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守望者
東北九省由來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將東北地區重新劃分為九個省份,即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同時還設立大連市、瀋陽市、哈爾濱市三個直轄市,直屬於行政院。
東北九省的劃分是民國時期縮小省區的唯一一次短暫的嘗試。1945年9月,國民政府公布了內政部制定的《東北劃為九省案》,該方案拆分、重劃偽滿洲國行政區劃,即合併奉天、錦州兩省為遼寧省;合併安東、通化兩省為安東省;合併四平、興安南兩省為遼北省;合併吉林、間島兩省為吉林省;合併濱江、牡丹江兩省為松江省;合併三江、東安兩省為合江省;合併北安、黑河兩省為黑龍江省;合併興安北、興安東兩省為興安省;龍江省改為嫩江省。1947年6月,國民政府再次公布經修訂的《東北新省區方案》,主要對原先各省的邊界、內部建制等進行了系統調整。
民國建立之後,有關縮小省區的提議就不絕於耳,早在1928年國民黨元老宋淵源就向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提交了《縮小省區以定國家根本大計案》,1930年國民黨三屆四中全會上,伍朝樞、陳銘樞等人又各自提出了縮小省區的方案。伍朝樞的《縮小省區案》認為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幅員過大,提議將每省縮分為兩到三個。陳銘樞的《改定省行政區域案》亦認為省級行政區過大,易形成軍閥割據,提議以 「道」為標準進行縮省。全會最後通過了《完成地方自治更定地方區劃》的決議,原則上同意縮小省區的提議。1939年國民黨五屆六中會議上,彭學沛等十八人提出了《請決定即行縮小省區案》,次年由地理學家胡煥庸主持擬訂了省制改革草案。
胡煥庸的方案大致按照原每一省縮為二至三省的基本原則劃定,全國共計縮小重劃為66省區。東三省則根據其地理、人文、國防等因素按一省劃分三省。黑龍江省劃為龍江、黑河特別區、呼倫特別區三省,吉林省劃為延吉、濱江、同江三省,遼寧省劃為遼河、白山、洮安三省。抗戰勝利後,鑑於東三省長期淪陷,縮省計劃在東北推行不用顧忌原偽政權機關及地方勢力的反對,阻力比內地小很多。同時,考慮到偽滿的行政建制混亂,省級行政區過多,本身就亟待重新調整。因此,東北就成為縮省計劃的理想實驗地。
不過,當時東北地區除少數幾個大城市外均已為我黨所控制,到1948年年底東北全境即已獲得解放,東北九省縮省方案實際上是解放區沿用國民黨政府公布的省名予以具體實施的。
地圖一瞥
東北九省新行政區劃施行之後,全國各大地圖出版機構陸續出版發行了相關的地圖,但這些地圖幾乎都是單張的形式,結集成冊出版的難得一見。作為我國歷史上省區縮小實驗的實物見證,流傳下來的也是單張居多,冊子則是相當稀罕的了。
筆者所藏《東北十省袖珍地圖》(以下簡稱《袖珍地圖》),上海同茂地圖社編纂,同茂印刷局印刷,長春同茂書店總發行,製作者冷文成。這裡之所以叫做「東北十省」,是因為編者將熱河省也包含了進來。在抗戰之前,熱河與黑龍江、吉林、奉天一起也合稱「東四省」,東北淪陷期間熱河是偽滿洲國其中一省,導致戰後不少人習慣上仍把熱河當作東北的一部分,稱之為「東北十省」。
《袖珍地圖》為六十四開(10.5×14CM)紅色漆面精裝本,內有大小不一的摺疊地圖十二幅,依次是東北鐵路站名一覽圖、東北十省全圖、吉林省全圖、遼寧省全圖、嫩江省全圖、遼北省全圖、安東省全圖、松江省全圖、合江省全圖、黑龍江省全圖、興安省全圖、熱河省全圖。各圖單面印刷,其中東北鐵路站名一覽圖為黑白單色,其餘皆作五彩石印。有意思的是,發行者在地圖印刷過程中,所用紙張是舊地圖再利用,很厚實,好幾幅背面可見是某單張世界地圖,應該是在這些大幅面的廢棄地圖背面印刷後剪裁裝訂成冊的。
東北鐵路站名一覽圖較其他各圖特殊,用紙完全不同,是很薄的白棉紙,呈長條形。偽滿時期,日本關東軍為擴大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便利,先後新(改)建約5700公裡的鐵路線,計有敦圖、朝開、拉濱、北黑、寧霍和霍黑、長白和白溫、圖佳、四西、梅輯和鴨大、錦古、綏佳鐵路等。到日本投降,東北鐵路總裡程已達11479公裡,超過全國鐵路總長的一半。編者於此專列鐵道線路及站名地圖,標記慢車車站、快車停車站、大車站、車站四種車站符號,大小車站數百個,以示東北鐵路之於全國的重要性。當時國內地圖集冊的編纂,插入這種日式風格的鐵道線路圖還是很少見的。
製圖手法方面,東北十省全圖和各分省圖著重表現行政區劃,未繪製地形地貌。各圖均列數字式比例尺及線段式比例尺,線段式比例尺分示公裡和市裡。東北十省全圖圖名誤作「東北九省全圖」(圖中所示仍為十省),增圖例於右下角。分省圖內本省各縣(旗)以不同顏色區分,外省(或外國)為同一種顏色。總體而言色彩美觀明快,清晰易讀;註記符號搭配較為簡潔,地名標註不多不少,符合小比例尺地圖的負載量。比例尺基本以1:200萬為主,佔了六幅;其餘1:225萬一幅,1:300萬三幅。最後的熱河省圖未標出縣一級行政區劃,與其他各分省圖幅迥異,疑為以他圖臨時補入。結合前面的全圖圖名誤作「東北九省全圖」,猜測編者最開先是按九省規劃製作本圖的。
出版時間溯源
《袖珍地圖》還有一個獨立特行之處,即版權頁未註明出版時間,這又是一少見的編纂特點,造成難以對具體年代進行確認。筆者推測大約在1947年6月後,最晚不會超過數月。判斷標準按照國民黨當局自抗戰勝利後至1947年6月止的各省行政區劃變動,與各分省圖對照查證,即可得知大概。
遼寧省:
1、增設瀋陽市(省轄市),1947年6月改直轄市,仍為遼寧省省會駐地。十省全圖中哈爾濱、大連標註為市,瀋陽未標註;2、增設大連市(1945年9月),為直轄市;3、1947年6月5日,撫順縣治移千金寨。圖中縣治仍在原址。4、1947年6月5日析遼陽縣增設鞍山市。圖中鞍山為一般城市符號。5、1947年6月5日,營口縣改營口市。圖中已作市治符號。6、1947年6月5日析錦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錦州市,圖中無。7、1947年6月5日增設旅順市,圖中無。
安東省:
1、1947年6月5日析通化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通化市,省會由安東遷此,圖中無。省會仍在安東。2、1947年6月5日析安東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安東市,圖中無。3、增設孤山縣,治大孤山。圖中無,大孤山仍舊在莊河縣境內。
遼北省:
1、1947年6月5日析梨樹縣增設四平市,治四平街,圖中省治已作四平。2、1947年6月5日西安縣改北豐縣,圖中仍作西安縣。3、1947年6月5日省會由四平街遷遼源縣,圖中省會仍在四平。4、1947年6月5日撤銷雙山縣,裁入遼源縣,圖中雙山縣仍存。
吉林省:
1、1947年6月5日額穆縣改蛟河縣,縣治移蛟河。圖中已作蛟河。2、1947年6月5日析永吉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吉林市,省會由長春遷此。圖中無吉林市,但永吉已作省治符號。3、1947年6月5日乾安設治局改乾安縣,圖中已作縣。4、1947年6月5日增設九臺縣,治下九臺。圖中已繪出。5、1947年6月5日析長春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長春市,圖中已作市治符號。6、1947年6月5日析延吉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延吉市,圖中無。
松江省:
1、增設哈爾濱市(1945年9月),為直轄市。2、撤銷濱江縣(1945年9月),裁入哈爾濱市。圖中濱江縣名稱仍在,但跨入呼蘭縣境內,且著色不一致,疑有誤。3、1947年6月5日增設綏芬縣,治小綏芬。圖中作綏陽縣。4、1947年6月5日析寧安縣增設牡丹江市,省會由哈爾濱市遷此,圖中無,省會仍在哈爾濱。5、1947年6月5日東興設治局改東興縣,圖中已作縣。6、1947年6月5日以郭爾羅斯後旗轄地改設肇源縣,圖中縣名仍作郭爾羅斯後旗。
合江省:
1、1947年6月5日增設鶴立縣,治鶴立崗,圖中已繪出。2、1947年6月5日析樺川縣增設佳木斯市,圖中樺川縣治所在地已作佳木斯。3、1947年6月5日增設林口縣,治林口,圖中已繪出。
黑龍江省:
1、1947年6月5日鐵驪設治局改鐵驪縣,治鐵山包,圖中已作縣。2、1947年6月5日增設孫吳縣,圖中已繪出。3、1947年6月5日嫩江縣改嫩城縣,治墨爾根,圖中仍作嫩江縣。4、1947年6月5日德都設治局改德都縣,圖中已作縣。5、1947年6月5日克東設治局改克東縣,治二克山,圖中已作縣。6、1947年6月5日析龍鎮縣增設北安市,圖中仍作北安縣。
嫩江省:
1、1947年6月5日富裕設治局改富裕縣,圖中已作縣。2、1947年6月5日析龍江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齊齊哈爾市,圖中龍江縣治所在地已作齊齊哈爾。3、1947年6月5日泰康設治局改泰康縣,圖中已作縣。4、1947年6月5日甘南設治局改甘南縣,圖中已作縣。
興安省:
1、1947年6月5日布西設治局改布西縣,圖中仍作設治局。2、1947年6月5日索倫設治局改索倫縣,圖中已作縣。3、1947年6月5日析呼倫縣城區及其附近地增設海拉爾市,圖中縣治呼倫下以括號加注海拉爾。
熱河省:
1、1947年5月魯北設治局改魯北縣。2、1947年5月天山設治局改天山縣。3、林東縣治移舊貝子府,圖中縣治仍在原址。4、1947年5月析平泉縣增設寧城縣,治小城子,圖中已標出。5、增設凌南縣,圖中已標出。
對照上述國民黨方面行政區劃的變動,圖中有的已依據變動後的區劃繪製,有的仍是變動前的樣子,略顯雜亂不堪。據此分析,《袖珍地圖》的編纂正是在變動後幾個月的時限內,編者囿於時局的動蕩,尚未完全掌握區劃變動的情況,抑或因東北大部分已解放,國民黨當局鞭長莫及,區劃變動各行其是,信息不暢,無法查證所致。
分省略記
分省圖各省轄縣,均依國民黨當局公布的區劃釐定,而解放區內各縣的劃定並未予以遵循,解放區各省人民政府所轄與國民黨方面公布的多有所不符,部分省區,如合江省、嫩江省等區劃變動極其頻繁。尤其是1947年4月23日,我黨領導下的內蒙古自治區在王爺廟(圖中位於遼北省科爾沁右翼前旗,今烏蘭浩特市)成立,轄區包括察哈爾省、寧夏省、興安省、遼北省、熱河省、黑龍江省和綏遠省的部分地區,與國民黨當局的九省區劃大相逕庭了。故此僅列《袖珍地圖》所示,以資參考,解放區各省區所轄變動暫付厥如。
遼寧省,比例尺1:200萬,面積69912平方公裡,省會瀋陽。轄金縣、復縣、蓋平、海城、遼陽、本溪、新賓、清原、鐵嶺、撫順、瀋陽、法庫、康平、彰武、新民、黑山、遼中、臺安、北鎮、盤山、義縣、錦縣、錦西、興城、綏中25縣及大連直轄市。省轄市僅標出營口一地。
安東省,比例尺1:200萬,面積68221平方公裡,為面積最小一省。省會安東。轄安東、岫巖、莊河、鳳城、寬甸、桓仁、輯安、通化、臨江、柳河、輝南、金川、濛江、長白、撫松15縣。
遼北省,比例尺1:225萬,面積89021平方公裡,省會四平。轄海龍、東豐、西安、西豐、開原、昌圖、梨樹、遼源、雙山、長嶺、通遼、科爾沁左翼前旗(後新秋)、科爾沁左翼後旗(吉爾嘎郎)、科爾沁左翼中旗(巴彥塔拉)、科爾沁右翼中旗(代欽塔拉)、科爾沁右翼前旗(烏蘭哈達)、科爾沁右翼後旗(察爾森)、扎賚特旗(巴彥哈喇)10縣8旗。
吉林省,比例尺1:200萬,面積112743平方公裡,省會吉林(圖中作永吉)。轄長春、懷德、雙陽、伊通、永吉、九臺、德惠、舒蘭、榆樹、扶餘、農安、乾安、蛟河、樺甸、磐石、敦化、安圖、延吉、和龍、汪清、琿春、郭爾羅斯前旗(前郭旗)21縣1旗。
松江省,比例尺1:200萬,面積88768平方公裡,省會哈爾濱市。轄濱江、雙城、呼蘭、蘭西、巴彥、青岡、安達、肇東、肇州、阿城、賓縣、木蘭、東興、延壽、珠河、五常、葦河、寧安、穆稜、綏陽、東寧、郭爾羅斯後旗(肇源)21縣1旗(濱江縣疑為誤繪)及哈爾濱直轄市。
合江省,比例尺1:200萬,面積110134平方公裡,省會佳木斯。轄樺川、湯原、鶴立、蘿北、綏濱、富錦、同江、撫遠、饒河、虎林、密山、寶清、依蘭、勃利、林口、通河、方正17縣。
嫩江省,比例尺1:200萬,面積69244平方公裡,省會齊齊哈爾。轄龍江、景星、甘南、林甸、富裕、訥河、泰康、泰來、大賚、鎮東、安廣、洮安、洮南、突泉、開通、瞻榆、依克明安旗(大泉)、杜爾伯特旗(巴彥查幹)16縣2旗。
黑龍江省,比例尺1:300萬,面積167326平方公裡,省會北安。轄北安、德都、嫩江、遜河、孫吳、奇克、璦琿、呼瑪、鷗浦、漠河、烏雲、佛山、通北、克東、克山、依安、拜泉、明水、海倫、望奎、綏稜、綏化、慶州、鐵驪24縣。
興安省,比例尺1:300萬,面積249177平方公裡,為面積最大一省,省會海拉爾。轄呼倫、臚濱、室韋、雅魯、索倫、奇乾、布西設治局6縣1設治局。
熱河省,比例尺1:300萬,面積179982平方公裡,省會承德。轄承德、灤平、平泉、隆化、豐寧、凌源、朝陽、阜新、建平、綏東、赤峰、開魯、林西、圍場、經棚、林東、魯北、天山、寧城、凌南,轄20縣。另有昆都一處作縣治符號,應為阿魯科爾沁旗。
後記
從版權頁可知《袖珍地圖》的編纂人、出版人、發行人、印刷人、銷售人皆為同一家機構,不過遍查網絡竟無隻言片語,找不到任何相關信息,其製作者冷文成生平亦無可考。這本《袖珍地圖》是目前筆者所知僅有的「同茂地圖社」的作品,國圖無館藏,無任何資料可供參考。此本筆者購自於淘寶網站,其他再未有任何拍賣、出售等記錄,殊為不解且更增幾分神秘感了。
以上就是本期【地圖收藏】的全部內容,如果你有哪些想在本平臺推送的地圖、想了解的地方,歡迎私信推薦我們~
整合全球地圖資源、分享全網地圖資訊,歡迎關注後宮地圖三千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文章、第一時間獲取推送。
喜歡就關注並轉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