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話】長江源頭垃圾汙染

2021-03-05 無線充電器

長江源頭,地處唐古拉山和崑崙山之間,青藏高原腹心,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人跡罕至,生態環境系統原始而脆弱。本應是最潔淨的地方,但隨著越來越多人類活動的進入,這裡正遭遇垃圾汙染的入侵。封面圖為2014年7月3日,青海格爾木,長江源區布曲河灘堆積的垃圾。攝影:陳逸航 編輯:周維

長江源包括北源楚瑪爾河,正源沱沱河,南源當曲,主要在青海、西藏境內,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遍布的冰川為大江大河提供源源不斷的水資源,高原上獨有的野生珍稀動物,也是這裡最寶貴的財富。圖為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青藏公路邊,重要珍稀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結伴覓食,此處位於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遠處為崑崙山脈。

長江源區是我國受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區域之一。自1960年以來這一地區以每10年0.2攝氏度的幅度增溫,冰川與永久積雪面積持續縮小,河流和湖泊也不斷萎縮。圖為1986年姜古迪如冰川(左)與2010年姜古迪如冰川(右)的對比圖。新華社發 楊欣 攝

生態惡化帶來嚴重後果,被稱為「長江源頭第一縣」的曲麻萊縣曾因缺水,縣城兩次遷址,被廢棄的舊縣城成為一片荒涼廢墟。為保護長江源生態,2000年,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自然保護區成立,並先後啟動了休牧還草、圍欄養殖、禁採砂金、生態移民等措施。圖為曲麻萊縣城舊址。CFP

相比氣候變暖的大背景,對長江源更直接的威脅則來自大量人類活動進入該地區造成的環境汙染。過去,牧民吃牛羊肉,燒牛糞,蓋的是牛毛的帳篷,鞋壞了扔了被狗吃,垃圾很少。近年,青藏鐵路的通車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致大量工業產品垃圾入侵,牧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圖為長江南源當曲最大的支流布曲河灘的廢棄物。

青藏鐵路2006年全線開通,從2011年開始,年客、貨運量已由開通時的數字達到翻倍的增長。儘管列車確保了垃圾汙物沿路的「零排放」,但進藏人員增多、開發力度加大,仍給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挑戰。圖為青藏鐵路(西寧至拉薩)上的一輛貨運列車。

2007年5月18日,格爾木,來自格爾木十二中的學生在青藏鐵路沿線清理白色垃圾。CFP

2014年7月3,一位藏族鐵路護路工人在布曲河邊洗衣服,汙水直接排入河中。由於需要留營住宿,工人們的生活洗漱也限於鐵路沿線,其身後不遠處為青藏鐵路。

青藏公路被認為是進藏公路中路況最穩定的,同時也是最繁忙的一條公路。這裡車流量大,再加上警力短缺、配套管理設施落後等因素,事故多發,常造成嚴重的堵車現象。圖為青海格爾木市境內青藏公路上排成長龍的貨車。

騎行西藏和自駕遊近年非常火爆,他們當中不少人會將難以降解的垃圾打包,到達站點後再丟棄。但青藏線兩側的塑料包裝、食品紙盒等人為垃圾仍在不斷增多,威脅到野生動物、草原生態和三江水源地的安全。圖為前往拉薩的騎行者。

在青藏公路的沿線,每隔一段就有一塊警示牌提醒行人車輛注意避讓野生動物,但並沒有一塊警示牌提醒人們別亂扔垃圾。圖為青藏公路旁樹立的警示牌。

2013年,40名志願者在崑崙山口至唐古拉山口的450公裡青藏線沿線開展了一周的垃圾狀況調查。期間收集塑料飲料瓶6萬多個,易拉罐4萬多個,塑膠袋及其他塑料包裝2.5萬多個。食品、飲料包裝及其他生活物品包裝佔垃圾總量的97%,而這些垃圾主要是卡車司機和遊客隨意丟棄。圖為志願者在可可西裡沱沱河保護站清理撿拾回來的垃圾。中新社發 趙凜松 攝

圖為布曲河灘邊的生活固體廢棄物。主要為白色垃圾(塑料包裝物)、金屬罐、玻璃瓶、織物和皮革。若長期堆積,除破壞景觀、縮小水面面積外,其有害成分還會進入空氣、土壤、河流或地下水源,造成汙染。

車流、人流量增多也催生了長江源地區的餐飲和住宿業,青海唐古拉山鎮地處長江源頭沱沱河畔,被稱為「長江第一鎮」,也是青藏公路上的重要驛站。這裡,餐館、賓館、雜貨店臨街而立,有不少是新開的。圖為唐古拉山鎮鎮政府駐地,臨公路而開的飯店和蔬果超市。

唐古拉山鎮上,一家飯店桌面上擺放的一次性塑料杯。

唐古拉山鎮一位環衛工人翻動著正在焚燒的垃圾,一般三五天就要燒一次。面積4.7萬平方公裡唐古拉山鎮,僅有兩名專職的環衛工人。這種對混合廢棄物直接點燃的垃圾處理方式會帶來環境汙染和健康風險。

面對三江源地區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民間環保力量逐漸介入這一領域。2012年9月落成的「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就是其中之一,保護站實施「垃圾換物品」和「帶走一袋垃圾,呵護長江水源」項目。致力於解決長江水源地垃圾從回收到運輸的難題,以改善長江水源地環境狀況,為高原垃圾回收運輸做出示範。圖為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前的長江雕塑。

保護站裡的志願者劉希丹展示一個用於回收廢紙的垃圾箱。當地牧民們送來垃圾,可以按標準將垃圾換算成金額,然後去商店挑自己需要的物品,由保護站結帳。通常,垃圾在這裡會被分為五類:一般塑料垃圾、玻璃、易拉罐、塑料瓶和紙質垃圾。

回收的垃圾由志願者進行分揀、消毒打包,再藉助青藏線上的空返車輛運到格爾木指定處置點回收處理——青藏線上的空返卡車很多,遊客私家車也不少,而參與運送的車輛會得到漂亮的公益項目的車貼。圖為被打包整理的垃圾。

保護站運行一年多,收集的礦泉水瓶就有6萬多個,易拉罐2萬多,還有幾千公斤廢舊電器、電池。在其示範推動下,可可西裡保護區管理局已向上級部門申請,在青藏線上建立以司機和遊客為主要對象的垃圾回收站。

「我剛從西藏阿里轉山回來,整個深山裡,原來特別美的河溝裡全都是現代化的垃圾」,醫生寒梅(藏名:直扎·洛陽卓瑪)是環保組織綠色江河的一名志願者,她與保護可可西裡而被盜獵分子槍殺的英雄傑桑·索南達傑是同學。退休後的她也走上了公益環保之路。寒梅感嘆單靠他們力量太薄弱,呼籲大家一起重視青藏高原的垃圾處理問題。

在多數人眼中,長江源仍是一片遙遠的淨土,而越乾淨的土地越是引人嚮往,也越承受不起人類活動的入侵。大江源頭,點滴汙染和破壞,都有可能擴散至整個流域。全球變暖也好,垃圾入侵也好,長江源的乾淨與健康,最終需要每一個個體在環境面前規範自己的行為。圖為青海格爾木市,長江源頭沱沱河景色。

【希望大家能從自身做起,愛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為了人類的將來】

相關焦點

  • 我的長江 放心,有我們守衛長江源頭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推出廣播紀錄片《我的長江》,今天推出第二篇《放心,有我們守衛長江源頭》。,導致草場退化,河流汙染……  三十多年前,人們開始放下屠刀,停掉鏟車,尋求人和自然和諧共處,長江源被規劃成一個個保護區,盜獵、盜挖都被定義為違法行為,有過切膚之痛的草原牧民成了最堅定的環保參與者。
  • 川渝主播長江源頭沱沱河畔撿垃圾1633件57公斤
    8月23日上午,「川渝主播赴青海三江源環保公益行」來到長江源頭水生態環境保護站,在海拔4538米的沱沱河畔,將重慶、 甘孜、阿壩、雅安、攀枝花、內江、瀘州、宜賓等長江沿線收集的水源匯聚到長江龍下,共同灌溉一棵樹。
  • 為了心中那片綠——長江源頭的撿垃圾志願隊
    2016年的一個夏日,江文朋措和幾個朋友到治多縣城周邊的草原遊玩時發現,飲料瓶、塑膠袋之類的生活垃圾隨處可見。「治多」藏語譯為長江源頭,該縣素有「萬裡長江第一縣」之稱,地處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可可西裡世界自然遺產地「三重疊加」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 長江源頭第一橋
    長江源頭第一橋作者:竇孝鵬 8月,是青藏高原的黃金季節,我和幾位好友相約來到青藏線進行採風訪問。那天上午,當我們從崑崙山的可可西裡坐車,一路奔馳來到長江源頭沱沱河邊時,頭頂的的太陽正紅,陽光照得河水銀光閃閃,蒼茫無限,一眼望不到邊。
  • 揚州首批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淨塑城市」倡議,「源頭減量...
    交匯點訊 本月,江蘇省揚州市人民政府與世界自然基金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以下簡稱WWF)籤署合作協議,揚州正式加入WWF「淨塑城市」倡議,成為首座加入「淨塑城市」倡議的長江沿線城市。雙方將共同探索創新的城市淨塑模式,為國際輸送中國的淨塑解決方案,助力長江淡水生態系統保護及長三角可持續發展。
  • 「長江源頭第一哨」:君住長江尾,我守長江頭
    ——走進武警青海總隊「長江源頭第一哨」■解放軍報記者  彭冰潔 衛雨檬 通訊員  楊浩 郭紫陽武警青海總隊沱沱河守橋中隊官兵在長江源特大橋哨位執勤。    來到「長江源」紀念碑,天南海北的遊客一定不會忽略10米開外的一座小哨樓。雪白的牆上寫著七個鮮紅的大字——「長江源頭第一哨」。
  • 浙江警方抓獲11名長江口非法傾倒垃圾涉案人員-生活垃圾 長江水域...
    原標題:浙江警方抓獲11名長江口非法傾倒垃圾涉案人員  中東方網12月26日消息:據浙江嘉興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嘉興市已抓獲長江口非法傾倒垃圾涉案人員11人,並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全力偵辦中。
  • 從源頭抓起 海鹽於城這些小區實施垃圾定時定點投放
    為全面提升海鹽縣於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水平,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於城鎮首批居民小區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於11月10日起全面實施,此次定時定點投放工作覆蓋紫金花園、民欣花苑、招寶公寓和紫雲苑4個小區。  前期,於城鎮制定「撤桶進箱」定時定點投放計劃,舉辦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專題培訓講座,組織垃圾分類勸導員、志願者入戶發放「撤桶進箱」定時定點投放告知書,做好對每一位居民的告知和講解工作,同時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
  • 小山村的「零汙染」探路
    從髒亂不堪到村民眼裡容不得垃圾,記者探訪永嘉源頭村 浙江日報 兩個小姑娘拎著竹籃,走在村頭巷尾撿拾遊客丟棄的菸頭紙巾;一位老人守在垃圾分類設備前充當義務宣講員;一個曾經大罵村裡頒發雞鴨禁止散養令的村民,硬塞給村幹部幾根玉米認錯……這些出現在溫州永嘉縣源頭村的畫面
  • 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表示,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5年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並轉化為實踐,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城鎮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能力顯著提升,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 「自行車才是空氣汙染的源頭,比汽車汙染更嚴重!」
    相反,正是因為自行車太多,影響了城市的道路交通,致使道路的利用率不高,機動車運行緩慢,尾氣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氣汙染加劇。所以自行車才是空氣汙染的源頭,它比汽車汙染更嚴重」。說出這話的可不是籍籍無名的小輩,相反王煒教授他的名聲很響亮,不但是東南大學土木交通部門的主任,還有博士生導師的職務,甚至還曾前後五次獲得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
  • 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發布長江源頭高清全景影像
    原標題:三江源國家公園首次發布長江源頭高清全景影像  人民網西寧12月9日電(蔣瑩、任龍祥)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可可西裡)園區管委會首次發布了長江源頭高清全景影像
  • 南方周末聯合華潤怡寶 推出《水說·長江》公益微電影 發起世界...
    公益,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尤其是在面對單靠肉眼無法辨識的水資源汙染,面對不可逆轉的水環境破壞時,更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延續。
  • 江陰:「三進三退」護長江
    作為長江沿線的重要城市,江蘇江陰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指引,聚力長江的生態修復、源頭控汙、產業轉型,促生態進、生產退,治理進、汙染退,高端進、低端退,全力保護「母親河」。
  • 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大氣汙染控制標準》(附解讀),垃圾焚燒,垃圾...
    本文件適用於河北省現有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大氣汙染物控制和監督管理,以及生活垃圾焚燒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排汙許可管理、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及其投產後的大氣汙染控制與監督管理。   摻加生活垃圾質量超過入爐(窯)物料總質量30%的工業爐窯的汙染控制參照本標準執行,同時對照相應的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從嚴執行。
  • 唯願長江萬裡清!這場聯席會強調「協作」
    通過辦案督促保護被非法使用佔用的耕地、林地548畝,督促治理被汙染土壤、水域達4984畝,督促清理被汙染和非法佔用的河道130公裡、固體廢物1.1萬餘噸。四是完善生態環境檢察保護工作機制。建立不捕不訴上一級院備案審查機制,嚴格把握不捕不訴尺度。探索完善長江生態檢察官,加強生態檢察一體化保護。設立重慶市兩江地區人民檢察院,專門負責跨區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
  • 源頭查明!
    入境人員解除隔離後發病通過醫院就診活動和家庭社區活動導致後續疫情傳播發布會通報,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並進行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以及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初步鎖定瀋陽本次疫情源頭,基本掌握傳播鏈條:瀋陽本次疫情傳播源頭為
  • 萬裡長江的源頭在哪裡?青海這條河是長江的主源,很多人都不知道
    長江是中國第一長的河流,那麼,你很想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吧?這麼長的河流,是不會只有一個源頭的,它有三個源頭,其中有一個是主要的源頭,這個源頭髮源於西藏青海交界的一座山峰格拉丹冬峰,這個山峰流下來的水源形成了一條小河,叫做沱沱河,沱沱河是長江的主源頭,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 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汙染大國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霍傳林表示,這也印證了中國雖然是塑料生產大國,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霍傳林介紹,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不可混為一談。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在海洋垃圾裡約佔80%,佔比最大。
  • 體育館路街道:以「光碟行動」源頭減量助推「垃圾分類」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減少垃圾產量,從源頭上減量是關鍵。近日,體育館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通過志願者入戶宣傳「光碟行動」、走訪地區餐飲單位、加大執法力度等方式,多措並舉,推動源頭減量,助力「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