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哭腔:
通俗歌曲演唱中哭腔的運用
哭腔並不僅是通俗歌曲演唱特有的技巧。美聲、民族戲曲中也都時常運用此種技巧。而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中,一般來說,如果會恰當地運用哭腔技巧,那麼證明你的演唱能力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了。因為哭腔首先不是「白聲」,而是高位置聲音,是要經過訓練才可獲得的。
哭腔與假聲有某些相近之處,也是胸腔不起共鳴,但這是瞬間的,聲音劃向高位置假聲,然後迅速恢復共鳴,再回到真聲形成的近似「哭著唱」的聲音技巧。哭腔可 以極有效地表現悲傷、哀婉的情緒,甚至對於某些作品,如果不用哭腔來加以渲染就無法達到如夢如境、如泣如訴的情景。
在歌曲演唱中也有哭腔唱法,「哭腔」是找到聲音高位置的神奇技巧,它能幫助歌者快速打開頭腔,練出穿透力極強的高音。
藉助「哭泣」的狀態,能打通咽腔通道,快速建立高位置,解決高音難題。同時讓氣息通暢,還能改善音色,讓歌聲鬆弛、通暢、響亮。
甚至能輕鬆突破High C!
擁有哭腔唱法較著名的五位歌手
1、張國榮唱歌確實很厲害,但哭腔我還真沒看出來,他是有時候唱感動了會落淚,但氣息都是穩穩噹噹的。而且大部分歌聽的都有種深情的感覺,還有一些快歌火熱不失優雅,只是這個哭腔如今有誰能做到。
2、張學友,真音和假音之間的轉換、顫音運用極其嫻熟。在他的歌裡,你能領會到各種唱法,如哭腔、嘆氣唱法、小噎唱法、純鼻子唱法。再加上發聲部位及共鳴腔的靈活應用,使其歌曲演繹得極其細膩,即便是一些很普通的歌曲如《離人》竟他以延長也顯得很有韻味,他聲音的感染力,我想,難有人能出其右。
3、陳潔儀哭腔唱功,歌中帶柔的一面,她唱的心動真的太打動人了,片尾的顫音,可以聽到真的心如刀割的感覺,很溫柔的女聲,『』我是真的為你哭了『』。
4、楊宗緯,早期唱功哭腔一絕,其實如果真的仔細聽過他唱歌,多聽一些,你會發現,他並不是只有哭腔。記得音超的時候,高曉松說:楊宗緯是圈內公認唱歌最細膩的男歌手之一。所以會聽歌的人應該能從他的歌裡聽出來很多細節,像我這種音樂白痴的話,只能聽出來好聽,至於為什麼好聽我是不知道的!
5、林志炫,中低音渾厚,磁性,聲音飽滿。高音是很多歌手的薄弱地帶,但他的高音依然很渾厚。雖然他的唱法比較冒險,有一些細節不如張學友。但現場是看驚豔度,只要不是大錯誤,驚豔度絕對是現場打分的首要標準。
二、哭腔唱法技巧:
一首歌、一部音樂作品,在內容上都包含著一個故事、一段情愫;故事情節也都有從「發生—發展—高潮—尾聲」四個階段,不能簡單地把它們截然分開;或者感情用事、一竿插到底,以至難以自拔。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一種表現或流露,也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哭一般定義為痛苦或委屈而流淚出聲。但人類也因喜悅而流淚,話語中帶有哭腔。嬰兒出生時第一件事情就是放聲大哭,告訴人們「這世界,我來了」!而成年人相對於孩子們那種外顯式的大哭來得含蓄些、控制些。成年人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心靈的創傷或是因為感動而流淚。人在興奮狀態下,自主神經受刺激而興奮,兩眼閃動著感動的淚花,沒有真情實意是裝不出來的。
關於哭腔的發聲原理,目前尚未見到對其有比較客觀、全面的解釋和闡述。這個發聲分兩個過程:1、空氣從口腔進入咽食管;隨著舌根的向後向上運動,軟顎向上抬起,咽食管形成了一個相對閉合的空氣儲藏室;同時由於腹肌的收縮,膈肌向上抬舉,使胸腔形成一定的內壓,壓迫食管加大壓力,食管在釋放空氣時形成食管發音。
2、舌根和上面的軟顎在氣口上,空氣在經過鼻咽通道時振動軟顎並使食管基音得到加強;同時,鼻腔前部的堵氣又加大、調節著鼻腔共鳴。最後形成哭腔音。人們稱哭泣為「抽泣」、「哭鼻子」。哭泣時,我們可以感受得到這種發聲在人體器官裡運作的形式。
我們在唱一些悲情的情歌時,模擬哭泣的感覺即可,找到氣流衝擊鼻梁後方的感覺(平時跟隨老師做哼鳴練習時可以留意一下),體會聲音在鼻梁後的共鳴點,這就是鼻咽腔的位置,然後配合「皺眉」「皺鼻子」,讓聲音共鳴有更大的空間,這樣就可以把哭腔的音色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