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費玉清演唱的歌曲《夢駝鈴》中,有這麼一句歌詞:風沙揮不去印在歷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到這我們不禁有個疑問,歌詞中的「海棠血淚」是什麼,或者說什麼叫「海棠血淚」?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的中國地圖形似一片海棠,因此也稱作是秋海棠地圖,面積為1154萬平方公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中國外蒙地區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宣布獨立,隨後又回歸中國的統治,中央也在此地留有駐軍和辦事人員。
1921年,蘇俄紅軍以清剿白俄匪軍為由,侵入中國外蒙,擊敗中國駐軍,扶持外蒙獨立,但未獲中國和國際承認。二戰後期,史達林以出兵中國東北雞腿日軍為條件,與羅斯福和邱吉爾私下商量,在中國不知情和未答應的情況下,擅自同意中國的外蒙獨立。
1945年8月14日,蔣介石與蘇聯籤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正式同意外蒙獨立。1946年1月5日,民國正式承認外蒙獨立,中國的版圖一下子少了156.65萬平方公裡。上世紀中國有抱負的政治家,不論是「 左、中、右」,都對外蒙的獨立而報憾終生。
因為外蒙的地理位置對中國非常重要,它的獨立形同把中國攔腰斬斷。中國也對失去外蒙這塊固有之疆土充滿著悲情,這就是「海棠血淚」。既然「海棠血淚」是指外蒙獨立,那中國加上外蒙就是民國時期的秋海棠地圖嗎?其實不然。
秋海棠地圖比這大多了,它包括北邊的外蒙、唐努烏梁海;東邊的江東六十四屯;西邊的帕米爾(約佔塔吉克斯坦國土的一半)。不過通常我們會把中國加外蒙視作秋海棠地圖,畢竟其他地方加起來也不超過40萬平方公裡,對於外蒙的150多萬來說是小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