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背後股東都是誰,為什麼都幫不了華為?

2020-12-16 清單科技

自從今年5月份美升級了對華為的禁令之後,華為的晶片之路就變得動蕩不已了。也是因為華為的關係,臺積電、ASML和中芯國際這幾家和晶片有關的企業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那麼這三家企業,兩家晶片代工廠,一家光刻機生產產商,這三家的背後股東分別是誰,為什麼在這個時候紛紛都無法幫到華為?

先看看臺積電,臺積電的創始人是張忠謀,臺積電創立於1987年,和華為是同一年。張忠謀是誰?臺灣人美國籍,在美國上學和工作,早年在德州儀器工作了幾十年,後來回到臺灣手,創立臺積電,時年56歲。這個年紀本來就應該退休了,但是張忠謀卻沒有,反而創了臺積電,並發展到了今天這個世界頂級的水平。

當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之後,臺積電不可能還僅僅只是張忠謀握有股份,背後的三個股東也已經沒有張忠謀了,其中美國花旗託管佔據臺積電20.5%的股份,臺灣行政院發展基金佔據6.4%,而摩根大通投資專戶佔據3.1%的股份。也就是說,臺積電的背後大部分實際控股是美國資本。

當然雖然如此,但是臺積電的實際掌權人還是張忠謀和其中的十幾位董事會,董事會成員基本都是臺灣人,這一點可以參考阿里巴巴。因為這種模式,臺積電對美國資本的態度才會這麼強硬,但是這一次也是無可奈何,畢竟大量採用了美國技術和美國設備,這一點沒有任何辦法。

再看看另外一家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其實也跟臺積電有點關係,創立人張汝京也是臺灣人,早年也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多年。後來回到臺灣創立了一家晶片公司,但最後被臺積電收購,因此張汝京也在臺積電工作過一段時間,但後來因為一些事情,張汝京帶領自己的團隊來到上海創立了中芯國際。

在後來因為和臺積電發生了幾次專利戰,中芯國際基本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隨後引入了國家資本,目前中芯國際的主要控股基本都是國有資本,前三的股東分別是大唐電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紫光集團,中芯國際可以說是牢牢掌握在中國手中了,但無奈代工工藝差距太大,量產也僅僅只是14nm,而且也是用到了美國技術,依然無法為華為代工。

最後看看ASML,是荷蘭公司,在光刻機領域擁有壟斷地位,佔據全球超過80%的光刻機市場份額。ASML能夠發展到今天和美國眾多企業都密不可分。ASML的背後最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為美國貝萊德集團,都是美國資本,另外臺積電、三星、Intel都是ASML的股東,當然佔據的股份並不多,ASML大部分股東都是美國資本。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ASML一直不賣光刻機給中芯國際了,下單好幾年7nm光刻機都買不到。

晶片領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晶片設計或者是生產,甚至是生產晶片的光刻機,我們都有著很大的差距。這條道路註定充滿荊棘,但我們依然要去做,不然一輩子就只能被卡脖子。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臺積電、ASML的大股東是誰?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在一顆微不足道的晶片的背後,是千億,萬億的供應鏈市場。背後也牽涉了很多的大公司,比如生產光刻機設備的荷蘭ASML公司,製造晶片的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其中ASML和臺積電都是世界第一,一個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高端光刻機製造公司,也是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企業。
  • 為什麼中芯國際也不能向華為供貨了?其背後最大股東是誰?
    對此,就有不少人表示,國內不是還有中芯國際嗎?作為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曾是除臺積電以外華為最大的晶片供應商。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中芯國際也由於美國的禁令,沒有辦法在過渡期之後向華為供貨。畢竟中芯國際曾被不少人寄予過厚望,而現在這樣的表態確實讓人一時間難以接受。那麼,為什麼中芯國際會有這樣的表態呢?其背後的最大股東是誰?其實,作為中國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可以說是一家完完全全由國內資本控制的企業,更是可以說是由國家資本所控制的企業。
  • 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三家究竟誰說了算?看完這些你就懂了
    說到當下熱度最高的話題,相信不少網友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晶片製造」這個詞。確實,限於目前各類事件的發生,「國產芯」已成為了當下用戶關注的焦點。而對於晶片製造的根本來講,我們又繞不開臺積電、中芯國際、荷蘭ASML這三家製造商,那麼對於以上這三家晶片製造企業來講,它們之間究竟誰說了算呢?看完這些或許你就懂了。
  • 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
    7月中旬,臺積電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臺積電在5月份以後沒有接受過來自華為的任何訂單,如果9月14日之後美國還未改變對華為的制裁措施,那麼屆時臺積電將正式「斷供」華為。關鍵時刻,國人將目光投向了中芯國際——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但是很遺憾,根據最新消息來看,中芯國際也無法向華為「供貨」。
  • 三星、臺積電突然表態,中芯國際正式宣布,華為太難了!
    三星跟臺積電兩家晶片代工廠家紛紛拒絕了華為晶片的代加工業務,人們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中芯國際的身上,雖然在制工工藝上,無法與臺積電媲美,但是這幾年中芯國際的發展也是非常的迅速,在制工工藝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在今年年底有望量產7nm晶片。
  • 華為的「希望」,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是誰?網友:始料未及
    現如今美國全面封鎖華為的晶片發展、合作,但值得慶幸的是,臺積電正在盡全力保證華為的訂單,並且努力爭取保持與華為的合作。但是在臺積電的晶片代工技術中,有著太多的美國技術,因此在120天的緩衝期結束後,臺積電或許將不能夠繼續為華為生產晶片,那麼屆時華為的「希望」便是中芯國際了。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中芯國際到底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要我們了解了中芯國際的股權結構,就基本上知道中芯國際的最終歸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華為正式轉入中芯國際計劃擱淺,臺積電喜提華為7億美元訂單
    今早的消息中有提到臺積電獲得的訂單中是和華為5nm新處理器有關,按照發布進度來看,其會在今年9月份亮相,是麒麟990的升級版,有可能冠以麒麟1000的稱號。華為佔比飆升的原因除了自身業務增長帶來的需求擴大,更是因為防範美國制裁的風險,大舉增加晶片庫存,庫存水位提升到100天以上。業界認為,如果華為遭美國進一步制裁,將是臺積電未來業務發展的隱憂。華為應變措施以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為例,華為全部高端晶片幾乎都由臺積電和中芯國際代工生產。
  • 華為的高光時刻!真沒料到,原來中芯國際背後的神秘大股東是他
    哈嘍大家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華為科技公司吧,華為不僅僅是一個致力於為消費者研發好產品的科技公司,同時它還是一個執著於研發新技術的科技公司,在去年的時候華為研發出了5G技術,這讓全球的科技公司都看到了華為的實力,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華為受到了美國的抵制,而到今年的時候美國還限制了華為的晶片
  • 中芯國際斷供華為,網友靈魂疑問:不賣你光刻機,你卻還聽它的?
    這種頂級的代工企業,根本就不擔心沒有訂單,基本上這種頂級晶片代工企業,產能都是24小時開著跑的,華為訂單丟了立馬就會有新的客戶新的訂單,這些人可是排隊在等臺積電的「翻牌」呢。 但是其實中芯國際和臺積電還是有點區別的,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的代工廠,背後資本基本都是中國資本,但是臺積電是臺灣企業,背後資本幾乎都是美國資本。
  • 華為被限制,中芯國際來救場,無奈壓力太大
    因為美國的封鎖,晶片禁運,以及富士康和臺積電先後無法為華為代工晶片,再到華為尋求三星的合作破裂,再一次將國人從5G的喜悅中拉扯了回來。華為雖然擁有一流的晶片設計能力,能夠完全獨立設計自己家的產品,但是顯然如今進退兩難的華為,正在陷在晶片生產的漩渦中。
  • 華為後援中芯國際,N+1工藝逼近7nm水準!距臺積電還遠嗎?
    近段時間我們心繫著我國民營企業華為,因為在華為近幾年的發展之中,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卻也默默咽下了很多的「委屈」。現如今華為即將面臨著更大的危機,我們又怎能不心疼呢?好在我國各行各業在華為將要面臨險境的時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並且我國消費者們都在支持著華為。
  • 中芯國際為什麼不能向華為「供貨」呢?心裡有苦說不出
    並且給中國華為留下了僅僅120天的過渡時期,因為依照美國的規定,如果在今年的9月份中旬,如果美國還沒有在第一時間改變當時妄自所下的結論,撤回掉有關對華為的打壓制裁,那麼也就意味著臺積電將會「斷供」華為,這對於目前的華為來說,無疑成為了阻礙發展的一大難題,最壞的結果就是華為將要深陷暫時沒有晶片可用的困境之中!
  • 真正控制臺積電、荷蘭ASML的最大股東是誰?看了你就知道了!
    「孟晚舟事件」尚未結束,自從美國宣稱制裁華為以後,關於中國半導體行業的每一個消息都牽動著國人的心,強大的華為自然不會因此「倒下」,但是不得不說短期內,華為的發展布局無論在國內外,都將受到巨大影響。由於華為晶片一直都依賴於臺積電製造,所以美國這次制裁主要開始藉助臺積電,一旦臺積電出現「斷貨」,那麼華為將無法進行生產製造,即使是有晶片設計能力的華為海思,也無可奈何。其實,臺積電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ASML公司的EUV光刻機,因此,就連中芯國際都無法製造華為晶片。
  • 中芯國際光刻機到貨,臺積電5nm晶片下月量產,華為或成最大贏家
    最近一段時間,中芯國際財運興旺,一路順風順水。繼14nm兩條生產線量產後,又收到華為14nm晶片巨額訂單,現在訂購的光刻機又順利進入深圳廠區,進入安裝程序。但是天無絕人之路,中芯國際CEO梁孟松近期宣布,中芯國際今年底將進行7nm晶片的試產,明年將向市場推出量產產品。公開資料顯示,公司14nm晶片產品工藝已非常成熟,12nm晶片也將進入量產準備階段。而梁孟松所說的7nm晶片,實際上就是在現有14nm晶片的基礎上,向更高級的N+1和N+2工藝製程上延伸,雖然完全符合晶體密度提高一倍的非光刻7nm晶片的要求,但畢竟不是真正的7nm光刻晶片。
  • 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接連宣布,華為迎來希望
    這一年多來,華為在美國各方面遭受重創,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華為不斷地將其「秘密武器」——海思麒麟晶片、手機服務生態以及手機系統拿出來。在華為遭受重創的這一年多時間裡,不但很好地化解了危機,更給我們國人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
  • 中芯國際突然宣布!國家發出信號,華為海思晶片能否成功「渡劫」
    如果國內將這兩臺光刻機拿到手,中芯國際一定能藉此完成突破,達到一個全新的工藝水平。不過此次國家機構向中芯國際注資也表明了對中芯國際的重視,相信這兩臺光刻機遲早會被我們拿到手。為什麼國家如此重視中芯國際?
  • 全球晶片 「去美化」 與 「去中化」 碰撞,從中芯國際命運與華為...
    從美國對華為的逐步到全面封鎖、TikTok 被迫出售,一直到近期中芯國際先被列入 「出口管制關注名單」,後又進入美國防部的 「企業清單」。 日前,川普在敗選後,仍是對於打擊中國科技企業不鬆手,持續把中芯國際列入美國國防部的管制清單中,目前影響範圍是美國人士將被限制對中芯國際所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的衍生品進行交易。
  • 除了華為,辭去中芯國際聯席CEO的梁孟松還可以去哪兒?
    國內晶圓代工廠領頭羊中芯國際人事地震衝上網絡熱搜,聯席CEO梁孟松辭職後的去向問題(中芯未立即批准梁的辭職,未來仍有變數)成為網友關心的話題。已經有網友開始喊話:梁孟松可以去華為嘛。梁孟松服務過的公司,除現在的中芯國際,還有博士畢業後去的第一家公司AMD,以及後來的臺積電、三星半導體。
  • 「從0到1的突破」中芯國際代工華為麒麟710A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鄒松霖)隨著華為開始將訂單從臺積電分散,其中麒麟710A開始轉向中芯國際的14nm。此前,麒麟710系列原本是臺積電12nm代工,但榮耀Play 4T使用的麒麟710A則是中芯國際14nm生產。對此,華為、臺積電都沒有正面回應。但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中芯國際已成功為華為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