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國勝 都鎮強
本報通訊員 劉明志 竇碩強
「原本以為希望不大,沒想到評上了副高!」12月7日,臨朐縣石家河小學教師李玉梅捧著手中的高級職稱證書很是感慨。說「希望不大」,此前因受限於名額限制、競爭教師多等因素,李玉梅本想鎮上老教師多,參評副高沒希望,但臨朐縣的職稱直評直聘政策,讓李玉梅成為受益者。
從1994年參加工作至今,李玉梅就一頭扎進了石家河小學,在鄉村教師崗位上一幹就是26年。「全鎮一起評職稱,按分數從高到低評。但一年也就一兩個名額,想晉職稱有點難。」李玉梅告訴記者,「今年有了新政策,我才能評上副高。這一下子,感到同事們的積極性都上來了。」
包括李玉梅在內,臨朐縣今年共評審通過副高級職稱585人,其中農村學校教師499人,佔比達到了85.3%。6月22日,臨朐縣為評審通過並符合聘任條件的485名(14名教師暑假後工作崗位由鄉村調到了城裡,工作崗位不再享受直評直聘政策)鄉村學校教師辦理了高級職稱聘任手續。
包括石家河小學在內,臨朐縣的農村學校佔比達75%,教師隊伍流動不暢、職稱評聘難等問題由來已久。針對這一問題,臨朐縣積極探索實行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打破區域、城鄉、校際、學科壁壘,讓教師隊伍活起來,動起來,激活了「一池春水」。
「縣管」就是教育行政部門只管編制、崗位的科學分配,通過宏觀調控和激勵政策引導教師合理流動,促進師資均衡。「校聘」就是由學校遵循「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通過雙向選擇、平等競爭、擇優聘用的方式,自主聘用和管理教師。為提升改革成效,臨朐縣還打出「組合拳」,校內聘、校際聘、鎮間聘、城鄉聘「四聘聯動」,再輔之以支教、走教,最大限度地均衡師資,引導優秀骨幹教師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偏遠學校流動。
為引導教師積極參與、主動流動,臨朐縣積極配套激勵政策,落實鄉村教師工作補貼、職稱直評直聘政策,設立農村偏遠小學特級教師崗位,高標準推進周轉宿舍建設等政策相繼出臺,真正讓老師們下得去、留得下、發展好。「從臨朐中學附屬小學到蔣峪鎮海爾希望小學支教,終於圓了我的支教夢,在這裡,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引領帶動老師們專業發展。」臨朐縣學科帶頭人、市立德樹人標兵劉永霞老師說。
「近幾年,我們積極探索實施『縣管校聘』改革,打破了體制機制障礙,建立起教師隊伍動態管理機制,有效盤活師資、挖掘潛力、保障需求,有力推動了全縣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臨朐縣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孟凡政告訴記者,該縣已在全省率先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驗收,學生轉學已呈回流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