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收到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
紅網時刻衡陽1月6日訊(通訊員 吳豔 記者 譚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從檢查診斷到住院治療,我爸都沒感覺到痛苦,現在吃飯、幹活跟原來一樣,感謝咱們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患者羅某之子將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並緊緊握住主任醫師曾斌和副主任醫師胡光勝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據悉,這是消化內科同一天收到ESD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後患者送來的第二面錦旗。
經了解,該患者行無痛胃鏡檢查時,意外發現患有食管原位癌,因擔心外科手術創傷大、花費高,選擇了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經進一步完善CT、彩超等檢查,確定了患者食管癌為早期癌,並排除了轉移可能,於12月20日在無痛胃鏡下行病變處ESD術(食管早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消化內鏡醫生在與麻醉醫生的配合下,通過內鏡對患者進行消化道病變的微創治療,使患者無需進行傳統的外科開刀手術,經自然的消化道途徑便能完成微創的治療目的,全程創傷程度最小化,術後恢復快、醫療花費低。術後當天該患者就能下床活動,第二天就可以進食清淡流食,第三天辦理了出院手續。
目前,國內超過90%的食管癌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總體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通常經內鏡下微創治療即可根治,5年生存率可超過95%。該院內鏡中心副主任胡光勝介紹:「自2011年以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先後獨立開展了EMR(內鏡黏膜切除術)、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等早癌及癌前病變的內鏡下微創治療方法。對於早期胃癌、食管癌、結直腸早癌,內鏡下微創治療都是首選。2020年已經完成內鏡下微創治療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變200餘例,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ESD團隊先後多次到國內知名的內鏡中心交流研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把發現早癌及內鏡下微創治療早癌作為工作重點,提高消化道癌早診率、早治率、治癒率,降低癌症死亡率,全心全意致力於為省域內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