女子——林黛玉。
曹公是深諳女性心理的文壇巨匠,他塑造的黛玉品性高潔,情思細膩,她與簡有著同樣的桀驁,她們都有才貌,有個性,有思想,有愛侶,但是處在同樣桎梏身心的時代裡,面對現實與愛情,兩人的應對方式,卻又截然不同。
黛玉娉婷柔弱,似岸邊的楊柳,她隨風飄搖,無靠無依,敢愛卻不敢表達,只是將所有的愛戀與敏感納在心底,當她得知寶玉和寶釵的「金玉良緣」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爭取,反而默默哭紅了雙眼,將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黛玉受制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思維,儘管她對寶玉用情至深,但因沒有面對流言蜚語的勇氣,沒有「捨我其誰」的自信,更沒有放下這段情的果敢,所以她很難得到愛情,反而在這段感情中折墮了自身,以致玉隕香銷,留給世人無盡的唏噓。
封建時代裡,出身名門,頗具叛逆精神的黛玉結局尚如此,更遑論普通的貧家女子了,我們的傳統社會,就這樣扼殺了女性對自我,對愛情的追尋。
民國時的女作家蕭紅亦是如此,出身封建大家庭的她,儘管文學造詣極深,但傳統思想的禁錮,對愛情的盲目追尋,長久的低自尊,以及極端缺愛的心靈,都使她不斷深陷於情愛的齟齬。
還有沉櫻、張幼儀、凌叔華、張愛玲、於立群等等,她們的不幸婚姻,有遇人不淑的因素,亦有自身的原因。
在婚姻中,在愛情裡,都切忌將自己的位置擺得過低,任何低自尊的言行,都註定無法獲得平等與尊重,零落在塵埃中的花,又怎會被人珍惜呢?
論「第二性」——普通的人生,不普通的簡·奧斯汀簡·奧斯汀則從根本上杜絕了這種現象,比她成名更早的勃朗蒂姐妹亦如此,那麼為什麼同樣是身處弱勢地位,東西方的女性在思想上,竟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究其根本,若要探討東西方女性覺醒程度之異同,就要著眼於她們的整體處境,包括社會環境、文化環境、思想狀態等層面。
首先,不同之處在於社會環境的差異,正如存在主義女作家,女權運動先驅西蒙娜·德·波伏娃所分析的那樣,女性之所以會被稱為"第二性",不為男權體系所重視,其首要原因在於女性生產力低下,因而導致了社會地位的低下。在舊社會,東方女性普遍是沒有生產力的,多數女性,終身都作為男性的附庸以生存。真正開始關注、提升女性之地位,起始於民國初年,資本主義的衝擊,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十大才女及部分職業女性的出現,才推進了女性生產力的逐步解放,也才使東方女性逐漸踏上了自我覺醒的路程。
而西方自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的工業革命開始,就已經開始關注和重視女性生產力,譬如最先發展及擴張的紡織業,就急需招收大量的紡織女工,許多家庭女性陸續進入工廠,成為支撐家庭經濟的一員,西方女性的地位開始逐年提高,二者單在時間上就已經相差了近兩百年。
其次,東西方的文化環境也造就了女性自身思想的不同表達形式。中國傳統文化向來以含蓄隱晦自居,尤其在男權社會中,諸多女性在表達自身情感時,只能隱晦的寫在詩詞之中,以防封建禮教之窺伺。
而西方的女性相對來說,文化環境則略為寬鬆,她們可以在文字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及觀念,甚至已開始通過文字來爭取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權利。
兩相對比之下,東方女性的意識覺醒因受文化環境的制約及影響,進度及思想性則相對較弱。
最後,依舊以黛玉和簡來對比舉例,籍以闡述因不同的思想狀態,進而導致的不同人生結局。作為金陵十三釵正冊之首的黛玉,清冷高貴,自尊自愛,她本身極具迷人的詩人氣質,同時也蘊涵著較濃鬱的悲劇氣場。
在寶黛的愛情悲劇中,黛玉始終都處於想愛愛不起,想放放不下的糾結與困頓之中。
一首《唐多令·詠絮》,便道盡了黛玉心中的情思悲苦: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而同樣飽受世俗輿論摧殘的簡,她的臉上則自始至終都沒有絲毫悲苦與怯懦,因為簡始終認為女性是可以充分享有對愛情、對婚姻的自主抉擇權。
即:不要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
相比黛玉,她更愛得起,放得下,既不被金錢裹挾,亦不為世俗左右。
簡·奧斯汀將自己的愛情觀、婚姻觀訴諸文字,最終成就了世界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簡奧斯汀,也成為了非常值得一代代女性學習的自尊自強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