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看不上的充電寶,把我的錢包都吸乾了

2020-12-26 手機鳳凰網

這東西又貴又危險,但你就是離不開。/圖蟲創意

共享充電寶給人的溺愛,是讓他們可以出門除了手機什麼都不帶。它嫁接的是人們對手機的依賴,趁的是電池能耗發展跟不上5G速度的機,在我們手機電量條泛紅那刻,偶遇的任意一臺共享充電終端都成為了天使。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一星期,年初也有好幾個月宅家隔離,沒機會往外跑,剩下的時間裡,我總共在街電上花了307元錢。」做個人年終總結的時候,賈婷發現了一筆不大不小的支出。

307元,也只是賈婷今年為共享經濟大市場所做貢獻的一小部分——她後來還發現,在更常租借的怪獸充電上,自己光是最近一個月,就充了價值52.5元的電。

是共享充電寶讓我明白了涓涓細流,能匯成大海的道理。圖/公路商店

簡單估算一下,賈婷這一年在各個共享充電平臺之間雨露均沾式的使用,已經讓她為此付出了過千元。這筆錢要用來網購充電寶,備的貨都夠在天橋底擺幾天攤了。

為了偶爾的遠途旅程不無聊,為了看完深夜場電影後還有電打車回家,為了能夠幫女朋友喚醒她凍得罷工的手機,總是恰好出現的共享充電寶,已然成為生活剛需。

據Trustdata的《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超過200萬用戶年均使用充電設備超過50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周都要額外花錢充電一次。

圖/Trustdata移動大數據監測平臺

回看共享充電的發展進程,這個行業2017年才有資本青睞,2019年夏天一過,便迎來了全面漲價期。還有對充電和沒電都頗有經驗的特斯拉車主指出,就按單價來算,如今的充電寶比每小時電費兩塊六的特斯拉還要金貴。

伴隨著漲價的,還有一系列充不上電、還不上寶等小麻煩,以及不定時爆炸、攜帶木馬病毒、竊取用戶隱私等巨大安全隱患。

即便如此,與賈婷相類似的年輕人,依然發現自己是日益離不開共享充電寶。換句話說,他們許是著了共享充電寶的PUA之道了。

共享充電寶的PUA之術

同為共享經濟,充電寶總免不了被拿來與單車作比較。

共享單車,有理想,它要解決的是從車站到家門口的「最後一公裡」難題,倡導的是綠色和環保;還有市場,光是2016年一年,全行業就獲得了超過30億元的融資金額,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單車可以從大城市的街頭排到巷尾。

充電寶則不一樣,它的面世,許多人都不看好。不少見過世面,能夠準確嗅出未來動向的投資人都看不明白,移動充電寶人手一個了,還有必要租嗎?

轉折點發生在2017年上半年,4天內,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共拿到了7.5億元的融資,超出眾人意料。

那個著名的賭約,也誕生在當年某個普普通通的凌晨。傳說,聽聞聚美優品將以3億元入股街電後,王思聰當即在朋友圈吐槽:「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話歸正題,拿到投資的共享充電公司開始跑馬圈地,逐漸佔領了商場、餐廳、酒店、景區。它們假以消滅人們對沒電的恐懼為己任,也開始了針對消費者的心理攻略。

壓根沒用多長時間,出門吃飯/逛街/看電影不用帶充電寶,便成為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當初哈囉單車通過釋放押金,實現了共享單車賽道上的逆襲。而如今市面上能見到的共享充電寶,也都贏在了一個「免」字。

憑信用分可以「免」押金;操作界面就寄生在行動支付平臺上,可以「免」裝APP;只要肯付錢租電,便可以「免」去提前一晚充好電的麻煩,包包重量也「免」了1kg。

對於出門連充電寶都不願帶的人來說,還有什麼比「免去」更合心意的字眼嗎?

「免押」總會出現在充電裝置最顯眼的位置。有數據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寶信用免押訂單佔比已達到95.4%。/圖蟲創意

時間總會給出最有想像力的結局。前後腳發展起來的兩個共享經濟項目,看似前途光明的共享單車成為了城市廢墟中的爛鐵一堆,環保的初心被運營成了資源浪費,還有一大批用戶的押金成為了漂浮在時代上空的幽靈。

反觀被普遍認為是「虛假需求」的共享充電寶,經過短時間的洗牌,竟也扒拉出一條生路。以街電、小電、來電、怪獸充電,這「三電一獸」為首的市場頭部,已然具備了盈利能力。據艾媒諮詢發布數據,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已增長達到3.05億人。

圖/艾媒諮詢

據企查查數據,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線下商家營收情況受疫情影響嚴重時期,我國仍有281家企業註冊內容為共享充電寶相關,仍有人排著隊等待入局。

共享充電寶給人的溺愛,是讓他們可以出門除了手機什麼都不帶。它嫁接的是人們對手機的依賴,趁的是電池能耗發展跟不上5G速度的機,在我們手機電量條泛紅那刻,偶遇的任意一臺共享充電終端都成為了天使。

數碼行業上遊的公司造出了千奇百怪的充電頭,自詡為創意。如今是一臺至少帶仨頭的共享充電寶吃到了紅利。/圖蟲創意

和沒電比起來,扣錢又算得了什麼?

即便是不小心損壞、丟失、忘還了,它也只會在操作界面溫柔地提醒你,可以用99元買下這臺充電寶,或是在帳戶中悄悄把錢帶走,絕不會像被遺棄的共享單車那般發出幽怨的悲鳴聲。

不敢扶不敢扶。

事實上,它更樂於這種「私有化」的行為,一來是自己賺的錢更多了,更重要的是,你不也「免」去了找機器、找客服的麻煩了嗎?

將用戶牢牢抓在手心的共享充電寶,在2019年從每小時1元,明目張胆地漲到了每小時三四元。

個中的PUA模式大抵也是一樣的,和沒電比起來,漲價又算得了什麼呢?

共享充電企業需要給合作商家分成,高額的入場費也是充電升價的原因。

PUA成功之後

大膽誘惑,吸引來足夠多的消費者後,共享充電寶也開始露出了本性。

12月19日,廣州的一位陳女士,在租用商場內的共享充電寶充電半小時後,便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能準確報出她的銀行貸款數額,並以信用額度為由,要挾陳女士立即按提示轉帳五千元。

和大家預想的一樣,聽話轉帳之後,陳女士被騙子拉黑了。

公安部網安局也曾發布提醒,火車站內叫賣的滿電充電寶、商場內的可租賃充電寶,都有可能被植入了木馬病毒,一旦接通手機,我們的個人信息便有可能會被竊用,甚至整臺手機都能被對方隨意操控。

回想共享充電概念誕生之初,便有業內人提出質疑,許多充電樁的本質就是一臺電腦,有內置的集成電路、晶片,靠一段程序運行,人們數據線連接充電,無異於將手機交代給一臺由陌生人操控的電腦。

如今共享充電項目落地已有三四年時間,過去的擔憂發展成了現實。

公安提醒一出,各公司倒紛紛發聲明,表示自家充電寶上帶的是電源線,而非數據線,僅供充電使用,不具備數據傳輸能力。只是在問題曝光前後,解釋權全在他方,我們連知情權都沒有。

想要掃碼充電,得先保證手機有電,這算不算共享充電寶的硬傷?圖/圖蟲創意

除了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共享充電寶的使用者還需提防它突然的物理攻擊。

今年9月,同樣是在廣州,一家店鋪的共享充電寶裝置發生自燃,幸好店員迅速將設備扔出店外,物業也及時趕來滅火,才沒有釀成大禍。廣東的另一處農莊就沒有那麼幸運,其前臺的共享充電設備選擇在2019年的某個深夜發熱,最終在凌晨燃燒成一團200平米的大火,驚呆了所有人。

電池是共享充電寶進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環。節省在電池上的部分,經過比一般充電寶更高頻次的使用與損耗,將以線路老化、擠壓碰撞等不同概率的意外形式,作用到使用者身上。

還有不少充電裝置也成為了廣告的埠。/圖蟲創意

但說到讓用戶最反感的,還是共享充電寶都把你的懶惰勁兒培養起來了,自己卻無法實現當初承諾的那般便利。

湖南日報的「湘問」是市民投訴專欄,其中總能看到不少與共享充電寶有關的bug。比如一位肖先生在洗腳店用過一次充電寶後,每個月都會無緣無故地從微信裡被划走14.9元會員費,可他連自己什麼時候註冊的會員都不清楚。

比如另一位張女士,她稱自己在商場還了充電寶之後,沒有及時收到歸還成功的信息,幾天後才有消息提示她的充電寶仍處於借出狀態。她將問題反映給客服,卻得到「需要去商場找回那枚充電寶編碼」的解決方案。

遇到過最長情的一臺共享充電寶,陪我從廣東飛到了四川,其間還同時替多位同行出差的夥伴供給上了電量。

現代都市恐怖故事,莫過於眼看著手機電量要驟降到10%,充電樁卻和你玩起了捉迷藏。

在人滿為患的購物中心,好不容易找到僅剩的一臺共享充電寶,借出來後發現只有一格電量。

手機餵飽了,打開地圖,發現附近1公裡內的機器全還滿了。

結束約會,興高採烈地回到家,一摸右手口袋,是電量充足的手機和甜蜜的晚安簡訊,一摸左手口袋,那必然還有一臺你忘記還的充電寶。3塊一小時,一天封頂30元,等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樓下的Tony老師開始營業了,你才可以硬著頭皮闖進店裡,結束這場消費。

「我又忘了借/還充電寶了」或能成為一代年輕人的口頭禪。

不還充電寶,半夜都會被嚇醒。

說到底,共享經濟,重點在「經濟」,經營者圖的是獲利。倒是我們自身,只看到了「共享」,還以為別人是在做公益。

還能不能讓人好好充電了!

共享充電發展至今,有人正在籌備上市,有人正帶著資本與平臺優勢,給行業不斷帶來新的衝擊。

無論新老經營者,他們所走的路徑其實和共享單車是一致的,拿錢,鋪設備,實現盈利。

現如今,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一個「失敗」的項目,它的2.0版本共享電動車也在尷尬地找尋自己的定位。那共享充電寶呢?

就目前來看共享充電是可以盈利了沒錯,但亦有媒體發現,經過一輪偷盜充電寶、專利起訴、漲價等事件之後,整個共享充電行業「冷得連負面新聞都極少」。還有工作兩年多的PR最近從中辭職,就是因為「公關方面沒什麼事兒做,業務能力都得不到提升」。

將充電寶從這些籠子裡釋放出來,我們才能獲得自由。/圖蟲創意

不是說這種不搞大新聞,悶聲發大財的形式不好,而是應該想想為何共享充電明明是一個發展勢頭還不錯的新興產業,卻四處可見「日薄西山」般的疲態。

被PUA了一段時間的消費者,也不是說每次5塊、10塊的,讓它賺了就賺了,而是得要求自己本該享有的權利與服務。

確實,共享充電寶不像單車,是從大家都熟悉的老行當中琢磨出新玩法,叫人眼前一亮。它本來就只是躋身於日新月異的電子行業一隅,也並非什麼核心技術。未來的變化,誰也說不清楚,充電寶想來也不必當那個開山劈石的勇者。

確實,充電寶的本質也就是塊電池,不是三頭六臂的哪吒。它頂多能在冬天用到發燙時給你暖暖手,夏天也沒必要像變形金剛一樣支稜起個風扇,邊充電邊給你吹吹風。

部分共享充電寶的歸宿,從網際網路中誕生的事物,網際網路會消化掉的。

媒體都在指出,共享充電寶商業模式太過單一,頭部企業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現有企業需要培養自己的差異化能力,建立起核心競爭力。

那麼這個差異和競爭力到底體現在哪裡?

不如咱還是先從保證有一塊不會輕易炸裂的充電寶,清晰透明的扣費標準,以及至少是要由真人扮演的客服做起?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共享充電寶巨頭,4年拿下2億用戶,陳歐賭贏王思聰!
    近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催生了不少周邊企業的出現,共享充電寶便是其一。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時期,聚美優品的CEO陳歐,為從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街電投資3億的消息,一度引起不少商業人士的關注,而因王思聰在朋友圈立下的「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的宣言更是讓共享充電寶火了一把。
  • 王思聰是不是該吃翔了?
    但王公子可能沒想到,也就三年時間,世界變化這麼快,到了2020年,共享充電寶的一小時,竟然也能值六塊,頭部玩家毛利率接近25%,上市都已經提上日程了。 那這屎,是吃還是不吃呢?
  • 共享充電寶的西西弗斯困局
    從共享充電寶被推上風口到今天,已有三年之久。三年來,共享充電寶經歷了質疑、洗牌以及專利戰、營銷戰、漲價、盈利等多個階段,隨著巨頭入場,老牌選手上市,市場進入了新的階段。時針撥回到三年前,「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王思聰的立貼當下被不少業內人士引用,來印證王思聰被打臉,迎合吃瓜群眾的調侃需求。
  • 杭州共享充電寶又漲價了 最貴的漲一倍
    在城西一小吃店的吧檯,小電充電寶機器的10個卡槽裡,只剩下了4個充電寶。記者 萬禺 「沒到4個小時就花了12塊,再添一點錢,我都可以直接在網上買個充電寶了。」十一長假的第一天,杭州的陳女士約閨蜜一起到杭州市中心的商場吃飯。眼看著手機電量不足,怕聯繫不到閨蜜,陳女士連忙在商場中庭掃了一個共享充電寶。
  • 王思聰問林更新:為什麼趙麗穎看不上我?林更新8字回答:扎心了
    王思聰問林更新:為什麼趙麗穎看不上我?林更新8字回答:扎心了。說到娛樂圈,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新鮮有趣的事情在發生,引起大家的關注和熱議。今天,小編要說到一個人,那就是王思聰。
  • 八借充電答疑:為什麼共享充電寶發展這麼快
    什麼共享雨傘,共享按摩椅,共享馬扎,共享空調,共享充電寶等。但在這麼多共享產品中,只有共享充電寶脫穎而出,成為唯一實現盈利的項目。現在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共享充電寶的身影,我想大家都有過出門在外手機沒電的情況,現在不用再為電量而發愁,你可以在影院,也可在車站,地鐵等各種地方,掃碼二維碼,就可以共享充電。
  • 充電寶,又開始悄悄漲價
    上海環球港附近為例,用戶使用怪獸充電81分鐘後花費了8元,隨處可見的共享充電寶又一次悄悄漲價。回想起2017年,共享充電寶異軍突起。那是個瘋狂的年代,一度創下10天融資3億、40天內湧入12億的記錄,近30家明星VC機構入局。經歷三年洗牌後,最終留下了「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被王思聰看衰的共享充電寶,竟然先後宣布盈利。
  • 普遍漲價三四倍,急於「收割」3億用戶,共享充電寶你還會用嗎?
    大家應該還記得,2017年王思聰與共享充電寶街電創始人陳歐「立帖為證」的賭局,當時陳歐給街電注資3億,準備乘著共享經濟的東風,在共享充電寶這一行業裡再續此前的輝煌,但是王思聰偏偏不信這個邪,於是下了賭局。現在看來,王思聰似乎已經輸了,因為共享充電寶發展得越來越好,甚至要比昔日共享經濟的巔峰製造者共享單車還要好。
  • 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充幾次可自己買一個,還用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張旭)「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不是才一塊錢嗎?」經過了5年的發展,不少習慣了共享充電寶的用戶突然發現,這不起眼又離不開的充電寶,不知何時已變成小小「吞金獸」。  租充電寶嗎?
  • 網際網路項目共享充電寶開始漲價,雲紙紙巾機成為下一個街電?
    本網12月25日訊 網際網路項目共享充電寶開始漲價,雲紙紙巾機讓投資者迅速回本曾經王思聰說:「如果共享充電寶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之後共享充電寶街電的創始人陳歐就在網絡上回復了王思聰的這一說法,話語還是非常客氣的。
  • 共享充電寶漲價:充50分鐘要6塊錢 打工人用不起了
    、"充了50分鐘,要了我6塊錢,以前一小時才2-3塊"……最近,很多網友吐槽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了。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崛起,共享充電寶於2015年誕生,最初是1元/小時,相較現在來說堪稱"白菜價"。共享充電寶最初並不被看好,王思聰甚至在朋友圈諷刺街電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
  • 上飛機能帶充電寶嗎 民航局對於攜帶充電寶規定有哪些【詳解】
    充電寶能帶上飛機嗎?這個問題可是不少出差和旅遊人士共同的一個困擾。尤其是近期不知道什麼渠道傳出來的,說充電寶作為易燃易爆品,不允許帶到火車飛機上,那麼這個消息是真的嘛,也是導致眾旅客都憂心忡忡。今天,小編就對什麼樣的充電寶可以帶上飛機這個問題給大家做一次具體的講解。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的記一下哦!
  • 共享充電寶到衝刺階段了嗎?
    三年前街電獲得聚美優品3個億融資後,王思聰在朋友圈嘲諷,「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但三年時間眨眼而過,王思聰無奈落寞,共享充電寶卻變得越來越「香」!
  • 除了讓王思聰打臉的充電寶,2019年還有哪些不起眼的大商機
    共享辦公泡沫破了,共享充電寶卻「成了」共享經濟的光環一個個失去光輝:WeWork估值從480億縮水到80億;共享單車也一年都沒有融資的消息;Airbnb一個季度虧損近3.67億美元……但是共享充電寶卻看上去不錯,它進入了幾大玩家競爭整合的時代。
  •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搶跑上市,小電做的是門好生意嗎?
    共享經濟一地雞毛,但共享充電寶或許是個例外,因為小電要上市了。「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時間倒回三年前,當共享充電寶站上風口時,剛入局直播的王思聰當即在微博上立下了「吃翔」貼,「國民老公」的這一吆喝,給共享充電寶打了一個免費的廣告,迅速出圈了。圖片來源:微博如今,三年過去了,王思聰投資的熊貓直播「黃了」,但共享充電寶卻已經成了,而且美團還大舉殺入了。
  • 小電將上市,共享充電寶能否登陸諾曼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itlaoyou-com,作者 | 韓志鵬「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為證。」時針撥回三年前,共享充電寶站上風口,剛入局直播的王思聰立下「吃翔」貼,也給共享充電寶帶來意想不到的「出圈」傳播效果。「國民老公」一吆喝,更多人關注起了身邊隨處可見的充電櫃機。
  • 充電寶市場顫抖吧!
    經過兩年時間,「共享經濟」差不多成了騙子的代名詞,共享單車的鼻祖ofo小黃車忙著搞排隊,共享民宿的新品牌陸續關停並轉到斯維登集團抱團過冬,共享雨傘、共享籃球之類的都成為段子。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就連我最欣賞的「共享娛樂場所」---電影院、夜總會,都因為不可抗力停業了。神奇的是,共享充電寶,或者說「出租充電寶」,竟然神奇的活下來,而且還活的不錯。
  • 共享充電寶有哪些安全隱患?閒魚上的能買嗎?
    共享時代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已經漸漸遠離大中型城市,而共享充電寶暫時於中期階段,各個品牌已經開始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大規模鋪設網點,而最近公安部網安局官方微信號今日發布了一則重要提醒:三類共享充電寶可能被植入木馬程序,盜取個人信息。
  • 共享充電寶盈利一年多,仍在生存線掙扎?
    剛需、高頻、小額大眾,這成為共享充電寶盈利的緣由,也讓王思聰的吃翔賭約再次被人重提。然而,伴隨盈利而來的並不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模式創新和新業務拓展,而是令用戶大跌眼鏡的「大漲價」。曾經一元一小時的場景已經無處可尋,普遍達到一小時2元、3元,部分場景比如KTV、酒吧、電影院等地,甚至按15分鐘2元收費,一個小時就高達8元。
  • 用不起的共享充電寶,悄悄漲價6倍割韭菜,有人被迫99元回購
    平時喜歡用手機刷抖音、玩遊戲的劉先生,經常遇到手機電量「告急」的情況,共享充電寶的出現幫他解決了這一後顧之憂。網點多、租借方便、價格實惠等均成為郭先生信賴共享充電寶的主要原因。「如果不是朋友提起,我都沒注意到(共享充電寶)漲價了。」因為使用次數較多,郭先生開通了免密支付功能,每次的結算金額也就沒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