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莊王朱瞻垍,一個被「流放」在荊襄之地的孤獨的王爺

2021-02-13 一醉清風攬月

明十三陵

但是你知道大明最出名的親王墓是哪個嗎?目前來看,最出名的明代親王墓當屬梁莊王墓莫屬。

梁莊王墓,是梁莊王朱瞻垍與王妃魏氏的合葬墓,位於今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二組。要說這所墓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那就是這所墓葬是中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等級最高的一次,隨葬物品的豐富與精美僅次於明十三陵中的定陵。

為什麼說這所墓僅次於定陵呢?因為這所墓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出有金、銀、玉、寶石、瓷器等共計51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僅金器的重量就達10餘公斤,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尚屬首次。連明太祖的兒子,富甲天下的楚王朱楨墓葬奢華程度和其相比較,都是小巫見大巫。

梁王墓文物

隨著梁王墓璀璨奪目、精美絕倫的文物出土,不僅使我們了解到了六百年前明朝貴族的奢華生活,其中的西洋的供金、名貴的寶石、絢麗的青花更讓我們見證了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下西洋時代的輝煌。

那麼,這位連墓葬都這麼奢華梁王殿下究竟是何許人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吧!

如果要說梁王朱瞻垍,他的出名程度在仁宗系藩王中估計僅次於他的大哥明宣宗朱瞻基,甚至可以和大明最牛皇叔,襄王朱瞻墡相媲美。

憑啥,就憑他那座金山銀山堆起來的墓!

梁莊王朱瞻垍,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異母弟。母親是貴妃郭氏,對,就是那個極其低調的武定侯郭英的孫女。

但就算是郭貴妃的兒子,身為庶九子的梁王和皇位是幾乎沒有關係的。這也是想當然,明仁宗的兒子有十個,光是嫡子就有三個,並且都排在梁王前面,大明朝的死亡率就算再高,總不能一下子就死掉八位親王吧!因此,朱瞻垍只能在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十一日接受父親明仁宗的冊封,為明朝新的藩王之一——梁王。

梁王的藩國選在明太祖系藩王郢王的封國所在地——當時的湖廣安陸州(即今湖北鍾祥市,就是後面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王的封地),並且王府什麼的不用重新建造,直接用郢王的舊王府就行了。這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梁王朱瞻垍離開生活了十幾年的北京,開始就籓湖北安陸。

在《明史》中有一個不易引起注意的小記載:

宣德初,詔鄭、越、襄、荊、淮五王歲給鈔五萬貫,惟梁倍之。

明宣宗在登基初期,給鄭、越、襄、荊、淮、梁六個王爺賞賜,前面五個王給鈔五萬貫,只有梁王例外,加倍,給十萬貫。

根據小編在前面的文章《《大明風華》太孫結婚貴?只是太子窮而已》一文中說明了永樂年間的一貫大明寶鈔相當於現代的15塊錢,到了宣德年間,由於鈔票的貶值,一貫大明寶鈔估計相當於現代的十塊錢,十萬貫也就是一百萬,這也是數量不菲的賞賜。

那麼明宣宗為什麼要對梁王加倍賞賜呢?這是明宣宗更加青睞這個弟弟嗎?別忘了,明宣宗可是有九個弟弟,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就有兩個,分別是越王和襄王。而且梁王還不是最小的弟弟,那麼宣宗為什麼要對這個弟弟進行加倍賞賜呢?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起起明朝的一項慘無人寰的制度——殉葬

用宮人殉葬,這本來在華夏文明中早就禁止了。但受蒙古文明的影響,人殉在明初又開始死灰復燃。

明初的幾位皇帝,無論是霸氣磅礴的洪武永樂皇帝,還是寬宅仁厚的洪熙宣德皇帝,死後都有一大批無辜的生命為他們殉葬。直到明宣宗的兒子明英宗覺得這項制度實在是太過殘忍,不得人心,才把其廢除,並且宣布永不復用。

而給明仁宗殉葬的妃子就有五個,她們分別是:恭肅貴妃郭氏、恭僖順妃譚氏、貞惠淑妃王氏、惠安麗妃王氏、恭靖充妃。

而這五位妃子中,最特殊的就是恭肅貴妃郭氏,她當時的身份是武定侯郭英的孫女,梁王的親生母親。

而且,她不僅是梁王的親生母親,還是滕王和衛王的親生母親。按照規定,郭貴妃根本沒有必要為明仁宗殉葬。因為明朝規定只有無所出的妃子 才能殉葬,郭貴妃不但有兒子,還有三個成年的兒子,並且郭貴妃還是貴妃,在後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怎麼就要殉葬呢?這裡就後宮之間的明爭暗鬥有關了。

這裡我們要搞清楚的是,郭貴妃的殉葬一定是被逼的,因為郭貴妃不僅有三個孩子,沒有哪個母親願意離開自己的孩子給老公殉葬。況且郭貴妃在明仁宗當太子時,就來到他的身邊,還給他生了三兒一女,而三王恰恰是仁宗最小的三個兒子,也就是說,郭貴妃是仁宗太子後期和登基時期最為得寵的妃子,明仁宗不一定願意讓郭貴妃殉葬。

明仁宗

但郭貴妃還是被拉去殉葬了,那麼只有一個人有這個權力,那就是仁宗張皇后。

至於張皇后為什麼要拿郭貴妃去殉葬,在小編看來,這也許是出於女人內心的嫉妒吧!

郭貴妃在仁宗生命後期不但非常受寵,還生下來四個孩子。作為太子妃和皇后的張太后就只有被冷落的待遇了,對於郭貴妃,仁宗活著她不會表現出什麼不滿。現在仁宗死了,張皇后對郭貴妃的痛恨就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在張太后的一系列操縱下,作為張太后親兒子的宣德皇帝還是把這位給自己生了三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小媽拉去給父親殉葬。

郭貴妃接受了殉葬的悲慘命運,明宣宗那三個最小的弟弟就成為了沒有媽的孩子了。其中滕王朱瞻塏在仁宗去世當年就去世了,只剩下梁王朱瞻垍和衛王朱瞻埏。對於這兩位弟弟失去了父親又失去了母親的不幸結果,明宣宗充分發揮了長兄如父的風範,對於這兩位弟弟非常照顧。

其中,衛王還小,只有七歲,並且體弱多病,因此明宣宗就把他養在京城,沒有讓他去就藩。而年齡較大的梁王,明宣宗只能用錢財來彌補弟弟失去母親的痛苦。

而從梁王墓中的發掘文物來看,大部分珍貴文物都是屬於宮中賞賜。可見,明宣宗是真的關心,也是在真心補償自己的九弟,對於梁王的一切行動,比如就藩、生女,宣宗都是賞賜不斷,而且特別慷慨,雖然這些賞賜見歷史記載的非常少,但梁王墓那些富可敵國的財富已經為我們揭開了一切。

對於封在湖北安陸梁國的梁王來說,自己幾乎是處於舉目無親的狀態了,父母都去世了,兄弟姐妹們由於藩禁政策不能相見,這對於年輕並且渴望親情的梁王來說,是十分痛苦的。

好在,梁王還有兩個女兒,這對於孤獨的梁王來說簡直是王府孤暗生活的一抹光彩。處於封地的梁王,最想做的事情不是和普通王爺一樣吃喝玩樂,而是能和自己的親人多見上幾面。

正統元年(1436年),梁王的五哥襄王朱瞻墡自長沙改遷到襄陽(今湖北襄陽)路過安陸,對於這位五哥的到訪,梁王一定是非常期待的。雖然史料中沒有記載,但根據程序,梁王一定是克服種種困難和質疑向朝廷上奏,得到批准後才和襄王見面的,否則兩個親王私自相見是絕對不允許的。

七年沒有見到親人的梁王,對於好不容易才見到的五哥,梁王是不僅非常傷心,同時也是非常激動的。是啊,在明朝藩禁政策下,為了鞏固皇權,同為親人卻要天各一方。襄王雖然是同父異母的哥哥,但對於梁王來說,只要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就算是最親的人了,還管他什麼同父異母啊!

兩個飽受藩禁之苦的藩王在別離之際是三步一回頭,泣不成聲的手拉手。對於這個別離後此生就再無相見機會的五哥,梁王說出了飽受藩禁之苦的心聲:

「兄弟不復更相見,奈何!」

對於兩位藩王的兄弟情深,連他們的侍衛都被感動到不行,連連落淚。

也許是受到襄王改遷封地的影響,亦或是不喜歡湖北安陸的環境,梁王像朝廷上奏稱王府潮溼,希望搬到高爽乾燥的地方。對於梁王這個顯得矯情的想法,他的嫡母張太皇太后(明英宗當時還小,朝政由張太皇太后掌管)沒有批准,告訴他現在朝廷和地方財政狀況不好,希望梁王不要給朝廷增加麻煩。

在接到這份回執的時候,梁王突然明白了,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冷門的藩王,現在大哥明宣宗去世了,朝廷由和自己沒有多少親情的大侄子明英宗和有「殺母」行為的張太皇太后共同執掌,自己說的話,誰會當回事呢!還是老老實實的當一個錦衣玉食,不問政事的老實藩王吧!

因此,直到去世,梁王再也沒有任何動作。

正統六年正月十二日(1441年),生前極度渴望親情的梁王終於去世了,年僅三十歲。

梁王墓

對於丈夫的去世,本就夫妻恩愛的王妃是痛不欲生,甚至要用自身殉葬來為丈夫殉情。

對於王妃的做法,年輕的明英宗非常感動,他下詔書命令不準梁王妃殉葬,必須得把梁王的兩個女兒撫養成人才可以做出了斷,王妃殉葬的念頭才被打斷。直到梁王的兩個女兒長大成人結婚後,梁王妃就隨丈夫而去,真正實現了「生同衾、死同穴」。

梁王朱瞻垍,這位在明史中毫不起眼的藩王,憑藉著他那金碧輝煌,富可敵國的墓葬,終為世人所熟知。但對於梁王本人來說,再多的金銀財寶,也彌補不了他內心對親情的極度渴望。好在,他有相愛的王妃,兩個可愛的女兒,這對於被困於藩禁政策陰暗下的梁王,無疑是一抹光彩生機……

相關焦點

  • 梁莊王朱瞻垍:生母被逼殉葬,自身懦弱怕事,墓園卻是一個寶藏
    經專家確認,均為當年鄭和下西洋之時所帶回的珠寶。那麼能夠享用如此珍貴寶物的梁莊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他的一生又有怎麼樣的悲歡離合呢?靖難戰爭時期,郭英作為南軍主要將領,和朱瞻垍的祖父朱棣多次直接對抗。朱棣篡位成功之後,郭英雖然明面上沒有受到清算,但在他死後,明明有子有孫,武定侯的爵位卻長年空缺。為了挽回家族地位,郭家不惜把最出色的女兒送給皇太子做一個側室,以求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郭氏確實也不負所望,在永樂七年、九年和十四年,分別為太子生下第八子朱瞻塏、第九子本文主角朱瞻垍和第十子朱瞻埏。
  • 圖說最孤獨的島嶼,拿破崙的流放之地——聖赫倫那島
    1815年拿破崙從地中海中的厄爾巴島逃回法國,不過在滑鐵盧戰役慘遭失敗,於是結束了「百日王朝」,再次被流放。 考慮到第一次的流放之地厄爾巴島,距離歐洲大陸太近了,懼怕拿破崙再次返回大陸,對歐洲各國造成威脅。
  • 致《流放之路》深淵新賽季與孤獨的流放者們
    思來想去,大約是「孤獨」。這樣的孤獨,一方面來自於我所從事的職業,另一方面也來自於2017年最讓我心潮激蕩的遊戲——《流放之路》(下稱POE)。停服公告年尾將至,雙旦交替,流放之路國服也終於完成了先驅者賽季,也即將迎來1月份的新賽季——深淵賽季。作為一名知名的POE吹,理直氣壯,POE依舊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Diablo like遊戲。
  • 荊襄流民起事《大明史》|成化弘治之治⑦
    於是,為了逃避賦稅徭役的追要和地租的敲詐,許多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到處 河南、陝西三省交界處的荊州、襄陽山區,至元朝末年,曾是紅巾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曾派大將鄧愈率軍在此剿滅了紅巾軍的餘部。從此,這裡便被列為全國最大的封禁山區。該地山谷厄塞,川險林深,有著廣闊的沃土,豐富的礦藏,且為三省交界、相互不管的地界,統治相當薄弱。
  • 【圍觀】方寸之地,王爺、駱駝、豹子齊上陣?啥賽事?
    【圍觀】方寸之地,王爺、駱駝、豹子齊上陣?啥賽事?為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為喜愛蒙古象棋的居民提供一個切磋棋藝、以棋會友的平臺,12月19日,通遼市文化和旅遊局非遺進社區暨大沁他拉街道光明社區首屆民族團結杯「喜塔爾」比賽在光明社區舉辦。
  • 劉表坐擁荊襄九郡,實力比肩曹魏,為何卻總是被人輕視
    ID:shuosanguo劉表坐擁荊襄九郡,實力比肩曹魏,為何卻總是被人輕視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曹操和劉備討論天下英雄的時候,談及劉表只說他是一個座談客耳,實在不是一個能夠成就大業之主。事實上劉表真的只是一個庸弱之人嗎?
  • 孤獨之地,形影單只,平靜之地,我心如止水!
    孤獨之地,形影單只,平靜之地,我心如止水,在那滾滾的波浪中,就在那交織的浪花裡.
  • 諸葛家的三兄弟,一個去了江東,兩個去了荊襄
    呂布只好從河南換到河北,找另一個袁門子弟袁紹。袁紹正在計劃剿滅黑山賊,正是最需要猛將之際。於是一拍即合,與呂布聯手去打黑山賊頭子張燕。呂布也確實是員猛將,尤其是運用騎兵衝鋒的時候,他是最好的領頭之人。可問題也來了。打了勝仗,呂布便要袁紹給他加官晉爵、增加士兵。袁紹說這哪行啊,你得徹底把黑山搞定,那才能論功行賞呢!
  • 前浯好所在:第八講 六姓王爺之朱王爺與白沙請火 (201904)
    這個傳說似乎想說六姓王爺的來歷,以及晉南同等地白沙請火習俗的由來,但未指出六姓王爺及鎮江宮何時成立,而且冤死之人成神也不符合善信的英雄情結。第二個傳說則有根據地說明六姓王爺的由來——由當地人們對抗倭英烈的敬重崇祀而來。
  • 屈原流放都去了哪裡?他的孤獨幾人知
    《湘夫人》選自《楚辭·九歌》,與《湘君》是祭祀一對湘水之神的樂歌。《九歌》是屈原以民間祭祀樂歌為基礎,加工創造的一組浪漫主義詩篇。共十一篇,分別祭祀天神、地祗 zhī和人鬼。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寫憂傷;②通過動作和神態來表現,如「登白薠【fán】兮騁 chěng 望」寫其期盼與失望;③通過反常景象來表現,如「鳥何萃兮蘋中,罾 zēng 何為兮木上」 表現其焦慮不安;④通過景物和環境描寫來表現, 如「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表現其惆悵悽迷之情
  • 淺談一家之主之灶王爺
    《呂氏春秋》則曰:「吳回回祿之神,託於灶,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漢代許慎《五經異義》等書記載,灶神為蘇吉利。又有人說,灶神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慶忌,有六個女兒,都名察洽。上述已有六說,灶神皆非同一人,但都承認只有一位灶神。而《敬灶全書》另立一說,分立東、南、西、北、中五方灶神之目。還有一個民間傳說,灶神就更多了。
  • 王爺駕到 · 奉祀最廣池王爺
    主人未知何事,出門察看,仿佛見到當年之好友池然,便大呼一聲"啊!池將軍到!"事後,池王爺的履歷即由陳於庭敘述而來。五甲紳耆據此多方搜集資料,寫下了池王神歷史淵源。據南鯤鯓代天府記載:池府千歲在五府中排行第二,為臺灣單祀王爺之廟宇中奉祀最廣的一尊王爺。池府王爺姓池名夢彪,陳留人氏,文質仁心,天資聰穎,性情剛直,治軍嚴正,用兵如神。唐高祖入關時,因助唐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折衝都尉。
  • 【荊門民間文化】荊襄古道、關坡與望兵石
    一個城市的文化古蹟、古建築、古街道,往往會成為一個城市的亮點和精華,當一個城市失去了厚重的歷史文化,也將失去這個城市的靈魂,成為一個空殼的軀體。
  • 燈塔:浪漫之地,見證人類的弱小與孤獨
    燈塔:浪漫之地,見證人類的弱小與孤獨讀書會:《燈塔之書》,世界著名燈塔解密蘇格蘭以東海域的貝爾礁自古就對途經船舶有著致命威脅。1804年1月,英國皇家海軍「約克」號(HMS York)戰艦在此觸礁沉沒,艦上491人無一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