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安人私藏的油茶麻花Top8,這才是老陝記憶裡的味道

2021-02-08 小陳兔遊西安

不得不說,秋冬簡直就是吃西安美食zui合適的季節!

牛羊肉泡饃、水盆羊肉、紅油米線、臊子麵、燴麵片、麻食……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安美食大多數是骨湯打底,一碗下去吃飽喝足,還得出一身汗。

不過這個季節,嘴饞的還要數香味飄滿整條街的油茶麻花。一口噴香的油茶、一口酥脆的麻花,一掃秋日的寒冷。

今天妞就推薦8家西安老饕私藏的油茶麻花,快來看看有沒有你zui愛的那家?

賈德祥油茶麻花

油茶麻花是多少西安人兒時的記憶,現在要找回這個味道還得起個大早來坊上。這家從早上6點開始賣,不到12點一般就賣完了,來晚了連麻花都吃不上。

這家的油茶配方是獨家的,跟其他家略有不同,油香味道更重,搭配店家自己炸的麻花,油茶噴香可口,麻花筋道鹹香,早上走在這條路上遠遠的就能聞見香味。

/ 地址:北廣濟街195號

教場門清真油糕油茶

《早餐中國》帶火了西安的油茶麻花,教場門這家開了三代人的油茶店,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早餐店。店面不大,賣到中午就關門了。

大眾點評@成都古倒吃

油茶撒上了花生碎、芝麻、杏仁,粗麻花被泡的軟爛。淡淡的鹹香就是適合早上的味道。這家的炸油糕也是酥脆無比,甜而不膩~

大眾點評@小莫的北

/地址:教場門布丁酒店旁

油茶麻花

這個小攤兒沒有門頭,也不設字號。6:30開始營業,還未到10點,食客已在門口詢問還有沒有,生意之火爆可見一斑。

老師傅從開始出攤,到現在已有30餘年。這裡的油茶是鹹口的,有杏仁碎和花生,最上面的麻花可自選軟硬。

如果是年輕人,力薦要硬一點的,再配上脆脆的酥渣兒喝下,暖胃暖心。

/地址:大蓮花池街46號

小賈麻花油茶

10多平米的小店,開了幾十年,為了這口油茶,有的人一大早都要打車來。

一勺油茶。配上擀出香味兒的芝麻,撒上點兒煮到軟的黃豆、花生米和麻葉,最後再加一根麻花,這就是老陝小時候的味道。不過這家店太火了,一般早上十點半就賣完了,要吃就趁早。

/地址:五星街24號

老米家圪墶油茶

西安獨一份的圪墶油茶,而且是全西安唯一一家粉色油茶店。只在秋冬兩季營業,而且天冷的早上才出攤,一般賣到9、10點就賣完了,想嘗鮮得趁早。

這家油茶因為額外加了一味藥材,所以變成了粉紅色,實際上還是按傳統辦法用牛油和面一起炒制的,整體麻香味更重。裡面的圪墶也是牛油和面做的,吃到嘴裡就化了,很特別。

/地址:西羊市中段老米家大雨泡饃門口

還有幾家離市區遠一點的老館子

願意去嘗鮮的小夥伴可以試試

妞親測過的老味道

各有各的特色

臨潼

許龍油茶

這家開了18年的油茶,上次去臨潼就有人安利。許龍油茶用的是過去的傳統方法熬製油茶,光熬料就要5小時。

點油茶的時候老闆要抓一把炸饊子放在碗底,出鍋的時候還要撒上芝麻花生碎,端出來立刻香氣四溢。咬一口麻花,喝一口油茶,只覺得胃裡暖暖的。

在這家喝油茶是要配洋蔥和鹽的,蘸著鹽的洋蔥既可以解膩又可以提香。要是不夠吃還可以再來個饃,配在一起吃又是另一番風味。

/地址:姜寨南路與家常堡巷交叉口巷北50m

周至

高師鋪油茶麻花

這家老闆做了30多年油茶麻花,前前後後換了十幾個地方,最後才定在這裡。每天早上6點左右出攤,不到10點就賣完了。

軟韌的麻花泡在油茶裡,吃上一口,面香、油香、芝麻和杏仁瞬間將飢餓掃光。他們家的油茶的杏仁味道比老朱家的更重一些,杏仁淡淡的的清苦味與它本身的香甜讓這碗油茶香氣四溢。

/地址:周至縣北大街北門上巷口

三原

老陳家傳統小吃

這是一家百年老店,主要賣油茶和籠籠肉。和傳統的杏仁油茶麻花不同,三原人把它叫做「油油茶」,因為喝起來的感覺油香油香的。

油茶熬製的時候要先把一大塊牛油放到鍋裡融化,再緩慢加入麵粉,麵粉被沸熱的油燙熟後一直攪拌至順滑,一共要三個小時。

出鍋後舀上一碗,撒上蔥花、鹽和芝麻,香氣四溢。一口下肚只覺得胃裡暖暖的,這碗從小喝到大的油茶,一直是三原人記憶裡最初的味道。

/地址:三原縣北大街龍橋口路東

亂彈妞還記得,小時候最期待門外的響起「油茶(cà)麻花來咧!」的叫賣聲。那時候油茶都是放在大茶壺裡,由棉布包著,喝油茶要自己拿碗出去接,儀式感滿滿。

現在雖然看不到那樣的大茶壺了,但是如果你想要尋找記憶裡的味道,就去這些小店吧,說不定會有你熟悉的味道~

來源:新西安亂彈

相關焦點

  • 來西安丨西安早餐大全
    是西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小吃,也是西安老百姓高大上的早餐。甑糕起源於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粉餈」演變而來.先秦的"粉餈"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記載了53道菜中的水晶龍鳳糕便是此物,我大西安隨便一吃就是歷史,文化!
  • 西安美食推薦|還去回民街?會吃的西安人都來小南門了
    (老城牆燒烤的花蛤,乍一眼看就是普通夜宵,但其實是陝西做法,加了很多油辣子洋蔥青椒,有種新疆大盤雞的味道?!加面才是這道菜的打開方式!)小南門早市的熱鬧景象城牆腳下,一溜地擺著菜攤子,肉鋪子,南來北往的特產都在市場裡堆積如山。紙薄的核桃來一斤,西安的脆桃咬一口,提上一捆蔥,往口袋裡塞一顆白菜,只是逛早市本身就充滿了西安的市井味道。
  • 油茶麻花和胡辣湯在酒泉墜入愛河——糊鍋了?
    胡辣湯老師在這裡遇到了各種新夥伴:油潑辣子,肉丸子,還有獨自美麗的油茶麻花。*搜狐油茶麻花,西安早餐界的一枝花。滾熱的油茶裡,浸泡著新鮮炸好的麻花,咬上一口,軟糯中帶著酥脆,是一種說不出的剛柔嬌媚。胡辣湯老師決定留下。它和油潑辣子,肉丸一起創業,在西安找到了自己的新身份。
  • 西安人的早點到底有多少種?90%的老陝沒吃全過!
    ,饅頭夾菜……只有你想不出來的,就沒有西安人做不出來的……,材料豐富,很多西安人喜歡將胡辣湯和豆腐腦兩摻,這樣口感會更加的豐富……還有肉眼可見的骨髓沫,全都是精華,羊肉鮮香卻不膩人更不會羶,肉筋軟爛,吃的時候再來上一個外酥裡軟的月牙餅,吃撐完全不是夢……
  • 臺胞巫春燁的「文創」經:「老陝」味道裡的臺灣「新意」
    中新社西安1月16日電 題:臺胞巫春燁的「文創」經:「老陝」味道裡的臺灣「新意」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青龍瓦片薄脆、虎符餅乾、油潑辣子冰酪……在臺胞巫春燁心中,他希望這些融合陝西歷史文化與臺灣文創設計的食品,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味蕾的享受。
  • 老西安人逛早市和展銷會的快樂你想像不到
    不論是區域建設,還是經濟發展,西安遠非多年前那個城牆圈裡的西安可比,城市飛一般的發展在帶給年輕人欣喜的同時,有沒有給「老西安」帶來一絲迷茫和不適?他們也喜歡去SKP、賽格、盒馬之類的地方嗎?我覺得不是,他們更喜歡日常的有煙火氣的地方。日常,老西安魂牽夢繞的煙火聖地在哪?對,就是早市。
  • 變身純老陝速成秘籍:麵條就大蒜 涼皮配冰峰
    就在這個美麗的秋天,全國各地的學子們將滿懷激情來到西安,走入夢想中的高等學府,在他們面前,一切都是全新的;對西安這個城市而言,這些年輕人也是全新的,他們的活力氣息一不小心就感染了整座城市,雙方迫不及待,想要彼此了解。
  • 西安最銷魂的16碗面,來西安不吃一碗老陝的面,如同沒有去兵馬俑
    此話一點不假,西安作為陝西的省會城市,各類麵館多如牛毛,遍及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而且家家都有特色。據不完全統計,陝西的麵食種類多達上千種,老陝可以說是對麵食的研究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柳巷面地址:吉慶巷吉慶大廈B座柳巷面是西安麵食的"扛把子",名氣大到盡人皆知。
  • 西安早餐大全
    是西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小吃,也是西安老百姓高大上的早餐。甑糕起源於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粉餈」演變而來.先秦的"粉餈"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並不放棗,到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記載了53道菜中的水晶龍鳳糕便是此物,我大西安隨便一吃就是歷史,文化!
  • 薛勇:研究老西安,助力大發展~讀《記憶老西安》
    研究老西安,助力大發展~讀《記憶老西安》薛勇    欣聞朱文杰先生《記憶西安》(第二卷)結集出版的消息,我感到十分的高興。這裡首先向朱先生表示祝賀!    朱文杰先生是西安市文史館老館員。退休後十幾年,他用心良苦,華麗轉身, 開始集中研究起極具文化魅力的西安地方史來,並佳作不斷。    朱文杰先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西安,憑著他超強的記憶力,加上對故土刻骨銘心的摯愛,西安的老街道、老院落、老單位、老人物、老故事,他都瞭然於心。70多年的生活積累,他熟悉在他有效生命裡發生在西安的的人和事,他讀書很雜,也很寬泛,掌握了大量的西安近現代的史料。
  • 《西安人咥biangbiang面指南》
    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麵館都承載著西安人的深情,而BiangBiang面更是西安麵食裡最具代表性的。圖源@西安美食手冊大眾點評全5星好評,也一度是妞的私藏麵館,第一次跟朋友來的時候按導航走,從景區步行街穿進了一排排矮小的居民區才找到,開了20多年的麵館,大多都是熟客來吃。圖源@西安美食手冊他家的招牌biangbiang面,麵條Q彈爽滑有嚼勁,而且都是用盆來裝的。臊子也是一大特色,土豆丁、蘿蔔丁加上肉裡一起炒,特別香,吃的時候就著生蒜,配著冰峰,奏是個美!
  • 老西安.
    沿著八百裡秦川呼吸起伏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飽含歷史的滄桑印記如今 那些關於長安的時光早已逝去但老西安的背影卻從未走遠它在作家賈平凹的筆下在老西安人鍾愛的秦腔裡在熱鬧古老的西倉集市上在老西安人懷古的愁緒裡它也在滿街的香風辣雨中在老西安人的胃口裡
  • 對不起,我要去西安了!
    推薦:胖子甑糕(灑金橋北口)東南亞甑糕(西羊市街麻家十字東北角)安守忠江米紅棗甑糕(大皮院東口(近西華門鼓樓廣場))特色的油茶麻花,是用牛骨髓和面炒制然後熬成的油茶,麻花泡在油茶裡,待到綿軟後再吃,麻花雖然變軟了,但完全不失勁道,油香、面香和著碎碎的芝麻、杏仁、黃豆、花生乾果的香味瞬間就讓人忍不住的喊餓了。
  • 西安味道的日與夜
    經濟觀察報 李蘇/文賈平凹常站在小攤上吃胡辣湯,朋友見了,「唉,你咋在這兒吃?」「俺不在這兒吃在哪兒吃哩?」賈平凹說:「街邊小攤好吃,有味道,貴族吃營養,平民吃味道。」西安可不是一座只有古城牆的古城,對於西安人來說,他們的味道密碼藏在街邊的各種小飯館和小攤販中。
  • 是不是正宗老陝ZOU看這!
    但,這還不算完光老陝吃麵的澆頭你都算不清不信?掰起指頭和小編一起算!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這麼的受歡迎,當然最經典還是那香噴噴的三合一面了。一般的老陝家裡都會自製,熱鍋熱油炒西紅柿雞蛋,韭菜豆乾,再加上誘人的肉臊子,醬香撲鼻,勁道的麵條,配上翠綠的蔬菜,現吃現做,味道很是鮮美!說起岐山臊子麵,酸酸的感覺是腦海中的第一印象,臊子裡面有肉,豆腐,黃花,木耳等等,臊子麵做的好不好吃,主要看的就是臊子和湯汁,酸湯,薄薄的麵條成了西安人想起來就開胃的美食!
  • 朱文杰《記憶老西安》留言精選(之五)
    發生在西安老街巷北教場的一切,溫馨的、酸澀的、愉悅的、悲涼的,都是人的文化記憶。因為有了人,這場所便分外的有了咀嚼的分量。    ——楊煥亭(作家、詩人,中國作協會員、曾任鹹陽市作協主席)    (6)拜讀了朱文杰的《說「啃」論「舔」》。吃的古今地域特色和生動的細節,使作品既有含金量又有情趣。好作品,有品味,文杰才子,才子文杰!
  • 老陝就是離不開這一碗麵
    羅家面:只有七八張桌子的一家小麵館,但味道絕不尋常,面是手工扯麵,筋道很,能吃出面香,幾個人點了不同的面,道道都好吃,肉臊子是西府酸辣口,辣子和醋都是西府的感覺,打聽了下,老闆的媽曾經在寶雞各大酒店做了二十年的面點,最早在紅專路東口開店,真正好面,朱雀路南段和長安西路十字向西一百米路北      進含光門一百多米路東叫冰窖巷
  • 正宗西安人要吃過這100種陝西美食
    推薦:大皮院中段老同盛生對面花奶奶酸梅湯27、豆花泡饃推薦:在西安已經很難吃到這種洗了麵筋的傳統麵皮,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涼皮,鹹陽還有幾家不錯:張韓涼皮、十三香、羅家一品香、黃家。啥?這不是鹹陽的嗎?西鹹一體化了不知道嗎?
  • 【老陝食譜】西安的忒色泡饃你都吃全了嗎?
    每種吃法都別具風味,那些充滿煙火氣息的街邊小店,散落在坊間的那些老味道才是老饕們的追逐之處。除了牛羊肉泡饃之外的西安忒色泡饃你都吃全活了嗎?先來看一下西安漢民四大泡饃:葫蘆頭泡饃、三鮮煮饃、粉湯羊血泡饃、紅肉煮饃【葫蘆頭泡饃】
  • 拜託了,吃貨丨9月,吃掉西安整座城才算過癮!
    飯爺身在西安的好基友總是叫這類夾饃為:雜亂夾饃。西安人愛吃饃那是出了名的,不去西安,你根本就不會知道一個饃竟還能玩出那麼多花樣!什麼鍋盔辣子夾饃,紅燒肉夾饃,炸串夾饃,饅頭夾菜……只有你想不出來的,就沒有西安人做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