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候鳥為何變留鳥?夏天來了,綠頭鴨、斑嘴鴨留在德陽旌湖不走了

2020-12-23 四川在線

/items/202006/2006230647463740001675B8.mp4
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冬候鳥不走了,留在德陽旌湖繁衍後代……」近期,不少愛鳥的德陽市民發現,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冬候鳥在旌湖裡面繁衍後代。據德陽愛鳥協會提供觀測的數據,近期,志願者在旌湖觀測到有300多隻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去年夏天的統計數據是200多隻。」德陽愛鳥協會副會長李濤說介紹,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斑嘴鴨、綠頭鴨、黑水雞的亞成鳥一部分都已經具備了飛行能力。

每年3月初就該飛往北方的冬候鳥,如今已到了6月,怎麼還有一些沒有飛走,居然變成了「留鳥」,留在旌湖繁衍後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對此,紅星新聞記者走訪了當地愛鳥人士以及相關動物專家……

冬候鳥不走變「留鳥」?

人工鳥島和灘涂溼地成鳥兒「落戶」首選

近期,德陽觀鳥愛鳥協會志願者發現,留在旌湖裡的冬、夏季候鳥數量較往年明顯增多。

從4月起到現在,旌湖裡幾乎每天都有『德陽籍』小候鳥陸續出生,旌湖現在已經成為了這些雛鳥們的樂園。雖然天氣炎熱,但在青衣江橋至黃河橋段的岸邊,大量來自本地及外地的攝影愛好者和愛鳥人士正在觀鳥攝影。德陽市民羅義華退休生活的一大樂趣就是帶上裝備,每天到旌湖觀鳥拍鳥,將斑嘴鴨、綠頭鴨、小鸊鵜等鳥兒的美麗姿態收入他的鏡頭。

▲斑嘴鴨(羅義華攝)

在旌湖裡,隨處可見各種鳥兒,尤其在7個人工鳥島上,有不少鳥兒在繁衍後代。德陽愛鳥協會副會長李濤說,去年旌湖清淤後,在河道內設置了7個人工鳥島,為旌湖中的候鳥們提供了較好的棲息環境和繁育條件。

根據今年初成都平原水鳥調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旌湖4000多隻的越冬候鳥數量較往年的3000多只有明顯的增長。特別是隨著人工鳥島的設置,留在旌湖的冬候鳥,不論從種類還是數量上來說也都有所增長,就連越來越多的夏候鳥也選擇在這裡安家,繁育後代。

▲赤麻鴨(羅義華攝)

「往年4月份冬候鳥遷徙離開後,留鳥很少,僅有零星綠頭鴨和斑嘴鴨等,且在旌湖的分布也比較散。」李濤說。而今年在旌陽區青衣江橋至黃河橋河段,由於此處人工鳥島和灘涂溼地較多,水草豐茂,有著豐富的食物來源和較為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這裡也成了鳥兒們「落戶」的首選。很多市民和來自省內外各地的觀鳥愛鳥人士近段時間也常常聚在此處觀鳥、攝影。

▲斑嘴鴨(李濤攝)

其中就有來自成都的攝影愛好者吳先生,「上個月我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一個愛好者在轉發雉雞在德陽旌湖現身的新聞,就專程趕到德陽來拍照,這個雞羽毛顏色特別漂亮,拍出來很好看!我之前都來過一回了,當時下雨沒看見,今天不僅看見了大的,還拍到了小雉雞,真的不虛此行。」吳先生說。

近期觀測到300多隻候鳥

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亞成鳥已具備飛行能力

據協會鳥友觀察統計,今年留在旌湖安家繁育的候鳥當中,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而夏候鳥有此前在旌湖數量較少的黃葦鳽、慄葦鳽、紅胸秧雞、藍胸秧雞,以及國內稀有夏候鳥棉鳧,種類已達十餘種,數量大約超過500餘只。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本地常見的白鷺、夜鷺等留鳥也在旌湖裡安了家。

李濤介紹,近期愛鳥協會志願者在旌湖觀測到有300多隻冬候鳥,有綠頭鴨、斑嘴鴨、黑水雞、小鸊鷉等。「去年夏天的統計數據是200多隻。」

▲赤麻鴨(羅義華攝)

「目前已經到6月中旬了,我們看到第一批在旌湖孵化的斑嘴鴨、綠頭鴨、黑水雞的亞成鳥一部分都已經具備了飛行能力。」李濤說:「就連今年初我們才觀察到的雉雞目前也已經在這裡繁育了兩窩,每窩大概都有七八隻的樣子,現在經常可以看到它們跟隨雌雞在鳥島的草叢中覓食的身影。」

▲粟葦鶼(羅義華攝)

「往年夏季基本就無鳥可拍了,今年情況卻完全不一樣。大熱天,還是有很多人觀鳥,每天如此,這種景象往年是根本看不到的。」李濤說。

李濤表示,目前仍觀察到還有鳥兒在築巢的情況,判斷接下來仍然會有鳥兒相繼「落戶」,旌湖勢必會越來越熱鬧,生機盎然。

▲斑嘴鴨(羅義華攝)

專家分析——

估計受環境和氣候變化影響

但遷徙是候鳥本能,大多數冬候鳥都遷徙了

「大部分的鳥還是遷徙了,留下的只是少部分。」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楊建東介紹,近期,在四川盆地德陽、金堂、青白江、溫江等地的江河流域都有志願者觀測到冬候鳥,「我也看到很多冬候鳥,還有一些鳥兒正在繁衍後代。」

▲赤麻鴨(羅義華攝)

「估計還是受氣候變暖和生存環境的影響。」楊建東認為,遷徙是候鳥的一種本能,這不僅是遺傳和生理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也是對外界生活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尤其與氣候、食物等生活條件的變化有著密切關係。受氣候變暖影響,一些候鳥的遷徙距離逐漸變短,甚至不再遷徙。「這個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冬候鳥都遷徙了,留下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地環境變好了,為鳥兒提供了更好的棲息和覓食的條件。」他認為,成都周邊環境不斷改觀,植被、溼地有所恢復,大部分河段水裡有可供覓食的小魚、小蝦和水草,為鳥兒提供了豐富的食物,此外,愛鳥護鳥意識增加,打鳥的人少了,鳥兒也就多了。「如果鳥兒找不到食物,覺得不安全,它肯定不會留下來。」

▲粟葦鶼(羅義華攝)

楊建東坦言,冬候鳥不走變「留鳥」這一現象,還有待長期觀測,進一步研究。

曾可嘉 紅星新聞記者 王明平

圖片由羅義華李濤提供

相關焦點

  • 留鳥與候鳥
    一年都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叫做留鳥,我故事裡的麻雀、喜鵲、大斑啄木鳥都是留鳥,還有我常見的烏鴉也是留鳥。在一個地區生寶寶、養育寶寶,而到另外一個地區過冬,每年定時進行有規律地遷徙的鳥,叫做候鳥。候鳥又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
  • 猜猜有多少候鳥來旌湖過冬了……
    12月5日上午9點天空下著冷冷的小雨在彩虹橋至東橋之間的旌湖東岸卻暖意融融這裡聚集著不少德陽市民他們準備了鳥兒們愛吃的泥鰍、餅乾等食物歡迎鳥兒們回家現場,數百隻紅嘴鷗圍著市民盤旋、爭搶食物並發出歡快的叫聲
  •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
    辰山秋冬限定 | 萌萌噠冬候鳥&留鳥!成群的候鳥從天空飛過,稀疏的叢林間和寬闊的草坪上能遇見各種冬候鳥和留鳥,常見的冬候鳥有:北紅尾鴝、黃雀、樹鷚和灰頭鵐等;留鳥種類繁多,例如:珠頸斑鳩、烏鶇、棕背伯勞、黑尾蠟嘴雀、白頭鵯、八哥、喜鵲、戴勝等等。上海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屬華東沿海平原,春秋兩季,很多小型林鳥會選擇該路線遷飛,同時,上海的城市綠地和郊區農田、林地等也為眾多鳥類提供了居所。
  • 留鳥和候鳥
    1.該海拔帶200米左右冬候鳥種數較多的主要原因是A. 人類活動較少2.該地海拔帶500米左右留鳥種數較多,主要分布在A. 【解析】1.冬候鳥是指冬季在某個地區生活,春季遷徙到較遠而且較冷的地區繁殖,秋季又會飛回原地區的鳥類。
  • 候鳥、留鳥、旅鳥傻傻分不清?福州觀鳥指南來啦
    你了解候鳥嗎?觀鳥有什麼講究?今天的《談天說地》,就讓我們來聊一聊候鳥那些事兒。半蹼鷸(鳥友樵夫供圖)候鳥分兩種 還有留鳥旅鳥據了解,候鳥,是一種可隨著一年中季節的改變而定時遷徙來變換棲息地的鳥類。而候鳥又分為冬候鳥和夏候鳥。冬候鳥指冬天在福州過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幼鳥長大後,正值秋季,又飛回福州越冬。比如小天鵝、鴻雁等。夏候鳥又名繁殖鳥,是指春夏季飛到福州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後,秋季來臨,它們又陸續飛往更南邊的地方過冬,至次年春夏季又飛回福州繁殖。比如家燕、杜鵑等。
  • 候鳥成群!這群「小精靈」在滻灞翩飛!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越冬候鳥,在水一方隨著天氣的變冷越來越多的冬候鳥回歸滻灞又到最佳觀鳥時節啦~這裡單日鳥類最大觀測量達到上萬隻次優良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候鳥遷徙停留部分鴻雁等鳥兒甚至成為留鳥很多珍惜鳥類也開始出現在了人們眼前攝影 寧峰"西安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有冬候鳥
  • 戀上大漢塘 候鳥變「留鳥」——看城池村的「兩山」實踐
    樊中文說,大漢塘生長著約1.2萬棵左右的池杉,其中不少歷經滄桑,見證了幾十年來城池村的生態之變。樊中文告訴記者,大漢塘一方面以灌溉為主,另一方面又是當地村民的備用水源。為解決面源汙染問題,這些年來,村裡定期引入活水,實現了水系的循環,保障了大漢塘水質和水位的安全,並在已有池杉得到保護的同時,還通過補種補栽擴大種植面積,變身成為「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景觀。
  • 關於2020德陽環旌湖半程馬拉松健康跑活動延期的通知
    關於2020德陽環旌湖半程馬拉松健康跑活動延期的通知 2020-11-2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文明德陽 幸福奔跑丨2020德陽環旌湖半程馬拉松健康跑報名啦!
    為了慶祝德陽在創城中取得的佳績,進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持續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共建幸福美麗家園,本月28日,「文明德陽 幸福奔跑」2020德陽環旌湖半程馬拉松健康跑將在全城開跑!
  • 德陽一越野車為避讓來車墜入旌湖 已被救援上岸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古蓉媛)12月22日早晨7時30分左右,一輛白色越野車在德陽市區鎣華路南一段附近從北向南行駛途中,因為避讓來車撞擊到右邊路基後猛打方向盤,撞毀左側旌湖護欄,不慎駛入旌湖河中。
  • 候鳥變「留鳥」 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在東營黃河三角洲築新家
    眼下的黃河三角洲碧空如洗、寒風凜冽,雖已過了候鳥遷徙的高峰期,但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仍可見到像東方白鸛、黑嘴鷗等不少珍稀鳥類。
  • 珍稀冬候鳥來啦!開州區漢豐湖已成西南重要越冬地!
    隨著天氣轉冷從西伯利亞、內蒙等地遷徙的冬候鳥逐漸飛抵開州漢豐湖國家溼地裡開州區自然保護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楊德山介紹:「漢豐湖國家溼地公園,今年雁鴨類越冬候鳥約有2300日前,工作人員觀測到鴛鴦、針尾鴨、綠頭鴨、紅嘴鷗等珍稀冬候鳥,種群和數量持續多年保持穩定,表明漢豐湖溼地成為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中轉站和目的地。進入冬季,漢豐湖水上彩林由綠變紅。樹林下、鳥島上,候鳥成群結伴。天氣稍微暖和,候鳥們集體出動,在湖面上曬太陽、群遊嬉戲,弄得水波蕩漾。
  • 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讓候鳥變「留鳥」
    中新社貴陽12月19日電 (周燕玲)冬日氣溫漸冷,又到了候鳥遷徙越冬的季節。截至19日,中國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的貴州威寧草海,已迎來10萬隻候鳥越冬。資料圖:貴州草海保護區內的黑頸鶴。中新社記者 瞿宏倫 攝近年來,通過「退城還湖、治汙淨湖、造林涵湖」等綜合治理,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得到逐步修復,吸引大批候鳥絡繹不絕前來越冬。截至目前,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比1985年建立保護區之初的200多隻增長了10倍。
  • 候鳥到南方越冬,留鳥怎麼辦?
    冬天來了,候鳥飛向溫暖的南方,留鳥如何生存在寒冷的北方呢?每到秋冬寒冷季節,南飛的候鳥都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但候鳥飛走後,北方並不會變成鳥類的「空城」,還會有一些本地鳥類留下來,在嚴寒中繼續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留鳥在冬季很難覓食,每到冬季,有的留鳥就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它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過冬妙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現狀】冬候鳥已來、夏候鳥未走、過境鳥落腳補充能量秋分時節,陰晴天氣,蕭瑟涼風,天高水低。孟津黃河溼地國家自然保護區內,鳥類群體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河南黃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中心林業高級工程師馬朝紅點出了候鳥遷徙的進度。扣馬生態恢復區內,黃河沿線是大片的豆田。大豆葉漸黃、莢正硬,檉柳株株,散落在田野裡。突然,豆田裡驚起一道黑影,片刻後,又一道。
  • 綠頭鴨、豆雁、丹頂鶴、蒼鷺……我省遷徙候鳥約350種佔全國一半以上
    生活報3月30日訊 冬去春來,大地回暖。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江水開始解凍融化,黑龍江迎來了大批候鳥。自3月初開始,東方白鸛、綠頭鴨、豆雁、丹頂鶴、蒼鷺、白額雁等候鳥陸續回到扎龍、珍寶島、撓力河、興凱湖等自然保護區,在溼地淺灘棲息覓食,補充能量,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目前,我省候鳥已逐漸進入遷徙的高峰期。
  • 錦州夏候鳥種類真不少,這些地方都能觀賞
    (鳳頭鸊鷉)(白骨頂雞)夏天正是候鳥繁殖季節,在錦州沿海溼地、大小凌河、內陸水庫、溼地公園等處,有不少鳥兒忙著生兒育女、餵養幼鳥。隨著鳥兒孵化結束,鳥爸鳥媽開始帶著鳥寶寶們四處覓食、遊玩消暑了。(斑嘴鴨)錦州地區有哪些夏候鳥市民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它們記者就此採訪了市林業草原保護中心及野保志願者錦州多地可觀賞夏候鳥
  • 走,一起去看!
    據泉州市觀鳥學會及石獅資深觀鳥愛好者的監測統計,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的有候鳥、留鳥和過境鳥,其中不乏紅隼、黑翅鳶、鹰鵰、黃嘴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珍稀鳥類,有記錄到鳥類超80種。石獅溼地公園是觀鳥的好地方(茅羅平 供圖)吳軻朝介紹說,每年10月起,北半球開始轉冷,西伯利亞候鳥就開啟了長距離的跨國遷徙,它們陸續來到泉州灣南岸河口溼地過冬,至11月、12月份,種群數量將達到高峰。根據往年監測,來泉州灣河口一帶越冬的候鳥,穩定在3萬多隻,種類繁多,有上百種。令愛鳥人士激動不已的是,越來越多此前不常看到的一些鳥類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