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王昌林: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符合國情富有效率具有明顯...

2021-01-07 長安街讀書會

王昌林:中國政治經濟制度符合國情富有效率具有明顯優越性

財經縱橫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並善於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又以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複製西方國家現代化模式的國家並不成功,甚至適得其反。這充分證明,中國政治經濟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是富有效率的,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政治制度具有優越性

與西方資產階級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不同,中國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主要特點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各民主黨派不是在野黨和反對黨,而是同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和參政黨等,這是人類歷史上重大政治制度創新。

正如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當時生產力發展掃清了障礙一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是中國經濟巨變的根本原因,其優越性主要表現在:既保證有廣泛民主參與,又有高效決策,有利於激發發展活力並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與西方國家存在的人走政息、決策短視、黨派相互攻擊甚至拆臺等現象存在明顯反差。特別是在應對風險挑戰甚至危機方面,這一制度具有明顯優勢。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社會主義本質的最重要核心力量。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形成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勇向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具有優越性

在總結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基礎上,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借鑑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創造性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提出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等觀點。這一體制既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公有制理論,又衝破了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所有制教條,走出了公有制和私有制水火不相容的思想樊籬,從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把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明確提出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經濟發展。

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既充分利用了市場經濟的長項,又避免了「市場失靈」和市場經濟存在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問題。既充分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作用,貫徹國家意志,有效發揮政府作用,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同時又充分發揮和調動民營經濟、外資經濟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優勢。與此同時,我們堅持土地、能源等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中國有力推動城鎮化、工業化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必要條件。事實證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發展完善,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並用,與西方經濟體單一的「看不見的手」相比,更為有效。

各方面體制機制具有優越性

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等前提下,我們黨大力推進各方面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寶貴經驗。

在分配製度方面,我們黨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沒有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那樣搞「福利社會」,既繼承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按勞分配的思想,又與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庸俗社會主義學者三位一體的要素分配理論存在本質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動員和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與西方國家發展觀具有本質區別。實踐證明,這種分配製度與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是適應的,它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的激勵功能,有效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效率的提高,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在宏觀調控方面,不同於西方經濟學主要強調熨平波動的宏觀調控理論,我國宏觀調控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既著眼當前又兼顧長遠,既追求合理速度又注重提升經濟質量效益,既重視需求調控,又重視供給調控,明確提出要在堅持適度擴大內需的同時,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市場供求關係,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高經濟潛在增長水平。在具體調控手段上,創新性提出實行區間調控,加強定向調控,不斷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預見性。

在對外開放方面,與西方國家的發展過程伴隨著殖民掠奪、侵略戰爭等不同,中國堅定不移走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道路,把構建和平穩定、互利共贏的國際環境作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順利推進、取得成功的必要外部條件,明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以此作為我們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時代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向合理、公平方向發展的理性選擇。這種開放發展理念得到世界普遍認同。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我們黨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生態文明頂層設計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優先任務,通過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制度機制創新。這是對傳統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發展模式的重大創新。此外,在科技創新、區域發展、共享發展等方面也有許多重大體制機制創新。

實踐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寶貴經驗,借鑑人類社會發展優秀成果,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體系,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旺盛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制度仍處在形成和完善之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中國經濟發展實踐,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深化改革開放,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王昌林: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央視頻、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褚夢真;初審:程子茜;覆審:李雨凡

相關焦點

  • 「財經縱橫」王昌林: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
    王昌林: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財經縱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要看到,國內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
  • 更好發揮我國政治制度優勢(思想縱橫)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穩字當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關鍵要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形勢作出了科學判斷,並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了精準部署。如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如何做好明年各項重點工作?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 王昌林談明年經濟工作:依靠深化改革激活蟄伏發展潛能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堅定信心辯證看待經濟形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首先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王昌林認為,中國經濟有基礎、有優勢、有支撐、有機遇、有潛力,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 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破產制度
    破產法的修改也不應僅是外來制度的簡單嫁接、雜糅和拼裝,而應是對中國實踐具有解釋力的法律體系和制度體系。換言之,企業破產法的修改應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情現實,立足中國司法實踐、回應中國現實需求、契合中國社會文化、展現中國時代風貌,具有濃厚中國元素。
  • 政協委員張興贏建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
    (兩會訪談)政協委員張興贏建議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夏賓)從1980年的249次增加到2018年的848次,全球自然災害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他指出,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影響顯著區之一,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對糧食生產安全、水資源、生態、能源、經濟發展等構成嚴峻挑戰。人類面臨抵禦自然災害的壓力呈井噴式增加,因此防範氣候巨災及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刻不容緩。
  • 近代中國錯綜複雜的中國國情
    但是,盛極必衰,縱橫世界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在近代遭到了無情地踐踏。鴉片戰爭的開始,也就是1840年,中國黑暗的錯綜複雜的中國國情開始了。鴉片戰爭後,由於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加上晚清政府的無能,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就可以用九個字來形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王昌林:力促經濟均衡恢復 鞏固經濟發展成效
    來源:經濟日報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恢復增長態勢,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回升,部分領域明顯好於預期。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經濟向好態勢能否延續?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經濟發展正在實現三個有效轉換記者:8月份,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回升,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最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
    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是規範和體現我國政治生活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我國政治發展方向的基本制度,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這是因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最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權組織形式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形式,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途徑。第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是由這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
  • 持續探索符合國情的退市制度
    目前,A股退市的上市公司總共才100多家,退市率太低;退市制度執行仍顯得過寬;一些地方和企業等「談退色變」。在實施新《證券法》之際,應加大退市制度改革,持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退市制度。首先,在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下,需與時俱進健全退市機制。
  • 王昌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面臨重重挑戰
    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趙竹青)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究竟哪些體制機制制約了創新?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王昌林研究員今天下午在第九期「智慧財產權戰略大講堂」上做了題為《創新與挑戰》的報告,從政策、市場以及科研體制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制約我國創新能力的原因。
  • ...構建新發展格局——訪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題:「內外兼修」構建新發展格局——訪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新華社記者姜琳、劉紅霞新發展格局正在成為各界高度關注的「熱詞」。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具備哪些優勢?還存在哪些梗阻?下一步應從何處著力?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
    而分析一種制度的效能,也應該考慮到其歷史文化因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形成,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歷史文化因素相結合的結果。在決策效率上,中國與西方存在的制度差異,也有文化因素的影子。東西方文化差異迥然,就對政治制度的影響而言,最突出的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西方文化的外向性和東方文化的內斂性。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擘畫了中國未來發展藍圖,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堅持新發展理念,對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乃至更長時期目標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王昌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新機遇和新矛盾新挑戰提出來的。
  • 人民日報:我們的制度具有無窮力量
    「中國之治」是我國制度優勢的最佳證明,也是我們堅定製度自信的現實根基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這句話理論內涵極其深刻,對於我們增強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是否符合國情」,這是最具根本意義的條件和標準。
  • 「百位專家談中國制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偉大創造
    編者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系統總結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今天(8日)推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偉大創造》,解讀專家: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學會原會長宋林飛。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雲南面臨重大歷史機遇
    王昌林:歷史經驗表明,在每次大的變局中,總有一些欠發達地區抓住機遇,實現後來居上、跨越發展。當前,雲南就面臨十分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應重點抓好三件大事:一是要抓住以5G、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的機遇,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清潔化改造,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跨越發展;二是要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重構的機遇,立足中國強大的國內市場,充分發揮雲南的資源、區位等優勢,切實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文章,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 「學思平治」連慶鋒: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既是新時代國有...
    「學思平治」連慶鋒: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既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更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 2020-12-1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理念,更是一種具有強大效能的政治經濟秩序
    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理念,更是一種具有強大效能的政治經濟秩序——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圖/張楊專家簡介: 鄢一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
  • 切實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的四維向度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闡述中國制度的優勢,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位度」。如何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這需要從多個維度展開思考並深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