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

2020-12-22 簡易財經

編輯:簡易財經

距離9月14日這一天越來越近,美國在今年5月加大對華為的制裁力度,留下了120天的過渡期。如果120天過渡期結束,美國沒有撤回或者改變制裁規則,那麼臺積電將會正式「斷供」華為,華為也將面臨著無晶片可用的困境。

7月中旬,臺積電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臺積電在5月份以後沒有接受過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9月14日之後美國還未改變對華為的制裁措施,那麼屆時臺積電將正式「斷供」華為。

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

8月8日,中芯國際召開了2020年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表示:「中芯國際絕對遵守國際規章,如果9月14日之後不能繼續支持華為,屆時還將會有其他的客戶進入到中芯國際的產能中,影響是可控的。」

此言論一出,中芯國際立刻遭到批評和質疑。本來國人對於中芯國際寄予厚望,能夠為華為生產晶片也就只有中芯國際一家。在臺積電「斷供」之後,如今中芯國際也表示無法為華為「供貨」,這不是將最後的希望掐滅嗎?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事實上,如今的中芯國際已經是一家純內資企業,外資成分大大下降。

中芯國際創辦於2000年,創始人是美籍華人張汝京,當初帶著10億美元和來自多個國家的百餘名優秀工程師,在上海創辦了中芯國際。可以說,張汝京為我國半導體事業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不得不說,正是在張汝京的努力下,順利從美國帶回了一大批優秀的國際化人才,為中芯國際和我國半導體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隨後,在張汝京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先後在國內多個地方建廠生產晶片,還帶來了大量的融資,為中芯國際的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04年,中芯國際成功IPO上市,成為了全球四大晶片製造商。

但是,中芯國際的快速發展,讓臺積電開始瘋狂「狙擊」。臺積電向美國法院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專利,2005年中芯國際賠償了1.7億美元,2009年中芯國際向臺積電再賠償2億美元,還要向臺積電支付8%的股權,這一年,張汝京宣布離職。

在張汝京離開之後,中芯國際又出現了內部控制權之爭,發展之路非常坎坷,這也嚴重阻礙了中芯國際的發展步伐。真正的轉折點是在2014年,我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為國內半導體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如今,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這是一家國有企業,第二大股東是國家大基金。從中芯國際的股權架構來看,大部分股份都是由國內企業持有。

既然如此,為什麼中芯國際不能為華為生產晶片?首先,中芯國際也受到《瓦森納協議》的限制,無法購買到先進的EUV光刻機,沒有EUV光刻機,中芯國際就很難實現7nm晶片的生產,更不用說5nm。如今,中芯國際還是只能實現14nm晶片的量產。

所以,中芯國際也是有苦說不出,從創辦之初到現在的每一步都是非常艱難的,從與臺積電的6年訴訟和後來的內部股權之爭,這些都阻礙了中芯國際的快速發展,如今又因為光刻機的原因,短期內無法突破7nm製程工藝。

臺積電、中芯國際都不能為華為生產晶片,那麼華為該怎麼辦?目前,華為正式作出回應!任正非曾經說:「要麼領先,要麼滅亡」,很明顯,華為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為了活著,為了領先,華為只能背水一戰。

7月底,任正非帶隊先後到訪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很明顯,華為已經開始為大量儲備優秀的晶片領域人才做準備。8月4日,華為再啟動「南泥灣」項目,該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完全「去美國化」。

這一次,華為開始全方位發力,展開第二輪反圍剿之戰,最大程度發揮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資金優勢,打破半導體行業的技術壟斷,這一天不會太遠。隨著我國加大對半導體行業的扶持力度,未來我國半導體行業將實現加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將被一一攻克。

本文由簡易財經原創撰寫,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嚴禁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芯國際也不能向華為供貨了?其背後最大股東是誰?
    對此,就有不少人表示,國內不是還有中芯國際嗎?作為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曾是除臺積電以外華為最大的晶片供應商。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中芯國際也由於美國的禁令,沒有辦法在過渡期之後向華為供貨。畢竟中芯國際曾被不少人寄予過厚望,而現在這樣的表態確實讓人一時間難以接受。那麼,為什麼中芯國際會有這樣的表態呢?其背後的最大股東是誰?其實,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可以說是一家完完全全由國內資本控制的企業,更是可以說是由國家資本所控制的企業。
  • 中芯國際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呢?心裡有苦說不出
    並且給中國華為留下了僅僅120天的過渡時期,因為依照美國的規定,如果在今年的9月份中旬,如果美國還沒有在第一時間改變當時妄自所下的結論,撤回掉有關對華為的打壓制裁,那麼也就意味著臺積電將會「斷供」華為,這對於目前的華為來說,無疑成為了阻礙發展的一大難題,最壞的結果就是華為將要深陷暫時沒有晶片可用的困境之中!
  • 華為的「希望」,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網友:始料未及
    對於中芯國際這一我國國產的晶片巨頭,想必其實很多小夥伴的了解都不夠多,但我們能知道的是,中芯國際是真正的國產企業,為什麼呢?因為其的股份組成。2000年,一個名為張汝京的人攜帶巨資在我國上海成立了中芯國際。
  • 【中芯國際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今日是華為禁令的最後期限...
    2020-09-15 16:58:50來源:FX168 【中芯國際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今日是華為禁令的最後期限。記者向中芯國際求證獲悉:「公司已依照規定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並重申將嚴格遵守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新浪財經)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背後股東都是誰,為什麼都幫不了華為?
    自從今年5月份美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之後,華為的晶片之路就變得動蕩不已了。也是因為華為的關係,臺積電、ASML和中芯國際這幾家和晶片有關的企業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那麼這三家企業,兩家晶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生產產商,這三家的背後股東分別是誰,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紛紛都無法幫到華為?
  • 成A股最大IPO,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說出來別不信
    來源:金融八卦圈A股科創板即將迎來規模最大的一次IPO,它就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晶片企業中芯國際。2019年從美股退市後,今年6月提交到登陸科創板,僅僅用了37天。另外,目前中芯國際還在香港上市,市值為2312.75億港元。
  • 作為我國最先進的光刻機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令人感到意外
    中芯國際在晶片製造工藝上的突破,無疑會讓我國減少對外國晶片的依賴度,所以看到中芯國際取得突破之後,很多人都是由衷地感到高興的。那作為中國最具有實力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到底是誰呢?估計很多人有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但實際上並不是張汝京,早在2009年的時候,張汝京就離開了中芯國際,目前中芯國際真正的大股東是大唐電信,一家國有企業。那為什麼大唐電信會成為中芯國際最大的股東呢?這裡面就要從中芯國際歷史上錯綜複雜的股權更迭說起。
  • 斷供第一天,中芯國際向美方申請供貨華為;華為包機運回晶片
    「斷供」第一天, 華為員工稱:工作仍正常進行!中芯國際最新發聲:已向美方申請繼續供貨華為9月15日是美國對華為開始實施全面「斷供」的第一天。從今日起,為華為代工麒麟系列高端5G晶片的臺積電,以及三星、SK海力士等廠商停止為華為供貨。
  • 斷了華為,再斷中芯國際,這一系統打擊還未完
    可是就在昨日,國內代工技術最強的中芯國際又陷入了「斷||頭」的處境,短期內不能發展到10nm以下製程水平,這就是中國科技的現實,也是中國工業界的悲哀。斷了華為,是毀了中國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華為是世界領先的通訊領域主導者、領導者。
  •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臺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大陸最大的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今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而中芯國際也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已經掌握了成熟穩定的14nm製程工藝,並且達到了業內量產水平。雖然是14nm,但已經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了。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是半導體界的三大巨頭,而且都是最硬核的那種,三家公司加起來足以撼動整個半導體行業。
  • 蹭上「芯」熱點?這家上市公司稱子公司供貨華為海思、中芯國際
    記者 | 陳慧東15月26日下午,蘇試試驗(300416.SZ)在互動平臺表示,華為海思、中芯國際(00981.HK)是子公司上海宜特的客戶。日前,「中芯國際」概念成為晶片界「網紅」,A股搭車者眾。此次在正式公告之前,蘇試試驗率先在互動平臺披露子公司與中芯國際、華為海思等存在業務往來,出於何種目的?業務規模又有多大?
  • 為什麼資本不顧美國政府的禁令,始終看好中芯國際,大舉買入
    今年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擴大對華為封鎖後,許多分析師預期,華為供貨商之一的中芯國際 (SMIC) 將會受到影響,因此調降對於中芯的股票評級,但儘管如此,美國知名分析機構高盛卻抱持著樂觀的看法,並認為受惠於中國國內的晶片需求及中芯的籌資能力,該公司的營運及股價仍有成長潛力。
  • 中芯國際最新股權架構曝光,原來最大股東是它!
    短短不到20天的時間,中芯國際就完成了科創板首發,刷新了科創板的最快紀錄。此次科創板上市,誰將直接受益?當然是最大股東,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誰出來不要覺得意外,不是外企,而是一家國企,這就不得不從中芯國際的創辦開始說起。
  •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根據媒體公布的2020年二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份額來看,臺積電位列第一,市佔率超過50%,三星以1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格芯(7.4%)和聯電(7.3%)分別位列第三和第四,中芯國際(4.8%)排名第五。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 華為的高光時刻!真沒料到,原來中芯國際背後的神秘大股東是他
    哈嘍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華為科技公司吧,華為不僅僅是一個致力於為消費者研發好產品的科技公司,同時它還是一個執著於研發新技術的科技公司,在去年的時候華為研發出了5G技術,這讓全球的科技公司都看到了華為的實力,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華為受到了美國的抵制,而到今年的時候美國還限制了華為的晶片
  • 全球晶片 「去美化」 與 「去中化」 碰撞,從中芯國際命運與華為...
    從美國對華為的逐步到全面封鎖、TikTok 被迫出售,一直到近期中芯國際先被列入 「出口管制關注名單」,後又進入美國防部的 「企業清單」。 在採購設備和原物料方面,延續之前美國商務部的美國出口管制條例,需要以事前申請出口許可證的方式才能向中芯國際繼續供貨。
  • 三星、臺積電突然表態,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華為太難了!
    三星中芯國際正式宣布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片製造企業。三星跟臺積電兩家晶片代工廠家紛紛拒絕了華為晶片的代加工業務,人們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中芯國際的身上,雖然在制工工藝上,無法與臺積電媲美,但是這幾年中芯國際的發展也是非常的迅速,在制工工藝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今年年底有望量產7nm晶片。
  • 中芯國際:無奈的內訌
    而這10個月之中,恰恰是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最為肆虐的時候,全球股市暴跌,中芯國際的股價從1.4港元跌至0.4港元,最終大唐控股以1.76億美元獲得了中芯國際16.6%股份,成為最大股東。因為融資額的巨額縮水以及原有股東的股權被過度稀釋,張汝京引發原有股東的強烈不滿。
  • 華為正式轉入中芯國際計劃擱淺,臺積電喜提華為7億美元訂單
    5月15日,美國修改出口管制條例(EAR)對華為限制升級,從EDA軟體、半導體設備到晶圓代工,美國選擇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阻斷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向華為供貨,但給了120天的緩衝期。這在一個發達國家對一家公司採取這樣嚴厲的措施在歷史上從未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