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新疆觀鳥會獲悉:今冬,約有300餘種候鳥「打卡」新疆,天山南北的湖泊、溼地、河岸成了候鳥的「驛站」和棲息地。
1日,庫爾勒市杜鵑河畔,成群的天鵝在潺潺流水中嬉戲、遊弋。
岸邊,庫爾勒市民王蘊東靜靜地看著這美妙的圖景,時不時會端起相機,將天鵝婀娜的倩影和藍天白雲相映襯的畫面定格。
「現在來這裡過冬的天鵝多了,我隨時來都能看到天鵝的身影。」王蘊東笑著說,「與以前大不一樣了。」
十幾年前,在庫爾勒越冬的水禽只有屈指可數的天鵝、紅嘴鷗等,若想一睹天鵝芳容,還真得碰運氣。
而隨著荒山綠化、生態輸水、溼地保護等一系列生態建設項目的實施,庫爾勒這座大漠小城的「氣候劣勢」逐漸轉化為「環境優勢」,吸引了很多像天鵝這樣的「生態精靈」來此棲息、越冬。
今冬,是野生天鵝連續第15個年頭到庫爾勒越冬,數量也從最初的十幾隻增加至如今的400餘只。
「新疆有490多種野生鳥類,其中遷徙候鳥約佔2/3,也就是300多種。」新疆觀鳥會理事長苟軍說,「令人欣喜的是,這幾年不僅有越來越多的天鵝、豆雁、鵜鶘等常見鳥類來新疆棲息甚至落戶,鳥類中的『貴客、稀客』也頻頻到訪新疆,擴大了新疆鳥類『朋友圈』。」
2019年,新疆「鳥界」可謂捷報頻傳:在吐魯番艾丁湖發現大型水鳥草鷺;國內罕見鳥種赤頸??,出現在伊犁河畔;北塔山一帶,兩隻矛隼直上雲霄的矯健身姿被「鳥友」抓拍,其中一隻是極為珍稀的白色矛隼;在克拉瑪依市、伊寧市、瑪納斯縣,曾經只在歐洲、非洲出現過的侏鸕鷀也多了起來。僅在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內,侏鸕鷀的數量就從2018年的40多隻增長到2019年的60多隻。
2019年,新疆觀鳥會會員在新疆重要鳥區開展觀鳥、拍鳥活動,記錄到侏鸕鷀、草鷺、矛隼、彩䴉、鴝巖鷚、白翅百靈、火烈鳥等罕見鳥種,其中前5種鳥被新疆觀鳥會鳥類記錄委員會評選為「2019年度明星鳥種」。
「種群數量的激增,鳥類『稀客、貴客』的加入,是新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最好注釋。」苟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