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夢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秦檜封王的歷史故事,沒想到一語成讖,有人最終還是取巧了終南捷徑。
其實對比十七年前嶽家軍的全軍覆沒,這次嶽爺爺終究還是被封為了鄂王,已經是抗金鬥爭中的一次偉大勝利!而且,我們應該堅信,隨著天道的回歸,秦檜和王氏終究是要長跪墓前的。
其實在歷史上,竊取榮譽的事情還有為數不少的,其中一個,便是「龍城飛將」的稱號。
詩曰: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詩,水平相當高,流傳也非常廣,然而圍繞「龍城飛將」這四個字,卻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按照通常的說法,「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因為按照《史記·李將軍列傳》的記載,李廣在鎮守右北平的時候,被匈奴人稱之為「漢之飛將軍」。
另外,在唐朝的時候,詩人們也經常把李廣和龍城連在一起使用,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出自溫庭筠:
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
侯印不聞封李廣,別人丘壟似天山。
這首詩主要討論李廣難封的老段子,既提到了李廣的名字,也出現了龍城這個地名。
其所對應的典故是則李廣出雁門之戰,列傳原文如下:
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
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
行十餘裡,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裡,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也就是說,李廣率軍出雁門,結果遭遇人數多於自己的匈人,不但損兵折將,甚至連他自己都被匈奴俘獲,卻又奇蹟般的獨自逃了回來!
按照當時的法律,李廣應該判死,幸虧他比較有錢,拿出二斤八兩黃金,贖回了性命,然後被貶為庶民。
被貶以後,李廣過的非常逍遙自在,經常和一些權貴子弟到終南山去打獵喝酒。
有一次,李廣和別人在田野間飲酒,一直玩到很晚,等他回到霸陵亭的時候,恰好趕上霸陵尉也喝醉了,不但禁止通過,而且大聲喝斥李廣。
李廣的隨從牛氣沖天地說:「你知不知道這是前任李將軍。」
霸陵亭尉更生氣了:「就是現任將軍按照律法也不許通行,何況他只是個前任!」
於是,霸陵亭尉把李廣等人扣留下來,讓他們在霸陵亭下過了一夜。
不久,匈奴人再次入侵,不但殺死了遼西太守,還打敗了韓安國的主力部隊。
於是,漢武帝召見李廣,任命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請求派那個霸陵亭尉和他一起赴任。
如果你認為李廣不計前嫌那就大錯特錯了,等到了軍中,李廣不容分說,就直接把霸陵亭尉給咔嚓了!連設計陷害那些場面事兒都懶的去做。
也就是在這次的任期內,李廣被匈奴人稱為「漢朝的飛將軍」,不敢進攻右北平。
如此看來,「龍城飛將」應該確屬李廣無疑了,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我們說回前文的那場戰役,漢武帝元光五年,漢武帝親自部署,派遣四位將軍分別率領一萬騎兵,各自出擊匈奴。
其中,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
結果,公孫敖折損七千騎兵,李廣兵敗被俘,公孫賀無功而返,只有衛青這個新人獲勝。
雖然衛青只斬首數百,但卻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情況下,直搗匈奴人祭天的蘢城,也就是龍城,因此被稱為龍城之戰。
龍城之戰雖然斬獲規模不大,但卻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勝仗,因為龍城是匈奴人心目中的聖地,其地位非同小可。
而且,這是自白登之圍以來,大漢王朝在對匈作戰中取得首場勝仗,其意義不亞於林帥所取得的平型關大捷,可以說是漢匈之戰的關鍵轉折點。
兩年後,匈奴人攻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李廣就任右北平,匈奴人稱呼其為「漢朝的飛將軍」,雙方卻未再發生戰爭。
難道匈奴人真的是被李廣嚇到了嗎?
其實,就在匈奴人攻殺遼西太守以後,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出雲中攻擊匈奴。衛青先向西奪取戰略意義非常重要的高闕,然後平定河南地,也就是水肥草美的河套地區。
在河套之戰中,衛青斬首俘獲匈奴數千人,繳獲牛羊馬匹等牲畜數十萬頭,趕走了盤踞這裡幾十年的匈奴白羊王和婁煩王,然後把這片沃土設立為大漢帝國的朔方郡。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
衛青取得河套之戰的勝利,給匈奴人造成戰略性的沉重打擊,所以匈奴才無力繼續自遼西進攻右北平。
衛青早在取得龍城之戰後,便被封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現在漢武帝給衛青增加三千戶,改封長平侯。
跟隨衛青一同出擊的校尉蘇建,因為有功,以一千一百戶封為平陵侯,衛青任命他修築朔方城。
蘇建就是留居匈奴十九年而守節不屈的大英雄蘇武的父親。
還有一個校尉,名叫張次公,也因功被封為岸頭侯。
比起這麼多封侯的時人來看,所謂的李廣難封,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他沒有拿得出手的軍功,不符合封侯的條件。
我們把這些事情重新捋一下:
元光六年,衛青取得龍城之戰的勝利,李廣出雁門後兵敗被俘,靠著花錢買了一條命。
元朔二年,李廣就任右北平,雖然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但卻沒有任何軍功,而衛青卻取得河套之戰的巨大勝利。
既是如此,為何到了唐朝的時候,龍城飛將的稱號卻被李廣竊取了呢?
按照《舊唐書》的記載:「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
而根據《晉書》的記載:「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姓李氏,隴西成紀人,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
也就是說,李唐是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而李暠則是李廣的後裔。
或許是出於這個原因,本屬於長平侯衛青的「龍城飛將」的榮譽稱號,被寸功未立的迷路君李廣給佔據了。
晉宮秋月 098大局已定
晉宮秋月 097一鼓而下
晉宮秋月 096過河盟誓
晉宮秋月 095不拘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