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飛將」的稱號被李廣竊取了

2021-02-13 夢回列國


 

老夢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秦檜封王的歷史故事,沒想到一語成讖,有人最終還是取巧了終南捷徑。

 

其實對比十七年前嶽家軍的全軍覆沒,這次嶽爺爺終究還是被封為了鄂王,已經是抗金鬥爭中的一次偉大勝利!而且,我們應該堅信,隨著天道的回歸,秦檜和王氏終究是要長跪墓前的。

 

其實在歷史上,竊取榮譽的事情還有為數不少的,其中一個,便是「龍城飛將」的稱號。

 

詩曰: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詩,水平相當高,流傳也非常廣,然而圍繞「龍城飛將」這四個字,卻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按照通常的說法,「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因為按照《史記·李將軍列傳》的記載,李廣在鎮守右北平的時候,被匈奴人稱之為「漢之飛將軍」。

 

另外,在唐朝的時候,詩人們也經常把李廣和龍城連在一起使用,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出自溫庭筠:

 

昔年戎虜犯榆關,一敗龍城匹馬還。

侯印不聞封李廣,別人丘壟似天山。

 

這首詩主要討論李廣難封的老段子,既提到了李廣的名字,也出現了龍城這個地名。

 

其所對應的典故是則李廣出雁門之戰,列傳原文如下:

 

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

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臥廣。

行十餘裡,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裡,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於是至漢,漢下廣吏。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

 

也就是說,李廣率軍出雁門,結果遭遇人數多於自己的匈人,不但損兵折將,甚至連他自己都被匈奴俘獲,卻又奇蹟般的獨自逃了回來!

 

按照當時的法律,李廣應該判死,幸虧他比較有錢,拿出二斤八兩黃金,贖回了性命,然後被貶為庶民。

 

被貶以後,李廣過的非常逍遙自在,經常和一些權貴子弟到終南山去打獵喝酒。

 

有一次,李廣和別人在田野間飲酒,一直玩到很晚,等他回到霸陵亭的時候,恰好趕上霸陵尉也喝醉了,不但禁止通過,而且大聲喝斥李廣。

 

李廣的隨從牛氣沖天地說:「你知不知道這是前任李將軍。」

 

霸陵亭尉更生氣了:「就是現任將軍按照律法也不許通行,何況他只是個前任!」

 

於是,霸陵亭尉把李廣等人扣留下來,讓他們在霸陵亭下過了一夜。

 

不久,匈奴人再次入侵,不但殺死了遼西太守,還打敗了韓安國的主力部隊。

 

於是,漢武帝召見李廣,任命他為右北平太守,李廣請求派那個霸陵亭尉和他一起赴任。

 

如果你認為李廣不計前嫌那就大錯特錯了,等到了軍中,李廣不容分說,就直接把霸陵亭尉給咔嚓了!連設計陷害那些場面事兒都懶的去做。

 

也就是在這次的任期內,李廣被匈奴人稱為「漢朝的飛將軍」,不敢進攻右北平。

 

如此看來,「龍城飛將」應該確屬李廣無疑了,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我們說回前文的那場戰役,漢武帝元光五年,漢武帝親自部署,派遣四位將軍分別率領一萬騎兵,各自出擊匈奴。

 

其中,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

 

結果,公孫敖折損七千騎兵,李廣兵敗被俘,公孫賀無功而返,只有衛青這個新人獲勝。

 

雖然衛青只斬首數百,但卻在神不知鬼不覺地情況下,直搗匈奴人祭天的蘢城,也就是龍城,因此被稱為龍城之戰。

 

龍城之戰雖然斬獲規模不大,但卻不是無足輕重的小勝仗,因為龍城是匈奴人心目中的聖地,其地位非同小可。

 

而且,這是自白登之圍以來,大漢王朝在對匈作戰中取得首場勝仗,其意義不亞於林帥所取得的平型關大捷,可以說是漢匈之戰的關鍵轉折點。

 

兩年後,匈奴人攻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李廣就任右北平,匈奴人稱呼其為「漢朝的飛將軍」,雙方卻未再發生戰爭。

 

難道匈奴人真的是被李廣嚇到了嗎?

 

其實,就在匈奴人攻殺遼西太守以後,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出雲中攻擊匈奴。衛青先向西奪取戰略意義非常重要的高闕,然後平定河南地,也就是水肥草美的河套地區。

 

在河套之戰中,衛青斬首俘獲匈奴數千人,繳獲牛羊馬匹等牲畜數十萬頭,趕走了盤踞這裡幾十年的匈奴白羊王和婁煩王,然後把這片沃土設立為大漢帝國的朔方郡。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

 

衛青取得河套之戰的勝利,給匈奴人造成戰略性的沉重打擊,所以匈奴才無力繼續自遼西進攻右北平。

 

衛青早在取得龍城之戰後,便被封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現在漢武帝給衛青增加三千戶,改封長平侯。

 

跟隨衛青一同出擊的校尉蘇建,因為有功,以一千一百戶封為平陵侯,衛青任命他修築朔方城。

 

蘇建就是留居匈奴十九年而守節不屈的大英雄蘇武的父親。

 

還有一個校尉,名叫張次公,也因功被封為岸頭侯。

 

比起這麼多封侯的時人來看,所謂的李廣難封,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他沒有拿得出手的軍功,不符合封侯的條件。

 

我們把這些事情重新捋一下:

 

元光六年,衛青取得龍城之戰的勝利,李廣出雁門後兵敗被俘,靠著花錢買了一條命。

 

元朔二年,李廣就任右北平,雖然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但卻沒有任何軍功,而衛青卻取得河套之戰的巨大勝利。

 

既是如此,為何到了唐朝的時候,龍城飛將的稱號卻被李廣竊取了呢?

 

按照《舊唐書》的記載:「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

 

而根據《晉書》的記載:「武昭王諱暠,字玄盛,小字長生,姓李氏,隴西成紀人,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

 

也就是說,李唐是五胡十六國時期西涼國開國君主李暠的後裔,而李暠則是李廣的後裔。

 

或許是出於這個原因,本屬於長平侯衛青的「龍城飛將」的榮譽稱號,被寸功未立的迷路君李廣給佔據了。

 

晉宮秋月  098大局已定

晉宮秋月  097一鼓而下

晉宮秋月  096過河盟誓

晉宮秋月  095不拘小節

相關焦點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指李廣嗎?
    唐朝詩人王昌齡在他的七言絕句《出塞》中寫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這首詩因為選入了中小學語文教程,可謂是家喻戶曉。作者的觀點很明確,龍城飛將要是在,胡馬就不敢度過陰山,那麼,龍城飛將說的是誰,不少人可能認為是漢武帝時期的飛將軍李廣,事實上,龍城飛將真的是指李廣嗎?恐怕未必,至少不單純指李廣。飛將軍李廣李廣綽號飛將軍,是漢朝對抗匈奴的得力幹將,曾經鎮守邊疆,打得匈奴破膽,聽見李廣名字就犯怵。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究竟指的是誰,李廣還是衛青?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首句寥寥7字,一輪明月、一座雄關,就將數百年的秦漢邊境勾勒而出。時光滄桑與蕭蕭邊關,在王昌齡筆下,如此自然唯美地結合到了一起。這綿延萬裡的邊關外啊!
  • 「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龍城飛將是衛青還是李廣?已經可以確定了
    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人們對詩中的「龍城飛將」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龍城飛將」到底指誰?千年來也是爭論不斷。這些爭論歸納起來有大致有以下幾個觀點:一, 龍城飛將指李廣;二, 龍城飛將是衛青;三, 龍城指衛青,飛將是李廣,龍城飛將是衛青和李廣兩人並稱;四, 龍城飛將是指駐守邊關的所有將士
  • 「但使龍城飛將在」說的是衛青,為何許多人認為指的是李廣
    3、「龍城飛將」不可能是李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是李廣嗎?作為西漢的抗匈名將,李廣在對匈奴作戰中立下大功,在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連年戍邊,曾有射殺「射鵰手」的經歷,數次被匈奴圍困,都憑精湛射術死裡逃生。駐守右北平時,匈奴把他稱為「漢之飛將軍」。但是,「漢之飛將軍」稱號不能說明李廣就是「龍城飛將」。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中的「龍城飛將」,到底指的誰?答李廣是錯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詩讀起來氣勢磅礴,一股子豪氣直上雲霄。這句詩是出自「七絕聖手」王昌齡。對於此首詩的解讀,很多人都認為這裡面的「龍城飛將」代指漢朝的「飛將軍」李廣。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是衛青,為啥安在李廣頭上?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度陰山。詩裡說的龍城飛將註解都是李廣,但是實際上講的是衛青,為啥這麼說呢?龍城大捷主角是衛青 在歷史上衛青最的成名戰役就是龍城大捷,在漢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再次南下襲擊上古。漢武帝派衛青、公孫敖、公孫賀、李廣四路大軍出擊匈奴,四路人馬各率一萬騎兵。
  • 飛將軍是李廣,那麼「龍城飛將」是指衛青還是李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匈奴在右北平,稱李廣為「漢之飛將軍」的前一年春季,衛青就已經打到龍城了。而那時同樣是一塊去打匈奴的李廣將軍卻在關市附近戰敗,被俘後逃回漢朝,並且差點被砍了腦袋。至於「龍城飛將」並不只一人,實指李廣,衛青倆人。
  • 龍城飛將——龍城是哪兒 飛將是誰
    出塞曲這首詩太出名了,以致 「秦時明月」都寫成歌詞了,又被動漫借用為名字。「龍城飛將」也引起了後世的共鳴,多次被引用,那麼這「龍城」是哪兒呀 ?「飛將」又是誰呢 ?其實,這個「龍城飛將」說的是兩個人的事情,古代文人寫作,以實物代事件,以事件代人物也是比較常見的手法。首先,這個龍城指的是匈奴祭天的地方,匈奴人稱之為龍城。這裡的事件就是,衛青北伐匈奴破龍城。所以這個「龍城」指的是衛青。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說的是衛青,還是李廣
    關於龍城飛將,歷來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龍城飛將是李廣《史記 李將軍列傳》記載: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龍城飛將也就是說在史記中,明確記載了李廣的外號就是飛將軍,這也是漢朝被記載唯一有飛將之稱的將軍,而且李廣作為鎮守邊境的將軍,從漢文帝時期開始,一直到在漢武帝,幾十年的時間都在鎮守邊境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指的是衛青還是李廣?
    則『龍城』命名屬匈奴中,豈得官於『飛將』上哉?」這麼一大段,意思概括一下就是王昌齡詩中的「龍城」有兩種釋義,一是疑似指漢時的右北平,在唐代則時平州,治所在盧龍,如此一來,曾做過右北平太守的李廣,即是詩中的「飛將」。二是信仰龍神的胡人們集在一起祭祀龍神的地方就叫做「龍城」,不少唐詩裡面的「龍城」意象就是指胡人聚集地。
  • 「但使龍城飛將在」指的是李廣還是衛青?我的答案和你不一樣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邊塞詩。王昌齡先用互文見義的修飾手法暗示了邊關戰事從不間斷。然而戍邊將士們一旦參加戰鬥,就很難回來了。只要有龍城飛將在,外面的胡人們就入侵不了邊疆。這首詩寫得很好,不過這裡有一個很大的疑問,龍城飛將究竟指的是誰?歷來也是爭議不斷的。
  • 龍城飛將-飛將軍李廣
    到武帝的時候,李廣被任命為右北平太守,鎮守邊關,多次與匈奴作戰。匈奴恐懼,稱他為「飛將軍」,好幾年都不敢侵犯右北平。李廣大小70餘戰,斬殺敵人不計其數,他的老部下因功封為列侯的,不下20人。但是李廣到死的時候,也沒有得到封侯的機會。李廣為此常常嘆息不已。他雖然並不喜好功名,但卻為自己始終得不到升遷而悶悶不樂。他求教於一位算卦先生。先生問他:「你一生中有什麼遺憾的事情嗎?」李廣考慮了一下,說:「只有一件。那年我奉命鎮壓羌人叛亂,誘降了八百人,後來卻全部殺掉了。」先生說:「這就是原因所在了,敵人已經投降卻將其殺掉,這是身為將帥所最忌諱的事情啊。」李廣聽後默默無語。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在哪裡?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的這首的《出塞》膾炙人口,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問題:如「陰山在哪裡?」,「飛將是指誰?」等問題。這兩個問題在以前文章中做過分析,現在我們還有一個問題:龍城在哪裡?在國內,以「龍城」為別稱的地方有很多,如甘肅天水、甘肅武威涼州、山西太原、遼寧朝陽、山東諸城、河南濮陽、江蘇常州、四川瀘州瀘縣、廣西柳州、黑龍江齊齊哈爾等等。
  • 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城飛將」到底指誰?
    稍讓讀者困惑的,是詩中第三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一般注本會註明「飛將」是李廣,課本上好像也是這樣注釋的。可能有人覺得有點武斷,起碼不夠嚴謹。然而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判定李廣的直接證據,就是「飛將」二字。「飛將軍」經史記潤色,幾乎成為李廣的專稱。
  • 「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還是李廣?同類作品推斷,李廣更符合實際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講的到底是衛青還是李廣,這個爭議一直存在。 爭議的原因也看似都有道理: 認為寫的是「衛青」,因為衛青曾經有率軍奇襲龍城的戰績,「龍城飛將」應該是特指衛青; 認為是寫「李廣」,因為李廣才被稱為「飛將軍」,衛青並沒有這一稱呼。 那麼,誰更有道理呢?還是李廣說更為靠譜一點。
  • 但使龍城飛將在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個人覺得這已經是唐代邊塞七絕的巔峰了,悲愴豪壯而不悽涼,高昂慷慨而不淺露。連寫作手法也很有意思。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難得的手法叫做互文。以「秦,漢,關,月」四字描述了戰爭的悲涼與持久。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教」的讀音是平聲,是允許的意思。然而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下面。
  •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講的衛青,為何許多人認為是李廣?
    龍城飛將基本能確定是衛青,主要原因就是漢朝只有衛青一人打到了匈奴龍城,也有人說龍城飛將是分開指兩個人的,龍城指衛青,飛將是李廣,只能說都有可能,但指衛青一個人的可能性更大一點。
  • 李廣和衛青,到底誰是真正的「龍城飛將」?可以用一場戰爭來說明
    在古代,「龍城飛將」是將軍勇猛和智慧的代名詞, 但關於「龍城飛將」到底是誰,卻起了爭執;很多人都認為「龍城飛將」應該指的是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因為李廣的綽號就是「飛將軍」,而且這個綽號還是匈奴人起的。但「龍城飛將」真的就是李廣嗎?其實不然,接下來就看看為什麼不是李廣吧。
  • 華夏朝史:漢朝龍城飛將衛青李廣,他們這兩個之間到底差在哪裡?
    華夏朝史:漢朝龍城飛將衛青李廣,他們這兩個之間到底差在哪裡?【註:本文由[金帆娛樂]作者獨家原創,本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擅自侵權者,雖遠必究!】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這句話就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句話中的龍城飛將其實是兩個人,龍城是指衛青,飛將是指李廣。然而,衛青和李廣兩個人之間的差距,那可就是非常的大了,雖然都在一句話中出現,可是衛青最終可是做到了大司馬的位置,並且還被封了長平侯,然而李廣頂天也僅僅只是個驍騎將軍,而且一生都沒被封侯,可見這這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到底是有多大。那麼這到底有是為什麼呢?
  •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匈奴的龍城找到了,飛將是誰?
    終結了史學界對匈奴「龍城」具體地點的多年爭論與推測。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有關「龍城」 的來龍去脈,並且重點分析王昌齡詩中的「飛將」具體指的是哪位將軍:關於「龍城」有「龍城」之稱的地方很多,比如甘肅天水,遼寧朝陽,山西太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