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作為一類交通工具是綠色的,但它不是一種綠色交通方式。相反,正是因為自行車太多,影響了城市的道路交通,致使道路的利用率不高,機動車運行緩慢,尾氣排放量增加,城市空氣汙染加劇。所以自行車才是空氣汙染的源頭,它比汽車汙染更嚴重」。
說出這話的可不是籍籍無名的小輩,相反王煒教授他的名聲很響亮,不但是東南大學土木交通部門的主任,還有博士生導師的職務,甚至還曾前後五次獲得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
有些人就搞不明白了,這個教授怎麼得出這樣的結論!難道自行車和機動車是行一條道路的?
後來有人發現,原來這次環境研究課題是由一家汽車公司贊助的,科研單位既然得到了人家大筆資助,當然要得出一個讓資方滿意的結論。
顯而易見,科學研究的真實性,在金錢鑄成的研究者與企業之間互利互惠的圈子面前,不堪一擊。 類似的圈子還有很多,比如那些經濟學家、股評家們與上市企業之間,形成沆瀣一氣的圈子;還有一些因血緣關係、師生關係而形成的自然利益圈子。
無風不起浪,為何王瑋教授會堅持"城市汙染的禍首"是自行車?其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原來,王煒認為自行車過多會阻塞交通,其引起的交通不暢會使機動車前進緩慢,甚至進入怠速狀態。要知道,進入怠速的汽車會排放大量尾氣。
由此指名城市汙染的罪魁禍就是自行車。但是,我們不禁好奇自行車自問世以來就以輕便、靈巧、體積小作為優勢,自行車導致的交通堵塞未免有些牽強。
畢竟,在同等面積下,一輛汽車的佔地面積遠大於自行車,所以,小汽車的佔地明顯大於自行車。
至於王瑋教授提出的國外道路效率高等問題,並不是什麼由於國外發達,而是當地的情況就是這樣地廣人稀。
我就想弱弱地問一句:自行車行走在非機動車道上,它得罪誰了?為啥連空氣汙染也得自行車來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