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自在獨行》:我的啟蒙老師,因為她,我學會了寫作

2020-12-14 筆尖下的那些事兒

筆尖下的那些事兒,一位真誠寫作者,願我能用一份真誠送你一世溫暖。

插圖:賈平凹

作品簡介

賈平凹四十年的散文選集,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第一章第二篇《我的小學》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01

人的一生中,除過父母親人對我們最真最親,下來就算老師了。他們與我們非親非故,但卻可以做到,待我們如他的親生孩子一樣。

我們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等,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老師,老師見得特別多,但記住的就那麼幾個。這麼多的老師,為什麼就這幾個久久不能忘懷呢,主要是因為ta們對我們一生的影響,永遠都是磨滅不了的。

平凹先生的這篇《我的小學》,就說的是他的啟蒙老師,是怎樣一步一步的影響他著的。

記得,以前我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給我們說,老師幹這份工作是個良心活,每天給你們傳授知識,全憑自己的良心教呢,你們可要好好學,不要自欺欺人。

02

當時聽這句話的時候,還不太懂,現在經歷了許多事之後,的確懂了。

在那個大山溝溝裡,老師就那麼兩三個,教也是這些工資,混也是這些工資,對老師沒啥影響。

但很多鄉村教師是有良知的,他們隨著孩子回他們家家訪時,看到孩子家裡貧苦的場景,讓他們不得不去用心教,因為內心深處似乎有個東西在時時刻刻地驚醒著自己,說實話,還是良心過不去。

不知為什麼,以前的小學都和寺廟總是建在一起,平凹在書中寫道:

「小學是在寺廟裡,房子都老高老高,屋脊上雕著飛龍走獸,綠苔長年把瓦槽生滿,有一種毛拉子草,一到雨天,就肉肉地長出半尺多高來。」

這就是他們小學裡寺廟的大概樣子,在讀這句的時候,就想起了我的小學,它也是和寺廟在一起。唯一不同的是,他廟裡住著是關帝爺,而我們寺廟裡住的是龍王爺。

03

外地的老師被調到這個村裡,多少都有些不適應,但大多數都是看到這些孩子後,就堅定的留下了。

平凹5歲時,第一次見到了他的啟蒙老師,因為老師不嫌棄他髒,而用手捏掉了他的鼻涕,所以他才變的格外的喜愛這個老師,而且有時也變的非常膽大。

有一次,老師來到他屋家訪時,平凹就當著老師的面說,老師你的聲好好聽啊!能不能給我唱首歌,老師當時臉就紅了。

但隨後就大方的給平凹唱了,他第一次聽到了這麼美妙的聲音,從此以後就特別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而老師又是代語文課的,所以他的語文成績特別的好,雖然上一年級,但他特別喜歡造句。

他比其他的同齡小夥伴,造句要造的好的多,雖然有好多別字,但每次語文老師給他批改的都是優秀。

正是因為這種鼓勵,讓平凹先生從小就喜歡上了句子,而這位老師對他影響最大的還不是這件事,而是寫作的主要方法。

把給父親寫了三天才寫好的信,拿去給老師看,老師替他改了好多錯別字,說:「以後到高年級做作文,或者長大寫文章,你就按這路子寫,不要被什麼格式套住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熟悉什麼就寫什麼,寫清、寫具體就好了。」

也是因為這句話,影響了平凹先生在後來寫的小說、散文上的成就。

可能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那麼一個啟蒙老師,但因為許多原因,我們在也就沒有再見過了,如今是生是死也無從得知。

但這一份深深地情意,永遠都在我們和他們之間無法抹去。

04

農村孩子是最樸實的,誰對他們好,他們自然就會一心一意的對誰。

年三十,臘月寒冬,平凹和幾個娃娃們商量好,拿著那時候最流行的年畫,還有一串鞭炮,去送給他們最敬愛的老師。

外面三九嚴寒的,夥伴們流下的鼻涕已經凍的結成了小冰溜子,外面雖然冷,但他們見老師的心卻是熱騰騰的。

當來到學校後,敲開了門,校長卻說你們的老師被調走了,時間比較緊沒來得及去見你們,這是她給你們買的一包糖,讓開學後給你們分了。

平凹在書中是這樣寫道的:

「聽到老師走了後,我們就都哭了。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見到我的那位老師,在寺廟裡讀了四年書,後來又到離家十五裡外的中學讀了三年,就徹底畢業了,但我的啟蒙老師一直沒有下落。現在二十五年過去了,老師還在世沒有,我扔不知道,每每想起來,心裡就充滿了一種深深的惆悵。」

總結:

在我們的一生中,有些人的確錯過了就是一輩。我們經常用這句話來表達錯過一個愛而不得的人,但現在看來,把這句話放到學生和老師之間也不為過。

可是這些我們又無法改變,能怎麼辦呢?

唯一的辦法就是將這種感覺寫進書裡,讓更多和作者一樣有同感的人,給他們心裡的一絲慰籍;也可能是讓我們有著同樣感受的人,把這種對老師的感情,寄托在這個時代裡,讓更多的人找到這份寄託。

人這一生有太多缺憾了,而寄存情感的方式有很多,在那個年月,雖然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但有音樂、有文字、有影像,依然可以把我們帶回那個時候,一起和他們玩耍,和他們歌唱,認真的看看他們的容貌,不被歲月侵蝕而讓那模糊的容貌變的清晰起來,如果真的因為時間,我們對他們的記憶模糊了,最起碼還能記得一起發生過的事,甚至她的一個名字。

END

今日話題:

你還記得曾經啟蒙你的老師嗎?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相關焦點

  • 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讀賈平凹散文集《自在獨行》袁恆雷「你尊重了文字,文字就尊重了你,輕慢了它,它必會使你自取其辱。」這是賈平凹在其40年散文精選集《自在獨行》紀念版序中的最後一句話。敘述一如其既往文風平和舒緩,卻給人振聾發聵之感。通讀全書,賈平凹40餘年文壇的起起伏伏都可管窺到。恰是多年的浮沉掠影,讓作者更能體味到內心的安寧與獨行自在的可貴。
  • 賈平凹《自在獨行》:時間終究會讓我們學會笑而不語、痛而不言
    「孩子,我有一件事想給你說,我作難了半夜,實在不忍心,可也只有這樣了。今年年景不好,吃的、燒的艱難,我到底是婦道人家,拿不來多少;你爸不在,弟弟妹妹都小,現在只能靠得上你了,你把書拿回來抽空自學吧,好賴一天掙些工分,幫我一把力吧。」
  • 賈平凹《自在獨行》:時間終究讓我們學會笑而不語,痛而不言
    我是星星,你的情感閨蜜;點擊【關注】,你就能隨時找到我了。賈平凹在《自在獨行》裡寫道:要習慣任何人的忽冷忽熱,也要習慣任何人的漸行漸遠。我現在已經沒有精力討好誰了,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就是我以前提到她就會跟別人我有一個閨蜜,我有一個好朋友,而現在只能說我高中有一個同學的感覺;就是關於她的動態我只能從另外一個人口中得知或者只能在她的朋友圈裡看到,而我們既不會點讚,只是匆匆划過,然後內心感慨,我們怎麼這麼陌生了。
  •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
    從賈平凹的《自在獨行》裡看見的,並不是孤獨,孤獨是生命的禮物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樣一句話:「說自己孤獨的人往往不孤獨,真正的孤獨者是偶然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前者很好理解,後者便有些深奧了。那不妨來看看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吧。這本書在出版的兩年內,發行超過百萬冊,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 賈平凹《自在獨行》:畢竟時間讓我們學會了無言的笑,無言的痛苦
    我是星星,你的情感閨蜜;點擊[跟隨]你會隨時找到我。在賈平凹中寫到《自在獨行》:我們應該習慣每個人的冷熱,也要習慣每個人的漸行漸遠。我現在沒有精力去取悅任何人,對我好的人我都會治好的。我不想維持一段讓我疲憊的關係。首先,沒有時間,第二,沒有必要。
  • 賈平凹《自在獨行》: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賈平凹從來沒有讀過賈平凹先生書籍的我,因為書名買下了這本《自在獨行》,越長大內心就越浮躁,越害怕孤單就越渴望內心的安寧,渴望自己以後能成為一個活得很自在,享受孤獨的人,我想這本書應該會告訴我怎麼自在通透的活在這個世上吧,所以就毅然決然的買下了,很顯然我買對了。
  •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
    賈平凹《自在獨行》:能夠被男人寵愛的女人,身上有一個明顯特徵賈平凹寫過一篇名為《關於女人》的散文,這篇散文就收錄在散文集《自在獨行》中,每次捧讀這篇文章,總是能夠讓人們對愛情、婚姻以及夫妻相處之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 《自在獨行》賈平凹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在生活裡多一份從容
    《自在獨行》是賈平凹新出版的散文集。書中有這樣一段經歷:他和一個男人筆墨傳情,感情越來越好,發展成纏綿的黃昏戀,延續了4年之久。而他的愛,讓那個男人一直活在幸福中。臨去世前,還託賈平凹保存好他最珍視的東西,是一個精緻的小箱子。
  • 賈平凹《自在獨行》,發行超百萬,肖戰看了也極力推薦
    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散文集《自在獨行》,發行超過百萬冊,在讀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本書的目的是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和瀟灑。平凹先生素來喜靜,最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
  •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
    你不念書了,叫我怎麼向你爸交代呀?」面對母親的堅持,賈平凹再也不敢說退學掙工分的話了。那年月,正值文革期間。父親被拉到深山老林去「改造」,母親替人紡線賺錢,獨自一人撫養賈平凹兄妹四人。看到紡車不利索了,他把父親藏在樓角的幾大包書拎出來,打算偷偷賣掉。剛出門,被母親撞見。
  • 賈平凹《自在獨行》:取得成功的人,都懂得兩個字——捨得
    賈平凹先生在《自在獨行》一書中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韓信能胯下受辱方成大器;勾踐臥薪嘗膽終得滅吳;田忌與齊王賽馬,以下肆對齊上肆,上肆對齊中肆,中肆對齊下肆,舍了小負之悲,得了全勝之喜。」
  • 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這三點告訴你做個獨行的人多麼重要
    賈平凹先生不僅在小說創作領域成績斐然,獲得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同時賈平凹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大家。這本《自在獨行》便是他的散文精品。《自在獨行》是2016年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更有生活的趣味。
  • 《自在獨行》-拿起這本書,賞玩人生路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賈平凹老師的散文精選集,是因為我沒有品讀內容,就理解了他要傳達的意義。既然選擇了忙碌的生活,既然知道何處是今生要走的路,就要背負起責任,不做中途的逃兵。於是越發有了自己的原則和堅持,35歲之後,我更多的是向內探尋結果,而不是面對外界再找冠冕堂皇的藉口。
  • 「我抒我讀」投稿|自在獨行,萬物有靈
    繼《自在獨行》後,時隔三年,賈平凹又推出最新散文集《萬物有靈》,書中收錄了賈平凹自1981年至2019年近四十年的創作隨筆,共66篇。其中《六十歲後觀我記》《女兒婚禮上的講話》《人家》三篇散文,是首次被收錄進其作品集。
  • 賈平凹《自在獨行》:10句經典語錄,戳中成年人的心,忍不住落淚
    賈平凹老師的散文通常著眼於自然的林中一花、河中一沙,通過對自然深情的抒寫,還原生命的純粹和本真,以及對萬物生靈的思索。這是一份對萬事萬物由衷的熱情與好奇。賈平凹不僅小說創作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舞臺上也頗有建樹。平凹先生低調;令智、謙和厚道,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
  • 賈平凹的《自在獨行》怎麼樣?是否適合普通上班族和大學生讀?
    真正的自在獨行來自於內心的從容和那份淡定。今天小叔說書要跟大家分享一本不僅使用於普通上班族人看的書更適合大學生讀的一本書。賈平凹的這本《自在獨行》你一定不能錯過閱讀這本書,推薦這本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因為這本書看完就像是有魔力能讓你牢牢抓住眼球,充滿了力量。非常適合成年人讀的一本書,書中的情節有很多生活的感悟,經歷過現實生活的人一定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有很多感慨,從而跟賈平凹步調一致的觀點引起與自己心中的一種共鳴。
  • Solitude——自在獨行
    之所以會對這本書感興趣,其一因為書名,現在的我是一個喜歡獨行的人,做事不必考慮同行者的感受,選擇也不必遷就同伴的好惡著實自由。獨行可能會因無人分享而感傷 ,但不會在事後因為妥協而留有遺憾。男孩子放下手中的玩具不是因為不再喜歡玩具,而是要空出雙手扛起肩上的負擔。不過這本書雖叫獨行,實際賈先生並非真的獨行,但他的故事也著實有趣。在此摘錄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並附上鄙人一些拙見。個人覺得獨行的不自在源於外界,如果沒人知道我總是一個人吃飯,我其實挺自在的,怕就怕一個人時候被朋友捕獲。
  • 《自在獨行》: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自在獨行》——賈平凹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初讀賈平凹先生的《自在獨行》是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書名很吸引我「自在獨行」。我覺得其詞很是富有個性,剛看到這個書名時我感覺到的是一股豁然開朗、自在安逸、感到一股禪意似的那種樸實無華又具有內涵的感覺。而怎麼在這快節奏下的當代能做到自在獨行呢?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自在獨行》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
  • 《自在,獨行》書評
    他的引言:賈平凹的獨行世界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安寧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自在獨行》是2016年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讓他覺得自在的,要麼就是行走於西北的大地,要麼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並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對於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願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裡多一些從容瀟灑。
  • 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
    只有當你不再害怕孤獨,學會與孤獨相處相伴,才能成就最大的自由。賈平凹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告訴每一個孤獨的行路人:「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內心的安寧。」很多時候,成年人最珍貴的生活方式:自在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