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上「芯」熱點?這家上市公司稱子公司供貨華為海思、中芯國際

2020-12-17 界面新聞

記者 | 陳慧東1

5月26日下午,蘇試試驗(300416.SZ)在互動平臺表示,華為海思、中芯國際(00981.HK)是子公司上海宜特的客戶。

日前,「中芯國際」概念成為晶片界「網紅」,A股搭車者眾。此次在正式公告之前,蘇試試驗率先在互動平臺披露子公司與中芯國際、華為海思等存在業務往來,出於何種目的?業務規模又有多大?

資料顯示,蘇試試驗主要經營環境試驗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主要產品包括各類力學、氣候及綜合環境試驗設備,應用於電子電器、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2019年10月,蘇試試驗收購上海宜特100%股權,進入集成電路檢測領域。

界面新聞5月26日下午通過電話採訪了蘇試試驗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稱,對於子公司上海宜特與華為海思、中芯國際之間存在的業務規模,「方便披露的公司已經披露了,其他的可以參考2019年公司業績網上說明會發布的信息。因為2019年上海宜特還沒有正式並表,有些數據在年報中也沒有體現。」

該名工作人員稱,對上海宜特相關業務規模及其他事宜並不清楚,不方便進行透露,蘇試試驗董秘後續會對記者的採訪提綱進行回復。界面新聞隨後將採訪函及採訪提綱發送至該公司公開郵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在蘇試試驗4月20日舉辦的2019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鍾瓊華稱,上海宜特是國內知名的集成電路產業專業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機構,主要為集成電路產業的設備開發商、晶圓製造、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客戶提供「一站式」工程驗證分析的工程技術服務平臺。通過收購上海宜特,公司踏入集成電路第三方檢測服務領域,具備了「元器件-零件-部件-終端產品」全產業鏈的檢測服務能力。

公告顯示,2018年度及2019年上半年,上海宜特分別實現營收1.79億元、0.95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0.12億元、0.03億元。不過,其並未披露上海宜特對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的具體業務情況、規模。

圖片來源:財報近年來,蘇試試驗的業績尚可。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91億元、6.29億元、7.8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0.61億元、0.72億元、0.87億元。

但據蘇試試驗4月25日披露的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收1.77億元,同比增長37.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6.8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5月26日,蘇試試驗收於23.47元/股,漲4.5%。

相關焦點

  • 國信證券:華為海思對外出售晶片 利好中芯國際(00981)
    一.事項:據 EE|Times 報導,華為和海思首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海思晶片對外銷售,在 2019 年 12 月舉行的深圳電子展 ELEXCON 2019 期間,上海海思半導體(華為於 2019 年 4 月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表示面向公開市場上發布 4G 通信晶片。
  • 斷了華為,再斷中芯國際,這一系統打擊還未完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使用美國技術不足10%的臺積電因為一個「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供應商都不能給華為供貨的規定,最後也只能不給海思供貨。雖然,據說華為儲備了兩年的晶片,主要是為5G網絡設備準備的,但是華為的輔助業務——手機業務遭受了巨大的打擊:無奈之間,榮耀獨立出去了。
  • 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國家發出信號,華為海思晶片能否成功「渡劫」
    國內半導體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將會向中芯國際注資,注資的金額分別為15億和7.5億美元,匯率換算後,兩大國家級基金合計注資160億元人民幣。中芯國際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量產14nm級晶片。而14nm是目前市面上中端手機晶片普遍使用的製程,也就是說中芯國際已經能夠完成大部分中端晶片的代工了。而這次國家集成電路向中芯國際注資無疑會加速中芯國際的發展,也是國家支持中芯國際的一個信號。
  •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
    7月中旬,臺積電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臺積電在5月份以後沒有接受過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9月14日之後美國還未改變對華為的制裁措施,那麼屆時臺積電將正式「斷供」華為。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
  • 華為迎來希望?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量產7nm晶片不需要EUV光刻機
    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華為和榮耀手機上搭載的麒麟系列晶片,就是海思的傑作,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遜色於國外同類產品。而且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國內市場中,海思麒麟的出貨量首次超越了高通驍龍,足以證明人們對它的認可!不過,與此同時,美國也將目標瞄準了華為海思,它於今年5月份單方面修改了晶片進出口規則,並且在9月15日這一天正式生效,導致幾乎所有的供應商都不能再為華為供貨。要知道,雖然海思能夠設計出頂尖的晶片,但是它不具備量產晶片的能力,華為要想確保有足夠的晶片可用,就必須和供應商合作。
  • 華為正式轉入中芯國際計劃擱淺,臺積電喜提華為7億美元訂單
    5月15日,美國修改出口管制條例(EAR)對華為限制升級,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美國選擇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華為供貨,但給了120天的緩衝期。這在一個發達國家對一家公司採取這樣嚴厲的措施在歷史上從未有過。
  • 為什麼中芯國際也不能向華為供貨了?其背後最大股東是誰?
    對此,就有不少人表示,國內不是還有中芯國際嗎?作為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曾是除臺積電以外華為最大的晶片供應商。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中芯國際也由於美國的禁令,沒有辦法在過渡期之後向華為供貨。在今年8月的中芯國際業績說明會上,中芯國際的現任CEO梁孟松就在公開講話中表示,中芯國際將會遵守國際規章,9月14日之後將不會對華為繼續供貨,但是這樣並不會對該公司產生太大影響,因為還會有其他的客戶來填補華為的位置。這樣的言論也引來了不少的非議,人們紛紛指責中芯國際這樣的行為。
  • 中芯國際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呢?心裡有苦說不出
    並且給中國華為留下了僅僅120天的過渡時期,因為依照美國的規定,如果在今年的9月份中旬,如果美國還沒有在第一時間改變當時妄自所下的結論,撤回掉有關對華為的打壓制裁,那麼也就意味著臺積電將會「斷供」華為,這對於目前的華為來說,無疑成為了阻礙發展的一大難題,最壞的結果就是華為將要深陷暫時沒有晶片可用的困境之中!
  • 全球晶片 「去美化」 與 「去中化」 碰撞,從中芯國際命運與華為...
    從美國對華為的逐步到全面封鎖、TikTok 被迫出售,一直到近期中芯國際先被列入 「出口管制關注名單」,後又進入美國防部的 「企業清單」。 日前,川普在敗選後,仍是對於打擊中國科技企業不鬆手,持續把中芯國際列入美國國防部的管制清單中,目前影響範圍是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
  • 【中芯國際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今日是華為禁令的最後期限...
    2020-09-15 16:58:50來源:FX168 【中芯國際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今日是華為禁令的最後期限。記者向中芯國際求證獲悉:「公司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新浪財經)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中芯國際IPO募資高達532億!華為最強 「後援」們來了
    2018年和2019年A股IPO募資冠軍分別是工業互聯和郵儲銀行,僅為中芯國際的59%和71%。中芯國際此次募資額已超越當初200億元的預期。中芯國際募資額比計劃額多一倍有餘,市場投資者為何如此熱捧?這家機構將對中芯國際境內外多元化融資需求提供支持,可推動中芯國際的國際市場開拓,與中芯國際的全球發展戰略形成協同效應。業內人士認為,中芯國際科創板IPO如此火熱,不能忽略當下的產業背景。
  • 華為輪值董事郭平:晶片問題華為將持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
    雖然臺積電、聯發科技、英特爾等公司已經向美提出向華為供貨申請,但是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還沒有收到美方的回應。華為也不是傻子,總不能一直等著別人的消息吧!近日華為輪值董事郭平在華為的內部座談會上郭平表示:「華為會繼續保持對海思的投資,相信若干年後會有一個更強大的海思。
  • 中芯國際被制裁?中國「芯」途為何如此多舛?
    據外媒消息,美國ZF要對中芯國際採取制裁措施根據流出的文件顯示,美國將對中芯國際及其子公司採取出口管制該文件籤發的日期就在前幾天25號這份文件是由路透社透露給外界的,當事雙方都未承認這份文件的真實性所以還是要等待後續事態的發展美國商務部網站上也並沒有關於對中芯國際採取出口限制的文件
  • 斷供第一天,中芯國際向美方申請供貨華為;華為包機運回晶片
    「斷供」第一天, 華為員工稱:工作仍正常進行!中芯國際最新發聲:已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開始實施全面「斷供」的第一天。從今日起,為華為代工麒麟系列高端5G晶片的臺積電,以及三星、SK海力士等廠商停止為華為供貨。
  • 內部矛盾還沒解決,中芯國際又被列入了實體清單
    根據公告,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美國出口商只有申請許可證後才能向中芯國際銷售商品。公告還專門指出,任何涉及10納米及其以下(更先進)的美國技術需要申請。 這意味著,中芯國際的7nm工藝甚至5nm工藝研發將遭遇巨大障礙。
  • 「從0到1的突破」中芯國際代工華為麒麟710A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鄒松霖)隨著華為開始將訂單從臺積電分散,其中麒麟710A開始轉向中芯國際的14nm。此前,麒麟710系列原本是臺積電12nm代工,但榮耀Play 4T使用的麒麟710A則是中芯國際14nm生產。對此,華為、臺積電都沒有正面回應。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芯國際已成功為華為代工。
  • 美國重壓之下 華為艱難的換「芯」之路!
    此前多次傳聞美國施壓臺積電,希望臺積電斷供華為。同時也有傳聞稱,美國正計劃進一步降低10%技術來源的限制比例。此外,去年中芯國際採購的ASML的EUV光刻機的交付在美國的阻撓下被擱置。(1)應用處理器及基帶採用麒麟系列自研晶片,由華為海思自行設計並由臺積電代工製造,例如最新的麒麟9905G晶片由臺積電7nm+EUV工藝製造,後續型號還將採用臺積電5nm,由於中芯國際14nm已進入量產階段,我們認為華為海思是中芯國際14nm當前的主要客戶。(2)射頻前端是手機晶片國產化短板,華為已通過自研實現部分替代,但尚不完全。
  • 中芯國際被美列入實體清單,10nm及以下製程被禁!
    對中芯國際影響幾何?中芯國際今年下半年以來真是禍不單行!先是才量產不久的14nm工藝的大客戶——華為海思被美國制裁,使得中芯國際無法在9月15日之後繼續利用美國設備為華為海思代工晶片。而丟失了華為海思這個大客戶,使得中芯國際至今都沒有找到足夠的客戶來填補空出的14nm產能。
  • 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接連宣布,華為迎來希望
    這一年多來,華為在美國各方面遭受重創,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華為不斷地將其「秘密武器」——海思麒麟晶片、手機服務生態以及手機系統拿出來。在華為遭受重創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不但很好地化解了危機,更給我們國人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 為什麼資本不顧美國政府的禁令,始終看好中芯國際,大舉買入
    今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擴大對華為封鎖後,許多分析師預期,華為供貨商之一的中芯國際 (SMIC) 將會受到影響,因此調降對於中芯的股票評級,但儘管如此,美國知名分析機構高盛卻抱持著樂觀的看法,並認為受惠於中國國內的晶片需求及中芯的籌資能力,該公司的營運及股價仍有成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