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熊貓血」、輸血不需要配型,是如何做到的?

2020-12-18 虎嗅APP


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聯合研究團隊在人造血研究領域取得了新成果。


通過五年的研究,該研究團隊成功給紅細胞穿上了一件特殊的「外套」,使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一致的情況下也能進行輸血,實現了「通用熊貓血」的人工構建和安全輸血。


如果此項技術能夠成功在臨床應用,那麼特殊血型血液儲備不足的現狀將成為歷史,身懷稀有「熊貓血」的患者也不會再因為一血難求而身陷危機。


來源:Freepik.com


是什麼血型,誰說了算?


說到血型,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ABO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它並不是唯一的血型系統。除了ABO,還有 Rh 等血型系統。


血型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血型的本質,其實就是人類血液中紅細胞表面攜帶的抗原類型。ABO血型系統中的抗原為A、B、H三種,其本質是脂類和蛋白質上面連接的糖鏈。O型血的人紅細胞上攜帶H抗原,A型血的人雖然也攜帶H抗原,但是他們攜帶的A基因可以將H抗原轉化成A抗原,同理B型血的人攜帶的B基因可以將H抗原修飾成B抗原。AB型的人則同時攜帶A基因和B基因,可以將紅細胞表面的H抗原修飾成A抗原或者B抗原。


ABO血型系統及其對應的A、B、H抗原示意圖 來源:Freepik.com


Rh血型系統是獨立於ABO血型之外的系統,其抗原是紅細胞表面上的蛋白質,有C、c、D、E、e等。其中D抗原是最重要的一種,擁有D抗原的人稱為Rh(D)陽性,沒有D抗原的人則是Rh(D)陰性。


Rh血型重要性不亞於ABO血型,但是相比於ABO血型,很多人對Rh血型並不了解。這是因為,在中國,超過99%的人都擁有D抗原,在輸血配型的時候差不多不用考慮Rh血型系統的一致性。


但也有1%的人是Rh(D)陰性血型,由於稀有,他們在需要輸血的時候往往比普通人危險得多,因為血庫中適合他們的血液很難有充足的儲備,所以,Rh(D)陰性血型也被稱為「熊貓血」。


因為稀有,擁有Rh(D)陰性血型人在全國各地組建互助組織:這些流淌著同樣稀有血液的人們集合起來,形成一個「活血庫」,為彼此的安全增加一份保障。


為什麼輸血需要配型?


血型抗原之所以被稱為「抗原」,就是因為它們會引起人體的免疫反應。如果一個人體內進入了原本沒有的抗原,免疫系統就會對這些異端分子進行攻擊,以保障體內環境的純潔性。輸血的過程中,如果一個O型血的人被輸入A型或者B型血,他/她的免疫系統就會攻擊從未見過的A或B型抗原。這種免疫攻擊會造成紅細胞破裂等等不良輸血反應,嚴重時會帶來生命危險。


紅細胞溶血反應想像圖 來源:Freepik.com


一個Rh(D)陰性的人被輸入Rh(D)陽性血液也是如此。因此,對於Rh(D)陰性尤其是O型Rh(D)陰性的人來說,輸血時混入其他抗原,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國外獻血公益廣告,ABO血型和Rh血型區分的非常清楚 來源:Freepik.com


「通用熊貓血」,輸血不需要配型,是如何做到的?


我們上面提到, Rh(D)陽性血液中的紅細胞表面攜帶有D抗原。D抗原第一次進入Rh(D)陰性人的體內,不會引起危險,但是會誘導Rh(D)陰性的人產生能與D抗原結合的抗體。如果D抗原第二次進入此人體內,這些抗體就會與D抗原強烈反應,危及生命。所以緊急情況下可以給Rh陰性受血者輸入Rh陽性血液,但只限於第一次,第二次輸入就會有顯著的免疫反應。


如何使Rh(D)陰性受血者體內的免疫系統忽略掉D抗原呢?其中一個辦法是,將D抗原藏起來。此次浙大團隊研究的「通用熊貓血」,利用的正是這個原理。


研究團隊用一層與細胞膜外層類似的三維凝膠網絡將 Rh(D)陽性的紅細胞包裹起來,相當於給紅細胞穿上了一件「外套」,讓紅細胞本身攜帶的D抗原隱藏在三維凝膠網絡之內,從而不會被免疫系統識別,也就自然不會引起免疫反應。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問:穿上「外套」的紅細胞還能發揮它的功能嗎?


因為「外套」柔軟且通透性好,所以並不會影響紅細胞的柔韌性,也能保證氧氣和二氧化碳正常通過。穿了「外套」的小鼠紅細胞與未改造的紅細胞在體外有著相同的功能,並且在體內有相似的分布和壽命。


研究者們也測試了穿「外套」的人類紅細胞在兔子體內的免疫原特性,實驗結果證明這層「外套」確實能夠有效遮蔽D抗原。此外,研究者們還預測,這層「外套」也同樣能夠遮蔽ABO血型系統中的A和B抗原,使得改造過的紅細胞成為通用的O型。


當然,這項研究距離臨床應用還是有不小的距離,現階段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改造過的紅細胞雖然在體外看似正常,但是在體內環境中能不能維持正常的功能?其次,這些改造過的紅細胞在體內被代謝掉的時候會不會產生副作用?再次,從實驗數據來看,雖然兔子只接受了很少量的改造過的紅細胞,但是仍然有微量的抗體產生,那麼當改造過的紅細胞被大量用在人體中是否仍然安全?


真正的O型Rh(D)陰性紅細胞的改造工程是輸血界的」聖杯「。如果上述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此項研究將會成為人類輸血史上裡程碑式的進展。


「通用熊貓血」的製備過程 來源:《科學進展》


除了被遮蓋,血型還能被修改


RhD抗原是一種蛋白質,無法修改、只能遮蔽,而身為糖類的ABH抗原則比較容易互相轉化。我們上面提到A、B基因能將H抗原改變成A、B抗原,這個過程中需要在H抗原上添加一個糖類分子。


為了製造通用的O型紅細胞,科學家一直在尋找能夠在體外將A、B抗原還原成H抗原的酶。事實上能將A抗原、B抗原還原成H抗原的酶分別在2007年、1982年就被發現了,並且也一直在更新換代之中。但是,囿於轉換效率和成本方面的問題,這項技術一直沒能得到臨床應用。


為了解決用血難題,科學家們也在考慮人工製造模擬血液,試圖研製出通用的、易保存和使用的紅細胞替代品,實現輸血目的。


輸血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失血病人的氧氣/二氧化碳轉移能力。利用體外修改從人體內取得的紅細胞是一種方法,同時,人們也一直在探索紅細胞之外的能夠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質,其中最主要的是基於血紅蛋白的攜氧載體和基於全氟化碳的攜氧載體 。


血液成分示意圖 來源:Freepik.com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負責搬運氧氣分子。但是離開紅細胞的血紅蛋白與氧氣結合力太強,並且會與血管中存在的一氧化氮結合引起血管收縮。因為這些缺陷,血紅蛋白不能直接應用在輸血中。為了改造血紅蛋白,人們嘗試了基因重組、交聯、聚合、封裝等等方式來製造基於血紅蛋白的攜氧載體。


美國的一項發明利用人工合成的納米材料將血紅蛋白包裹起來製成小號的人工紅細胞,再製成凍乾粉長期保存,需要使用的時候加水溶解,就能夠迅速投入使用。雖然這種人工紅細胞在體內的停留時間平均只有8小時到12小時,但是在急救的時候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


動圖:血紅蛋白三維結構 作者:Gabby8228


除了直接用來源於生物本身的血紅蛋白,化合物全氟化碳因為可以結合併釋放氧氣的特點,也被應用在人造血液當中。全氟化碳不溶於水,需要製備成乳濁液,並與抗生素、維生素、營養成分和鹽類等混合才能形成人工血液。


全氟化碳製備的人工血液也曾經在臨床中使用,但是因為它不易儲存,在使用過程中,病人需要吸入高濃度氧氣來維持它的功能等條件的限制,全氟化碳製備的人工血液沒有得到大範圍推廣和使用。


雖然對人造血液的研究已經有很大的進展,但其中也還存在著巨大挑戰,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臨床醫療還是需要依賴愛心獻血來保證正常的血液供給。


而對取自人體的紅細胞進行處理,使其變得更加「通用」,是彌補科技和人力等方面不足的重要手段。此次浙江大學團隊研發的「通用熊貓血」技術,如能成功應用於臨床,將是世界上首個能夠大批量製造Rh(D)陰性血的技術,無疑是Rh(D)陰性血型人群的福音。




相關焦點

  • 用普通血就能批量生產「通用熊貓血」?!這項研究厲害了!
    這項研究顯示,通過修飾紅細胞表面,將供應充足的RhD陽性紅細胞批量轉換為RhD陰性紅細胞,無需RhD血型匹配即可進行應急輸血,不發生排異反應。這一方法有望高效地解決「熊貓血」血源短缺難題。 說到「熊貓血」,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時不時能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病人因為手術需要輸血,結果一查是罕見的「熊貓血」,血源庫存短缺,只能緊急向社會求助。
  • Rh陰性血及Rh陰性病人怎樣輸血?
    Rh陰性血比較罕見,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種類,所以又被稱為「熊貓血」,其中AB型Rh陰性血更加罕見。Rh陰性血型是Rh血型系統的一種。人們大多知道血型有四種類型,即A型、B型、O型、AB型,它們都屬於ABO血型系統。其實,血型不止這四種,而是有數十種類型或系統,龐大複雜。
  • 浙大科學家修飾紅細胞 RhD血型「陽」轉「陰」 有望解決「熊貓血...
    這一方法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高效地解決「熊貓血」血源短缺難題。   從發現血型到探尋「萬能血」   要理解科研團隊如何另闢出人工製造「熊貓血」的蹊徑,首先得回溯發現血型的往事。   人類對血型的了解開始於20世紀初。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卡爾·蘭德斯泰納教授首先發現了ABO血型。
  • 熊貓血有真假之分?RHD放散型血型(DEL血型)可以檢測出真假!
    很多都不知道,熊貓血(RH陰性血),也有真假之分。截止到目前為止,很多熊貓血寶媽,都還不知道有這件事情。所以我還是有必要寫一篇文章再普及一下,通過我的努力儘量讓更多人知道(當然同時我也希望你轉發給有需要的人)。
  • 熊貓血的人,真的更有優勢?
    在1901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研究人員,首先發現了ABO血型,它主要包括了四種血型,也就是A型、B型、AB型、O型血,這四種血型就中國人來說,都是較為常見的種類!根據美國的研究調查表明,人類的血型之所以多樣化,是通過進化來決定的。最先出現的人類血型為0型血,大約時在公元前6-4萬年之間。
  • 比「熊貓血」更罕見 徐州和平婦產一B(A)血型孕婦順利產子
    中國江蘇網訊 近日,徐州和平婦產醫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產婦,醫生在進行常規血型鑑定時發現,她的血型竟是比「熊貓血」更為罕見的B(A)型。「翻閱產婦的報告單時,我發現她的血型檢驗結果有些奇怪。不一致的血型報告引起了病房醫生王微微的警覺,她立即向上匯報,並通知醫院檢驗科進行複查,夜班醫生複查後,竟又檢驗出了AB型的結果。「這種情況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因為該患者的血型不符合常規血型的判定標準,這很可能是一例罕見的特殊血型!」檢驗科主任周迎慶說,「考慮到情況特殊,我們也留存了標本,送去進行血型鑑定。」
  • 還有比「熊貓血」更稀有的血型!徐州出現了
    「『熊貓血』患者搶救急求血,『熊貓俠』千裡獻血」 「各地成立愛心互助『熊貓血之家』」「熊貓血媽媽生二胎該怎麼辦?」……「熊貓血」這個詞一次又一次出現在各種熱點新聞裡,大家對其已經並不陌生,但是如果你認為稀有的血型僅僅是熊貓血——Rh陰性血型這一種,那可就OUT啦!
  • A、B、O或AB血型,都有可能是「熊貓血」?
    A、B、O或AB血型,都有可能是「熊貓血」?如上圖所示我們通常說的A、B、O或者AB血型由紅細胞上有無相應抗原來界定的「熊貓血」是怎麼回事?Rh陰性血比較罕見,中國漢族人Rh陰性佔0.2%~0.5%屬於稀有血型所以又被稱為「熊貓血」。
  • 比陰性熊貓血更稀有 重慶市血液中心全國尋血保高齡孕婦分娩安全
    日前,重慶市血液中心接到重醫附二院的一項疑難合血申請,一名34歲的AB血型孕婦為預防生產過程大出血,需備全血400mL。據了解,該孕婦懷孕已39周,準備自然分娩,醫院在合血過程中發現該孕婦血液抗體鑑定結果異常,遂送至重慶市血液中心進行疑難交叉合血。
  • 全血、成分血、造血幹細胞,關於獻血你了解多少
    與捐獻全血的方式不同,捐獻成分血時,採集到的血將通過一條一次性的密閉管道送入全自動成分血採集設備,經過離心機分離出所需的成分後,再將其他成分回輸給捐獻者。由於所需的設備和步驟較多,捐獻成分血所需要的時間也較長。成分輸血便於讓患者「缺什麼補什麼」,對症下「藥」,提高輸血治療效果,比如給貧血患者輸紅細胞、血小板減少患者輸血小板、燒傷患者輸血漿。
  • 名院周報 | 浙大二院專家研製出「通用熊貓血」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領銜建立全球首個NK/T淋巴瘤分期系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團隊牽頭,全球30個腫瘤中心共同參與,經過十餘年不懈努力,建立了結外鼻型NKCA分期是全球第一個系統的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分期系統。日前,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團隊牽頭,全球30個腫瘤中心共同參與,建立的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新分期系統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全球著名學術期刊《白血病》上。新的分期系統命名為:中國南方腫瘤臨床研究協會(CSWOG)和亞洲淋巴瘤協作組(ALSG)分期系統,簡稱CA分期。
  • 罕見「熊貓血」溶血新生兒被救治 2天全身換血4次
    罕見「熊貓血」溶血新生兒被救治 2天全身換血4次 2017-12-14 10:14:15來源:杭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如何評估小兒出血與預計輸血量 | 回顧|血紅蛋白|紅細胞|失血量|血...
    《米勒麻醉學》除早產兒、足月新生兒、合併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或呼吸衰竭患兒需要提高攜氧能力外,大多數患兒一般可良好耐受20%左右的低水平血細胞比容。由於血細胞比容小於30%的新生兒和早產兒較易發生呼吸暫停,因此需要外科醫師及兒科醫生慎重討論此類患者的最低目標血細胞比容。
  • 熊貓血QQ群成員接力救命 五城接力救磐石患者
    危急關頭,「吉林好人愛心服務聯盟」、「吉林省RH陰性血互救群」兩個QQ群的群友頻伸援手,幫助他一步步闖關成功!   3月24日,經過進一步檢測,由「吉林省RH陰性血互救群」、「吉林好人愛心服務聯盟」兩群牽頭髮起的五城聯動尋找熊貓血愛心接力活動有了結果,共有6名AB型RH陰性血愛心應募者符合獻血條件。據了解,劉小龍將於近期接受第二次化療。
  • 我B 型血,老婆 O 型血,這個 AB 型血的孩子是誰的?
    經新生兒溶血病檢查,結果新生兒為 AB 型 RH (D)陽性,游離和釋放試驗均為陽性,確定胎兒新生溶血病無疑。 但是在向臨床醫生通報結果時,醫生反饋新生兒的父親為 B 型血,孩子不可能是 AB 型,希望我們進一步鑑定一下。
  • 26歲孕婦產檢時,發現血型比熊貓血還稀有,7年前的存血幫大忙
    人人都知道稀有血型這個東西,能說出來的就是平時裡一般只有在電視劇才能看到的「熊貓血」(RhD陰性),但是還有一個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產婦發現稀有血型,醫院開啟「全城尋血」深圳市一家醫院裡,孕婦黃小姐在產前孕檢時查出來自己的血液是稀有的「類孟買血型」,這類血型比熊貓血還要稀有。這就意味著如果一旦在生產之中發生大出血等意外的話,這位黃小姐可能會面臨著沒有血可提供幫助的情況,這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 狂奔千裡,全身換血2遍,罕見「熊貓血」溶血寶寶在深獲救
    此後,他的臉色越來越差、呼吸急促,生後12小時黃疸指標已經達13mg/dl(正常孩子不超過5mg/dl )。血常規檢查發現,寶寶出現嚴重貧血,他的血紅蛋白僅為75g/l,約為新生兒正常值的一半。該院醫生判斷,患兒可能是新生兒溶血症。但由於該院不具備相關檢測、治療手段,必須立刻轉診。接到電話後,深圳市兒童醫院新生兒急救轉運團隊立即出發了。
  • 「熊貓血」溶血寶寶出生後病危,轉運至深圳,換血2遍轉危為安
    一旦發生嚴重溶血症狀,需要急診輸血和換血治療,否則極有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貧血、水腫,膽紅素腦病、心衰甚至死亡。罕見:患兒得了重度RH溶血症,屬於「熊貓中的熊貓」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小鴻媽媽是罕見的Rh陰性血型。現在血型檢測一般常用的有兩個系統,一種是我們熟知的A/B/O型分類,另一種稱RH血型分類,按陰性、陽性進行分類。
  • Rho(D)人免疫球蛋白讓「熊貓血媽媽」不憂心
    原標題:Rho(D)人免疫球蛋白讓「熊貓血媽媽」不憂心(記者夏莉涓 通訊員馬少賓)對於具有Rh陰性血的女性來說,一旦升級為準媽媽最害怕的是什麼?自然是憂心與腹中Rh陽性血胎兒的「相愛相殺」!據了解,如果「熊貓血媽媽」(Rh陰性血)懷上了Rh陽性血的胎兒,在流產、外科手術、孕晚期及分娩等過程中,胎兒體內Rh陽性紅細胞就有可能進入母體,引發母體的RhD致敏,進而危及生命。此外,對於再次妊娠的母親來說,如若母嬰Rh血型不合,母體產生的抗-D抗體經胎盤與胎兒陽性紅細胞反應,則會引起胎兒溶血,進而造成流產或死胎。
  • 內地買不到「抗D免疫球蛋白」 「熊貓血」媽媽們尋找「藥神」
    因為抗體的形成需要時間,因而,「Rh血型不合」通常對「熊貓血」媽媽的第一胎影響不大。但如果不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一旦Rh致敏的母親再次懷孕,且胎兒依然為Rh陽性血,她體內的Rh抗體就很有可能經過胎盤進入Rh陽性胎兒的體內,攻擊胎兒的紅細胞,導致紅細胞破壞。隨著紅細胞破壞的增多,胎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宮內溶血,還會出現因溶血性疾病造成的水腫、大腦損傷、心衰、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