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1
5月26日下午,蘇試試驗(300416.SZ)在互動平臺表示,華為海思、中芯國際(00981.HK)是子公司上海宜特的客戶。
日前,「中芯國際」概念成為晶片界「網紅」,A股搭車者眾。此次在正式公告之前,蘇試試驗率先在互動平臺披露子公司與中芯國際、華為海思等存在業務往來,出於何種目的?業務規模又有多大?
資料顯示,蘇試試驗主要經營環境試驗設備的研發和生產,主要產品包括各類力學、氣候及綜合環境試驗設備,應用於電子電器、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2019年10月,蘇試試驗收購上海宜特100%股權,進入集成電路檢測領域。
界面新聞5月26日下午通過電話採訪了蘇試試驗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稱,對於子公司上海宜特與華為海思、中芯國際之間存在的業務規模,「方便披露的公司已經披露了,其他的可以參考2019年公司業績網上說明會發布的信息。因為2019年上海宜特還沒有正式並表,有些數據在年報中也沒有體現。」
該名工作人員稱,對上海宜特相關業務規模及其他事宜並不清楚,不方便進行透露,蘇試試驗董秘後續會對記者的採訪提綱進行回復。界面新聞隨後將採訪函及採訪提綱發送至該公司公開郵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在蘇試試驗4月20日舉辦的2019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鍾瓊華稱,上海宜特是國內知名的集成電路產業專業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機構,主要為集成電路產業的設備開發商、晶圓製造、晶片設計、封裝測試等客戶提供「一站式」工程驗證分析的工程技術服務平臺。通過收購上海宜特,公司踏入集成電路第三方檢測服務領域,具備了「元器件-零件-部件-終端產品」全產業鏈的檢測服務能力。
公告顯示,2018年度及2019年上半年,上海宜特分別實現營收1.79億元、0.95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0.12億元、0.03億元。不過,其並未披露上海宜特對華為海思、中芯國際的具體業務情況、規模。
圖片來源:財報近年來,蘇試試驗的業績尚可。2017年至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4.91億元、6.29億元、7.8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0.61億元、0.72億元、0.87億元。
但據蘇試試驗4月25日披露的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公司實現營收1.77億元,同比增長37.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6.8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5月26日,蘇試試驗收於23.47元/股,漲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