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2021-01-18 蘇一達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學校一定要有特色嗎?是的,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特色,並且它們最大的特色就是孩子不願去上學。但「巴學園」卻和它們不同,黑柳徹子說過:「如果今天還有巴學園,可能就不會有孩子討厭上學了吧。因為在巴學園,放學之後孩子們也不願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

「巴學園」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神奇的學校,能讓孩子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呢?

其實「巴學園」是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學校,同時它也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1937年,小林宗作先生創辦了巴學園,1981年,擁有作家和主持人雙重身份的黑柳徹子女士,將自己在巴學園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創作成了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

書籍一經出版,很快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僅僅是中文簡體版銷量就突破了1100萬冊。1984年,黑柳徹子女士更因為《窗邊的小豆豆》一書,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這是繼奧黛麗·赫本之後第7位、同時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

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同時也是黑柳徹子本人,才上一年級不久,就因為經常不遵守課堂紀律被勸退學,最後不得已來到了「巴學園」繼續學業。在巴學園裡,自由、包容的校風加上小林校長循循善誘的引導,「問題學生」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最後還逆襲成了一名很有影響力的成功女性。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小豆豆來說,她的一生都在被巴學園裡的快樂生活治癒,而《窗邊的小豆豆》也在不斷地治癒、溫暖著那些不幸的人。

一個自由、尊重的教育環境,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

小林宗作先生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特別的校門,特別的教室,特別的座位,特別的上課方式

對小豆豆來說,巴學園的一切都是與眾不同的,這裡有特別的校門,特別的教室,特別的座位,特別的上課方式。

小豆豆在看到巴學園的校門時,對媽媽說:「從地裡面長出來的門呀。」是的,校門是2顆活樹做成的,樹上還長著綠色的葉子。掛在大門上的寫著學校名字—巴學園的牌子,也歪到了一邊。這完全不符合小豆豆(我們)的固有認知,因為小豆豆以前學校的校門是混凝土柱子做成的,上面醒目地寫著學校的名字。

混凝土的校門雖然氣派,但對於孩子來說,它就像一個冰冷的牢籠,代表著循規蹈矩。而巴學園的校門雖然看著有些「落魄」,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恰當好處的有趣,帶著一絲不拘一格,卻能直擊孩子簡單、獵奇的心理。

巴學園的特別除了校門外,還有教室。和以前學校的教室不同,巴學園的教室是一輛輛廢棄的電車改建而成,坐在這裡,看著窗外隨風搖曳的樹木,會有一種電車飛奔的感覺。小豆豆在見過校門和電車教室後,驚呼「我非常喜歡這個學校」。

巴學園的特別還不止這些,最有趣的是教室裡的座位不是固定不變的,學生可以根據當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在同學泰明死後,小豆豆和同學一直沉浸在悲傷中,這種隨心意選擇座位的方法,卻能讓孩子們受到的刺激減少了一些。因為如果泰明的座位是固定的,孩子們就會更經常的睹物思人。

不過校門、教室、座位,還只是一些小特別,在這個學校裡最特別的還是上課方式。一般的學校上課都是按照課程表,有順序的上課,但巴學園卻完全不一樣,它有點類似上自習的形式。

在早上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就會把當天要上的所有課,外加每一節課要學習的所有問題點,寫在黑板上,然後說:「下面開始上課,從你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吧。」

上課多半是以自習的方式,學生們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老師會耐心地講解,直到學生弄懂為止。然後,老師會出幾道例題,接著就是新一輪的自習。

上課的時候,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先上哪門課都可以。這種上課方式有一個顯著的好處,老師可以觀通過觀察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以及通過對學生提問,了解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式等等。這樣能方便老師在了解每個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因材施教。

這些所有的特別,組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自由、尊重的巴學園,就像黑柳徹子說的,在這種校風下,孩子怎麼可能不眼巴巴地盼著上學呢。

好老師懂得向下兼容,不把成年的思維強加給學生

在小豆豆第一次見小林宗作校長時,校長先生整整聽小豆豆說了4個小時的話。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校長先生一次也沒有打哈欠,一次也沒有露出不耐煩,他只是專注地聽著,不時通過「後來呢?」「已經沒有了嗎?」這種溝通話術來引導小豆豆暢快的表達自己。

不管是在這之前,還是在這以後,再也沒有一個大人能這麼認真的聽小豆豆說話了。這個時候,小豆豆覺得生平第一次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人!內心裡生出了「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的心聲。

校長先生用他對孩子的尊重,給小豆豆上了人生最寶貴的一課,什麼是尊重,以及被尊重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校長先生的智慧還不止如此。有一次,小豆豆的寶貝錢包掉進了廁所,為了掏出錢包,她找來一把長把舀子開始淘糞池。廁所裡的髒東西都已經掏出來堆成了一座小山了,可錢包還是沒找到。但是校長路過的時候,看見了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就走開了。

這樣是放在其他大人身上,嚴厲的會說「你怎麼這麼淘氣,太危險了,快停下」,和善的會說「我來幫你吧」,但校長先生卻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他選擇尊重孩子的天性,隨著孩子去探索。這就好像,小孩子喜歡不停的瘋跑,但大人卻覺得這樣無趣,還很累。

現在,我們有很多大人不懂得向下兼容,去理解孩子的行為,反而還要求孩子向上兼容,以成人的思維去做事。但是這種對待孩子的方式只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讓孩子變得叛逆,其實大人和孩子相處比較合適的方式應該是大人懂得向下兼容,不把成人思維強加給孩子。

教師期望效應:孩子的行為是老師教育方式的「回聲」,理解治癒孩子

在一項經典但有爭議的研究中,研究者告訴小學教師,經過測試後確認,他們班裡有五名學生會在未來的一年裡進步神速。但是這個信息其實是偽造的,這五名學生也是隨機挑選的。

一年後,研究者在給學生們進行了與年初一樣的智力測試後,發現被貼上「進步神速」標籤的學生的確進步神速。

隨後大量的研究都清楚的表明,教師將預期傳遞給學生之後,會引起所預期的學生表現。這個現象被稱為教師期望效應,簡單來說就是教師把對學生的預期傳遞給了學生,從而確實會導致學生表現出所預期的行為,並不斷循環。

因此教師期望效應也有一個更通俗的名詞「自證預言」,而校長先生每次看到小豆豆時,都會對她說一句話「自證預言」的話:「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於是小豆豆也覺得自己的確是一個好孩子。

在之前的學校,小豆豆是一個「問題學生」。

上課的時候,小豆子不停的把書桌的蓋子,開了關,關了開,弄得啪嗒啪嗒響。之後她就離開桌子,站到窗邊往外看。

等到宣傳藝人路過的時候,她就大聲地向他們打招呼,還招呼同學一起過來打招呼,並請求宣傳藝人給他們表演節目。等不到宣傳藝人的時候,她就會旁若無人的和小燕子大聲的說話,還在上畫畫課的時候,把書桌劃得到處是深深的黃色鋸齒痕。

小豆豆這種搗亂課堂自律的行為,讓她在老師那裡貼上了「問題學生」的標籤,最後還被勸退了。

在巴學園,「你真是一個好孩子」

在巴學園裡,小豆豆的「奇葩」行為也沒有好轉,同學的家長和老師們的抱怨和擔心,也傳到了校長先生的耳朵裡,但校長先生是怎麼做的呢?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而小豆豆也因為這句話,有了「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每次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會想到校長先生的這句話。

黑柳徹子在《窗邊的小豆豆》中說:「或許正是這句寶貴的話,決定了小豆豆的一生。」

每個孩子身上都會有很多優點,同樣也會有不少缺點,看到有趣、奇怪的事情時,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來。但是教室期望效用卻告訴我們:只有理解才能治癒孩子,孩子的行為是教育方式的「回聲」,為孩子指出什麼行為是合適的,孩子才會表現出相應的行為。

一個好老師,就要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麼小豆豆在巴學園的成長經歷能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1、用自我認同和成就感療愈身體缺陷帶來的自卑

對於身體有缺陷的孩子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消除身體缺陷帶來的自卑感呢?校長先生是這麼做的:

轉校生高橋君,比起同齡人來說矮小很多,並且大家都知道他永遠就這麼高,不會再長了。為了能給高橋君增加自信,校長先生故意在運動會時,設計了符合高橋君身體特點的遊戲,只是為了讓高橋君得到第一名,永遠記住那一刻的喜悅。哪怕是長大成人後,矮小的高橋君也沒有因為身體缺陷所帶來的自卑心理。

泰明是一名小兒麻痺症患者,為了告訴大家「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校長先生用學生在泳遊池不穿泳衣這件事,告訴大家,不需要在別人面前拼命掩藏自己的身體,誰也不比誰「劣等」。

對於校長先生來說,他的責任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而是用自我認同和成就感來修補學生人生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傷痛。

就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學校裡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的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裡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地進行心靈的接觸。」

2、用「肯定標籤」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

小豆豆從「問題學生」到能被大家所接受,校長先生的「肯定標籤」發揮了很大作用。這就好比「回聲」,老師是吶喊者,孩子是大山,不管老師說了什麼,孩子都會反射給老師什麼,有點類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一個人的行為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小豆豆帶著她的天真爛漫來到巴學園後,也給老師和同學造成了一些困擾。但是校長先生在了解了這些後,只要找到機會就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真是」這個詞用的很妙,它代表著你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小問題,但是我相信你是一個好孩子。

正是因為校長先生的這句話,溫暖了小豆豆的整個童年,也讓小豆豆以「好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學會抓大放小,善於向下兼容發現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緊抓著缺點不放,才能包容孩子的犯錯,讓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善於思考與總結。

3、批評要私下進行

高橋君身材矮小,並且永遠也不會在長高了。但是有一次,女老師在講,古時候人是有尾巴的這件事時,開玩笑的說,高橋君,你有沒有尾巴?

後來這件事被校長先生知道了,小豆豆在廚房外面聽到,校長先生因為這件事和女老師發了好大一頓火。

這件事給小豆豆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為校長先生對女老師發火的時候,沒有選擇在還有別的老師在的職員室,而是在誰也看不到的廚房裡。

這是一位真正教育者的處事方式,哪怕是氣的噴火也記得私下解決,給對方尊重,避免對方在眾人下丟臉。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讓孩子在自由、尊重的教育氛圍下成長,或許正是千萬人喜愛巴學園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窗邊的小豆豆》:好的教育是喚醒一個靈魂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學校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嗎?是的,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孩子們不願上學。「巴學園」和他們不同,黑柳徹子說:「如果還有巴學園,可能就不會有孩子討厭上學了吧。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當我有了孩子,身邊的寶媽們總是給我分享她們認為無比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能否認,這些教育方式很迎合升學提分的需求,但是這真的是孩子們需要的教育嗎?孩子們的教育裡只能有分數、補習班和升學嗎?答案是否定的。《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就以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止停留在分數和課堂紀律方面,孩子需要的教育應該是從孩子心理建設、人格塑造和興趣培養出發。
  • 《窗邊的小豆豆》:如何教育「熊」孩子?
    好好的一個孩子就這樣廢了。老師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們該怎麼做?《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長對於「熊」孩子,很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作者:黑柳徹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會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 《窗邊的小豆豆》:累計發行超750萬,書中教育理念,現代仍適用
    簡介:黑柳徹子的自傳體小說《窗邊的小豆豆》,發表於1981年,講述二戰前一年級小學生徹子因調皮被退學,轉學到巴學園小學的故事。在巴學園所接受的教育,奠定了徹子輝煌一生的基礎。該書累計發行量超過750萬本,書中的教育理念誕生於近百年前,仍適用於現代教育。
  • 童年裡最美的底色——《窗邊的小豆豆》閱讀推介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描繪的學校"巴學園"是真實存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於1937年創辦的實行幼小一貫教育的學校。小豆豆其實就是作者本人,她在巴學園長大,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生活回憶錄。1984年2月,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成功人士,在初入校園時,被多所小學的校規、老師、同學所厭棄,她的逆襲和華麗蛻變統統源於她與"巴學園"這所學校的幸運邂逅,她在巴學園中成長的那幾年,可以說奠定了她一生的生活基調:樂觀自信、開朗陽光,所以長大後,她把這段在"巴學園"裡的美好時光寫成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我們才得以有幸體驗到那所小學裡令人無限嚮往的童年生活。
  • 《窗邊的小豆豆》: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
    ––––––小林宗作《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所著。這本書講的是作者小時候在巴學園上學期間發生的真實故事。小豆豆在一年級的時候調皮搗蛋,成了「萬人嫌」,幾乎天天被老師罰站。沒辦法,媽媽給小豆豆辦了退學,轉學到了巴學園,認識了小林先生,開始了新的學校生活。
  • 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個被愛滋養的「淘氣包」
    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曾經是日本歷史上銷售量最大的一本書。 這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真實而有愛的故事曾經帶給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也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讓人們開始反思一種真正遵從人性、利於兒童發展的教育,從此「巴學園」也成了世界上美好教育的代名詞。書中的小豆豆其實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原型。在校長先生溫暖和智慧的引導下,一般人眼裡「很怪」「很淘氣」的小豆豆逐漸長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 上學記(女生版)——《窗邊的小豆豆》
    他回憶說,自己像著了魔一樣,整個人被書裡主人公、那個叫「小豆豆」的女孩捉去了。他「非常震驚」地看到了另一個兒童的世界。 後來,他辭掉了報社記者的工作,開始專門從事兒童研究。如今,這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稱,他20多年來一直都在「往小豆豆指引的那個美妙的地方走」。 孫雲曉甚至說過:「作者黑柳徹子對童年的發現與證明,不亞於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
  •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經朋友推薦,我翻開了《窗邊的小豆豆》,新穎有趣的故事內容吸引了我的目光。故事記敘的是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原來是一個天真可愛、又有點頑皮的小女孩,因為天真的她上課不老實,被學校退了學,轉到了「巴學園」。
  • 今日讀書《窗邊的小豆豆》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
  • 以《窗邊的小豆豆》為例,探究「無條件積極關注」在書中的運用
    雖然說"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心理界的一個名詞,但是心理關乎到每個人的生活中,所以"無條件積極關注"有時在其他人際關係中有所運用,尤其是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中,比如《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的母親和小林校長。《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代表作,也是作者小學時的真實故事,被認為全世界範圍內最好的教育書之一。這個故事發生在巴學園,是小豆豆的第二個小學。
  • 《窗邊的小豆豆》巴學園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學習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看,裡面包含了親子教育、老師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真實想法等內容,它真實記錄了黑柳徹子上小學的故事。在學校,總會有那麼幾個淘氣的孩子是讓老師頭疼的,但是有的老師卻沒有發現這些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常常覺得他們是「壞學生」。
  • 考研複試教育小說推薦《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記述的主要是黑柳徹子在巴學園讀小學的一段經歷,很多教育家、老師紛紛研讀此書,希望能對他們的教育研究和實踐有所啟發。正是基於這位母親日常仔細的觀察和對孩子的深刻理解,面對被退學的小豆豆,她選擇一種極為平和的態度,只是說:「我們去一個新學校看看吧,聽說那裡很不錯呢。"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想像一位母親在遇到如此重大的變故時一定有非常複雜的情緒,對孩子的未來也充滿擔憂,這一點可以從小豆豆媽媽帶小豆豆去巴學園路上的那段描述看出來。
  • 2020星星薦書25——《窗邊的小豆豆》
    今天推薦的來自日本的同行、前輩黑柳徹子的一本親身經歷寫的書《窗邊的小豆豆》。一個被其它學校退學的小女孩,來到了巴學園,第一次見到小林校長,她就嘴巴不停地說了4個小時,然後各種異於常人的方式,但是小林校長領導下的巴學園用特別的教育方式接納了她,引導了她,讓她學會了理解與愛,也改變了她,小豆豆不僅變成了大家都接受的孩子,而且巴學園的一切成就了她,成就了她成為日本主持界的常青樹,主持節目壽命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黑柳徹子,2019年,她頂著自己獨有的洋蔥頭登臺,獲得了VOGUE
  • 《窗邊的小豆豆》:帶你揭開著名作家逆襲到學霸的秘密
    我相信每一個讀過《窗邊的小豆豆》的人都會同意我的觀點。1: 作者簡介:《窗邊的小豆豆》由日本的黑柳徹子撰寫,巖崎千弘繪製,並由日本文學博士和文學翻譯趙玉角翻譯。後來,在母親的努力下,小豆豆有幸加入「巴學園」,並認識了一位熱愛教育、熱愛兒童、了解兒童的教育工作者。最後,在母親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壞孩子」小豆豆逆風從成功逆襲變成了學霸。這本書《窗邊的小豆豆》記錄了小豆豆到達新學校後的真實時光。
  •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童書見證了中國與日本當代的漫長溝通與艱難...
    這是小豆豆的故事,亦是黑柳徹子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一種教育理念的實現和一個完整地保護了一群孩子童年的故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的寫作與傳播歷時久遠,它承載著某種教育理念和價值關懷,沒有被時間衝淡,反而在時間的滌蕩中日益顯出光輝。迄今為止,當不同國家持不同語言的人試圖去溝通和理解對方時,書籍仍舊是最為重要的媒介。
  • 《窗邊的小豆豆》巴學園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學習(續集)
    上次小編跟大家分享過《窗邊的小豆豆》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獨特的上課方式、學生自由選擇座位等部分內容,後續的內容也是同樣的精彩。巴學園的電車在巴學園裡電車承載了學生、老師們太多快樂的回憶。有那麼一個環節,學生們得知巴學園晚上會來一輛新的電車,這讓很多學生很好奇都想去看看。但是電車在夜晚來怎麼辦?在小林老師的同意下,學院的學生們晚上拿上自己的被褥準備親眼目睹電車的來臨。早晨,學生們睡著睡衣站在清晨的陽光下,看著電車降臨在巴學園,很興奮還跟小林老師玩成一片,可想而知,這個場景多麼的融洽與溫和。
  • 曾被退學的問題學生,寫了巴學園的故事,《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在灑滿溫暖的窗臺上,有一本攤開的書,陽光落在書頁上,把字裡行間蒙上了絲絲的暖意,文章攜著自由流在指間,更是流在心田。這如水的文,滋潤著我心中那對純真、自由的童年的無限遐想與渴望。看見小豆豆傻傻地往「沙灘」報紙上跳的時候,看見小豆豆與泰明在樹上的時候,看見小豆豆和同學們一起與宮崎君大聲讀著英語的時候,看見小豆豆奮力地從「鐵絲網洞」中鑽過的時候……我是那麼地懷念純真的時候啊!小時候,男生、女生們共同玩耍,和諧自然,美好融洽,而現在,男生女生做同桌都會引來白眼與說三道四。小時候,同學們說話純潔直白,而現在同學們往往出口傷人,隱瞞真相。啊!過往的友情與潔白再也無法喚回了嗎?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小楊老師從車上拉下了小天,爭執間,小天的發問直擊靈魂「讀書能比吃飯重要?」小天的爸爸已經兩個月沒有給他們寄錢、也沒有任何音信。小天決定出去打工賺錢,養活奶奶和妹妹。小楊感慨萬千,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爸爸臨走時給她的一句囑咐,「到國華好好上學,將來考個好大學我們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