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自己表現脆弱,才是最聰明的行為

2021-01-10 二分知壹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曾以為,等我們長大,我們就會不再脆弱,然而長大就是一個接受脆弱的過程。"

你是不是常常會出現這種心理狀態?

明明對領導交代的任務並不擅長,但是不好意思說自己不會,也不會主動請教身邊的人,生怕被別人認為自己能力不行。對於別人的請求從來都不會拒絕,哪怕自己沒時間也會答應,但是也不會主動尋求別人的幫助,因為總想要試圖在別人面前刻意保持完美的形象。熬夜做出的方案被同組的同事指出了不妥之處,但並不想坦然的承認或者接受別人的意見,而是不斷地找各種的藉口為自己辯解以證明自己並沒有不好。 我們總是不願意在別人面前隨便展現自己的缺點,認為將自己的缺點和短板隱藏起來就是維持強大的最佳方式,但事實並不如此。

美國作者丹尼爾.科伊爾在《極度成功》一書中提到,這是心理脆弱的表現,並且這種狀態會阻礙自己身心的健康發展,他打破人們的固有認知,認為要學會將自己的脆弱表現出來才更有利於個人發展和團隊合作。

一、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

1.自信缺失的匱乏感

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覺得自己要獨立,不能也不願意依賴別人,他們不肯暴露脆弱,也不向外界求助,什麼都自己來,自己承受,他們永遠無法和別人建立真正的連接,心中往往有很深的孤獨和空乏感。

在成長過程中,如果長期感到需求無法被自身擁有的資源所滿足,人們會產生一種長久的匱乏感,而這種匱乏感的缺失是造成不願意表現脆弱的根本原因。

比如,客觀上貧窮的生活,或者有一些家長由於自身的匱乏感,習慣於誇張地跟孩子強調:「我們家很窮,你要節約」、「養你太費錢了,我們都快要養不起了」、「也不知道花這麼多錢養育你,你長大後能賺幾個錢」…

在這樣的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一種脆弱的自尊感,一種「我沒有」的低人一等的感覺從年幼時就和他們如影隨形。

對於一般人來說,接受別人的付出,帶來的感受是溫暖,但對他們而言,接受別人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虛弱和沒有力量,他們不會感到在這種交換中自己與對方是平等的,而會感到自己不得不承受了他人的「賜予」,認為需要依賴別人、接受別人付出的那一方是更加弱勢的、低姿態的,又因為自己處於這種「低一級」的位置而感到受傷,而這些感受正是來自於他們童年那些匱乏的經歷。

2.維護自尊的偽裝

自尊心使得我們誤認為脆弱等同於軟弱。我們常常會覺得脆弱意味著「受到了傷害」或者「被人攻擊」,因此我們會羞於承認自己的脆弱感,而且,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做「勇敢」的人,脆弱聽起來像是「勇敢」的反義詞。

我們感到脆弱時,常有的想法是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害怕對方冷眼相待,害怕得不到肯定。比起「我是不是值得」,他們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在「有沒有人會來幫助我,愛我,或者哪怕只是安慰我」。

為了維護自尊,所以傾向於自我隔絕,不與他人發生聯繫,不主動展示自己的脆弱,我們最深的恐懼是「被批判,被嘲諷」,所以它們也能讓你感到羞恥,所以我們告訴自己不能表現出害怕,不管怎樣你都不能怕。

3.完美主義的偏執

我們總被社會要求,被他人渴望,甚至有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渴望變得更加完美,期望自己天生麗質,期望自己天生就知道如何當母親父親,如何當領導,並且擅長養育兒女。

當說到工作的時候,我們喜歡聽到這樣的評價,比如:有他在,事情就容易多了,或者,他真是天資聰慧。

我們不斷地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其實也是在否認自己的價值是不需要證明的。

真實社會的言論放大了我們的羞恥感,如果我們不接受,就會覺得是自己出了問題,犯了錯誤,或者自己不夠好。而這也讓我們更加羞於表達情緒,陷入怪圈之中。

二、表現脆弱可以獲得什麼?

1.保持自身吸引力

人本能地更喜歡真實的事物,同時其實每個成年人內心都知道世界本就是混亂且不完美的。

生活中,那些保持脆弱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一個群體最受歡迎的幾個人之一,因為他們往往更放鬆,在人際間更隨和,也顯得更完整和真實。

在這樣的人面前,其他人也會感到更小的壓力,不需要擔心「冒犯」,也不容易覺得「被評價」,這種真實會讓其他人更容易信任,也讓其他人有了空間和許可去同樣地保持脆弱。

2.與他人建立信任

當我們在展示脆弱的時候,其實就是」自我暴露「的過程,它能讓你適當的暴露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降低別人的心理防禦點。

每個人其實都是不完美的,只是大家都傾向於掩飾自己,儘量在別人面前表現出淡定自若且運籌帷幄的樣子,而當與之相處的時候,如果你先表現出了你的脆弱,就會激發他的潛在情緒:」原來你和我一樣。「所以就會自然而然的放下戒備,增加信任度。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勇敢的展現自己的脆弱,但當他看到別人展現脆弱時,就會很佩服他做到自己並不敢做的事情,並會把這種感覺上升為對對方的信任,認為你是真誠且實在的,表現自身的脆弱能有效的促進彼此的連接。

3.壓抑脆弱可能取得反效果

為了接近他人刻意的展現完美和強大往往會取得反效果,在相關研究中,有人提出,當與人交往的時候,對方能夠根據我們的言行舉止判斷我們是否在隱藏自己的真實感受,當我們表現出真實的一面時,對方可能並不會拆穿但會對你的為人的真誠度下定論,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真性情的人會更受人歡迎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不喜歡虛偽的人。

其次,如果長期壓抑自己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就很容易對自己產生不滿和懷疑,因為害怕表現出自己真實的一面而陷入自責的情緒,這也是抑鬱症的開始。

而且,被壓抑的脆弱並不會徹底消失,它可能轉化為其他的情緒表現,例如憤怒。在親密關係當中,那些不允許自己脆弱的人,在感到脆弱的時刻,會對那些令他們產生恐慌或羞恥的人表示憤怒,而且這種脆弱時的表達常常是對人不對事的。這種憤怒會我們的關係長期陷入不和諧和衝突之中。

三、如何克服「拒絕表現脆弱」的心理?

學會自我肯定

通常我們在表現脆弱之後感受到的核心情緒狀態是羞恥,即對自身價值的羞恥。他們不僅擔心別人幫不了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值得別人的關心。

從羞恥感中復原是接納脆弱的關鍵,如果我們被別人的想法嚇壞了,我們就會不想讓別人看到我們,不擅長表現脆弱的意思就是我們非常容易被羞恥感所困。

領導交給自己的任務並不擅長,如果為了顧及面子而死撐,只會讓自己陷入焦慮的情緒之中,但如果向他人請教又覺得自己技不如人,羞恥感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我們應該要正視尺有所長,人有所短的道理,把請教這件事情當做提升自己能力的途徑,不斷從內心提醒自己,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我還有不足。

我們要學會自我肯定,即不要因為失敗和錯誤而否定自己,也不讓行為的後果定義自我價值,要理解到,你是一個比你所做的事更大的整體。

這種自我肯定並不是贊同我們所做的一切,也並不是鼓勵我們無視道德和良心,而是把「我」從我所遭遇的失敗的事中抽離開的一種方式。

我所做的事不再是我本身,而是我在面對當時的情境下的一個決定和選擇。當我們能把我們的失敗僅僅當作行為和事件來理解,我們就不再需要尋求藉口,也可以不用陷入永恆的自我否定中。

2.分享脆弱性

當人們處在互相了解的階段時,真誠和過度自我暴露可能僅僅只是一線之隔。保持脆弱,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在一段感情的開始階段就毫無保留地向對方袒露所有。社會心理學家Stan Trefer的研究發現,逐步地與對方分享自我更有利於關係的發展。

比如,如果遇到領導交給了自己並不擅長的任務,不要覺得不會是件很丟臉的事情,也不願意去向周圍的同事請教,反而應該藉此機會主動分享自己的脆弱性,請教身邊的同事,其實這就是潛在的告訴別人:」我也有不會的地方,我並不像你看起來那麼完美和有距離感。」

每個人都是願意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所擅長的事情並樂於接受他人的崇拜,如果你願意給別人展示自己的機會並對別人的能力進行讚美,這會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會降低別人的防備心理。

斯坦福的Emma SeppalaJ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直面脆弱與建立信任有著緊密的關係。如果上司與下屬,同事與同事之間,能夠做到直面自己的脆弱,建立深層的連接,需要幫助的時候求助,他人的關係會更加緊密,而且員工的忠誠度和工作表現都會有提升。

相反,「硬扛」和"強悍"的老闆或者創業者,他們不僅給自己不斷加壓,還會給員工帶來無盡的壓力。

3.構建脆弱環

如果你有缺點,你需要別人的幫助,並且如果這種行為成為了別人的榜樣,你就可以暫時收起你的不安全感,但是如果你從來沒有過暴露脆弱的時刻,那麼其他人就會試圖掩蓋各自的缺點,於是每一個小任務就都成了不安全感的地方。

因為脆弱性與接受的一方關係更加密切,他是接受你的脆弱信號並且展示自己的弱點還是掩飾並假裝自己沒有任何弱點,這決定了你和他之間的互動模式。

這種互動被稱為脆弱環,是一種共享的開放性交往,是構建合作與信任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脆弱環應該如何形成呢?作者在書中提出5個步驟。

人物A發出了脆弱的信號。人物B察覺到了這一信號。人物B釋放了自身脆弱的信號作為回應。人物A察覺到了這一信號。一種範式建立了,親近和信任增加了。 比如,領導給你不擅長的任務,你主動去找同事小鄭請教,小鄭原本對於你很是敬佩,但也由於你的完美讓她覺得你不易親近,主動找她幫忙讓她覺得原來你也和她一樣也會有不擅長做的事,所以之後,她開始主動和你親近,遇到業務上不懂的難題也來尋求你的幫忙,所以一來二去,你們之間逐漸熟絡,慢慢成為好朋友。

所以脆弱不是發生在信任之後,而是發生在信任之前,與他人一起跳向未知,會讓我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親近。

結語

脆弱是基本的人性,是我們人性中真實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有,不管怎麼反抗,脆弱都不會消失。生活中,我們習慣了逼自己要變的更強大,更優秀;習慣了將自己的脆弱藏起來,習慣了忽視自己感受,最後只會導致自己的內心也越來越封閉。

榮耀屬於真正站在競技場上拼搏的人,他們的臉上沾滿了灰塵,汗水與鮮血,他們頑強奮戰,敢於犯錯,屢戰屢敗,因為沒有任何努力不是伴隨著犯錯和缺陷的,但他們依然堅持不懈,他們獻身於崇高的事業,他們知道最好的結果是功成名就,就算最終以失敗落場,至少他們敗得無所畏懼。

脆弱不是了解成功或失敗的含義,而是明知成與敗都是人生的必修課,依然選擇全心全意的如生活,充滿勇氣的往前走。

相關焦點

  • 女人到了40歲,更要懂得「斷舍離」,這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這才是真正聰明女人的活法,她們懂得斷舍離,在感情面前能保持理智,並明確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扔掉負累,才能走的更遠;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心頭煩欲執念,當離,斷離執念,方能笑對人生。此去經年,天涯路遠。
  • 孩子有這幾個「古怪行為」,其實是聰明的表現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不乏一些智商異於常人的存在,其實他們也有著一些別人沒有的奇怪舉動,當然談不上什麼古怪的癖好,只是有一些行為,在一般人看來,有些與眾不同而已。很多父母喜歡「瞎操心」,尤其是看到自家的孩子有些奇怪的行為,跟別人家的孩子不太一樣,就會覺得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十有八九會把孩子送到醫院去檢查一通才能放心。然而有時候,家長們的這種「多管閒事」的行為,反而對孩子不太好。
  • 心理脆弱的人,往往有這六大表現
    而心理素質差的人,內心脆弱,如同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打擊,這種人,最後往往都輸給了自己。做人,要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不要做一個心理脆弱的人,因為心理脆弱的人,往往都過不好,更活不出自己。那麼,什麼樣的人,是心理脆弱的人?據我發現,心理脆弱的人,往往有這六大表現。
  • 年輕人年底參加飯局,懂得做好這三件事情,才是聰明的表現
    有些年輕人自從大學畢業後,就一直混得不錯,可是也有些人始終在努力,可是混得一點都不好,甚至多年後養活自己都是問題;通過某平臺的大數據顯示,那些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會在職場的酒桌上表現自己,這是他們在公司裡順利的原因;其實,在職場的酒桌上若是能夠表現好自己,可以迅速拉近與大家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年輕人在公司裡的發展和前途
  • 表現看上去很機靈,實際上「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四大星座
    每個人都喜歡被稱為聰明人,但是有些聰明,卻僅僅只是顧著眼前的得失罷了。很有可能是佔小便宜吃大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表現看上去很機靈,實際上「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四大星座都有誰吧?01白羊座白羊座的人總是認為自己的聰明才智高於普通人,總是好為人師,喜歡到處教別人怎麼做事。自己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就恨不得誇張到全世界都知道,在生活當中,更是一遇到表現的機會,就處處彰顯自己。
  • 不被看見的孩子,行為表現容易走極端
    因為弱小,他才更想成為父親那樣的「強者」,想成為主導者。從而這個孩子不自覺地模仿暴力的父親,很容易變成欺凌者。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在跟同伴的關係中,欺凌者無法忍受對方的差異,開始嘲笑對方的缺點、鄙視對方的優點。
  • 李玫瑾:寶寶有這4種行為,是聰明外放的表現,家長別輕易阻止
    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4個特徵,是聰明外放的表現。一起來看看吧!1、愛拆東西要知道,寶寶還處在對這個世界的探索期,對身邊一切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拆東西,完全是出於好奇,並非真的故意。而且,寶寶在拆東西的過程中,還能充分鍛鍊他的手指靈活度,也就是精細動作,這能進一步促進大腦神經更好發育。
  • 心理脆弱的人,往往有這六大表現,希望你沒有
    而心理素質差的人,內心脆弱,如同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打擊,這種人,最後往往都輸給了自己。 做人,要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不要做一個心理脆弱的人,因為心理脆弱的人,往往都過不好,更活不出自己。 那麼,什麼樣的人,是心理脆弱的人?據我發現,心理脆弱的人,往往有這六大表現,希望你沒有。
  • 不, 這幾種行為反而是聰明的表現
    很多家長都反映自己家的寶寶特別調皮,老是喜歡跑來跑去,一刻也停不下來。寶寶總是閒不下來就是多動症嗎?
  • 十二星座最脆弱的一面,是愛而不得,還是被不斷否定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並且極其脆弱的一面,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展現最真實的一面。一起看看十二星座,最脆弱的一面都是什麼吧。
  • 冰雪聰明卻不愛表現自己的星座,水瓶座是一個天生的主觀疏離者
    事實上,這類人並非不懂人情世故,不但能夠看清人心,而且聰明過人,思維深刻,獨立意識特別強,他們往往主見、洞察力和思維都遠遠超過一般人,但又不太願意浪費精力在無用的社交活動中。那有哪些星座容易擁有這樣的特質呢?大家一起看看!
  • 男生「不愛你」的3種行為,只有傻子才「偷笑」,聰明女孩早閃了
    男生「不愛你」的3種行為,只有傻子才「偷笑」,聰明女孩早閃了 1.和其他異性關係緊密。
  • 女人最沒教養的8種行為,聰明女人千萬不要這麼做!
    女人最沒教養的8種行為,聰明女人千萬不要這麼做! 當眾嫌棄丈夫 有些女人有這麼一個愛好,越是在人多的場合,越要嫌棄自己的丈夫。 他好吃懶做,不顧家庭,不幹家務。
  • 生命如花,珍愛自己,聰明的女人才可愛
    戀愛中的女人常把自己關在籠子裡,關閉了頭腦,關閉了冷靜的思考,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自由,總之,不再耳聰目明,而是越來越糊塗了,越來越愚蠢了。這時,一個男人是否真正的愛你便容易暴露出來。他若是真的愛你,便會使你變得更好,指出你的失智的行為,幫助你變得智慧起來。
  • 孩子是否聰明,從小時候3種表現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後才知道
    文/小雪媽媽做父母的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聰明聽話,未來事業有成。可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又不太清楚自家娃是否聰明,所以就想著通過一些外界手段,例如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或者請個老師幫助提升「智商」。因為夫妻兩個人學歷都不高,老公是高中畢業,而自己是大專畢業,所以害怕孩子智商不夠,今後發展不好。於是孕期的時候就在網上了解一些早教知識,等到孩子出生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慧慧就把孩子送到早教班,並且給老師表示自家孩子不是很聰明,希望老師能夠多上心。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卻對慧慧說:孩子其實挺聰明的。
  • 2歲的寶寶出現這些行為,說明正在變聰明,再煩父母也得忍著
    ,但有時候寶寶表現出來的一些「壞行為」反而是寶寶正在變聰明的表現。每個父母在寶寶的教育上都有自己的主見,希望把寶寶培養成人中龍鳳。但是寶寶仿佛是要與父母作對似的,你越阻止他做什麼事,他反而就是要做給你看。尤其是2歲的寶寶,就會開始表現出一些調皮的行為。
  • 什麼是真正的聰明呢?比別人強嗎?不是的,大智若愚才是真聰明
    他時刻明白自己的位置,知曉自己要做什麼,怎麼做自己才會真正的開心,快樂,幸福,長養自己的心,滋潤自己的靈魂。因此有時做出一些在別人看來不符合常理的事,過了一段時間才知道,這人有真正的智慧,他可以通過表面看到本質,不用「肉眼」去看這個世界,而是用「心眼」去觀照自己,他人和萬事萬物。《道德經》第四十五章的原文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
  • 聰明的女人,沒事多抱一抱男人,尤其人到中年的時候
    男人一般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如果他們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在脆弱的時候,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情感表露出來,通常會憋在自己的心理。他們害怕自己的脆弱,被別人看見,他要給自己樹立一個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要給自己和家人足夠的安全感。
  • 天生聰明的孩子有九個表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賦異稟
  • 異性相處,聰明的女人,都會「保持距離」
    和別人相處的時候,那些聰明的女人,她們知道和別人保持距離,正是此刻的」保持距離「,才更能拉近兩個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很多人都很反感那些莫名獻殷勤的人,因為那一類人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比較差。女人在和異性交往的過程中不能表現得太過於熱情,這樣只會讓自己掉價。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對於女性會要求的很高,不能和異性離得太近,這樣別人說的只會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