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新聞:老師體罰學生,釀成大禍。
5月30日,廣州一老師體罰6歲哮喘女孩,在操場上跑十圈致吐血。醫生說由於劇烈運動,呼吸急促、嚴重缺水引發呼吸道乾燥破損出血,導致感染,高燒不退,最終神經受損,雙手不由自主地顫抖,很可能以後一直就是這樣了。
好好的一個孩子就這樣廢了。老師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們該怎麼做?
《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長對於「熊」孩子,很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作者:黑柳徹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會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堅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今天主要講講小林校長是怎麼教育那些「熊」孩子的?
01
看到孩子做出的「荒唐事」不阻止,只要恢復原位就好
小豆豆的錢包掉進廁所了,她用一個長把舀子把垃圾舀上來,試圖想舀到。可是舀了好久,旁邊的垃圾堆成了小山,就是沒找到錢包,這時上課鈴聲也響了,小豆豆還在舀,沒有放下的意思。
這時小林校長來了,看到她很平靜地問了句:
你在幹什麼呢?是嗎?問完走了,過了一會兒,又走過來:找到了嗎?弄完以後,要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啊。
如果是現在的老師,肯定會生氣,會阻止,罰站免不了,甚至還會請家長!認為這樣做臭氣燻天,影響環境,小孩也危險,萬一掉進坑裡呢?
如果這樣做,小豆豆就收穫不了做事的樂趣:垃圾弄上來容易,弄下去難。上一年級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氣呀,但她還是聽了孩子的話,把那些全部放下去了。弄得滿頭大汗,但很開心,老師沒有責備,去信任她,相信她能做好。
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養成動手的能力。
現在的家長太溺愛孩,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二十歲了連電話煲怎麼用都不知道。
02
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那時的巴交園是個特別的學校,他們教室是個電車。有一天學校又新增一臺電車,當作圖書館。孩子們很想親眼看看電車是怎麼來的,於是去找校長商量。
校長說,電車要半夜才來,如果想來的話,要徵得媽媽的同意,來時帶件睡衣和毛毯來學校睡覺。
半夜才來?孩子才一年級,半夜正是睡得香的時候,一般人是不會答應的。
可是小林校長不是一般人,他是專教那些「其它學校不收」的學生。這樣的學生調皮,上課愛說話,不遵守紀律,好奇心強,小林老師沒有用武力懲罰,反而是加以引導。
他認為這些是難得的「優良品質」,如果把它發揚光大,將來會是個富有個性的人。
現在的教學就很呆板,只注重成績,不注重精神的培養,結果出現了一批批動手能力差,抗挫素質低的巨嬰。
因此,教學模式要不要調整,值得深思。
03
肯定孩子,使孩子自信
每當校長先生看到小豆豆,先生就會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時候,小豆豆就高興地笑,蹦蹦跳跳地說:「是啊,我是一個好孩子。」於是,小豆豆也覺得白己的確是一個好孩子。
孩子很天真,單純,你說他好,他覺得自己真的很好;你說他「行」,他一定能「行」。反之,你說他「沒用」,他真的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產生自卑,情緒低落。
5月6日,西安9歲女孩因作文沒寫完,無法按時提交作業,跳樓了。
從她留下的其中一封遺書「為什麼我做什麼也不行」中可以看出,孩子媽媽或老師經常否定她,指責她,認為她做什麼都做不好,結果她也認為自己確實做不好,於是就鬱悶。
就是因為媽媽或老師一句否定的話,讓孩子早早放棄了努力,選擇輕生。
LiLiane在《親子溝通密碼》中說道:好的溝通走向目標,壞的溝通糾結問題。好好說話,像小林校長一樣,多去肯定孩子,你的孩子一定會是最棒的。
巜窗邊的小豆豆》,它不光是故事書,還是育兒書,值得老師和家長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