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四川大學主辦,中國教育在線協辦的「川渝百所高中進川大——高中人才培養與高校人才選拔對接高峰論壇」在成都成功召開。
包括全國教育領域資深專家、川渝地區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百所重點高中校長在內的200餘名嘉賓參加了本次活動。
論壇現場
本次論壇旨在加強新高考背景下川渝重點高中與四川大學在人才培養及人才選拔方式上的有效銜接,對加強高校與中學交流與合作、探索新高考改革下招生與人才選拔機制具有重要借鑑意義。開幕式上,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致歡迎辭。隨後,圍繞論壇議題,各位受邀演講嘉賓作了精彩致辭與分享。
李言榮校長致歡迎辭
李言榮首先對四川大學的基本情況進行了全面介紹,詳細闡述了四川大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李校長指出,四川大學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學科最齊全、辦學規模最大的現代大學之一,始終肩負集思想之大成、育國家之棟梁、開學術之先河、促科技之進步、引社會之方向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學校一直致力於發展多學科優勢,開展了獨具特色的本科通識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可以在由院士、名師領銜的交叉創新班和跨學院、跨學科打造的交叉培養平臺上實現思維的匯聚碰撞、感受學科的交叉融合。除此之外,優質小班化教學、先進智慧教室、國際課程周以及「大川視界」海外訪學計劃等也是川大本科人才培養的特色。他希望以本次川渝中學校長論壇為契機,與與會校長們、專家們共同研討拔尖創新人才的對接貫通培養機制,共同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四川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昌宏致辭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四川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昌宏在致辭中表示,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是緊密相連、一體貫通的,而高中是基礎教育的最後一站,所以深化高中人才培養與高校人才選拔的對接尤為重要。因此本次論壇舉辦得很及時,且意義深遠,是共同推進新時代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務實行動,是探索新高考改革下高中人才培養和高校人才選拔機制的生動實踐,是高中與高校一體化培養人才的生動實踐,是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生動實踐。他表示,希望與會來賓能充分交流討論,啟發思辨,凝聚共識,為促進川渝地區基礎教育深度融合,推動兩地中學之間、中學與高校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開展跨省域合作注入更多新思想,新活力。
重慶市教育考試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勇華致辭
隨後,重慶市教育考試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勇華致辭。他表示,川渝是一家,巴山蜀水山水相連。當前,川渝兩地各行各業正在積極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把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川渝兩地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高校及中學雙向交流、良性合作,構建了成渝地區經濟圈教育招生考試協同發展合作機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川大學召開此次高峰論壇正當其時,為如何創新高中人才培養、高校人才選拔方式,尤其是兩者如何良性互動、有效銜接提供了推廣借鑑價值。張勇華院長認為,通過本次論壇的深入的交流和務實合作,川渝兩地的教育合作會更加緊密,良性互動會越來越多,最終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以及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做出川渝兩地教育人應有的貢獻。
四川省教育考試院院長劉敏做主題報告
「高考作為銜接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橋梁,承擔著為黨選才、為國選才的重要使命」。在主題報告環節,四川省教育考試院院長劉敏做了題為《高考的形勢與中學應對》的分享。他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區域經濟還是高校、考生都對高考有了新的期待,尤其是考生的需求已經從能上大學轉變為上好大學,對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需求更多。川渝兩地山水相依、歷史同脈、文化同源、人文相通,川渝地區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協同發展具有天然的基礎和優勢,機遇難得,使命崇高,責任重大。站在川渝融合發展的歷史潮頭,期待四川大學和川渝百所高中以本次論壇為契機,以改革展望為新期待,打造更高水平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邁向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成都七中黨委書記、校長易國棟做主題報告
作為首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成都七中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課程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等方面成果顯著。該校黨委書記、校長易國棟作為高中代表做題為《中國特色 世界一流——高品質學校建設的七中解讀和七中探索》的報告。易國棟校長談到,建設高品質學校是國家要求、國際共識,也是七中不懈的追求。而他認為,高品質的教育就是高品位、高效率、高質量和高體驗的融合,其目的是實現學校內涵特色發展,學校教育從有選擇的優秀到全面的優質;完全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還分享了學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做法和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目標。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做主題報告
「近年高考一系列政策調整的核心是維護公平正義。」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提到,針對本輪高考改革,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按照「時間服從質量、進度服從效果」的原則穩步推進。論壇上,他深入分析了近年新高考改革在選科模式、賦分方式等方面的積極變化,並分享了他在新高考改革中的一些思考。談到人才培養時,他表示強基計劃是高考改革以來,大學招生、選拔、培養模式迎來的又一重大變革,有利於培養國家急需的優秀基礎學科人才。
四川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四川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蘭利瓊做主題報告
在題為《辦最好本科 育一流英才》的報告分享環節,四川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四川大學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蘭利瓊從幾個方面介紹了四川大學本科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經驗。一是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全面實行「啟發式講授、互動式交流和探究式討論」的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真正「把頭抬起來、坐到前排來、提出問題來」。二是強化師資護航,引導教師教學方法改革和教師學業評價方式改革,引導教師愛教樂教善教。三是不斷創新模式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第四,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四川大學還出臺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行動計劃(18條)」,把「雙創」教育改革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
據悉,四川大學最新出臺的《四川大學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及配套的13個實施方案,凝聚全校智慧,描繪了四川大學本科教育下一步改革發展的目標和藍圖,即:「厚通識、寬視野、多交叉」,讓 「開放、包容、厚重、大氣」的文化特質成為每一個川大學子的人生底色,讓「追求卓越、志存高遠」成為每一個川大學子追求的人生境界!
主論壇環節結束後,參會的高中校長們還分組參觀了四川大學望江校區、華西校區和江安校區,共同領略百年川大的歷史沉澱、文化底蘊和學科實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入新時代以來,四川大學秉持開放、創新的精神,以本次川渝中學論壇為橋梁和紐帶,搭建高中高校交流思想、分享經驗的平臺。本次論壇針對川渝兩地高中人才培養與高校人才選拔銜接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深入研討,對新高考背景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