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共有30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馬來西亞的三大種族分別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除了三大種族以外,馬來西亞的人口也由峇峇娘惹族群(Baba Nyonya)和其他非馬來土著群體所組成,我們稱之為「土著」(馬來語是「Bumiputera」)。較為人知的土著(部落)有馬來西亞人所熟悉的 — 達雅族(Dayak)、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伊班族(Iban)、巴瑤族(Bajau)等和主要生活在東馬——沙巴州和砂勞越州的原住民(Orang Asli)。
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圖源:Quora)
馬來人佔馬來西亞的總人口比例的50.1%,是馬來西亞最大的種族群體。而馬來西亞的官方宗教是伊斯蘭教,馬來人和部分印度人都信奉伊斯蘭教。馬來西亞的憲法規定,除了穆斯林以外的種族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可以信奉一些主要的宗教,包括佛教、印度教、錫克教和基督教。
沙巴水上清真寺(圖源:Hotel in the donut)
由於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遺產,許多宗教節日也被定為法定公共節假日,不分種族和信仰,全國上下一起慶祝。
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圖源:Tourism Malaysia)
在這片文化豐富、有著不同種族和宗教背景的土地上,有著許多有趣的慶祝活動。大多數的宗教和文化節日都不像聖誕節那樣有固定日期,因為它們是根據不同的日曆,如:陰曆或伊斯蘭日曆,所以,每年的節日的日期都不一樣。
今天,小編列出了一些馬來西亞主要的節日,以後有機會的話可以試著去見證與參與其中!
(圖源:Trip Savvy)
Hari Raya Aidil Fitri(開齋節)
Hari Raya Aidil Fitri(開齋節)是馬來西亞各地穆斯林在一個月的齋月(Ramadhan)後的重要節日。它表示著齋月的結束,而對於每一個穆斯林來說齋月是禁慾和禁食的神聖月份。
(圖源:Blog Traveloka)
這時候,在大城市工作的穆斯林都會返回家鄉和家人共同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並參加在清真寺舉行的特別祈禱。開齋節的慶祝活動包括宴請和上門拜訪,以及請求家人和朋友的寬恕。
(圖源:NST)
馬來人有一個獨特的傳統——「Open House」(開放門戶),熱情地展示了馬來人好客之道。他們會準備各式各樣的傳統馬來美食和甜點,和每一個客人共同慶祝這重要的節日。
(圖源:Big Onion Caterer)
Chinese New Year(農曆新年/ 春節)
春節是中國以及全世界的華人社區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春節一般從農曆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
(圖源:Travel Triangle)
春節以除夕和年初一為高潮,慶祝活動從除夕夜的團圓飯開始,這時候遠在他鄉的遊子們都會紛紛回鄉與家人團聚。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龍舞獅、祈福、撈生、賞花燈等等。
(圖源:Zenrooms)
大年初一,人們一般會待在家中迎接親朋好友的拜年,主人則會準備豐盛的飯菜來招待客人。初二以後才會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在互相拜年時,一般都會帶一些禮品,如:柑、肉乾、賀餅、禮籃等等。大人們也會給自己的孩子和親戚的孩子們發紅包(壓歲錢)表示祝福。
(圖源:blog liebherr)
農曆新年也是安撫神靈和供奉神靈的時候,在這喜慶的日子裡,中國家庭不允許任何成員打掃房子,這是因為他們相信在新年裡掃地會把家裡的好運掃走。
(圖源:Religion News)
每到新春期間,馬來西亞各大寺廟都會張燈結彩,掛起紅彤彤的燈籠,節慶氣氛非常濃厚。在春節這一天大家都會身穿紅色的衣裳,因為紅色象徵著幸運和繁榮。
吉隆坡商場的春節裝飾(圖源:Funntaste)
Deepavali(屠妖節)
屠妖節(淡米爾語稱為「Deepavali」,印地語稱為「Diwali」,又稱為「萬燈節」或「光明節」)是印度教徒慶祝正義戰勝邪惡的日子,是馬來西亞主要民族文化節慶之一。
(圖源:Travel Triangle)
在屠妖節這一天可以見到當地的印度教徒用彩色粉筆在地上畫出不同的彩畫絢麗的圖案,然後撒上彩色的大米,繪畫出被稱之為「Kolam」的圖案,象徵著屠妖節的祝福、歡樂和光明。
(圖源:Asia Web Direct)
在屠妖節的黎明時分,在前往寺廟進行祈禱的和節慶儀式之前,印度教徒會先進行象徵清潔身體和靈魂的膏油浴儀式。在這一整天內,他們通常會在自己家中舉行開放日,迎接親戚朋友和鄰居的到訪,家裡會準備許多好吃的印度食物盛情招待客人。
(圖源:Indian Education)
Tadau Kaamatan Harvest Festival(卡達山杜順族豐收節)
五月豐收節——Tadau Kaamatan,是馬來西亞沙巴州原住民卡達山杜順族(Kadazan-Dusun)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慶,相當於華人的春節。一進入5月份,人們就開始慶祝,從5月1日開始,整整慶祝一個月,而30和31號是節日的高潮。
(圖源:Says)
每年的豐收節,卡達山杜順族都會致敬」稻米之神班巴贊(Bambaazon)「。人們會祭拜稻神和天地,追溯神話,紀念先人;感謝上天過去一年的眷顧,並期許更豐盛的來年。
(圖源:Sablix)
來自沙巴州各地的米農會放下他們的工具,共聚一堂慶祝這個節日。卡達山杜順族文化組織在其位於Hongkod Koisaan的總部舉辦慶祝活動,選美,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團體會表演民族舞蹈,展示傳統體育項目,如摔跤、吹管射擊、彈射比賽等。
(圖源:Blog Traveloka)
Sarawak Gawai Festival(達雅豐收節)
砂勞越州的達雅族(Dayak)會在每年的6月份慶祝達雅豐收節(Sarawak Gawai Festival),砂勞越政府將6月1日和2日定為豐收節。慶祝達雅豐收節的主要族群是伊班族(Iban)和比達友族(Bidayuh),對於他們來說,該節日即是一個宗教儀式,也是一個社交場合,意味著收割季節的結束(與沙巴州的豐收節相似)。
(圖源:Shutter Stock)
達雅豐收節是他們重大的節日,因此,大部分在城市裡工作的人都會趁著節日回家與家人共慶佳節。達雅節一個月,當地人會提前準備「Tuak」(當地的特色米酒),是一款深受當地人喜愛的自釀的米酒。
(圖源:NST)
節日裡達雅人會披上豔麗的圍巾,戴上高貴的羽冠,穿上威武的獸袍,佩起祖傳的寶刀,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長屋頓時沸騰起來,有盛宴、祭祀、歌舞演出,選美比賽、鬥雞比賽,慶祝活動多姿多彩。雖然該節日只有兩天法定假期,但與其相關的慶祝活動卻會延續兩個星期。
(圖源:Rove me)
Christmas(聖誕節)
聖誕節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節日,每一個國家慶祝聖誕節的方式都不一樣,而馬來西亞的基督徒則與家人和朋友一起慶祝這個節日。
(圖源:Malaysia Gazatte)
臨近聖誕節,馬來西亞的各大商場為迎接佳節來臨,都紛紛開始布置商場,換上浪漫璀璨的聖誕節裝飾。商場上的聖誕老人,聖誕樹,小麋鹿等的裝飾,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聖誕氣息。而酒店和餐廳都會在平安夜或聖誕節當天推出豐盛的聖誕節套餐、蛋糕以吸引消費者。
(圖源:Blog Traveloka)
Hari Raya Haji(哈芝節)
哈芝節(Hari Raya Haji),「哈芝」一詞源自馬來語「Haji」的音譯,有朝聖的意思,又稱「宰牲節」或「古爾邦節」。實際上哈芝節是穆斯林最重要的宗教慶祝節日,對許多穆斯林而言,到麥加朝聖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旅途,而哈芝節即是紀念此宗教活動並慶祝朝聖者的歸來。
這一天他們會用牛或山羊來進行獻祭、會在清真寺祈禱、問候朋友和家人,以及向窮人和有需要的人分發食物等宗教活動。
(圖源:Travel Triangle)
Vesak Day(衛塞節)
衛塞節(Vesak Day)是佛陀出生、成道覺悟、逝世的一天,而馬來西亞的佛教徒也會慶祝這一節日。衛塞節也被稱作佛誕、佛陀日或月圓日,是佛教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因為它紀念著佛陀一生裡最重大的三件事項,即佛陀生日、佛陀成道之日與佛陀涅槃之日。
(圖源:Travel Triangle)
衛塞節當天,許多佛教信徒都會前往馬來西亞佛教總會進行「浴佛」儀式。他們相信「浴佛」能夠清洗並淨化靈魂,信徒們也將蓮花燭點亮,並祈求佛陀的庇佑。馬來西亞的佛教徒也在這一天在吉隆坡大街上舉行花車遊行活動,其中一輛花車上會擺著一尊巨大的佛像,信徒們則捧著花簇與蠟燭,在花車旁側隨行。
(圖源:Astro Awani)
Thaipusam(大寶森節)
Thaipusam(大寶森節)是馬來西亞最豐富多彩的印度節日之一,它以盛大的慶典和表演來紀念穆盧幹主戰勝惡靈Soorapadam的勝利;也是虔誠的印度教徒贖罪、懺悔,實踐諾言、奉獻及感恩的時節。
(圖源:Expatgo)
這一天雪蘭莪州的黑風洞(Batu Caves),檳城的 Waterfall Temple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在節日前夕,參加儀式的印度教徒會通過齋戒、節食和保持自律來做準備。
(圖源:Expatgo)
在節日當天,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的信徒們聚集在寺廟向穆盧幹主致敬,包括那些背著枷鎖 「Kavadis」 (插在身上的金屬尖頭枷鎖) 的懺悔者,他們一路吟誦著禱文登上吉隆坡黑風洞的272級臺階,並且將其放在神明腳前懺悔求恕。
(圖源:Manvclock)
--End--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