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處於古泗水之陽而得名,由於有「夭桃千頃、翠柳萬行」之美景,元明清時稱桃源縣。民國三年因與國民黨元老宋教仁老家的湖南桃源縣同名而復改稱泗陽。
泗陽地處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的節點,氣候四季分明,南北農作物大部分可以生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泗陽人的性格不僅有北方的豪爽大氣,也有南方的細膩溫情。飲食文化上屬於淮揚菜系,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很多來此的人都對泗陽的美食流連忘返,在饕餮美味的同時,能夠品享舌尖上的古韻,沐浴泗陽人的溫潤與豪情。
作為泗陽第一菜,膘雞當仁不讓。
相傳乾隆皇帝沿京杭大運河下江南的時候途徑泗陽,整天山珍海味吃的膩歪,縣令就召集當地廚師下達政治任務,必須做出一道既讓龍顏大悅又保證龍體營養的菜,否則提頭來見。
廚師們苦思冥想不得要領,最後一個姓李的光棍廚師想,自己是一人吃飯全家飽,做好了有賞,做壞了大不了一人被殺,還能保全他人。
他就把上好的雞脯肉砧成肉糊,用鹽、蔥、姜、胡椒粉等佐料攪拌均勻,攤在百葉上約一寸厚。再用山藥糊、雞蛋清、蔥白、澱粉等攪拌均勻後攤在其上,厚約半寸。然後放入蒸籠,蒸熟後,用刀切成肥膘肉大小的塊狀碼在碗裡,用調好的熱高湯澆在菜上,灑些蔥花、香菜。
菜一上桌,肉香撲鼻,乾隆皇帝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嬌嫩爽口。頓時龍顏大悅宣廚師上來,問及菜名,廚師說是雞肉做的沒有名,乾隆皇帝也不客氣,隨口道雞肉做的像肥膘,就叫膘雞吧。真乃桃源第一菜呀!
膘雞最初作為大戶人家紅白喜事的第一菜上桌,後來才在平常人家逢年過節的時候普及。
到泗陽不吃膘雞等於沒到泗陽,它可是上過中央電視臺《天天美食》欄目呦。
新袁是泗陽的東南重鎮,乃新集、袁集的合稱,清初稱仁和集。
說起新袁羊肉,它也跟乾隆皇帝有關。
乾隆皇帝一年夏天微服私訪到了仁和集,但見河灘上青草菲菲,不時有潔白的羊群經過。來到仁和集一家袁姓飯店,雖然是炎炎夏日,但店裡很多桌都上了羊肉。習慣冬天吃羊肉的乾隆皇帝甚是好奇,便讓和珅點了一盤燒羊肉。
嘗了幾口,頓感肉酥香嫩、鮮美而無羶味。隨口一句:此乃人間美食,仁和羊肉甲天下也。
店家也是也是妙人,看出這幾個客官不是俗人,立馬奉上紙筆請賜墨寶,並把乾隆皇帝的「仁和羊肉甲天下」幾字裝裱上牆。
自那以後,新袁羊肉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名揚天下。
新袁羊肉之所以讓人食而不忘,一則是原料來自當地河灘飼養的小山羊,肉質細膩;二則烹製方法獨特,四季皆宜,沒有羶味。
穿城是泗陽西北的一個古鎮,隋末瓦崗寨起義大將程咬金識破隋將王世充空城計,穿土城而過,這座土城被稱之為穿城。這個名字一直流傳至今。
當時瓦崗寨義軍駐紮在穿城一帶,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得百姓愛戴。大戰在即,百姓向程咬金提議送每人一塊餅作乾糧。
粗心的程咬金認為一塊餅也無所謂,結果每個將士都拿到一塊厚有四五寸,重有七八斤,內裡透熟,外皮不焦,暄透透、筋拽拽、甜津津、香噴噴的大餅,從此這穿城大餅也就流傳下來。
穿城大餅的獨到之處在於餅大而厚,外香內甜,宜熱、宜冷、宜煮。能烙出如此大餅,跟烙制方法有很大關係。烙制大餅用的是圓底鐵鍋,烙的火必須用麥草文火,一塊餅從入鍋到烙熟要一個多小時。
烙餅人必須有耐心才能餅熟而不焦。
高渡是泗陽靠洪澤湖的一個小鎮,因早年高姓大戶在湖邊有渡口而稱高家渡,後來叫做高渡。
洪澤湖盛產魚蝦蟹鱉,來高渡做客,飯桌上「一青二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青蝦、白魚、銀魚,寓意高渡人為人處世一清二白。
來到漁船上,熱心的漁民會帶我們向湖中央出發,隨便撒幾網拖上來,但見鯿鱅鯉鯽活蹦亂跳,龍蝦螃蟹四處攀爬。
不出一個小時,一桌豐盛的湖水煮湖魚就出鍋了。
坐在船頭,只見紅燒鯉魚、清蒸白魚、銀魚蒸蛋、清燉甲魚、爆炒魚片、鰱魚粉絲、紅燒泥鰍等盤盤碗碗陸續端來,配上時鮮的蓮藕梗、菱角仁下酒,清風徐徐,坐看風起雲湧,笑談風花雪月。
等到蒜蓉龍蝦、十三香龍蝦以及清蒸螃蟹一到,個個失去矜持,雙手齊抓,左右開弓,直吃得滿嘴黃油、滿面春風。
血色晚霞飄落湖面,一輪新月掛上柳梢,秋風掠過金色蘆蕩,驚起成群水鳥,撲楞楞地飛向天邊,消失在薄暮中,驀然間,仿佛置身天上人間.
泗陽美味還有很多,一起來泗陽探尋吧!
文稿:陳泉宇;配音:李蕊菊;音頻製作:瑪麗
(來源:泗陽政務)
您看完本文用了 分 秒,分享則只需1秒喲~(≧▽≦)/~
關注多彩泗陽,收看泗陽最新資訊、微視頻
您的關注、點讚、分享到朋友圈、收藏對我們很重要
本期編輯:印蕾
廣告服務熱線4006-0527-85 1385282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