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6日至18日召開。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會議部署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八大重點任務。
正文
與政治局會議相比,有以下新信息值得關注。
一、宏觀政策強調連續性、不急轉彎,即邊際收緊,慢踩剎車
政策連續性體現在會議提出,繼續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同時,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
從「可持續」、「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表述來看,我們判斷明年宏觀政策仍是回歸中性,相比今年而言即是邊際收緊,從「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表述來看,與我們之前判斷的「邊際收緊,慢踩剎車」是一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強調了諸多結構性支持領域,且均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首位,同時政策定調段落提出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也有政策更加注重精準有效之意。
二、強化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科技創新產業迎來新發展階段
明年八大任務中的前兩項是強化科技力量和增長產業鏈自主可控。會議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要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打牢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基礎。
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確定性加大、美國對我技術脫鉤背景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作為首要任務體現了中央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也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和必然選擇。在人口紅利基本釋放完畢和大建設時代基本結束的宏大歷史背景中,科技被賦予重要的歷史任務是時代的要求,是保持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穩定潛在增速和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必然選擇。
從未來相當長的時間維度來看,科技創新產業註定要替代傳統產業。從產業進步方向、政策支持領域和產業利潤來看,科技創新產業或將成為獲取超額收益的明星產業。
三、堅持擴大內需、注重需求側管理,消費升級和新基建是亮點
會議指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必須在合理引導消費、儲蓄、投資等方面進行有效制度安排。消費端提出的主要著力點在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投資端提出的主要著力點在增強投資增長後勁,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擴大製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現代物流體系。
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需求側管理不是需求側刺激,而是著眼於解決限制需求的深層次體制性制度性問題,重點是改革和管理。重點包括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教育、醫療和養老體制的改革等等。
特別是房地產堅持房住不炒,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防止房地產價格高企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四、全面推進改革開放,是新發展格局的必要條件
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繼續釋放改革開放新紅利。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五、將糧食安全、碳中和工作納入重點任務,種業和新能源蘊藏新機遇
此次經濟工作會議將將糧食安全、碳中和工作納入重點任務。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風險提示:冬季疫情反彈,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
(文章來源:文濤宏觀債券研究)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