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彩娜
仲冬在望,捷報頻傳。10月28日,樂歌智慧供應鏈、銳明技術北方總部、奧飛數據智能產業園等25個優質項目籤約落戶固安;11月30日,金科固安智慧科技園、光學鍍膜晶體材料等7個項目集體開工,建成後將進一步加快固安縣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提升縣域民生基礎設施水平……
北京正南,永定河畔,高質量發展的固安畫卷正徐徐展開。
動能強勁的固安引擎持續發力
經過18年打磨,河北固安如今已經從昔日的農業小縣成長為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多項百強光環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現代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強勁,固安縣域經濟總量實現幾何級增長。
嬗變發生的關鍵節點是,2002年,固安縣人民政府與華夏幸福政企攜手啟動運營固安產業新城。當時,固安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還不到35億元,財政收入不足億元,歷經多年打磨,到2019年底,固安全縣的財政收入達到9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5億元,成為全國經濟投資潛力第一縣域,蹚出了一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正是在固安產業新城的先導推動下,昔日的環京農業貧困縣如今已順利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代替傳統工業釣具、腸衣、濾芯、塑料「四大金剛」,形成了三大主導產業(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命健康)、一大先導產業(科創產業)、三大特色產業(臨空服務、文體康養、現代農業)的「313」模式。
招商引資,是一個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後勁所在。今年9月25日,赴深圳對接新型顯示行業;11月4日,赴上海對接長三角高新企業;11月20日,赴北京對接汽車電子產業……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固安按下招商引資「快進鍵」,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加快,成為固安探索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縮影。
高質量發展的固安樣本可共鑑
走進固安產業新城,政府與企業的良性互動,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和強勁發展動能,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實踐。
用數字表達更為直觀。截至今年11月23日,全縣實有企業16236戶,比年初新增3207戶,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的159.6%。
固安縣委副書記、代縣長付順義認為,區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只有建立「歸零心態」,以「創業者」的勇氣和鬥志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先機,推動固安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在固安,優化營商環境是全縣「頭號工程」。直面阻礙市場主體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固安全面推行「零距離、零跑路、零上門、零延誤、零差錯」的「五個零」服務模式,著力打造安心創業、舒心生活、近悅遠來的政務環境。隨著營商環境的全面提升,固安入選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和「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於民。近年來,固安各類民生支出佔到公共預算支出的87.3%,不斷從生態、教育、醫療、民生等方面多維發力。比如,今年教育支出財政資金就達34.7億元,北京八中、南開中學、陽光教育集團等優質教育資源入駐固安。醫療領域,在全市率先開展醫療體制改革,組建醫療集團,與9所北京三甲醫院籤訂合作協議,實現與北京醫療資源同質共享。生態休閒亦是環京優先,在產業新城多年城市生態底板的打造下,目前,固安全域共有18座城市公園,6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125公裡林蔭跑步道,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逐年提升。
正因如此,固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裡。中泰證券發布的《2018全國人口流動地圖》顯示,固安常住人口從2002年的39萬增長到2020年的52萬,成為京津冀為數不多的人口淨流入城市。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認為,未來與新機場相關聯的前端科研研發、中端技術轉化,以及末端高端創新製造產業,會像滾雪球一樣在固安形成越來越強大的產業聚合效應,形成更強的產業人群聚集優勢。
作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橋頭堡,憑藉城市底板近年來各種要素的集聚和發展,未來固安將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