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中醫院消化內鏡診療科:「內」有醫者仁心 「鏡」下妙手回春

2020-12-11 瀟湘名醫

日前,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省中醫院)趵突泉院區消化內鏡診療科病房正式由病房樓9樓整體遷至8樓,床位擴至36張。新起點,新徵程,這個在全省消化內鏡領域起步較早的科室如今煥發新顏。早在上世紀90年代,消化內鏡技術在國內剛剛起步之時,科室主任曹志群就已在日本研修消化內鏡技術,並學成歸國。幾十年來,科室不斷精進醫技,強化內功,將消化內鏡檢查準確、可靠,在胃腸道疾病診斷方面無可比擬的優勢不斷放大,走出了一條中西醫結合的發展之路。

不必開腹消化道

巨瘤內鏡下即可摘除

日前,老陳因胃部巨大腫瘤由當地醫院轉入山東省中醫院消化內鏡診療科接受治療。說老陳胃部的腫瘤是一個「炸彈」一點都不為過,因為腫瘤不但大,而且長有一個非常粗的蒂,足足有2釐米粗。這個「粗蒂」血供豐富,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想切除腫瘤,必然伴隨著大出血的風險。

面對這一病例,全科進行了仔細的術前病例討論,認為患者如直接內鏡下剝離腫瘤,出血風險極高,上消化道一旦出血足以致命,對此可以應用先結紮再切除的方法,切斷腫瘤的血供後再予以清除,會大大降低風險。於是,該手術由科室副主任賈斌「主刀」,在消化內鏡的幫助下,經自然腔道進入切除,患者不用經受開腹的創傷,先是將粗蒂結紮然後切除,只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就乾淨利索地切掉了這一直徑有三四釐米的腫瘤。術後兩三天,老陳便病癒出院了。

賈斌介紹,在消化內鏡技術成熟之前,像老陳這樣的消化道良性腫瘤患者、消化道潰瘍患者只能選擇外科手術的方式開腹解決,不但創傷大,花費也高。消化內鏡的出現無疑給這類患者帶來了福音。

內鏡診療是由體外經過人體自然腔道送入體內,對體內疾病進行檢查,可以直接觀察到臟器內腔病變,確定其部位、範圍,進行照相、活檢或刷片,並可進行某些治療,使得原本必須開胸的有創治療變得更加微創,應用廣泛。可用於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異物取出、內鏡下止血、食管狹窄擴張、食管支架置入、消化道早癌的內鏡下黏膜剝離等治療。

得益於消化內鏡

更多消化道癌症被早期發現

市民孫先生也受益於消化內鏡的發展。在此前的體檢中,他通過消化內鏡被查出結腸有息肉,因為息肉較大,他需二次住院治療。在省中醫消化內鏡診療科,醫生為他切除了息肉並經病理發現這一息肉是腺癌。好在只是早癌,孫先生不幸中的萬幸,撿回了一條命。

科室主治醫師王永森介紹,在我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佔所有惡性腫瘤發病數的一半以上。由於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早期多無症狀,人們缺乏預防意識,再加上此前鋇餐檢查方式的限制,多數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就診時已處於中晚期。其實如果能早期發現消化系統癌症,進行幹預和診治,治療效果會非常好。

多數消化道腫瘤均有從癌前病變到早期癌再到浸潤性癌的演變過程,這就為消化道早期癌的內鏡診斷和早期治療奠定了基礎。在省中醫消化內鏡診療科,消化道早期癌的檢出率已達到20%—30%,每年至少有四五十例消化道早癌被發現。不僅能早期診斷消化道惡性腫瘤,在診斷為癌症後,對於體積較小的腫瘤,不用開腹,消化內鏡還可以「一站式」切除,避免了二次創傷。

王永森說,由於和「痛苦、恐怖」相關聯的固有印象,很多人談鏡色變,對醫生胃腸鏡檢查的建議依從性很低,殊不知這就為潛在的胃腸疾病的進展提供了隱匿空間。「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現代內鏡具有纖細、柔軟的特點,可大大減輕消化道疾病內鏡檢查的不適感。如果特別敏感的患者,可以進行無痛內鏡/麻醉內鏡。對內鏡特別不耐受且不宜麻醉的患者,也可通過膠囊內鏡達到初篩目的。我們科室的無痛內鏡實施率就已達到50-60%。」

擁有獨門暗器

多段消化道狹窄也可順利放支架

除此之外,消化內鏡還有很多神奇的作用,極大解決了消化道患者的痛苦。家有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的人,之前可能有過這樣的目睹經歷:在腫瘤中晚期,患者出現消化道梗阻,吃不下,拉不出,被活活「餓死」,非常痛苦;或者只能接受造瘻手術,人為製造出一個人工管道,吃飯食不知味,排洩也非常不便。而現在消化內鏡下的消化道支架置入就解決了患者的這些痛苦。

賈斌介紹,消化道支架主要針對晚期腫瘤患者出現食管癌吞咽困難、胃癌幽門梗阻、結腸癌腸梗阻等情況,更大程度緩解病人的痛苦。之前患者一旦出現這些情況,只能通過外科手術造瘻的方法解決,不便且有創傷。而消化道內鏡則是通過自然腔道來改善,將合金支架放置於梗阻狹窄處進行擴張,進而實現治療目的。

對於多段、高位、良性狹窄,省中醫消化內鏡診療科更是有「獨門暗器」來應對。科室配備有超細內鏡,對於多段、高位狹窄,可以單純內鏡直視下置入支架,不需 X光輔助,通過率更高,放置準確,併發症幾乎沒有,效果更好,生存期更長。「消化道支架置入,很多醫院是介入科在射線下做的,通過率不高,且容易出現出血、穿孔、感染、脫落等併發症。我們目前已放置了很多困難、特殊、高齡支架,最高齡的是一位97歲老人接受了支架置入。」賈斌說。

在省中醫消化內鏡診療科,消化道支架並不是一放了之。在他們看來,有效的健康教育也是支架置入後的重要一步。每次支架置入後,醫生總會苦口婆心地為患者宣教應該從流質食物過渡到正常飲食,要用勺子吃、小口吃、掰著吃,細嚼慢咽。這就如他們在為患者插入內鏡時「見縫插針」的耐心一樣,體現了醫者的責任擔當,只為了患者能更快痊癒,提高生活質量。

中西醫結合

消化道疾病患者恢復更快

由於身為我省中醫醫療機構龍頭單位——省中醫的一員,省中醫消化內鏡診療科在診療過程中也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中醫的優勢。科室中醫底蘊深厚,擁有兩個省級名老中醫工作室。科主任曹志群教授1992-1993年在日本防府中央病院研修消化內科、內鏡診斷及介入治療,同時擔任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授,是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中西醫結合協作組委員、山東省中醫脾胃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他針對消化系統疾病結合內鏡進行綜合中醫辨證治療,提出了「臟腑氣血升降─在經(氣)、入絡(血)─奇經(腎)」的辨證模式,運用升降、消補、燥潤、清化等方法用於疾病的治療。

科室副主任醫師姜璐介紹,在科室,中醫的應用可以起到控制病變發展、改善功能性腸胃病症狀的目的。比如腸胃病從炎症到癌前病變有十幾年的漫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使用中醫藥達到既病防變的功效。此外,腹痛、腹脹等功能性胃腸病,也可以通過膏方等中醫方法改變症狀。「還有很多患者在做完腸鏡後,會有腹脹的情況,服用膏方可以幫助他們及早排氣;息肉切除後,會有復發的可能,中醫藥則可控制息肉的復發。中醫藥的這些功效都在我們的診療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有了中醫的加持,再加上科室引進的世界先進的Olympus電子胃鏡、結腸鏡、十二指腸鏡、膠囊內鏡、氬氣刀等內鏡診療設備,以及目前國內更大更先進的集成全自動化控制內鏡洗消系統,在中西醫結合的診療模式下,在擴容的科室環境中,省中醫消化內鏡診療科的未來一定可期。

【來源:舜網-濟南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日收到兩面錦旗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
    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收到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紅網時刻衡陽1月6日訊(通訊員 吳豔 記者 譚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近日,患者羅某之子將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並緊緊握住主任醫師曾斌和副主任醫師胡光勝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據悉,這是消化內科同一天收到ESD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後患者送來的第二面錦旗。經了解,該患者行無痛胃鏡檢查時,意外發現患有食管原位癌,因擔心外科手術創傷大、花費高,選擇了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
  • 河南省中醫院宋永達:懷揣醫者仁心 書寫使命擔當
    從醫多年,宋永達懷揣醫者仁心,體恤病患疾苦,希望能用自己的醫學知識,讓患者儘快恢復健康。宋永達見到家境貧寒的就醫患者,每一次都特別感同身受,每天都會多去病房看看,也算是對他們多一種關照。目前是個快節奏的時代,患者都希望能在短期內達到好的效果,所以,在骨病類手術和非手術的選擇上,大多數患者都會選擇手術。
  • 勞動者之歌,醫者仁心湯琪雲的假日「巡診」
    從醫30年,她為患者做過近10萬例內鏡,被稱為「神鏡天使」。她帶領團隊翻譯英文版的《胃腸胰和胸部神經內分泌腫瘤手冊》,填補了國內神經內分泌腫瘤方面譯著的空白,目前篩查、跟蹤、收治近千名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為國內該領域早癌的早診早治及學科研究奠定基礎。她叫湯琪雲,是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消化科主任,同時負責江蘇省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心。湯琪雲有一顆赤子之心。
  • 「最美」故事 薛愛國:一枚小小銀針,承載醫者仁心
    薛愛國為其行針後,他感覺局部有種酸脹感,同時感受到體內的氣血流動,頸肩部輕鬆了許多,「真是沒想到,一根銀針竟有如此神奇的療效!」對於這種感嘆,薛愛國早就習以為常,多年來,他已經用銀針為許許多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曾經有一位頭面部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老年患者,在多家醫院求過醫,頭面部劇烈疼痛症狀卻一直消除不了。
  • 向古今傳承、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
    「懸壺濟世醫蒼生,妙手回春解疾疼」。從古至今,醫生都是一個非常神聖的職業,以一生所學竭力為患者排憂解難,去除病痛。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逆行的「白衣戰士」更是不畏艱險與新冠病毒數月鏖戰,拯救了無數生命。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
  • 濟醫附院骨科兼脊柱外科主任孟純陽:仁心妙手鑄就健康脊梁
    孟純陽,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首屆名醫聯盟常務理事、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山東省科技創新人才、山東省臨床精品特色專科「腰椎間盤微創治療」學科帶頭人、濟寧市首批知名專家等。
  • 國產品牌能否在未來的消化內鏡診療市場佔一席之地?
    內鏡診療器材是指同各類內鏡配合使用的輔助性的、消耗性的診斷、治療器械及耗材。在內鏡診療器材的配合下,醫生可在人體內施行剝離、切開、擴張等操作,使得複雜微創手術成為可能。 圖3:內鏡診療器材主要種類
  • ...第二中醫院)消化腔鏡治療中心順利完成首例新型磁控式膠囊內鏡...
    近日,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省第二中醫院)消化腔鏡治療中心順利完成首例新型磁控式膠囊內鏡檢查。患者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因突發暈厥8小時伴黑便2小時而就診於江蘇省第二中醫院急診,查血紅蛋白52g/L,入院後立即予行胃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建議患者完善腸鏡檢查。患者高齡,既往高血壓、腦梗死、冠心病病史,基礎疾病較多,而且,患者對腸鏡檢查極其恐懼,堅決拒絕。無法明確診斷,就不能進行下一步針對性治療,患者和家屬心情十分焦慮。
  • 第四屆中山大學消化內鏡論壇圓滿落幕
    本屆大會設有一個主會場及六個專場,會議由共同主席我院消化內鏡科李初俊主任及附屬第七醫院消化醫學中心張常華主任牽頭承辦的「梗阻性胃腸道疾病專場暨第十屆廣州梗阻性胃腸道疾病內鏡治療研討會」,邀請到了來自上海、福建及廣東省內的多位專家學者,更有來自廣西、陝西、寧夏、四川、上海及省內多地的與會者。
  • 買下患者的蔬菜也是醫者仁心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早在1500多年前,「藥王」孫思邈曾這樣詮釋醫者仁心。著名醫學家、現代外科之父裘法祖說:「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明德、厚德,方可承載智慧以濟度眾生。醫者總是懷著非凡的愛做著平凡的事。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逆向而行,是醫者仁心的體現,也是贏得社會尊重的重要法寶。
  • 【專家風採】蔣茂劍:醫者仁心寫大愛
    在病人眼裡,他是一位細心耐心、妙手回春的好醫者;在同事眼裡,他是一位值得學習和尊敬的學科帶頭人;在家人眼裡,他是一名負責敬業的中醫人。 拜師求學 領會中醫魂 1984年,蔣茂劍考入揚州醫學院中醫系,開始了五年的學習生涯。
  • 楊少亭:醫者仁心釋本意 履職盡責解民憂
    在他看來,醫院整體醫療水平就像水渠內流淌的淨水,若想保持其澄淨,唯有為其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之「水」。這源頭活「水」,便是人才,是具備精湛醫術和優秀素質的名醫。2017年,他撰寫並在召開的賀蘭縣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實施名醫、名科、名院工程》的提案,呼籲打破人才孤島,廣納名老中醫,讓縣城群眾就近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資源。
  • 不是醫者出身 卻懷醫者仁心
    本文作者:香港媒體人 健良新型肺炎疫情兇猛來襲,湖北省、武漢市成為「重中之重」的疫區,於是我們看到,一批批勇敢的「逆行者」主動請戰、奔赴疫區最前線;我們也看到,香港同樣有一批醫護團隊,毅然北上抗疫、救急扶危,但可能鮮為人知的,是原來在武漢、在最危險的地方
  • 鏡彩絲路明珠繪微創藍圖,精準脊柱專家獻大愛無疆
    「兩岸一家親,健康公益行」慈善義診活動是由中國醫促會骨科分會、臺灣神經外科醫學會、臺灣脊椎微創醫學會和臺灣脊椎微創內視鏡醫學會共同倡議,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主辦,甘肅省中醫院和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承辦,施派德教育學院和愛施凱微創脊柱外科學術聯盟協辦。
  • 何晟銘演華佗 傳奇大醫致敬醫者仁心
    致敬醫者仁心,湖北衛視長江劇場將於7月30日播出歷史傳奇大劇《蒼生大醫》,講述了一代名醫華佗(何晟銘飾)重醫、重德、重情的行醫和生活的成長曆練之路,傳遞重醫德、精醫術、講誠信的正能量,也向始終奮戰在抗疫前線的白衣戰士致敬。
  • 魯東醫院梁榮祥:堅守醫者仁心 時刻裝著患者
    同時,進一步激勵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先進典型為榜樣,秉承醫者仁心、強化責任擔當,為奪取抗擊疫情的決定性勝利,再接再厲,慎終如始,繼續當好守護人民健康的忠誠衛士。他是山東省腫瘤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放射治療學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癌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實體惡性腫瘤的放射治療、化療及整體綜合治療,尤其擅長診治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及泌尿系、神經系統等惡性腫瘤的治療。  梁主任懸壺濟世、一絲不苟,對待每一位病人都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減輕痛苦、消除病魔。醫者仁心深深地融進了他的血液。
  • 中西組合拳,巧治「結石病」——山東省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郝俊文
    山東省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郝俊文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發現結石後,醫生會選擇輸尿管鏡等一些微創手段來解決,雖說是微創,但多多少少還是會帶來一些創傷。「我們採取綜合辦法來處理,並不將腔鏡手術作為首選,利用中醫優勢,促進結石的排出。
  • 棗莊市臺兒莊區中醫院內鏡中心成功開展ESD手術
    魯網訊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4月24日,臺兒莊區中醫院內鏡中心成功開展首例ESD手術,完整切除了手術病灶,達到了滿意的預期效果,受到病人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ESD術是指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即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現已逐漸成為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標準微創治療手段。該手術相對於傳統外科開腹手術,具有侵襲小、安全性高、術後併發症少、經濟等特點。
  • 懷揣醫者初心 堅守醫者仁心 詮釋醫者匠心——我院皮膚科主任...
    同時醫療事業承載患者對健康的期盼,更是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選擇了醫者行業,就已經選擇了對人民健康的莊嚴承諾。在今後的工作中,她將堅守醫者仁心和精誠匠心,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弘揚和傳承工匠精神,與科室同事共同努力,敬佑生命,不負初心。
  • 致生命中缺「醫」不可的你①|薛遞明:厚德精醫彰顯醫者仁心
    他們業精於專,以生命的名義執著鑽研,傳道授業,護佑健康;他們德厚於山,以仁心仁術託舉生命,書寫榮光……在2020年中國醫師節來臨之際,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廣饒縣衛生健康局共同推出《致敬生命中缺「醫」不可的你》特別策劃,走進醫師,致敬醫師。助力營造尊醫重衛、共享健康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廣饒縣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