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聲樂由本土發展,在中國有著極強的藝術性,傳承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其發展過程是漫長而悠久的,在推動中國藝術發展的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美聲唱法起源於西歐古典音樂,有著濃厚的宗教意味。二者在不同的衍生過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代表了各自國家不同的文化。
1.1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
在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音樂相關的歷史傳說,中國民族聲樂最早起源於遠古時期,經濟發展激發了藝術的開端。最早的聲樂曲表達的是古代時人們打獵時的場景,雖然短小精悍卻有了聲樂的小小萌芽。隨著歷史進程的推動,人民生活在不斷提高,對藝術發展也有了一定的追求。至商周時期,已經有了大型的聲樂表演。古代歷史中流傳下來的詩詞也有部分改編成聲樂進行傳唱。如屈原曾創作出的《楚辭》,聲樂已成為民族藝術中重要的一項。隋唐時期是文化藝術發展昌盛的年代,因上位者對藝術的投入,使民族聲樂有了飛速的發展。「唐代大曲」的藝術形式應運而生,極大地提升了聲樂的發展高度。隨之宋朝繼承發展了「漢樂府民歌」,也是傳統聲樂中有代表性的聲樂曲目。
在中國近現代,國家經歷了諸多的歷史變遷,聲樂也有了幾度轉折。藏族、蒙古族、鄂倫春族等各個民族的特色聲樂都出現了多部代表作品,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等佳作,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如今依然在聲樂教學中傳承。不同民族的聲樂歌曲有著不同的風格,對聲樂傳承也有著極高的貢獻。
隨著新中國的更迭,中國文化舞臺上百花盛開,聲樂廣泛吸收了西方美聲唱法,並傳承中國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通過國家對文化藝術的弘揚與倡導,聲樂藝術正在迅速地發展。
1.2美聲唱法的發展
美聲唱法最早起源於歐洲的義大利,在資本主義萌芽階段,以新文化發展需求,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最初的西方音樂是在宗教的束縛下進行創作,與教堂音樂、宗教信仰相連,相對單調。17世紀成為美聲唱法的迅速發展階段,有了經典的早期歌劇,這種歌劇藝術的誕生,使西方的歌唱藝術有了新的變革,增強了美聲唱法的層次感和藝術感。
由此,義大利聲樂唱法漸漸傳播到整個歐洲,這種美聲唱法隨著中國留學生的歸來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聲樂形成碰撞,帶動了中國聲樂教育,促進了聲樂藝術的文化傳承與發展。
兩種在不同地區,不同環境背景下發展的聲樂唱法,有著較大的差異性。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有著各自的特性,人們的感覺也各不相同。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包含傳統的戲曲演唱、曲藝說唱與民間的民歌演唱三種演唱藝術。在演唱時,大多與身形動作等相結合,不同的表演形式有力渲染了歌曲的效果,使觀眾能夠感受其內在情感,引起共鳴。而美聲唱法往往受到諸多宗教信仰的影響,美聲中的情感表達往往更多的通過聲音來感染觀眾,讓觀眾融入其聲音變化中,感受其中的情緒變化。兩種聲樂唱法是因為發展過程不同,歷史進程的區別而產生的,同時不同的人民性格也對歌曲的發展產生影響。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也具有不同的聲音特點,人們在聽兩種聲樂表演時,也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2.1中國民族聲樂的唱法技巧
中國不同民族存在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著不同的風俗和語言習慣,因此在民族聲樂表演中,存在著多樣的表演形式。在中國民族聲樂中,分為真聲與假聲,兩者分開運用。在表演時需要注意氣息調節,要靈活掌握氣息的變化,使歌曲的表達更加多變動聽,感染觀眾。民族聲樂的發聲強調聲音清晰明亮,氣息在小腹到口腔的位置集中,在吐氣時氣息要平穩,處在一條水平線上,這樣才能保證氣息的順暢。讓聲樂表演更加有魅力,吸引觀眾。由於民族聲樂存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在唱法上要根據不同聲樂作品的風格來區別對待。
為了讓觀眾能夠迅速了解表演情節,中國聲樂往往強調歌唱者必須咬字清晰,每個字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每段聲樂的開頭、高潮、結尾部分都要保證準確的唱詞。如中國戲曲,戲曲中往往蘊含著故事情節的表演,準確的表達十分重要,將故事融入到聲樂表演中。
2.2美聲唱法的技巧
美聲唱法的發展與中國民族聲樂的區別很大,美聲唱法建立在歐洲的文化傳統之中,受西歐經典聲樂的影響比較深。美發聲唱法要求音量宏大,發聲要亮。
(1)聲音通暢是美聲唱法的基本要求。這樣的聲音讓歌曲聽起來充滿律動,引人感觸。
(2)聲音有力量、有力度是衡量美聲唱法的標準之一。聲音有力量才能使曲目聽起來具有威嚴,在表現人物的英勇事跡和朝氣十足的精神狀態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圓潤的發聲,使美聲唱法聽起來更加悅耳,抹去了聲音中尖利的部分,讓人們在進行美聲觀賞時感到圓滑的聲樂表演,具有音樂美感。
(4)音色明亮,這樣的發聲能夠讓聲音聽起來優美發光,仿佛人們置於一個光明的世界,只有快樂和美好,盡情感受生命的律動與蓬勃。
美聲唱法中不僅要求通暢的發聲,也對音色有著極高的要求,保證一個鬆弛靈活的狀態,讓歌曲聽起來愉悅動聽,唱者保持氣息的穩定,音色的統一,才能使唱法發揮其最大的效果,音樂的處理也會更加優秀。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二者從歌者到聲樂的發展狀況不同,在唱法上有著諸多區別,有部分不同的聲音處理技巧,在專業技巧的運用上要穩紮穩打,長期訓練,才能保證技巧的進步。
中國與歐洲國家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文化藝術也有著不同的歷史傳承。與國家的政治水平和經濟發展及文化提升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聲樂的發展與朝代的更迭息息相關,不同的歷史時期可催生出不同風格的聲樂藝術。不同朝代的人民有著不同的聲樂審美,出生在早期的聲樂大家為後代的聲樂傳承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他們將歷史中的文化編入到聲樂作曲作詞中,使其流傳下來,形成了傳統的聲樂藝術。古典文化中的聲樂體現了不同年代,為當代人民研究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價值。而近現代的歷史讓聲樂發展有了幾次起伏,不管是西方美聲的傳入碰撞,還是新中國的百花齊放,聲樂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同民族也在時代的發展中有了各自的聲樂藝術,傳承至今。美聲唱法在歐洲國家多集中在教堂使用,具有濃重的宗教氛圍。從最初誕生到現在,表演形式和人員都有了很多的變化,在不同場合也有著不同的形式,以適應各種狀況的需求,這樣的高要求就使得美聲唱法形式內容多變,豐富多彩。美聲唱法在進入到各個國家後又融合了不同國家的文化,衍生中多樣的美聲唱法,但都未曾脫離美聲唱法的基本素質。
中國聲樂和美聲唱法在文化內涵上有著諸多不同,不同的傳統衍生出不同的聲樂藝術,在長期的文化發展進程中有了不同的變化。
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存在著許多的不同,從文化內涵到唱法上都繼承了各自的傳統。但是同是聲樂,自然有著相同的地方。在發音這一要點上,無論是中國聲樂還是美聲唱法都需要呼吸的順暢,這是在聲樂表演時的動力所在,保持深呼吸,保持呼吸的順暢,都能夠使聲樂表演更純粹、更美妙,避免不自然。從喉嚨擠出來的聲音,聽起來令人不適。同時,兩種聲樂唱法都需要讓聲音保持一個較高的位置,使聲音連貫流暢。對於聲樂表演者最重要的是,無論哪種表演方式,都要具備充分的肺活量和長久堅持的耐力,聲音的洪亮程度、對音量的大小控制和吐字也有很高的標準。所以,聲樂的表演形式雖然不同,但是其在發聲上仍有著很多相同之處,也都需要聲樂表演者對自己聲音把控更加精準,需要長久的練習來保持自己的發聲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聲樂能力和水平。
中國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依賴於不同的國家文化,不同的民族信仰,使其經歷了不同的時代變遷,形成現在兩種不同的聲樂藝術。在發聲、呼吸基本唱法上就有著諸多不同。而追究到文化發展中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表演藝術,而不同的聲樂藝術反而會促進聲樂藝術的多元化,讓藝術在不同的形式下保留其精華。中國民族聲樂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中有多次藝術的更新換代,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不管在繼承弘揚中國聲樂上,還是在發展新時期的民族聲樂上,中國歌者都在為了中國民族聲樂的傳承持續努力著。民族聲樂歷經了太多的歷史變遷,對歷史文化的研究也將有利於聲樂的發展,結合其他國家的聲樂藝術,促進中國民族聲樂的積極發展。新一代的藝術傳承不應摒棄過去的民族文化,也不應忽視國外聲樂的優點,將精華之處進行總結與組合,才能讓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更加成功,更加久遠。國家為聲樂藝術的進步提供著良好的土壤與發展空間,讓人們在聲樂藝術中感受優秀的文化傳統與情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