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唱歌|歌唱中三種唱法的定義以及運用

2020-12-26 騰訊網

世界上歌唱的唱法基本有三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義大利的美聲唱法,源自歐美受眾群體最多的通俗唱法。這三種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賞群體。

美聲唱法這個詞出自義大利語Bel canto,意思是精美、優美的歌唱(注意,美很重要!)。是一種著重聲音華採優美,詠嘆性重於朗誦性或戲劇性的歌唱方法。其顯著特點在於通過人體解剖學倡導的一系列迫使發聲機構以最精細和微妙的變化自我調整的方法,獲得與人類語言有關的音質、強度、音色以及共鳴進行協調變化出樂感的聲音,來積極參與音樂形象的表現,從美聲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這些概念。因此說,美聲唱法注重發聲的科學性,特別講究聲音,追求聲音的光彩、力度和連貫、流暢、柔美。要求氣息通暢,高、中、低三個聲區統一,音域寬廣,聲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終含有增強音響的「微顫」(Vibrato),即弦樂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顫動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其他唱法小一些。

德國美聲傳奇大師翁德利希演唱藝術歌曲

民族唱法,廣義地講,是指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具有這三類風格的創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狹義地講,主要指演唱民族風格較強的聲樂作品時運用的技術方法與規律,是「民族民間唱法」與「中西結合唱法」的統稱。其特點在於:在提煉和繼承傳統唱法的基礎上,借鑑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優秀技巧,從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正確發聲方法,實際上這根本不算一種唱法,而是美聲唱法的一種分支,也就是用美聲的技術唱中國歌帶有中國韻味。民族唱法注重聲音的民族性,音色較真實、明亮、靠前。講究聲情並茂,要求氣息深,多用局部共鳴,高音多用真聲,聲帶及喉部肌肉的緊張度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氣聲唱法、假聲唱法和低吟唱法。從演唱的風格角度,大致可分為勁歌型,柔美型和藝術型三大類。通俗唱法一般以輕唱為主,共鳴運用不多,喉嚨不要求打開,呼吸運用普遍較淺,聲音自然流暢,無多大修飾,音域不寬,聲帶及喉部肌肉用力較多。但注重情感表達,有重情輕聲的傾向,表演具有隨意性。

歐美流行代表性人物adele

下面對三種唱法在嗓音運用上的異同進行綜合的比較:

一、呼吸的運用

美聲唱法有一整套訓練呼吸的方法,可見其對呼吸的重視,它多運用橫膈膜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飽滿,氣息流暢自如,聲音託在氣上。民族唱法在呼吸上跟美聲方式完全相同,只是在氣量上美聲需要更大更多,因為美聲唱法服務於歌劇,歌劇是沒有麥克演唱的,聲音需要穿越幾十人的樂隊傳給上千人聽,這是需要非常深厚的呼吸技術。民族唱法一般用麥克演唱所以保證聲音即可不太需求大音量。引用著名歌唱家吳雁澤先生的一句話叫做「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通俗唱法講求氣聲唱法,同樣需要大氣量,在嘆氣方面需要一些漏氣的技巧,這在美聲跟民族唱法中是不允許的。

二、喉位的區別

美聲唱法要求喉頭下降,保持在吸氣時的低部位,喉嚨打開,特別要把喉嚨低部打開,發音管拉長,穩定喉器。認為呼吸是歌唱的動力,開喉是發聲的關鍵。民族唱法認為喉嚨打開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應就作品風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嚨開大,允許喉頭上下挪動,唱山歌或某些風格性作品時,喉頭可上移。從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較美聲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嚨打開得也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聲都以真聲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嚨打開不大,一切服從風格的需要。

三、共鳴方面的對比

美聲唱法講究混合共鳴,強調整體歌唱感,整個聲區充分發揮共鳴作用,要求聲區統一,轉換音區不能有痕跡,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強,不必藉助麥克風來擴大音響。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鳴,允許中間換氣,形成獨特風格。民族傳統唱法中稱頭腔共鳴為「腦後音」,胸腔共鳴為「膛音」。通俗唱法,由於藉助話筒擴音,不需要強大的共鳴(少數勁歌除外),輕唱為主,多用真聲,下部共鳴較多,多用口腔共鳴,盡力保持自然狀態,就像朗誦、說話一樣。

四、聲音走向的比較

美聲唱法,聲音成管狀,豎向運行,即聲音從喉室發響後經過喉腔、口咽腔,往上通過鼻咽腔到上部共鳴腔體(鼻腔、額腔蝶腔)後再送出來。主張聲音從後面上去到頭頂,再從前面出來,有如拋物線,象投擲鉛球一樣,聲音可穿透得更遠,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對聲音直接從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聲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聲音親切、自然、直接,也講究高位置,忌「窩」著唱或「包」著唱。而通俗唱法,發音管短小,聲音靠前,親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聲唱法由於上下聲區貫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達到兩個八度,甚至三個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寬,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動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間。部分民歌改編曲音域稍寬,某些勁歌或戲劇性作品音域寬廣,嗓音條件一般或未經訓練的較難勝任

六、咬字部位的異同

美聲唱法要求聲音圓潤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後,母音講究「圓」嘴巴呈圓形。民族唱法,母音發音較靠前,聲音反射至硬顎部分,嘴巴呈扁平狀,嘴角向兩邊分開,讓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與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時更靠前些,齒音、唇音較重,強調吐字,因而語言清晰,感情親切。

綜上所述,美聲唱法強調共鳴與音質,演唱偏於唱「聲」,注重發聲的科學性,歌者不易患聲帶疾病,但由於其來自異域,與本民族的審美觀有些差異,因此還不能被廣大民眾普遍接受,是一種高雅和寡的聲樂演唱形式,隨著我國嚴肅音樂的推廣,現在也逐漸被大家接受和欣賞了。民族唱法講究吐字清晰,以字帶聲,字正腔圓,注重聲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種符合民族審美習慣的質樸感和親切感,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注重直與平,發聲自然,崇尚口語化,對聲音考究偏於「情」與前兩種唱法的相似之處在於要求歌者有良好的樂感和表達能力,關於這種唱法有褒貶不一的爭論,但作為一種演唱風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強烈的感染力使其成為一種大眾喜愛的演唱方法,是一種客觀存在,擁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熱愛它的聽眾。

相關焦點

  • 唱歌如何運用和保持控制氣息呢?唱歌的三種唱法你得知道
    唱歌不是練出氣息,是運用和保持控制氣息練習控制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狗喘氣、唇顫音、氣泡音、哼鳴你會發現都是控制多於釋放。氣息不是大量流失,而是節約有控制的去用,唱歌時候,發而沒有氣息往外流失的感覺。7 打開喉嚨,就是擴張口腔內部,提起軟顎,繃緊咽壁也非常重要,唱歌保持積極興奮的感受。歌唱時從肩膀往上的部位都應該要完全放鬆才能達到最好的狀態,只有嘴唇能夠用上適當的力量來幫助聲音往前送。
  • 唱歌技巧:零基礎怎麼學唱歌?
    因為每個人在學唱歌的路上犯的錯都會不一樣,如唱歌,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音域,有的人天生適合唱高音、有的只適合低音,快節奏、慢節奏...樂感也不一樣;音樂有三個要素:音高、音色、音量。音色的變化,必須言傳身教,老師親自指點,注重細節和回課的質量,還有引導學生的音樂修養,才會有質的進步。
  • 「面罩唱法」原來是這個意思
    因為在歌唱發聲的時候,震動感主要集中在前額、鼻梁一帶,這裡正好是假面舞會中帶的面罩所罩住的部分。面罩唱法的共鳴主要由鼻竇腔、蝶竇、篩竇以及額竇腔構成。鼻咽腔對於運用面罩唱法進行歌唱發聲具有極大的作用,它是連接面罩共鳴和頭腔共鳴的橋梁和樞紐。
  • 流行唱法中如何練習發音咬字?
    總所周知,歌唱是一門音樂與語言相結合的綜合藝術,發音咬字作為唱歌必備的技巧,講究一個字正腔圓,在歌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吐字清楚口齒伶俐乾淨利落,是學唱歌首要的要求和準則,可以這麼說吐字如果吐不清楚,直接會影響你整首歌曲演唱的質量。
  • 學唱歌 |五音不全如何學唱歌?如何發音?
    一、學唱歌 漏氣 這是一種常見的錯誤發聲,具體表現為不能完整地演唱一首歌,總是感覺氣不夠用,換氣時費勁,體力消耗大,控制聲音困難,音往往偏低。其原因主要是由於橫膈膜和控制呼吸的肌肉如腹肌、背肌、咽狀肌等軟弱無力,其次是因為聲帶閉合不嚴。
  • 「咽聲唱法」第四講:林俊卿紀錄片《歌唱與科學》
    林俊卿咽音學校強咽聲唱法第四講:歌唱與科學「咽聲唱法」第四講:林俊卿紀錄片《歌唱與科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央電視臺拍攝的《歌唱與科學》記錄了林俊卿咽音成就的一生,錄製了《咽音練聲的八個步驟》的教學影像資料和咽音形象音頻資料。為咽音後來人的學習提供了真實可靠的音視頻範例。歌唱與科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歌唱屬於藝術範疇,抒發詩意,表達情感。發聲和咬字屬於技術範疇,必須符合科學標準。咽音練聲的八個步驟就是科學標準。
  • 唱歌教學:科學訓練唱歌5個基本方法,讓你的歌唱水平更近一步!
    我是藝博音樂課堂阿麗麗 很高興在這裡用文字的方式給大家科普一下歌唱的基本方法!今天主要講的是歌唱的外部姿勢,呼吸,發聲,共鳴以及咬字等問題,篇幅可能有點長,但是對我們唱歌基礎來說確實幫助很大,能夠避免大家在自學唱歌時少走一些彎路!一:歌唱的姿勢很多人對唱歌的姿勢都不是很重視!
  • 學唱歌的必看!歌唱技巧大全!
    答案基本都是籠統而模糊的「練發聲」、「練氣息」、「練唱歌」、「練歌唱技巧」等。那麼,具體「怎麼練?」大部分人回答的便是一些具體的技術細節:練習氣息的具體運用;練習高音;解決喉擠的問題;放鬆舌頭和下巴;讓聲音更甜美等。   每個練習的具體技術方法是否正確暫且不談,其共同的特點基本全是局部練習。
  • 歌唱中的」哈欠「技巧運用,唱歌的訣竅
    保持哈欠狀態去進行歌唱發聲,是目前聲樂訓練中普遍採用的訓練手法。歌唱時所保持的哈欠狀態僅採用了日常生活中自然哈欠的開始階段,而不是自然哈欠的全過程。 日常生活中,欲打哈欠和哈欠的初始階段,軟口蓋上抬,小舌收起,口咽腔、鼻咽腔和喉咽腔打開並上下擴,喉頭下降,喉嚨打開,後咽壁挺起,氣息隨之吸至丹田處。此時的口、咽、喉以及吸氣的狀態正是科學歌唱所需的最佳狀態。
  • 林俊傑、王力宏都學過,神乎其神的「sls唱法」,究竟是什麼玩樣
    這時一個流行於西方8、90年代的唱法突然之間火了。這個唱法叫做——sls。02、「sls」的全稱叫做「speech level singing」,翻譯過來就是「像說話一樣地歌唱」。要是有人跟你說「學了sls你就能跟他們一樣」,你學不學?這已經解釋了為什麼sls的名氣會如此之大。那麼話說回來,sls唱法真的有這麼神麼?
  • 從零開始學流行唱法,掌握這幾個唱歌小技巧,一開口就驚豔全場!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學流行音樂應該從何入門。 流行樂中就有R&B、放克、爵士、搖滾等等。音樂風格決定了一首歌的整體調性,如果你想熟練地掌握,那麼你第一個要學的就是鼓,但是還有種樂器,它介於節奏和和聲之間,那就是最不受調音師待見的貝斯
  • 零基礎學唱歌系統的學習路線,知行合一,愛唱歌的你不再迷路
    這裡推薦一個心腦身合一的學習方法,學唱歌是個需要刻意練習,長期堅持的結果,很適合這種方法,這個方法學會後,在我們往後生活中的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都很好用。心腦身合一的方法怎麼用呢?三個階段,心知,腦知,身體知。
  • 你知道什麼是搖滾唱法嗎?
    即便是從來沒有學習過唱歌的小萌新,在欣賞一位流行歌手與一位美聲歌手的演唱時,一定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兩種唱法巨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也就是共鳴方式的差異性。所以,一種演唱方式是否能夠稱之為唱法,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它的共鳴方式是否能夠完全獨立出來。說得再通俗一些,就是是否能夠讓從來沒有學習過唱歌的小萌新也能夠立即感受到它與其他唱法的區別。
  • 什麼是美聲唱法?秒懂美聲唱法與流行唱法的區別
    美聲唱法來自義大利文Bel Canto,意思是」美妙的歌唱「或者」精美的歌唱「,現在人們習慣性認為,強調聲音華麗優美,具有詠嘆性風格,體現高難度技巧的發聲唱法,就是美聲唱法。美聲唱法起始於17世紀初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
  • 不知道怎麼學唱歌技巧那就點進來吧
    學唱歌不知道怎麼練習唱歌,不知道如何學習唱歌技巧,今天就跟著「圖蘭朵聲樂培訓」一起去看一下吧!有想學唱歌有想學唱歌技巧的朋友可以到江北觀音橋圖蘭朵聲樂中心!圖蘭朵自創辦以來,學員已經突破3000人,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教學理念,圖蘭朵走在重慶聲樂培訓教育機構的前沿。
  • 流行唱法中混聲的教學實踐與應用
    法國歌唱家加羅德在其所著的《歌唱法》一書中便提到了男高音演唱中對真假聲混聲的應用:「男高音為了把胸聲區和頭聲區很好連接起來,常用胸聲往高處多唱一個或兩個音而成某種加工的聲音,這種聲音叫做『混聲』」。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並建立了「八度」混聲訓練方法,以音階快速跑動、伴音跳躍、琶音等組合練習曲,建立八度音程訓練並貫穿在聲音訓練和演唱中。
  • 流行唱法之用哭腔唱法練習高音技巧!
    一、什麼是哭腔:通俗歌曲演唱中哭腔的運用哭腔並不僅是通俗歌曲演唱特有的技巧。美聲、民族戲曲中也都時常運用此種技巧。而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一般來說,如果會恰當地運用哭腔技巧,那麼證明你的演唱能力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了。因為哭腔首先不是「白聲」,而是高位置聲音,是要經過訓練才可獲得的。
  • 終於明白美聲唱法發聲技巧,快快收藏起來吧
    美聲唱法發聲技巧 1、歌唱發聲的氣息支持 在我國戲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氣(肚臍往美聲唱法是產生在義大利的傳統唱法,並被世界各地的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不斷研究探索,推廣發展的一種科學的發聲方法。今天給大家分享了美聲唱法發聲技巧,趕緊來看看吧!
  • 聲樂中美聲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學怎樣練?怎樣運用氣息?
    其實美聲唱法真不是非常脫離生活,不接地氣的事物。美聲說到底,不過是運用氣息,通過咽喉口腔的舒展,修飾美化聲音的一種科學的方法。生活中並不非要唱成舞臺上那樣隆重的美聲。透過美聲的方法,可以唱各種各樣的歌。
  • 流行唱法的演唱特點及特殊技巧
    流行音樂在人們生活當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進而使得流行唱法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本文將通過研究描述,來闡述流行唱法的演唱特點以及一些特殊的演唱技巧,從而體現出流行唱法的價值及優越性。   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闡述:   1.呼吸方法及氣息運用   我國早在唐代的《樂府雜錄》中,就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的說法,此言道出了呼吸和氣息的運用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常用的呼吸一般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聯合式呼吸。聲樂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片面性,因而美聲、民族唱法等傳統唱法多主張胸腹聯合呼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