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莊王朱瞻垍:生母被逼殉葬,自身懦弱怕事,墓園卻是一個寶藏

2020-12-18 樓哥看歷史

前言:2014年6月,在湖北省博物館「明梁莊王墓-鄭和時代的瑰寶」的展覽中,人們發現其中大量的文物上都鑲嵌了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等產自於東南亞的名貴寶石。經專家確認,均為當年鄭和下西洋之時所帶回的珠寶。

那麼能夠享用如此珍貴寶物的梁莊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他的一生又有怎麼樣的悲歡離合呢?

父皇賓天,生母被逼殉葬

梁王的外家背景梁莊王朱瞻垍,生於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6月17日,是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這裡要特別提一提朱瞻垍的生母郭氏,她是開國元勳武定侯郭英的孫女。靖難戰爭時期,郭英作為南軍主要將領,和朱瞻垍的祖父朱棣多次直接對抗。朱棣篡位成功之後,郭英雖然明面上沒有受到清算,但在他死後,明明有子有孫,武定侯的爵位卻長年空缺。為了挽回家族地位,郭家不惜把最出色的女兒送給皇太子做一個側室,以求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郭氏確實也不負所望,在永樂七年、九年和十四年,分別為太子生下第八子朱瞻塏、第九子本文主角朱瞻垍和第十子朱瞻埏。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徵途中駕崩,皇太子朱高熾登基之後,郭家果然迎來了復興的機會。

郭貴妃畫像

郭氏的三個兒子分別封滕王、梁王和衛王,郭氏本人進封貴妃,她的兄弟郭玹更是得以襲封已經空缺二十年的武定侯一爵。郭氏貴妃冊文節選:

諮爾郭氏,毓自勳閥,選嬪春宮。柔順靖恭,齊莊靜一。致恭夙夜,予有雞鳴儆戒之資。宜升褕翟之榮,以冠軒龍之貳。特封爾為貴妃。—《明仁宗實錄卷五》

對於當時14歲的少年梁王來說,母親寵冠後宮,自己又從小錦衣玉食、嬌生慣養,生活似乎完美地超出了界限。俗話說物極必反,僅僅一年之後,朱高熾便龍馭上賓,而少年梁王將接連遭遇人生中兩場慘劇。

生母殉葬,兄長早逝仁宗駕崩之後,其後宮妃嬪之中只是選擇了五位妃子,並沒有像他祖父朱元璋和父親朱棣那樣全部殉葬。對於郭貴妃來說,她既是勳貴之女,又是三位親王的生母,無論如何不該輪到她來殉葬。比如英國公張輔的女兒張敬妃就沒有殉葬。

可是仁宗死後,後宮是皇后張氏當家,於是乎我們看到在最終五人名單中,偏偏就有郭貴妃。郭貴妃之死的幕後黑手,一直被認為就是張皇后,在萬曆四十六年舉人沈德符所著的《萬曆野獲編》之中,就隱晦地點出主謀實乃中宮。

況貴妃所出,有滕懷王、梁莊王、衛恭王三朱邸,在例不當殉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是時六宮止以貴妃為極貴,下中宮一等。—《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

張皇后畫像

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7月2日,已經登基的新皇帝朱瞻基賜郭貴妃諡號為恭肅。而對於梁王來說,噩夢並沒有結束。一個月後,他的同胞兄長滕王朱瞻塏不幸去世,年僅17歲。滕王之死,究竟是否因為傷心過度,已經無從知曉。但短短兩三個月內時間內,母親和大哥相繼離世,梁王看向嫡母張氏的目光中,充滿了無盡的恐懼。

謹慎小心,慘遭下人欺侮

就藩安陸《明史》中有一句話,讓人以為宣宗朱瞻基因郭貴妃之死,給予了梁王特別的優待,原文是這樣的:

宣德初,詔鄭、越、襄、荊、淮五王歲給鈔五萬貫,惟梁倍之。《明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七》

這段話體現了《明史》作者高超的說話藝術,因為你不能說他錯,但又不全對。實際上仔細查《明實錄》可以發現,在宣德二年的時候,梁王和其他幾位親王的賜鈔是一樣的,都是五萬貫。但是在宣德四年諸王就藩之前,其他諸王的賜鈔還是五萬貫,唯獨梁王增加到了十萬貫。

當時同一批就藩的親王分別是鄭王、襄王、荊王、淮王和梁王,其中其他四位親王的王府都由所在衛所州治改建,只有梁王的封國湖廣安陸,有郢靖王所留下的郢王府。

梁王府遺址

郢靖王朱棟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梁王朱瞻垍的叔祖,王妃郭氏是梁王生母郭貴妃的姑母。朱棟去世於15年前的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王妃雖然殉葬,但是其三個女兒卻一直居住在安陸王府之中。現在宣宗為了弟弟就藩,特地讓郢靖王宮眷移居南京舊內。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8月3日,梁王朱瞻垍正式之國安陸。作為人走茶涼的延續,郢府故莊宅田園及安陸護衛官軍所遺房屋、田土被宣宗一股腦全賞賜給了弟弟。

謹慎圖存母親和兄長之死,顯然給梁王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別的親王在封國往往肆無忌憚,甚至凌辱當地官員,比如鄭王在鳳翔府就曾經公然逼走鳳翔府知府韓福。但是梁王在封國的生活,怎一個悽涼了得。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月,梁王府承奉孔勤被宣宗特旨械送赴京。承奉司是王府內管理的本府宦官的機構,掌事宦官稱承奉,秩正六品。孔勤作為梁王府的承奉,竟然膽大包天到敢於出口辱罵、追打親王,甚至逼得梁王要拔刀自殺的地步。而在孔勤被抓之後,梁王竟然還被其同黨脅迫上奏請免其罪。

丁亥命梁王瞻垍械承奉孔勤送京。勤狠傲,屢侮慢王,至出詈語。又嘗踢王所坐胡床僕地,迫逐王入臥內。王不能堪,欲拔刀自殺,左右救止之。事聞,上大怒,遣人執勤罪之,王奏乞宥其愚戇。上諭行在兵部臣曰:梁王,朕親弟。為下人侮辱,理應罪之。而王反為救解,此必同類小人迫脅王為此奏。遂遣敕戒王勿聽群小之言,朝廷自有處置。—《明宣宗實錄卷七十五》

明朝對於宗室的管理相對是比較寬鬆,只要不涉及到謀反,其他甚至殺個把人都不算什麼大事。如果孔勤落在鄭王手上,估計早就被亂棍打死,而朝廷也不會對親王有什麼大的懲戒。可見梁王是真的如驚弓之鳥一般,一點不敢惹事。

明宣宗劇照

由於梁王的性格,雖然孔勤被抓,但新的承奉阮劉一樣膽大妄為。正統二年,郢靖王守墳內使王順赴京伸冤,稱阮劉令人於墳園內掘去牡丹花一株。又抬去獸頭、飛仙、海馬等物,又伐木植。按照明朝的律令,不要說親王,就是老百姓墳園的樹木都不可以砍伐。而阮劉不但如此胡作非為,還脅迫梁王上書朝廷,稱不肯配合的王順侮慢親王。真相大白之後,明英宗不得不寫信告誡梁王,讓其將阮劉等人治罪。

壬戌書復梁王瞻垍曰:朕惟祖宗律令,伐他人墳內樹木者皆有罪。況郢靖王為國至親,墳園之物豈可毀傷?阮劉等皆不可恕,叔可自行究治,庶警其餘,惟叔亮之。—《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五》

正是因為如此的懦弱,又如此的孤獨,梁王才會在見到五哥襄王朱瞻墡的時候痛哭失聲,大為失態。襄王原本的封國是長沙,正統元年遷襄陽。在遷居途中路經安陸,兄弟二人相隔6年之後匆匆見了一面。

襄王瞻墡自長沙徙襄陽,道安陸,與瞻垍留連不忍去。瀕別,瞻垍慟曰:「兄弟不復更相見,奈何!」左右皆泣下。—《明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七》

梁莊王墓出土文物

梁王身後事

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二十四日,梁王朱瞻垍去世,享年30歲。此時的皇帝已經換成了他的侄子英宗朱祁鎮,皇帝在收到訃報之後輟視朝三日,賜諡曰莊。對於梁王的一生,史書給出了這樣的評價:資度英偉,好學不倦

和他在封國的前任郢靖王遭遇相仿,梁莊王也是無子只有女兒。但是和郢靖王郭氏的遭遇不同,並無子嗣的梁莊王繼妃魏氏卻沒有被要求殉葬。說句題外話,明明有子女,為何郭家的女兒命運就如此悲慘?

梁莊王的原配是宣德二年冊封的紀氏,但她在婚後不到一年便不幸去世。繼妃魏氏是襄陽縣民魏亨的女兒,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才被冊為梁王妃。宣宗號稱疼愛弟弟,如何事隔五年之後才想起來重新為弟弟安排一門親事?

梁莊王墓出土金錠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四月,梁王去世十年後,魏氏去世。朝廷隨即封梁莊王兩個女兒的生母張氏為梁莊王夫人,賜誥命以章府事。景泰三年,朱瞻垍長女被封為新寧郡主,次女封為寧遠郡主。

郢、梁二王香火田地四百四十九頃,先由襄王府帶管,在明世宗之父興王朱祐杬就藩安陸之後,又交由興府帶管。

梁莊王墓位於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2001年的時候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荊門市和鍾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參與一同發掘。共出土隨葬物品5300餘件,其豐富與精美程度僅次於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出土文物中一件金鑲寶石帽頂上所鑲嵌的一顆橄欖形無色藍寶石,重約200克拉,是目前發現最大的藍寶石。

金鑲寶石白玉鏤空雲龍冠頂

結語:梁莊王的前半生,是快樂幸福和無憂無慮的。但以洪熙元年為界,所有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母的慘死給朱瞻垍心中留下的陰影,對他日後的生活產生了極其負面的影響。

在筆者所了解的明代親王中,活得像梁莊王如此窩囊,可謂百無其一。郭貴妃之死,恐怕不僅僅是誠孝昭皇后張氏的嫉妒心,也有朝廷對武定侯家族的提防心吧。同時郭貴妃的三個兒子居然全都無子早逝,也可算得上是一個「巧合」。

相關焦點

  • 梁莊王朱瞻垍,一個被「流放」在荊襄之地的孤獨的王爺
    目前來看,最出名的明代親王墓當屬梁莊王墓莫屬。梁莊王墓,是梁莊王朱瞻垍與王妃魏氏的合葬墓,位於今湖北省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二組。要說這所墓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那就是這所墓葬是中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等級最高的一次,隨葬物品的豐富與精美僅次於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為什麼說這所墓僅次於定陵呢?
  • 朱高熾死後有五名妃嬪殉葬,一名妃子生了三個兒子,仍被殉葬
    朱高熾死後,按照當時明朝的規定,後宮妃嬪要殉葬,最終,從妃嬪中選了五人給朱高熾殉葬,這五人分別是:貴妃郭氏、順妃譚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和充妃黃氏。讓活人殉葬是非常殘忍的,是喪失人性的,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是毫無疑問的,註定要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 明朝皇帝朱高熾死時殉葬並沒有被終止,為什麼張皇后沒有殉葬呢?
    首先,自商周開啟殉葬制度以來,就沒有讓嫡妻殉葬一說,單單是皇后這個身份,張皇后就不可能被殉葬。皇后是誰?皇帝是一國之主,皇后則是一國之母,是天下臣民的母親,是後宮的掌控者,負責管理後宮,理論上皇帝的所有妃嬪、後宮的宮女、女官等,天下的女子,都是她的臣屬。
  • 《萬箭穿心》:嫁人不嫁馬學武,懦弱怕事不負責
    婚姻的失敗不是一個人的錯,與李寶莉的性格強勢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馬學武的膽小懦弱。妻子平時說話衝,不給他面子,他從來沒有勇氣當面溝通,只是陰著臉不高興的樣子。他為什麼不敢指責妻子的無禮呢?馬學武的懦弱令他除了沉默之外,別無它法,他不敢維護母親和抗議妻子。一紙下崗通知和得知李寶莉報警的消息,壓垮了內心脆弱的他,他選擇跳江自殺結束了生命。他給母親和兒子留下遺書,卻沒有給李寶莉留下一個字,他繼續用這種無聲的冷暴力報復著真心愛他的妻子,宣洩著自己最後的憤怒。
  • 明十六帝之朱高熾:以「仁」著稱,為何讓育有三子的郭貴妃殉葬
    在這五名殉葬的后妃中,有一位比較特殊,她就是貴妃郭氏。之所以說她特殊,是因為她是唯一一個既為朱高熾生有皇子,而且又是功勳之後,卻被殉葬的后妃。郭貴妃為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八子朱瞻凱、九子朱瞻垍、十子朱瞻埏,她還是大明開國名將郭英的孫女。其它沒有被殉葬的后妃要麼是為朱高熾生有子嗣,要麼是功勳之後,比如敬妃張氏,她雖然沒有子嗣,但因為她是英國公張輔的女兒,特恩免於殉葬。
  • 明朝皇帝朱高熾死時殉葬並沒有被終止,為什麼皇后沒有殉葬呢?
    人殉制度可以說是人類歷史文明的一大惡習,其在夏商周時期就形成一種制度,當時的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在是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當時的貴族為了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繼續享受生前的榮耀採用人殉。明朝朱元璋只所以開啟殉葬之路實際上還是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總結之前王朝走向陌路的原因,知道其中因為外戚專權和後宮參政造成了一個王朝搖搖欲墜之事不在少數,讓百姓飽受戰亂之苦,也看到唐朝的李世民因為沒有讓武則天殉葬而造成了武則天成為一代女皇。
  • 她十二歲嫁給努爾哈赤三十七歲被逼殉葬,而她的三個兒子個個了得
    但努爾哈赤死後的亂局,就不是阿巴亥一個女人可以左右的了。努爾哈赤屍骨未寒,其35歲的八兒子皇太極就抓住時機,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後宮,向阿巴亥傳達所謂「帝遺言」,強迫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 阿巴亥當時37歲,正值生命旺年。她的三個兒子,大的阿濟格22歲已經成年;兩個小兒子多爾袞只有15歲、多鐸13歲。
  • 揭秘:古代殘酷的殉葬制度被朱元璋採用,殘忍殺死妃子為自己殉葬
    秦始皇駕崩以後,秦二世胡亥把後宮中沒有子嗣的嬪妃全部給秦始皇陪葬,因而殉葬人數非常的多。秦始皇陵至今沒有發掘,因而具體殉葬者有多少不得而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秦始皇陵建造了三十多年,徵調了幾十萬百姓,其中一萬多名工匠被殺死在秦始皇陵之中。秦朝滅亡以後,人殉實際上被廢除了。漢代的法律是明令禁止人殉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漢建國初期,人口特別少,因而鼓勵生育,廢除人殉。
  • 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代宗朱祁鈺,死於殉葬制度的嬪妃究竟有多少人
    殉葬制度是我國古代奴隸社會最殘酷的制度之一,殉葬制度主要是一些達官顯貴,帝王將相死後用活人陪葬,有的是活埋,有的是被殺或者自殺後一同埋進墓葬,極其殘忍。活人殉葬在秦始皇時期,到達巔峰,秦始皇陵殉葬人數至今無法估量。殉葬制度最早興起於周朝,最晚結束在清朝康熙年間。
  • 清朝為皇帝殉葬的三位妃子,其中兩位是被逼的,最後一位最慘
    古代最慘烈的葬禮方式是將無辜的活人殉葬為死人,古代封建王朝有將雨水供奉為死去的皇帝的壞習慣。最後封建王朝清朝初期,仍有后妃為皇帝殉葬的現象。直到康熙登基,這個壞習慣才完全廢除。據史料記載,康熙登基之前,仍有三人分別殉葬努爾哈赤和順治殉葬。下面逐一介紹。
  • 雍正帝為何與生母孝恭仁皇后感情淡薄,雍正弒母的傳聞是否屬實?
    更有甚者,因為雍正與生母孝恭仁皇后有隔閡,而孝恭仁皇后在雍正登基僅半年後就去世了,提出了雍正喪心病狂逼死親生母親的說法。這種說法是否可信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下雍正母子不和的癥結在哪裡?胤禛與養母佟佳氏關係親近,可與生母烏雅氏就很疏離了,胤禛養在佟佳氏膝下,就不算烏雅氏的孩子了,不能經常見面,孩子嘛跟在誰身邊就跟誰親,這是天性;再者烏雅氏後來也晉封為德妃,又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在老十四之前烏雅氏生育多次,可都早夭,唯有胤禛存活還養在了別人膝下,所以對這個能親自撫養的老么,烏雅氏倍加珍惜,真真的心頭肉。
  • 薄命紅顏:14歲入宮,20天後被迫殉葬,一首《絕命詩》催人淚下!
    比如,皇帝死後,被迫殉葬,這就是令人恐怖的「人殉」——這種以生命為代價的榮華富貴,你還敢要麼?所謂「人殉」,指的是用活人為死去的氏族首領、家長、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親、近臣、近侍以及戰爭中的俘虜等。它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盛行於奴隸制時代,漢初還較流行,比較著名的有漢武帝劉徹的鉤弋夫人之殉。
  • 《如意芳霏》傅容兩次被殉葬,1次是為肅王陪葬,1次是給他們陪葬
    好了言歸正傳,在劇中,傅容兩次被殉葬,傅容預見自己被殉葬的場景也應驗了,然而傅容二次被殉葬,一次是為肅王陪葬,一次是為了別人陪葬。
  • 身為皇后,卻遭皇太極等人脅迫殉葬,努爾哈赤的遺言是真的嗎?
    揭秘清朝首位皇后身死之謎》中,敘述了努爾哈赤在死後16個小時,作為大妃(皇后)的阿巴亥即被逼迫殉葬。那麼,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濟爾哈朗等諸王貝勒,為何要迫不及待地逼令阿巴亥自殺殉葬呢?我們這篇文章著重探討一下阿巴亥被逼死的原因。
  • 《大明風華》中,仁義厚道的朱高熾,為何死後卻用5位妃子殉葬?
    畢竟一群狠人裡,出了這麼一位「懦弱」的太子,自然就顯得別致,有看頭,且還能做戲——因此,才有了「朱家五活寶」之稱。也由此顯出了朱高熾的仁義和厚道。比如,朱高熾救幼小的胡善祥,及後來他推動赦免靖難遺孤,反對朱棣窮兵黷武,以天下百姓為念,及至稱帝後「仁者無敵」給朱高煦挖了大坑,這才有了朱瞻基,輕鬆剿滅漢王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