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爸爸媽媽和老師都應該是孩子的守護神

2020-12-17 曉芬克愛讀書

01我們本應該保護孩子,卻往往傷害了孩子

你有過被學校勸退的經歷嗎?你身邊的人有過嗎?被勸退的學生好像都是不可救藥的壞學生,因為勸退意思就是學校不要你了。可是被勸退真的都是學生的錯嗎?黑柳徹子的《窗戶邊的小豆豆》中小豆豆由於表現糟糕透頂而被勸退,但是她在巴學園裡卻和大家相處十分愉快,因為巴學園允許孩子天真,允許孩子無知,允許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個性,小豆豆在這樣的環境裡如魚得水。

巴學園的校長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這種優良品質會受到成年人的損害,發現每個孩子的優良品質並將之培養成孩子的獨特個性是巴學園存在的意義,也是兒童教育的意義

大人和孩子

02巴學園和黑柳徹子

巴學園的校長是小林先生,而小豆豆,真名叫黑柳徹子,是巴學園的學生,如果沒有巴學園,被勸退的小豆豆不知將走向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巴學園拯救了黑柳徹子。

窗戶邊的小豆豆

黑柳徹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主持人,演員,「日本文學俱樂部」會員,有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在內的諸多頭銜,她的代表作《窗邊的小豆豆》在日本獲第十二屆新評獎,第五屆山本有三紀念路傍之石文學獎,在波蘭獲波蘭文學獎雅奴什——卡爾察克獎,印刷數量累計超過750萬本。

黑柳徹子在《窗邊的小豆豆》裡主要記錄了小豆豆的童年生活,被勸退,進入巴學園,巴學園的生活等,以巴學園生活為主的童年生活向我們展示了小林先生獨特而先進的兒童教育理念,側面反映小豆豆的爸爸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模式,正是開明的家長和科學先進的幼兒園共同呵護了小豆豆的天真與天賦。

成年人忘了自己的天真歲月,他們試圖磨滅孩子們的個性,讓育兒工作省心又省事,於是機靈古怪的小豆豆被孤立被嫌棄被勸退。但是在守護學生優良品質的巴學園,小豆豆和其他孩子的個性得到尊重和保護,因而每個人都大放異彩。

03巴學園特色的兒童教育最接近理想的兒童教育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巴學園裡,老師是學生的守護神,非常清楚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讓孩子如沐春風的時候默默地給予他們最需要的最好的養分。

比如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先生對孩子們午餐的要求是「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就好了」,飯前還會帶著孩子們唱嚼一嚼歌,這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讓孩子們新奇又興奮,嚼一嚼歌讓開心的孩子更開心,不開心的孩子陰轉晴天。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只是開心興奮的參與進來,帶飯,唱歌,吃飯,但是背後的深刻道理,怎麼樣才能保證營養均衡,卻是校長深思熟慮的,總之就是,大人負責思考,部署,家長配合,孩子們只要負責開心就好了。

再比如,小林先生告訴小豆豆的媽媽說:「請讓孩子穿最壞的衣服來學校吧。」這和很多幼兒園的做法相反,因為高大上的校服能提高幼兒園的檔次,反正校服費是家長出,為什麼不置辦高檔校服呢?小林先生認為,沒有哪個孩子不貪玩調皮的,但是穿上好的衣服,孩子可能會因為愛惜羽毛而不能放開盡興去玩耍,那就索性穿上最普通最破舊的衣服吧!

小豆豆有次戴了個超誇張的蝴蝶結去學校,小林先生用非常委婉巧妙的方式勸說小豆豆摘下蝴蝶結,從這件事來看,小林先生建議孩子們穿最普通最壞的衣服,還有避免孩子虛榮攀比心理的目的。

家長覺得校長建議真好,反正是舊衣服,弄髒弄壞了也不可惜,小豆豆和孩子們可以放肆地去撒野,去鑽鐵絲網,去爬樹,去墓地探險,上衣和短褲被扯得像旗子,哈哈大笑,回去讓媽媽縫縫,一點也不傷心,也不擔心被罵。

再舉個例子,小林先生忽然在嚼一嚼歌前增加一個遊戲環節,讓孩子們輪流到中間的臺子上給大家做分享,任何內容都可以。孩子們很開心,興奮的說著自己的日常,就連最害羞膽怯的同學也在校長的引導下分享了自己上學路上的見聞,小小心臟因為自我突破而驚喜地發顫。

這個變動對孩子們來說只是又多了個開心的遊戲,但是為什麼增這個遊戲?校長小林先生說:「以後,孩子們能夠在別人面前,清楚、自由、毫不羞澀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是絕對有必要的。」這個遊戲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演講能力,玩這個遊戲孩子們不光學會演講,而且學會了分享,懂得了尊重別人。

就這樣巴學園的孩子們一天到晚有玩不完的遊戲,開心得早上一睜眼就盼著去學校,太陽落山了還不願回家,不知不覺孩子們養成了大人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好習慣,變得聰明正直而懂事。

04我負責勞心勞力,你負責開心淘氣。

某種程度上說,巴學園已經接近理想的幼兒園了,所有的孩子,外向的內向的,殘疾的口吃的,敵對國回來的,都一視同仁,開心快樂的成長。小豆豆和同學們是幸運的,我常常看到背著沉重書包的孩子,彎腰低頭像顆豆芽,他們暮氣沉沉未老先衰,唉,如果每個孩子都有個巴學園該多好啊!這畢竟是種假想,我們的孩子不會擁有巴學園,但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更需要呵護。

「聽話的孩子往往沒出息」,可是不聽話的孩子很可能被勸退,被嫌棄,身心受到摧殘,與生俱來的優良品質被破壞。「人人都愛小豆豆,人人都渴望擁有巴學園。」希望孩子們的老師和父母都能像巴學園的小林先生那樣,成為孩子們的守護神,我負責勞心勞力,你負責開心淘氣。

相關焦點

  • 《窗邊的小豆豆》:如何教育「熊」孩子?
    老師這種做法到底對不對?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老師們該怎麼做?《窗邊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長對於「熊」孩子,很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法。作者:黑柳徹子,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會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
  • 今日讀書《窗邊的小豆豆》
    在邁進這所學校的校門之前,小豆豆的媽媽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要講原因的話,那是因為儘管小豆豆還是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卻已經被學校開除了。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事情就發生在上個星期。媽媽被小豆豆的班主任老師叫去,聽到老師明確地對她說:「有府上的小姐在,整個班裡都不得安寧。請您把她帶到別的學校去吧!」
  • 上學記(女生版)——《窗邊的小豆豆》
    後來小豆豆知道,由於老讓孩子們從他身上跨來跨去,或是騎在他肩上,甚至爬到身上,他的頭髮總是亂蓬蓬的。 初見小豆豆,這個不修邊幅的小林校長一個呵欠也沒打,探著身子非常認真地聽她說了整整4個小時的話。小 事實上,在北京的日日新學堂、在山東東營市的一所學校、在黑龍江哈爾濱閩江小學……中國許多學校裡,都已經有巴學園的元素。甚至有的學校牌子邊就掛著「中國的巴學園」招牌。 書裡的很多細節成了教育工作者的經典案例,一些老師會把班上的同學說成「張豆豆」、「王豆豆」,最頑劣的叫「鋼豆」。
  • 考研複試教育小說推薦《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記述的主要是黑柳徹子在巴學園讀小學的一段經歷,很多教育家、老師紛紛研讀此書,希望能對他們的教育研究和實踐有所啟發。本書的開頭便是小豆豆的媽媽被學校老師請到學校,要求小豆豆退學。老師痛陳了小豆豆在校期間的種種「劣行」,包括不顧課堂秩序自顧自地玩書桌,上課時邀請窗外路過的宣傳藝人來演奏,和窗外的燕子聊天,美術課鋸書桌等。
  •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
    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導讀 不要把孩子們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
  • 熊孩子更應該看的這本書/窗邊的小豆豆
    她站在窗臺邊和窗戶上的做窩的燕子聊天,說話........老師讓上美術課畫畫,結果她畫的滿桌子都是........於是乎,小豆豆被退學了。這個讓人生厭的孩子沒人要了。可是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老師沒有責怪他,只是覺得問題的存在了。老師客氣的讓他轉學,因為這樣會影響到其他孩子的正常學習。
  • 2020星星薦書25——《窗邊的小豆豆》
    我上小學一年級的很多事情,都已經淡忘,只有做老師的媽媽一直都記得,每一個細節都在她的腦海中,她怎麼記性那麼好,是不是太愛我了呢?
  • 《窗邊的小豆豆》:好的教育是喚醒一個靈魂
    是的,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孩子們不願上學。「巴學園」和他們不同,黑柳徹子說:「如果還有巴學園,可能就不會有孩子討厭上學了吧。因為在巴學園,放學之後孩子們也不願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著早一點到學校去。」「巴學園」是什麼樣的魔法學校讓孩子們渴望早點上學?實際上「巴學園」是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學校,也是一所真正的學校。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窗邊的小豆豆》作者以親身經歷告訴你
    孩子們的教育裡只能有分數、補習班和升學嗎?答案是否定的。《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就以自己童年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孩子需要的教育不止停留在分數和課堂紀律方面,孩子需要的教育應該是從孩子心理建設、人格塑造和興趣培養出發。作者黑柳徹子,也就是書名中的小豆豆。
  • 《窗邊的小豆豆》:帶你揭開著名作家逆襲到學霸的秘密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經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時間,他引起了無數爭議。我想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我相信每一個讀過《窗邊的小豆豆》的人都會同意我的觀點。《窗邊的小豆豆》的語言是樸素的無華,但他用真實的故事和動人的情節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讀者。這是一個難得的優秀教育模式。通過閱讀這本書,每個人都能遇到自己的陽光燦爛童年,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教育的真諦,幫助我們思考、反思和成長。
  • 以《窗邊的小豆豆》為例,探究「無條件積極關注」在書中的運用
    雖然說"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心理界的一個名詞,但是心理關乎到每個人的生活中,所以"無條件積極關注"有時在其他人際關係中有所運用,尤其是父母與子女,老師與學生的關係中,比如《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的母親和小林校長。《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的代表作,也是作者小學時的真實故事,被認為全世界範圍內最好的教育書之一。這個故事發生在巴學園,是小豆豆的第二個小學。
  • 《窗邊的小豆豆》:累計發行超750萬,書中教育理念,現代仍適用
    註:「窗邊」指被排除在外。「小豆豆」是黑柳徹子的小名。小豆豆,因為太淘氣了,就被原來的學校退學了。無奈之下,媽媽把小豆豆送到了一個叫巴學園的地方。當然了,巴學園最特別的還要數上課方式了,他們的教室在廢棄的電機車上,而且,上課的內容也沒有固定安排,每天第一節課開始,老師就會在黑板上寫下今天所要學內容的全部問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性的上課,遇到不懂的就來請教老師,但所有問題都必須在放學前完成。巴學園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不僅淡化了學科之間的區別,還使老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們的興趣所在。
  • 閱讀積累|《窗邊的小豆豆》故事梗概+精彩片段+讀後感+閱讀測試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於1981年。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 《窗邊的小豆豆》: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其實「巴學園」是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學校,同時它也是一所真實存在的學校。1937年,小林宗作先生創辦了巴學園,1981年,擁有作家和主持人雙重身份的黑柳徹子女士,將自己在巴學園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創作成了兒童文學作品《窗邊的小豆豆》。書籍一經出版,很快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僅僅是中文簡體版銷量就突破了1100萬冊。
  • 《窗邊的小豆豆》問題學生常有,巴學園卻不常見,應做好幼小銜接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小豆豆這種狀況,我們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完全不同,它們最核心的差別在於,幼兒園主要以保育為主,重在人格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而小學則以學習為主,在考核孩子、評價孩子方面,也主要是以學習成績為考核標準。
  • 有這樣一所學校,就像《窗邊的小豆豆》裡的巴學園一樣美好
    題圖:小土豆們演繹《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阿信在家上網課大半年,孩子們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校園生活,爸爸媽媽們也都歡呼雀躍,就像過年一樣興奮。不過開心了沒幾天,煩惱也馬上跟著來了。正式開學以後,課外班、補習班都隨之而來,家長和孩子立刻進入全天候24小時緊急備戰狀態,成績排名、升學焦慮、擇校困擾、孩子厭學,像幾座沉重的大山,壓得這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喘不過氣。我們的教育,好像越來越著急了,學校著急,老師著急,家長著急,有些不著急的家長看到別的家長著急,就不得不跟著著急,就像劇場效應一樣,前排的觀眾都站起來了,後排的觀眾哪裡還坐得住?
  • 童年裡最美的底色——《窗邊的小豆豆》閱讀推介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描繪的學校"巴學園"是真實存在的,是小林宗作先生於1937年創辦的實行幼小一貫教育的學校。小豆豆其實就是作者本人,她在巴學園長大,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生活回憶錄。1984年2月,她被任命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就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成功人士,在初入校園時,被多所小學的校規、老師、同學所厭棄,她的逆襲和華麗蛻變統統源於她與"巴學園"這所學校的幸運邂逅,她在巴學園中成長的那幾年,可以說奠定了她一生的生活基調:樂觀自信、開朗陽光,所以長大後,她把這段在"巴學園"裡的美好時光寫成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我們才得以有幸體驗到那所小學裡令人無限嚮往的童年生活。
  • 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經朋友推薦,我翻開了《窗邊的小豆豆》,新穎有趣的故事內容吸引了我的目光。故事記敘的是黑柳徹子上小學時一段真實的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原來是一個天真可愛、又有點頑皮的小女孩,因為天真的她上課不老實,被學校退了學,轉到了「巴學園」。
  • 《窗邊的小豆豆》:一段沁人心脾的溫暖故事,蘊含3條育兒啟示
    小豆豆因為上課調皮,還經常影響同學屢教不改被退學了。媽媽沒有告訴她被退學的事情,因為即便和她說了,她恐怕也不會理解自己錯在哪裡。而且如果小豆豆因為退學這件事,在心裡留下自卑的情結,那就不好了。所以媽媽為了保護小豆豆的自尊心,只是對她說:「我們去一個新學校看看吧,聽說那裡很不錯呢。」小豆豆欣然接受。
  • 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一個被愛滋養的「淘氣包」
    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曾經是日本歷史上銷售量最大的一本書。 這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真實而有愛的故事曾經帶給世界幾千萬讀者無數的笑聲和感動,也為現代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書中的小豆豆其實是作者黑柳徹子的童年原型。在校長先生溫暖和智慧的引導下,一般人眼裡「很怪」「很淘氣」的小豆豆逐漸長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她的每一個好奇、每一個「破壞」和每一個小心思在媽媽和老師們小心的呵護下成了她生命中的寶貴財富,奠定了她成長的基礎。最終,她成了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代表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