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太出名了,以致 「秦時明月」都寫成歌詞了,又被動漫借用為名字。
「龍城飛將」也引起了後世的共鳴,多次被引用,那麼這「龍城」是哪兒呀 ?「飛將」又是誰呢 ?
其實,這個「龍城飛將」說的是兩個人的事情,古代文人寫作,以實物代事件,以事件代人物也是比較常見的手法。
首先,這個龍城指的是匈奴祭天的地方,匈奴人稱之為龍城。這裡的事件就是,衛青北伐匈奴破龍城。所以這個「龍城」指的是衛青。
漢初,經過四年慘烈的楚漢戰爭,大漢初建,國力薄弱,受制於匈奴。每每與匈奴和親,遠嫁公主,贈與珠寶黃,以卑微屈辱之態換的北方的穩定。雖然沒有大規模戰爭,但匈奴依然時時搶掠北地百姓。隨後,經歷三代的勵精圖治生養休息,在大漢帝國,第四代皇帝漢武帝在位時,國力日盛。於是,雄才偉略的漢武帝決定北伐匈奴,洗漱屈辱的同時換取北方百姓百年的安定生活。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
衛青首徵,果敢冷靜,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首虜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封衛青為關內侯。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為以後漢朝的進一步反擊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礎。
後來,衛青作為大軍統帥進行了三次大規模對匈奴作戰,最終,在漠北決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匈奴從此轉衰,大漢王朝進入了全盛時期。
衛青也成為歷史上抗擊北方遊牧民族的代表人物,受到歷代推崇。
然後,「飛將」是誰呢? 「飛將」就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
李廣,隴西郡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常年與匈奴對峙,保護邊境百姓。武帝的時候,用李廣為右北平郡太守,常年與匈奴激戰。

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裡沒有多少多餘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的事,深得官兵愛戴。
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李廣殺敵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所以非在數十步之內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聲而亡。
李廣治軍比較有特色。休憩之時,士兵皆下馬飲水,看似懶散,然而,號令響起,能夠立刻上馬列隊衝鋒射箭,讓匈奴無可奈何。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
從此「飛將軍」稱號傳世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