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 茶
綠 茶
五 谷
草 藥
綠茶、五穀與草藥的神奇結合。
客家人千裡奔波也不曾放棄的日常和禮儀。
不僅是滋味獨特的食物和飲品,亦是保平安的良藥。
——客家新故事
清心養生話擂茶客家新故事
-
擂茶為客家人招待貴賓的一種茶點,擂既研磨之意,以陶製擂碗將茶葉.芝麻.花生.等多種原料研磨成粉,加入冷熱開水沖泡調勻後飲用。擂茶能充飢解渴,也能當保健飲料飲用。
擂茶別名[三生湯]。
據古書記載,相傳三國時代的張飛帶領官兵進攻武陵時,官兵將士都感染瘟疫無力作戰,當時有位草藥醫師前輩,有感於蜀君紀律嚴明,便奉獻祖傳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成糊漿後煮熟而飲用,結果是湯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傳下來.
目前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客家人及移民,以及湖南 廣東 福建等地區的民眾皆有飲擂茶的習慣。
臺灣新竹.桃園.臺北.花蓮.美濃....等地區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純,香氣濃,不僅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而且還有健脾養胃,滋補長壽之功能。
一般推測,擂茶之所以成為客家飲食,可能是因為擂茶的主原料『米仔』和茶葉等材料輕巧容攜易帶、且食用方便,不易長米蟲,為客家人逃難中發展出的特殊飲食。
擂茶的工具
擂缽:
以陶土拉胚製成。
擂捧:
以芭樂、油茶樹幹為主要取材,選大小適中,長約 40 cm 鋸切後陰乾,再去皮即可使用。
擂茶的材料
傳統式材料:
綠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炒熟)
改良式材料:
綠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 (生)、葵花子仁 (生)、南瓜子仁 (生)
材料比率: 茶葉3、芝麻3、其餘材料1
主原料米仔:
米經過浸、蒸、曬、炒過程,變成易貯存、可速食的米仔。
擂茶的製作
傳統作法:
將傳統材料放入特製的擂缽中,用擂棍慢慢擂成末,中間過程並不斷加開水,使材料娭成漿狀。
極為費工費時,有食用擂茶的家庭,連小孩都加入擂茶行列。
現代作法:
■ 茶葉、芝麻以乾果機打碎備用。
■ 其餘材料可混合打碎,最後再加入松子仁一起打碎用。
■ 以上材料放進擂缽加入適當開水,用擂擂勻,並加入香菜或九層塔及適量的鹽。
■ 沖入沸開水即可與米仔共同食用。
擂茶的吃法
茶點用:
可配合米仔、米粿、糕餅一起食用,別有風味。
正餐用:
傳統是加『米仔』共食,用米飯亦可。
當正餐時可炒一些萵苣、椰菜等綠色蔬菜,豆乾、花生、蘿蔔乾、四季豆至蝦仁等當配菜。
擂茶養生功效
客家擂茶由來以已久,在大陸客家地區,擂茶是極為普遍的傳統飲食,每天早午約十點、三點,客家人都會吃一次擂茶。
尤其老人家最嗜此物,而一般家庭若有客人來訪而沒有請吃擂茶的,會被恥笑待客不週。
吃擂茶成習的老人大多很長壽,活到八、九十歲以上。這是因為他們將綠茶研成末,富含維他命 C,又將花生、芝麻等高營養單位的乾果研末並食,容易吸收,就現代觀點而言是相當健康、有機的飲食。
部分資料來源:樸鈺典藏客家擂茶網站
KJXGSJM 客家新故事
可長按以下二維碼 即刻關注
❤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得公號開篇文章《50種客家美食+做法,足夠開家餐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