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和劉秀有本質區別嗎?如果他一統江山,漢獻帝會有什麼下場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強權換來的禪讓就是合法的嗎?曹操殺了漢獻帝的皇后、貴妃和皇子,把漢獻帝根本不當人看待,當然漢獻帝自己也不像個人,一點血性都沒有。曹丕在這種大前提之下,讓漢獻帝禪讓,這也叫合理合法?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這就說明了一點,這個世界不講道理,只講實力。所以沒有必要把合理合法再搬上講臺作為幌子,誰實力強誰就可以做皇帝。

冠冕堂皇的禪讓反而顯得很虛偽,反倒是直截了當的篡位,會更加讓人心服口服。曹丕應該告訴大家:咋地?不服啊?我就是篡位了,我實力強,你行你上啊!

反觀劉備的稱帝,我覺得是合理合法的。為什麼?因為漢獻帝下臺了,大漢朝沒了。這個時候要想延續大漢朝,就必須要扶植一個皇帝出來。就當是那情況,還有誰比劉備更合適的?

其實劉備和劉秀是一個情況,大家都是漢景帝的後代,都跟正統皇帝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都是從基層做大。只是劉秀成功了,所以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都說他是正統,而劉備失敗了,所以大家都瞧不起他,說他是亂賊。僅此而已,沒有那麼多大道理。

當年張士誠、李自成、洪秀全這些人,要是成功了,你還會像現在這樣,對他們指指點點,認為他們是亂賊嗎?當然不會。其實朱元璋、多爾袞這些人也好不到哪兒去,可人家成功了,所以就是正統了。

一、要是劉備坐了天下,漢獻帝依舊得下臺。

漢獻帝集團的班子,已經被曹操基本殺光了。一個皇帝,就算是在和平時代,如果沒有自己的班底,那麼他想要行使權力,其實並不現實。

因為大臣們跟他不是一路貨色,人家不聽他的,你又能怎麼辦?比如說漢廢帝劉賀,他自己帶了200多個親信過來登基。霍光一看,這哥們是來奪權的!所以立刻就把他給廢了,同時把那200多個親信全部誅殺。

劉賀登基那個時候,正是大漢朝最強盛的階段之一,為什麼還會出現皇帝被廢掉的情況呢?就是因為大臣們不是皇帝的班底,不聽皇帝的話。不是所謂的劉賀荒淫無道,事實是,這世上百分之八九十的皇帝都是荒淫無道的。

所以說漢獻帝的班底都被除掉了,留在朝中的都是曹操的班底,這才讓曹丕順利登基。道理是一樣的,劉備手握漢獻帝,讓他一統天下以後,其實情況和曹丕是一樣的。

因為漢獻帝沒有班底,滿朝文武都是劉備的班底。劉備完全有資格像霍光一樣廢了漢獻帝,也可以像王莽一樣取而代之。而且劉備比王莽有優勢的地方是,他跟劉秀一樣,都是老劉家的子孫。

所以只要實力允許,劉備肯定會取代漢獻帝,而且是合理合法的取代。畢竟實力上允許,客觀條件也是最佳的。

二、漢獻帝大概率會被殺,但是此前沒有這種案例。

如果劉備取代漢獻帝登基稱帝,那麼漢獻帝的結局會怎樣呢?我們先看看後世的幾個例子,看看那些下崗或者即將下崗的皇帝,是什麼結局。

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劉裕登基的時候,晉恭帝司馬德文先被封為零陵王,沒多久就被劉裕派去的人給宰掉了。大隋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登基的時候,他名義上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被封為介國公,沒多久也被楊堅派人殺害,年僅9歲。大唐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上臺時,如法炮製,將傀儡皇帝隋恭帝楊侑廢除並封為酅國公,不到一年時間,這孩子也掛了,年僅15歲。最著名的就是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這哥們還沒登基做皇帝,還是吳王的時候,就提前把小明王韓靈兒給弄死了。歷史上有這麼多歷歷在目的例子擺在這裡,傀儡皇帝都沒什麼好下場,這是可以肯定的。相對來說曹丕對漢獻帝的處理,還是比較溫柔的了。

至於漢獻帝如果落在了劉備手裡,估摸著也是個死。因為漢獻帝活著一天,那麼天下人都會覺得劉備奪取了漢獻帝的江山,豈不知這江山是劉備和他的班底一點點打下來的。

三、劉備就缺一個成功,其他的都具備了。

如果說三國唯一可以名正言順登基稱帝的,估摸著只有劉備了。因為劉備高舉大旗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外劉備本人姓劉。

大漢朝當時還沒有滅亡,人心思漢的局面其實還存在。之所以後來有人說人心不思漢了,那是因為曹操能力太強了,曹魏的統治完全取代了漢朝的統治影響力。

而且漢朝能給士族們的利益,曹丕一樣不落地全部給了這些士族,這些士族們都不思念漢朝了,老百姓思念與否都沒有任何作用。

劉備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在軍事上沒有取得成功,僅此而已。他不是曹老闆的對手,所以就算他再跟劉秀的出身地位相同,他也走不了劉秀的老路。

從西漢的角度來說,東漢王朝壓根也不算啥正統,至少不算漢朝,是完全屬於另外一個朝代了。只不過劉秀姓劉,所以給老祖宗一個面子,稱之為漢朝。

真正的漢朝已經被王莽給滅了,人家王莽可是做了15年皇帝的男人,他的新朝取代了漢朝長達15年時間,怎麼能被忽略呢?其實就是正統思想在史學界作怪,大家覺得王莽是亂臣賊子,所以不配做正統王朝。

可是如果劉秀沒有戰勝王莽,王莽的江山傳承了兩百年呢?你還能這麼視而不見嗎?這就是成王敗寇的道理。

總結:漢獻帝到哪兒都免不了被廢的厄運。

皇位是當時所有豪傑都想要爭奪的東西,誰實力強大,誰就有資格擁有它。可問題是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實力可言的漢獻帝,擁有皇位,這就比較滑稽了。

所以說他手無縛雞之力,卻佔著狼群們都要爭奪的食物,你覺得他能長久嗎?自然是不能的。落在曹丕手裡,還能勉強活下來,真落在了劉備手裡,絕對活不成。

參考資料:《三國志》

相關焦點

  • 假如劉備真的做到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真的會還政給漢獻帝嗎?
    假如劉備真的做到一統天下,興復漢室,會還政給漢獻帝嗎?劉備的處境跟劉秀差不多的,劉備這個中山靖王之後,雖說也是漢室宗親,有人可能說假的,現在姑且當他是真的吧,即使是真的,也是跟劉秀這般,並非是純真的漢室宗親,反正計算皇位順位優先繼承人,肯定不是劉備。所以呀,如果非要按血統去定義皇位繼承人,那麼劉備一統天下,興復漢室了的話,既然是興漢,那麼是得退位讓賢,讓給漢獻帝劉協的嘛,畢竟人家才是真正的大漢天子。不過劉備真的走到那一步,真的會退下來嗎。
  • 如果曹操還政於漢獻帝,漢獻帝有能力一統天下?劉備和孫權答應嗎
    如果曹操把權力還給漢獻帝,那麼他能否一統天下呢?需要看曹操在什麼時候交權了。袁紹還在的時候曹操交權,漢獻帝和戰國周天子沒什麼差別。袁紹坐擁河北四州,物阜民豐,帶甲百萬之多。這個時候就算是曹操,都沒辦法跟袁紹爭雄,只能一味地退讓。
  • 如果漢獻帝有實權,劉備會聽命於漢獻帝?
    由於漢獻帝並無實權,所以漢獻帝也無法號令天下諸侯,包括自己的皇叔劉備。有人會想到,假如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那麼劉備會變聽話嗎?其實,即使曹操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劉備也不會乖乖聽話於漢獻帝。因為劉備不是一個甘於聽命於漢獻帝的人,一方面劉備有著自己的野心,以稱帝為目標;另一方面劉備以自己安危為重,不會以身犯險。1.劉備有自己野心,不會聽命於漢獻帝公元195年,李傕與郭汜在長安城中火拼,讓長安幾乎成為一片廢墟!漢獻帝劉協無奈下只得逃往弘農避難,並召集諸侯勤王。
  • 三國那些事:劉備統一天下,會擁護漢獻帝繼續當皇帝嗎?
    劉備東漢末年,朝廷頹廢,政權失落,鹿走於野,跳出來逐鹿江湖的,都是野心家,欲問鼎天下的。劉備亦然!劉備取得天下統一後,會不會擁立漢獻帝呢?當乘此車」,這不僅讓人想起劉秀的「當官就要當執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劉秀只是想當個「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最後奪得天下。而赤裸裸的欲當天子的劉備,怎麼可能統一通過後,把美麗如畫,血染的江山讓給當了幾十年傀儡皇帝的漢獻帝呢?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政治文化傳統,劉備稱帝沒有政治上道德倫理的壓力。
  • 漢獻帝退位,劉備為什麼不迎漢獻帝入蜀為帝,而是自己當了皇帝?
    天下乃有德者居之,無德有實力也可以居之。並非劉邦的後裔、劉秀的後裔、漢桓靈二帝的後裔才能居之。其實,漢末三國時期,並沒有認為非劉氏不得為王、非劉氏不得為帝。曹操在《述志令》中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此言不假,曹操說的是實話。
  • 如果劉備最後真的統一了中國,復興了漢室,會讓位給漢獻帝嗎?
    在快要坐天下時,韓林兒就意外死了,可是是真的意外嗎?再說不可能的原因:1、跟著劉備的文臣武將不會願意,劉備當皇帝他們是開國功臣,漢獻帝繼位,他們又算什麼呢?2、劉備的兒子也不願意,不管是親兒子還是養子,劉備開國,他們至少能混個王爺噹噹,讓給漢獻帝當皇帝,估計連劉備的兒子都叫不上名字。
  • 得知劉備蜀川稱帝,漢獻帝劉協大笑三聲,他在笑什麼?
    導語:東漢時期的漢獻帝劉協一生可謂是非常悽涼,原本他不是繼承人,但董卓為了更好的控制朝廷,不僅毒死了劉協的哥哥,而且還擁立劉協為皇帝,由此開始獨霸朝綱。劉協好不容易從董卓手上逃離出來到許昌建都,沒想到曹操的手段比董卓還狠,不僅監控著自己的一舉一動,而且還慢慢蠶食東漢朝廷,幸好此時劉備突然出現讓漢獻帝看見了復興漢室的希望。
  • 漢獻帝被逼禪位冊封山陽公,得知劉備在西川稱帝會是什麼表情?
    導讀:翻了翻《後漢書》等史書,也沒看到被逼退位的漢獻帝得知劉備登基沒有表情的記載。假若有有表情估計也是苦笑吧,頗有一副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感慨吧。在經歷衣帶詔國舅董承和皇后伏氏被殺等幾件事後,漢獻帝已經徹底失去了掙扎的餘地。
  •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三國中的曹操和劉備誰是漢誰是賊?
    那麼問題來了,誰是漢,誰是賊?劉備認為曹操是賊,認為曹魏篡奪了漢朝江山,扣押了漢朝皇帝,原因很簡單,因為曹魏不姓劉,而姓曹,自劉邦白馬盟誓以來,漢朝皇帝都是姓劉的,哪怕中間出了一個王莽,也很快被劉秀取代,所以劉備認為曹操是賊。
  • 漢獻帝被曹丕篡位逐出許昌,為什麼不投靠劉備光復漢朝而選擇沉湖?
    歷史上漢獻帝的結局還算不錯的。雖然董皇后、伏皇后,先後被曹操所殺,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權力鬥爭是你死我活。董皇后和伏皇后,都想藉助外戚剷除曹操。這種情況下,失敗了,自然她們難逃一死。曹操去世以後,曹丕便馬上篡漢自立了。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實際上處境非常危險。
  • 日本這3大姓氏,其祖先是漢獻帝劉協的後人
    漢獻帝不同於白痴皇帝晉惠帝,也不同於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他頗有一點才幹,而且還想有一番作為。作為男人漢,他看不慣宦官之後曹操的跋扈,作為一國之君,他幻想著能擁有萬人之上的權力。於是,在許都過了一段安定日子以後,他飄飄然了,錯誤地估計了當時的形勢,企圖一展雄風,以「衣帶詔」密令董承、劉備聯合誅殺曹操。此時,漢獻帝完全沒有任何實力可言,而董承、劉備更是羽翼未豐,根本不能和曹操相抗衡。結果,因害怕事情敗露,劉備藉故逃亡徐州,而董承則被誅連三族。
  • 漢獻帝禪讓給曹魏後,為什麼不去投奔蜀漢?事實真相令人側目
    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後,為什麼不去投奔蜀漢呢?這個腦洞也比較大開,首先漢獻帝劉協能否逃到蜀漢,其次是劉協真逃到益州了,劉備又如何對待他呢?其實這些史書上都已經有記載了。我們一個個來說下首先漢獻帝禪位於曹丕 曹操死後,曹丕從曹操手中接過了丞相、魏王的權利棒,在一幫文武大臣的竄到下曹丕有了篡漢自立的想法,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割據,曹操花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平定了北方,迎奉漢獻帝到許昌,間接維持了漢室近二十年的國祚。
  • 曹操為何寧可背著「篡漢」的罵名,也要千裡迢迢迎回漢獻帝?
    看似累贅的漢獻帝,成為了曹操最好的工具,一系列的舉措都可以順理成章地進行。尊重天子和不尊重天子,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在三國時期,有四個人對「漢天子」分別採取了不同的對待方式,他們的命運也因此而不同。眾所周知,這三個人都沒有好下場,不說成為天下公敵,他們的處境和這個也差不多了。只有曹操選擇了擁護原有的天子——漢獻帝,雖然這個漢獻帝是董卓所立的,但卻代表著當時唯一的正統地位。漢獻帝本身沒有什麼本事,比較懦弱,正因如此才會被董卓立為皇帝。
  • 為何劉邦和劉秀都能一統天下,而劉備卻做不到?原因其實很簡單
    後來,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劉氏又有光武帝劉秀,橫空出世,在沒有一兵一卒的情況下,被派去河北平叛,卻用十二年的時間,一統天下,建立東漢,重塑劉氏江山。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他的對手太過強大了。畢竟劉邦爭霸之時,最大的對手是霸王項羽,而項羽雖勇,卻無謀,而且有婦人之仁,劉邦這樣的無賴,滅掉項羽,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劉秀當時的對手,到了如今,已經沒有幾個人能夠被世人記住了。可劉備的對手,一個是梟雄曹操,是華夏歷史上,少見的強勢梟雄,不但雄才大略,還極善兵法,並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個則是江東孫權,兩代三人經營吳地,本人也算是少年天才。
  • 如果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互換位置,結局會如何?劉備虧,曹操更虧
    三國演義中,說起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大家肯定都是非常熟悉的。五子良將為曹操南徵北戰,立下汗馬功勞。而五虎上將更是劉備的掌中寶,攻取天下全靠他們傾力作戰。那麼我們不禁好奇,要是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換一下位置,互換陣營,結局會如何呢?劉備還能建立蜀漢嗎?曹操能夠一統天下嗎?
  • 漢武帝劉徹,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嗎?
    西漢有位漢武帝劉徹,東漢有位漢光武帝劉秀。劉徹在南越、西南夷、朝鮮半島、北方匈奴和西域各個方向開疆拓土,劉秀則是在王莽篡漢後,挺身而出又為漢朝續命了200來年。二人都是中國歷史上頗有名聲的一代英主。由於漢朝滅亡不久,在民間還很有號召力,於是當時最大的兩支起義軍:綠林軍、赤眉軍,為了名正言順地奪得江山,都找了一個漢室宗親做名義上的皇帝。綠林軍擁立的皇帝叫做劉玄,他是漢景帝第六子,也就是漢武帝的六哥長沙定王(長沙王是爵位,定是死後諡號)劉發的後代,所以說劉玄跟漢朝皇帝的直系血緣關係要追溯到漢景帝。
  • 漢獻帝遇到的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遇到的女人卻都甘願為他獻出生命
    漢獻帝劉協,字伯和,漢靈帝劉宏之子,漢少帝劉辯之弟,也是東漢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公元189年登基,220年退位,在位三十一年。在東漢王朝皇帝中,漢獻帝的在位時間排名第二,僅次於開國皇帝劉秀,劉秀在位三十三年。
  • 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
    兩人都有著武帝的稱號,並且都是漢朝的劉姓皇帝,於是很多人就比較好奇了,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確實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一番的。
  • 劉備沉迷溫柔鄉,有了美人忘了江山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郡樓桑村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算是皇室一脈,排族譜為漢獻帝遠房叔叔。家貧,得其叔資助師從鄭玄、盧植等大儒,但不甚愛讀書,專愛結交英雄豪傑。他家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二十餘米,圓圓的樹冠遠看恰似帝王乘座的車蓋,劉備曾與村中夥伴戲於樹下說,日後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可見劉備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後來,劉備結識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戮力同心,組建了一支以荊州為根據地的匡扶漢室的武裝集團。
  •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為什麼不是一統江山李善長?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句話來自民間的傳說,原始出處奕天沒有查到,猜測至少應該是在清朝或者更晚時才出現的。如果這句話在明朝就已經開始在坊間流傳,估計劉基的後人早被滿門抄斬了。這句話主要是說諸葛亮和劉基的軍事才能,這點上就跟李善長沒什麼太大關係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人類比著說「一統江山李善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