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鱗魚是深受萊州人喜愛的一種魚
可是你知道嗎
青鱗魚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叫「七品芝麻魚」
這個名字來自於
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七 品 青 鱗 魚
孫洪鵬
清朝鹹豐年間,萊州府地有一個叫張邦昌張秀才的,要進京趕考。頭天晚上,他娘忙著給他打點東西,一個小行李卷,一些乾糧。乾糧沒別的,就是玉米餅子和青鱗魚。
青鱗魚多產於渤海中的萊州灣一帶,形似鯽魚,但比鯽魚秀氣,一紮多長,鱗青而閃亮。萊州人把魚用鹽花滷過,再用麻線串成一串串掛在屋簷下,風吹曬乾。吃時,燒起一堆麥秸草,將魚在火上燎一燎,魚鱗燒焦,魚肉褐紅流油,焦香四溢。吃鍋貼玉米餅就著燒青鱗魚,自有一股自然的清香,是萊州人最具特色的地道農家飯。但那時人窮,一般人家都不會盡頓吃青鱗魚,一人一頓吃一條,就相當不錯了,當然也不是常年吃。
張邦昌家比別人家更不同。他爹是名有的吝嗇鬼,家裡有一串青鱗魚,平日裡不吃,而是掛在牆上,過年過節才吃幾條。平日吃飯時,全家人咬一口餅子,看一眼魚,依此佐餐。一次張邦昌多看了一眼,被他的小弟弟看到後,立即告了狀:「爹爹,俺哥他多看了一眼。」他爹惡狠狠地說:「看吧,鹹死他!」
現在,他娘將青鱗魚一條條放進口袋裡,他爹把眼睛瞪地像銅鈴一樣大,在一旁數著。
「一條,兩條,三條……」
當他娘裝進第九條魚,還要再裝時,他爹終於忍不住大叫起來:
「行了,九條就夠多的了,你還要給他多少?」
嚇得他娘趕快住了手。
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張邦昌終於來到京城。在客棧安頓下來後,就寫信給家裡報了平安,並隨信向爹特告,路上一條魚還沒吃完,尚有一魚尾。其實一條魚他已吃光了。他爹見到信後,卻嚎啕大哭:
「這個敗家子啊,才一個月一條魚就吃地只剩下魚尾了,真是個敗家子啊!」
張邦昌畢竟受他爹影響,捨不得吃客棧的飯,便向店家要了一把麥秸草,在院裡找了一個角落,點著火,燎起了一條青鱗魚。立刻,青鱗魚那種濃烈的焦香散發開來,瀰漫了半個北京城,人們紛紛駐足詢問,這是什麼這麼香啊!
這時,一個王爺打扮的人帶著兩個隨從路過此地,被這特殊的香氣吸引,便尋味而來。見張邦昌正在燒魚,便上前詢問尊姓大名,所燒何魚,有如此香氣?張邦昌自報家門後,便向他介紹此系萊州灣特產青鱗魚,需用麥秸草燒烤,方形成特殊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