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過很多次的一個觀點,分析別人的產品,多看看別人優點,不要總盯著缺點。
那麼怎麼發現別人的優點啊。今天說一下這個,談談所謂拆解分析能力。
很多人會說,中國人山寨能力很強,逆向能力很強,外國人的產品拿來看一下,分析一下,就能逆向出來,在網際網路行業也有那麼一句話,叫做像素級抄襲,當然,有些年輕人覺得這樣很不正確,我們要原創,我們不要逆向。
說的很對,所以很多人覺得,我們不要抄別人的,我們要做完全自主的產品。
我說真的,基本上不看別人產品,自己悶頭做事的,都是去交學費的。
自主創新當然是好事,但所有自主創新都是站在前人的基礎上前進,再好的科學家也是踩著別人的科學成果一步步向上攀的。從零開始創建一門學問出來,那是巫術,不是科學。
拆解分析說白了,就是把別人的產品,技術,運營手段,琢磨透了。琢磨透了之後你是山寨,還是創新,這是兩說,但能琢磨透了,至少可以證明你的能力和水平是足夠專業的。
好的遊戲策劃,會拆解市面上最成功的遊戲,理解並理清玩家在遊戲中的成就感,付費欲望,遊戲關卡的難度,數值設計的心得,遊戲是如何通過這些控制玩家情緒,既不能讓玩家過於輕鬆,缺乏挑戰性,也不能讓玩家過於沮喪,失去繼續闖關的動力。
好的產品人員,會拆解市場上成功的產品,互動設計,功能訴求設計,轉化率提升的細節和真實用戶的反饋。
好的技術人員,會拆解行業巨頭或開源產品的技術方案,設計理念,優化技巧,一些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好的運營人員,會拆解成功運營者的套路和方法。
我舉一個舊文為例:
從COD著陸頁設計優化談起,這其實可以算是一個拆解範文,你看到一些廣告頁面,或者看到一條熱播廣告,能否拆解中不同部分的設計初衷,邏輯,這就是體現出所謂專業,與非專業的差距。
1. 對新員工而言
很多巨頭招聘試用期的學生,或者應屆生,沒特別具體的工作,就先派去做競品分析,所謂競品分析,其實就是拆解競品。
說真的,很多年輕人沒概念,覺得這個工作沒意義,沒價值,我那麼多想法那麼多思路我去設計產品多好,為啥讓我去做競品分析。或者覺得這個公司沒前途,就是想抄襲。
一般情況下,老鳥讓你做競品分析的時候,他自己可能已經有一個90分的答案了,你如果做出來一看,80分,嗯,很值得培養,60分,這個可能勉強能勇,需要再教教看。95分,絕對的重點培養,高潛力標籤一定會給你貼上。
2. 對於職場資深從業者而言
拆解行業領先者的產品和運營是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
以前做cnzz的時候,只要排名靠前的草根網站用了這個統計,後面一大票網站馬上就會使用,為什麼,人家站長天天盯著呢,你用這個統計,說明這個統計有價值。大部分站長都會盯著頭部網站學習研究,這就是他們的日常。
當年給有贊做分享的時候,他們說怎麼掃長尾客戶,我說你就抓頭部客戶,抓典型,天天宣傳典型,長尾客戶會主動跟隨。大家都盯著頭部客戶。
說白了,你反過來想,盯著行業頭部公司,日常拆解他們的業務和產品形態,就是很多企業日常最常見的工作。
哪怕你在公司產品討論會撕逼的時候,別人質疑你的方案可行性,你直接懟出來,某巨頭用的就是這個方案,而且用戶反饋效果特別好,數據來源哪裡哪裡,老闆絕對會高看你一眼。
3. 對應聘者而言
我星球最近有個人發帖,其實也是證明了我之前提到的一些職場心得,他去面試,背景並不達標,但是帶了厚厚一沓關於目標企業產品的分析報告,其實就是產品拆解麼,結果面試官非常重視,談了很久,後來如願以償得到了offer,而且很受重用。
你如果有針對性的對應聘目標企業的核心產品做拆解,做出有質量的分析,在面試的時候其實很容易加分,很多公司願意培養這樣的年輕人。
而且很多面試題往往也跟此有關,特別是產品和運營崗位。
當然,坦白說,有質量的分析並不容易。
我講講一些心得。
1. 以前我舉過谷歌,百度,淘寶的翻頁問題,為什麼我會舉這個例子,因為我發現日常大翻頁技術挑戰很高,我就去看看巨頭怎麼做的,這就是技術拆解,你說你看不到人家代碼,但你可以通過使用場景來判斷對方的實現邏輯。
當年穀歌統計出來的時候,跨緯度分析炫的不得了,我一琢磨,這個實現到不難,性能這塊完全沒思路,我就找一個訪問裡量巨高的站長讓他們現場給我演示這個功能的效果,結果發現,打開這個功能的速度巨慢。然後站長說,從來沒注意還藏著這個功能。於是我得到了兩點啟示,第一,至少當時,谷歌並沒解決這個性能問題,只是他們伺服器資源多,加上這個的確不是高頻需求,所以沒啥大問題。第二,站長並不是特別在意這個功能,感覺自己過於執著於技術原理了。
所以,這些也可以看出來,面對競品,我是怎麼分析研究的。
此外,做cnzz的時候,所有主流統計的前端js代碼幾乎都拆解過,看看裡面有什麼技巧,當時也學到了不少。
2. 我講過,知識星球有付費周榜,那麼付費周榜靠前的星球大概收入水平是怎樣的,如何測算,在這個基礎上,如何分析他們的運營技巧和思路。我是經常測算的,其實是有方法的。
方法剛寫了一段,想想不太好,吳老師估計會不高興,刪掉了。
我講過,草料二維碼應該是很火爆很賺錢的應用,我偷偷說一句,草料二維碼每天會生成多少二維碼,靠什麼賺錢,我是真的用心測算並分析過的。
我很多文章提到的東西,我自己都是做過一些研究,但就算我提出來,很多人也只是看了了事,很少人真的會深入分析一下,測算一下。
哪怕你看到一個重複投放刷屏廣告的二級電商頁,或者到處都在推薦的知識付費課程,其實都是值得學習的樣本,案例,去拆解其推廣和轉化的邏輯。敢大規模投放的背後邏輯一定有值得學習的運營技巧。
3. 說說一些灰產吧
當年個人站長玩SEO,誰看過搜尋引擎原始碼,不都是拆解搜索策略,一點點反推出來的,牛逼到什麼程度,我就不說了,舊文提過案例,太多這樣的傳奇故事。
ASO同理,同樣的邏輯又走了一遍,有公司靠ASO做成巨型獨角獸,有公司年利潤過億。
刷榜,刷單,刷淘寶排名,搞群控對抗,其實也是同理。
商旅羊毛黨,也是同理。
當然,我不是說要教人學這個,但說白了,所有各種增長黑客的玩法,都是拆解官方策略對不對,官方的風控永遠是黑盒,外面的玩家永遠都是通過各種途徑想辦法找到其中的邏輯和因果,然後為我所用。
4. 哪怕是街邊的奶茶店,你看誰家的生意比較好,你蹲旁邊分析,拿個小本記錄客流和平均消費,然後去點單的時候和服務員閒聊幾句,都能有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這也是一種商業邏輯拆解。
天天有人問,如何學習這個那個,怎麼學會賺錢,每個爆款的產品,爆款的自媒體,爆款的課程,爆款的視頻,都是很好的案例,拆解它,一層層的去撥開他的邏輯,你成長自然就快,很多草根創業者都是這麼起來的,有一說一,幾乎所有成功創業者都是靠拆解別人產品起來的。別人產品就是最好的老師,產品自己會說話,你看不到,你找人教,你希望別人教會如何讓你躺賺,你這不就是到處喊,我就是懶得自己學,你們快來收割我。
不說別人,當年比爾蓋茨不也是靠拆解賈伯斯的產品起來的,我估計現在年輕人都不知道有這段歷史了。
如果你重視拆解,並且足夠敏感,隨時針對一些身邊的成功商業產品或技術產品做拆解,你的成長就會很快,職場路線也會很快。
有些文章本身就是拆解的展示,當然有些是寫的不錯的,有些可能臆測的成分比較多,但很多讀者一看,這是吹牛吧,這是廣告吧,這是什麼什麼吧。自己精明的不得了,所有價值在他們眼前都是白瞎。
另外,缺乏一線產品研發和運營經驗的各種所謂IT評論家,他們的所謂產品和商業模式拆解,基本都是胡扯。很多事情還是要自己動手,要有自己判斷,不能迷信所謂權威的。
像我這樣,前幾年還在一線打拼的時候,拆解功底還行,最近幾年脫離一線,實話實說,有點虛了,雖然勝過99%的IT評論家,但在行家面前還是心虛的厲害。馮大輝老師這種一直在一線沒下過場的,關於產品的分析拆解,其實是很值得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