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2021-01-18 一諾花開

文/一諾花開

「孩子上幼兒園要上私立的。公立幼兒園什麼也不教,天天只是讓孩子玩。」「孩子一定要上幼小銜接班,否則進入小學,學習跟不上。」「孩子一定要上興趣班,補習班。老師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孩子在快上學時一定要養成認真聽講不影響其他小孩的習慣。要不然你就等著老師請去談話吧。」

當我有了孩子,身邊的寶媽們總是給我分享她們認為無比正確的教育方式。不能否認,這些教育方式很迎合升學提分的需求,但是這真的是孩子們需要的教育嗎?孩子們的教育裡只能有分數、補習班和升學嗎?答案是否定的。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就以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止停留在分數和課堂紀律方面,孩子需要的教育應該是從孩子心理建設、人格塑造和興趣培養出發。

作者黑柳徹子,也就是書名中的小豆豆。(因為小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叫黑柳徹子「小徹子」,而她因為年紀小發音不準確就把「小徹子」說成「小豆豆」,所以小的時候她就以為自己叫小豆豆。)黑柳徹子從一個被老師約談家長、被學校責令退學的孩子成長為現在的主持人、隨筆家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和平運動家。這也離不開她童年裡那段教育時光。她把這段時光記錄在了《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

《窗邊的小豆豆》,豆瓣評分高達8.7分,而且長年位列育兒暢銷書單。

新華社曾經這樣評價這本書: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老師不愛自己的學生。關鍵在於,你的愛是孩子需要的嗎?你的愛是否扼殺了孩子的童真?《窗邊的小豆豆》能夠引起無數人共鳴,在兒童教育的方式上,給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1.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現在的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這使得學校班級管理變得比以前方便多了。每個班級幾乎都有自己的班級管理群。老師可以通過班級群布置作業、發布班級信息,但是也有老師甚至將班級排名表發到群裡或者在群裡指名道姓地批評學生。而被批評的學生則被家長一頓罵或打。

班級管理是變方便了,但這樣發排名表和指名道姓批評學生的做法則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黑柳徹子小的時候因在學校課堂上表現不規範,影響課堂紀律和其他孩子學習,而被老師約談家長,並責令其選擇退學。如果放在大多數家長身上,不免回去會大罵孩子一頓並威脅孩子說你被學校開除了,看你以後怎麼辦,看你以後還敢不老實。而黑柳徹子的母親則沒有將孩子被退學的事情告訴她,她不想讓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她極力四處尋找能接受孩子的學校。而且值得慶幸地是她找到了巴學園。

更加幸運的是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是個教育家,且他也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學校裡有個叫高橋的男同學,他是學校裡個頭最矮,四肢最短的孩子。像這樣的孩子,體育比賽對他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可是每年運動會他都是第一名。這是因為運動會的項目都是小林宗作校長依照高橋同學身材短小的特點設計出來最適合他的項目。用這樣的方式保護孩子最脆弱的自尊心。

在保護高橋同學自尊心方面,小林宗作校長還組織同學們進行裸泳。因為不管什麼樣的孩子,不穿衣服進入泳池裡就像回到了剛出生時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異之分。

還有一次是在一節課上老師在講人的發展歷史,講到尾骨時無意中說了一句話。老師說「在很早以前,人是有尾巴的。現在我們班同學誰還有尾巴。現在是不是還有留著尾巴的人哪?高橋同學恐怕就是吧。」高橋同學趕緊站起來,擺著小手認真的說「沒有!沒有!」而這一場景被旁聽的校長看見了,所以他把老師叫到了家裡的廚房裡批評了她。雖然老師也許並沒惡意,但是像高橋這樣身體有殘疾的孩子心靈更脆弱,更需要保護他的自尊心。而校長並沒有在別的老師面前批評這位老師,也是保護了老師的自尊心。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尊重需求排在了第4位。可見人們對於尊重的需要。只有在社會群體中被認可了,被尊重了,才會激發起人的自信,才能為學習更多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如果我們想給孩子他想要的好的教育,就應該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開始。

2. 用平等的心態看孩子

紀伯倫有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每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命令自己的孩子。社會不一樣了,孩子和我們的思想也不一樣了。但是現在卻不乏許多心裡懷著「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都多。」總想用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去指導孩子的家長。

而小林宗作校長卻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小豆豆。在他們剛見面時,小林宗作校長便願意花費4小時來聽小豆豆說話而不打斷她。這感覺像對待一個朋友一樣。

在巴學園的學習安排也是由學生們自己選擇。在第一節課開始的時候,由女老師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都滿滿地寫在黑板上,然後由學生們選擇自己想從哪個題開始做。把學習的選擇權交給孩子。

最讓黑柳徹子記憶猶新的是在小林宗作老師看到她在撈掉到廁所裡的錢包時,沒有進行阻止而是以朋友的口氣說幹完了要把被掏出的糞便送回原處。讓黑柳徹子心中升起一種校長看到她這麼幹不但沒生氣,反而是把她當作了正常人格的人來對待的心情。因為如果換成普通人看到這種行為,肯定會說太危險了,太髒了進行阻止。

如果把人生比作遊樂場。進入遊樂場後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哪個遊戲項目,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孩子告訴他們要玩什麼遊樂項目,要不然那樣的人生就索然無味了。

3. 培養孩子的感受力

改用顧城的一句話。顧城曾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而對於這個世界的學習,我覺得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上帝給了我生命,我要用它感受生活。」

我對學習的理解是通過學習來更好地認識生活認識世界。那麼在生活中通過感受來了解學習世界肯定比在書本中來的更加真實。可是許多家長卻不這麼認為。

有一次我和女兒在樓下散步看到不遠處有一個大概3歲的小男孩在聚精會神地坐在樹坑裡撿小樹葉。她媽媽走了過來說「這多髒啊,咱們回家去看書走。」小男孩不情願地扔下了小樹葉。類似於這樣的家長很多。但是他們完全可以將孩子撿來的樹葉洗乾淨,和孩子一起做樹葉畫。在製作的時候也可以給孩子講講樹葉上的莖脈和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這樣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了解樹葉。

巴學園就會在孩子們完成課程後組織散步活動。比如去九品佛寺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感受田野,可以看古井,看黃色的菜花,而通過看菜花可以更好地了解花的雄蕊和雌蕊。這種散步表面上好像是自由遊戲的時間,實際上卻讓孩子們學到了寶貴的知識。而這一切又正是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的。

又比如巴學園最特別的午餐時光。校長小林宗作讓孩子們從家中帶來海裡的東西和山裡的東西。這樣就讓孩子們對什麼樣的食材來自海中什麼樣的食材來自山裡有熟悉的認知。而且把午餐作為一種儀式性的活動,讓孩子們在吃飯時更加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

類似於散步和午餐時光的活動,巴學園裡比比皆是。比如在禮堂裡搭帳篷野營,在九品佛寺安排試膽量的遊戲,讓孩子們看運來新車廂教室的過程(在巴學園裡孩子們上課的教室都是由一節節車廂組成的,很有創意)。巴學園將教育滲透在在校生活的一點一滴中,而這正是教育所倡導和需要的。

書中寫到在校外響起其他學校孩子編的兒歌「巴學園,破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個破學校!」時,巴學園的孩子非常生氣,尤其是黑柳徹子,她竟跑出去追趕那些編兒歌的孩子,並自己說「巴學園,好學校!進去一看,還是個好學校。」不一會兒,巴學園的同學們都跟著唱了起來。這不僅是孩子們對小林宗作校長教育理念最大的肯定,而且告訴讀者什麼樣的教育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這樣的教育真正滲透孩子心靈,如一顆小小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發芽,最後陪伴孩子慢慢長大,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窗邊的小豆豆》:如何教育「熊」孩子?
    好好的一個孩子就這樣廢了。老師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們該怎麼做?《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長對於「熊」孩子,很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作者:黑柳徹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會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 《窗邊的小豆豆》:好的教育是喚醒一個靈魂
    因為在巴學園,放學之後孩子們也不願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巴學園」是什麼樣的魔法學校讓孩子們渴望早點上學?實際上「巴學園」是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學校,也是一所真正的學校。小林宗佐創辦了巴學校,擁有作家和主持人雙重身份的黑柳徹子女士,在巴小學時,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創作了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
  • 《窗邊的小豆豆》: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因為在巴學園,放學之後孩子們也不願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巴學園」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神奇的學校,能讓孩子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呢?其實「巴學園」是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學校,同時它也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
  • 2020星星薦書25——《窗邊的小豆豆》
    今天推薦的來自日本的同行、前輩黑柳徹子的一本親身經歷寫的書《窗邊的小豆豆》。一個被其它學校退學的小女孩,來到了巴學園,第一次見到小林校長,她就嘴巴不停地說了4個小時,然後各種異於常人的方式,但是小林校長領導下的巴學園用特別的教育方式接納了她,引導了她,讓她學會了理解與愛,也改變了她,小豆豆不僅變成了大家都接受的孩子,而且巴學園的一切成就了她,成就了她成為日本主持界的常青樹,主持節目壽命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黑柳徹子,2019年,她頂著自己獨有的洋蔥頭登臺,獲得了VOGUE
  • 《窗邊的小豆豆》: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應該是孩子的守護神
    01我們本應該保護孩子,卻往往傷害了孩子你有過被學校勸退的經歷嗎?你身邊的人有過嗎?被勸退的學生好像都是不可救藥的壞學生,因為勸退意思就是學校不要你了。可是被勸退真的都是學生的錯嗎?黑柳徹子的《窗戶邊的小豆豆》中小豆豆由於表現糟糕透頂而被勸退,但是她在巴學園裡卻和大家相處十分愉快,因為巴學園允許孩子天真,允許孩子無知,允許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小豆豆在這樣的環境裡如魚得水。
  • 上學記(女生版)——《窗邊的小豆豆》
    他回憶說,自己像著了魔一樣,整個人被書裡主人公、那個叫「小豆豆」的女孩捉去了。他「非常震驚」地看到了另一個兒童的世界。 後來,他辭掉了報社記者的工作,開始專門從事兒童研究。如今,這位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專家稱,他20多年來一直都在「往小豆豆指引的那個美妙的地方走」。 孫雲曉甚至說過:「作者黑柳徹子對童年的發現與證明,不亞於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
  • 《窗邊的小豆豆》:帶你揭開著名作家逆襲到學霸的秘密
    我想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我相信每一個讀過《窗邊的小豆豆》的人都會同意我的觀點。1: 作者簡介:《窗邊的小豆豆》由日本的黑柳徹子撰寫,巖崎千弘繪製,並由日本文學博士和文學翻譯趙玉角翻譯。
  • 《窗邊的小豆豆》:一段沁人心脾的溫暖故事,蘊含3條育兒啟示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本書作者黑徹柳子以「小豆豆」的身份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裡面的每一個故事,每一段文字猶如一股暖流,一點一點深入人心。同時,因為小豆豆的故事,黑徹柳子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授予了「親善大使」的稱號。這本書也是我和6歲女兒一起共讀的親子書,每一次拜讀,都獲益頗深。
  •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作者:小王閱讀,是沙漠中的一滴水;閱讀,是海洋中的一片浪花;閱讀,是藍天中飛翔的鳥兒;閱讀,更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樂趣。經朋友推薦,我翻開了《窗邊的小豆豆》,新穎有趣的故事內容吸引了我的目光。故事記敘的是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
  • 考研複試教育小說推薦《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記述的主要是黑柳徹子在巴學園讀小學的一段經歷,很多教育家、老師紛紛研讀此書,希望能對他們的教育研究和實踐有所啟發。如果今天去的這所小學,不肯收下小豆豆,那……在鑲著小花的氈帽下面,媽媽漂亮的臉上神色有點兒嚴肅。」被退學的秘密從此一直被小豆豆的媽媽隱藏,直到徹子20歲後,才將這件事情輕描淡寫地告訴她。對此,徹子後來寫道:「如果,當我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時,媽媽就對我說:'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
  • 《窗邊的小豆豆》巴學園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學習(續集)
    上次小編跟大家分享過《窗邊的小豆豆》的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獨特的上課方式、學生自由選擇座位等部分內容,後續的內容也是同樣的精彩。巴學園的電車在巴學園裡電車承載了學生、老師們太多快樂的回憶。巴學園的遊泳池小林老師在文中說過: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提到遊泳池相信大家都是想到去遊泳一定要穿上泳衣,但是巴學園卻不是這樣做的。在巴學園有些孩子他們的身體特徵跟別的孩子不太一樣,所以有些孩子會刻意隱藏自己的身體,這容易給孩子造成自卑、不自信或者我怎麼跟別人不一樣的想法。
  • 《窗邊的小豆豆》巴學園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學習
    有位朋友曾經告訴我: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卻用一生治癒童年。可想而知,童年對人的一生有多重要。《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看,裡面包含了親子教育、老師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真實想法等內容,它真實記錄了黑柳徹子上小學的故事。
  • 《窗邊的小豆豆》:累計發行超750萬,書中教育理念,現代仍適用
    簡介:黑柳徹子的自傳體小說《窗邊的小豆豆》,發表於1981年,講述二戰前一年級小學生徹子因調皮被退學,轉學到巴學園小學的故事。在巴學園所接受的教育,奠定了徹子輝煌一生的基礎。該書累計發行量超過750萬本,書中的教育理念誕生於近百年前,仍適用於現代教育。
  •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
    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適合親子共讀,並且適合所有人拿來讀一讀!入選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本,連續10年名列開卷全國暢銷書排行榜,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臺深度報導;《新京報》、當當網、新浪網年度圖書。本書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
  • 今日讀書《窗邊的小豆豆》
    「喔……」小豆豆戀戀不捨地低頭瞧著票箱說:「等我長大了,也要當個檢票員!」檢票員叔叔這才瞟了小豆豆一眼,說:「我的兒子也說想到車站工作,你們一塊幹好啦!」小豆豆稍走開一點,瞧著檢票員叔叔。叔叔身體很胖,戴著眼鏡,仔細看去,還顯得很和善。
  • 以《窗邊的小豆豆》為例,探究「無條件積極關注」在書中的運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無條件積極關注"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主要是指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表示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這樣的態度,使來訪者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無條件"即不管來訪者的身份、經歷、性格、家庭、品質、情感和行為,心理諮詢師都會友好、熱情對待他,這就好像父母給予孩子的"抱持性環境"。
  •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童書見證了中國與日本當代的漫長溝通與艱難...
    這是小豆豆的故事,亦是黑柳徹子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一種教育理念的實現和一個完整地保護了一群孩子童年的故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的寫作與傳播歷時久遠,它承載著某種教育理念和價值關懷,沒有被時間衝淡,反而在時間的滌蕩中日益顯出光輝。迄今為止,當不同國家持不同語言的人試圖去溝通和理解對方時,書籍仍舊是最為重要的媒介。
  • 童年裡最美的底色——《窗邊的小豆豆》閱讀推介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描繪的學校"巴學園"是真實存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於1937年創辦的實行幼小一貫教育的學校。小豆豆其實就是作者本人,她在巴學園長大,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生活回憶錄。歐洲小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深深震撼了他,兩年後他返回日本創立了。小林宗作先生深諳兒童教育要旨,他強調大自然是孩子快樂的源泉。"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的現代教育,恐怕會使孩子們用心去感受自然,傾聽神靈之聲、觸摸靈感的能力漸漸衰退吧?"比如:巴學園的校門是用非常矮的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著綠色的葉子!
  • 《窗邊的小豆豆》問題學生常有,巴學園卻不常見,應做好幼小銜接
    讀過《窗邊的小豆豆》又有誰不喜歡巴學園,又有誰不喜歡小林宗作校長呢?可是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年年有,但巴學園卻不常見。這是事實,也是大環境下教育的悲哀。作為家長,在沒有巴學園的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變成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問題學生」呢?答案很簡單,提前做好幼小銜接。
  • 閱讀積累|《窗邊的小豆豆》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讀後感+閱讀測試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於1981年。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