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貴陽12月19日電 (周燕玲)冬日氣溫漸冷,又到了候鳥遷徙越冬的季節。截至19日,中國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貴州威寧草海,已迎來10萬隻候鳥越冬。

資料圖:貴州草海保護區內的黑頸鶴。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

近年來,通過「退城還湖、治汙淨湖、造林涵湖」等綜合治理,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得到逐步修復,吸引大批候鳥絡繹不絕前來越冬。

截至目前,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比1985年建立保護區之初的200多隻增長了10倍。入冬以來,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鳥兒越來越多,成群結隊,時而在水面嬉戲覓食,時而在空中盤旋徘徊,蔚為壯觀,構成一幅美麗和諧的生態畫卷。

溼地好生態,候鳥如約歸。隨著中國生態環境治理力度不斷加大,森林覆蓋率逐步上升,許多地方的溼地成為不少珍稀鳥類棲息的樂園和許多候鳥的遷徙中轉站。

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和國際重要溼地,每年吸引近70萬隻候鳥棲息越冬。東方白鸛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近年來東方白鸛在中國境內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不少在鄱陽湖、黃河三角洲等遷徙地越冬後,不再遷徙而成為「留鳥」。

隨著生態建設保護力度加大,中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境內的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每年有數十萬隻候鳥到此棲息,候鳥種類已從2005年的30多種增加到目前的100多種。

目前,中國已發現重要候鳥棲息地1000多處,建立以鳥類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131處,市縣級自然保護區159處,使鳥類資源以及候鳥遷徙得到積極保護。(完)

相關焦點

  • 戀上大漢塘 候鳥變「留鳥」——看城池村的「兩山」實踐
    樊中文說,大漢塘生長著約1.2萬棵左右的池杉,其中不少歷經滄桑,見證了幾十年來城池村的生態之變。樊中文告訴記者,大漢塘一方面以灌溉為主,另一方面又是當地村民的備用水源。為解決面源汙染問題,這些年來,村裡定期引入活水,實現了水系的循環,保障了大漢塘水質和水位的安全,並在已有池杉得到保護的同時,還通過補種補栽擴大種植面積,變身成為「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景觀。
  • 候鳥變「留鳥」 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在東營黃河三角洲築新家
    眼下的黃河三角洲碧空如洗、寒風凜冽,雖已過了候鳥遷徙的高峰期,但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仍可見到像東方白鸛、黑嘴鷗等不少珍稀鳥類。
  • 留鳥與候鳥
    鳥類分類(遷徙)     同一個地方的小鳥按照是否會隨季節遷徙到其他地方再返回的現象,分為留鳥和候鳥
  • 冬候鳥為何變留鳥?夏天來了,綠頭鴨、斑嘴鴨留在德陽旌湖不走了
    對此,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當地愛鳥人士以及相關動物專家……冬候鳥不走變「留鳥」?人工鳥島和灘涂溼地成鳥兒「落戶」首選近期,德陽觀鳥愛鳥協會志願者發現,留在旌湖裡的冬、夏季候鳥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多。而今年在旌陽區青衣江橋至黃河橋河段,由於此處人工鳥島和灘涂溼地較多,水草豐茂,有著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較為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這裡也成了鳥兒們「落戶」的首選。很多市民和來自省內外各地的觀鳥愛鳥人士近段時間也常常聚在此處觀鳥、攝影。
  • 留鳥和候鳥
    鳥類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物種,遷徙是鳥類遵循大自然環境變化的一種生存本能反應。根據鳥類有無遷徙習性,可將鳥類分為留鳥和候鳥(包括夏候鳥、冬候鳥、旅鳥和漂鳥)兩大居留類型。人類活動較少2.該地海拔帶500米左右留鳥種數較多,主要分布在A.
  • ...天津的多個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吃飽住美 候鳥變「留鳥」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法制監察科科長劉勇告訴記者,作為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中國第319號重點鳥區、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近年來,我市加大對北大港溼地的保護力度,在核心區實施全封閉管理,徹底清退生產生活活動。目前共退漁11.6萬畝、退耕1.3萬畝、退葦12.4萬畝、退企10家、退居24戶。
  • 候鳥到南方越冬,留鳥怎麼辦?
    冬天來了,候鳥飛向溫暖的南方,留鳥如何生存在寒冷的北方呢?每到秋冬寒冷季節,南飛的候鳥都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候鳥飛走後,北方並不會變成鳥類的「空城」,還會有一些本地鳥類留下來,在嚴寒中繼續生活。中國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乾燥。在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影響,經常有冷空氣南下形成寒潮。寒冬臘月,冰天雪地,自然界的許多動物都紛紛回歸巢穴,進入「蟄伏」的冬眠狀態。
  •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上海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屬華東沿海平原,春秋兩季,很多小型林鳥會選擇該路線遷飛,同時,上海的城市綠地和郊區農田、林地等也為眾多鳥類提供了居所。
  • 全國最長內陸塔裡木河生態改善首次迎來大批量候鳥
    嶽軍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20日電(殷琳 嶽軍 魯紅光) 新疆塔裡木河通過20次的生態輸水,中下遊段的尉犁縣羅布淖爾國家溼地公園,首次迎來了大批量北遷候鳥。大批候鳥在此休息、覓食,成為春日裡的一道別樣風景。
  • 候鳥、留鳥、旅鳥傻傻分不清?福州觀鳥指南來啦
    上周末,福建省石探記生物學研究中心和福山郊野公園共同進行了今年入秋的第一次候鳥觀鳥調查。工作人員悄悄走進林中,舉起手中的觀鳥望遠鏡,仔細觀察林間的小鳥。石探記成員李女士說,她在福山郊野公園的最美觀鳥步道上,監測到紅尾伯勞、極北柳鶯等候鳥。此外,其他鳥友則在金牛山公園內發現了壽帶、白喉林鴝的蹤跡。
  • 雲南霑益:海峰溼地生態持續好轉 吸引大批候鳥逐水棲居
    隨著雲南省霑益區海峰溼地生態環境的持續好轉,今年11月初起,黑鸛、骨頂雞、赤麻鴨、秋沙鴨、大雁等鳥類陸續抵達霑益海峰溼地過冬。目前,霑益海峰管護局共監測到候鳥1萬餘只,其中,黑鸛1隻,骨頂雞五千餘只,赤麻鴨一千餘只。
  • 候鳥成群!這群「小精靈」在滻灞翩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越冬候鳥,在水一方隨著天氣的變冷越來越多的冬候鳥回歸滻灞又到最佳觀鳥時節啦~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生態環境好不好鳥兒最有發言權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處在全國三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的中部路線
  • 辰山植物園過冬候鳥已就位 自然生態交響曲即將開場
    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
  • ...引領「十四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
    南方網訊(記者/陳偉峰 通訊員/粵環宣)11月24日,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在廣州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強化科技支撐,引領『十四五』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交流。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先生出席會議,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侯雪松,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廣東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陳金鑾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廣東省環境諮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銑成主持。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點出了候鳥遷徙的進度。扣馬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沿線是大片的豆田。大豆葉漸黃、莢正硬,檉柳株株,散落在田野裡。突然,豆田裡驚起一道黑影,片刻後,又一道。
  • 大興禮賢鎮持續改善機場周邊生態環境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以來,禮賢鎮牢固樹立新國門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形成工作合力,持續發力改善機場周邊生態環境,全力打造大綠大美的「綠色新國門」形象。
  • 108種留鳥與草海人家的水畔生活:人鳥共生,維護生態平衡,也守護了他們的「吉祥鳥」
    這筆費用,是保護區為獎勵村民保護鳥兒棲息、繁殖環境列支,整個草海保護區,約有100多戶人家能領到這筆錢。在高大樹木本就不多的草海,這項保護顯得格外重要。劉文介紹稱,冬天的草海有74種候鳥,說明這裡的氣候適合它們越冬。但草海的108種留鳥,才是草海的「主人」,它們的狀況,最能反映生態的好壞。5月中旬的一周,在保護區七個黑頸鶴夜棲地,工作人員觀測到184隻蒼鷺。
  • 自貢自流井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環境好不好,百姓最有發言權。近日,家住自貢市自流井區東興寺街鍾雲山社區的居民王偉感慨:「家鄉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沒事兒就喜歡和家人到龍鳳山公園走一走、逛一逛,那是一個天然大氧吧,環境好,隨時可健健身,活動活動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