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走馬》是陳粒作詞並演唱的一首歌,燕池的編曲又讓這歌更飽和,使得歌曲清新靚麗,奠定了她演唱的曲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一開始聽我就覺得這歌蠻好聽的,身邊也有人說聽不太慣這歌,說陳粒的聲音是把王菲、張懸、莫文蔚、陳綺貞的音色都結合到自己的聲線了,但我覺得陳粒應該就是她自己,不是其他人的綜合體。
很多民謠歌手都如此,不被人們認可,可是當選秀歌手在臺上翻唱她們的歌曲時,卻又能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可真有點兒意思啊。
不過多想下便明白,其實也很簡單,只有當他們在臺上的時候,歌曲才有得到展現的機會。所以並不是沒有認可,只不過不為人所知。
太多的民謠給人無力感,然而民謠不都是苦的,可以找一些甜甜的來聽。
民謠也是清澈的安河橋水, 是靜謐的走馬觀花,是流逝的少年錦時。也是你。
這首歌名為《走馬》,但全詞沒有提及「走馬」二字 。大概表達一種失而復得的愛情很美好的樣子,讓人還有點兒羨慕這種走馬式的愛情,一個願意走,一個願意等。大概就是你走後,我做任何事都漫不經心,看所有人都是走馬觀花吧。
我所理解的走馬,就是走馬路吧,簡稱走馬,就像《邊城》裡那些民風淳樸地區的男子為得到女子的芳心,在山的那邊為她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走馬不是為了觀花,而是為了對岸的你
昨天晚上聽走馬聽到凌晨兩三點,細品之下,原來歌詞不只是歌詞而已。
比如你碰過一段感情後,慢慢體會到了裡面的心情,那種你明在對岸觸手可得,哪知中間一條誇不去的河和早已耗完的勇氣。
又比如有人問:「心動是什麼感覺?」 如果有一天,你真正懂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那個叫周幽王的二百五,為什麼會烽火戲諸侯了。
後來你多聽幾遍,漸漸懂了一些意思,大概的理解比較錯綜複雜:你在對岸走馬觀花,我在這裡永久牽掛;或者你在對岸走馬觀花,我在這裡永無牽掛;我知道你不會在對岸,可是我也還是要一個人勇敢;要是你在對岸,我勇敢點也沒關係。
大概傳達一直是自己不夠勇敢不夠釋然,不足夠抬頭看你,最終只能夢醒錯過,好像沒有對方走馬觀花的意思,對方在對岸還是在等你勇敢,只是我意識到的太晚。
再聽久一些,便感覺這歌真奇怪,明明唱的是「你還是我的我的我的」,可給人感覺卻是「你再也不會是我的了」。於是,你在對岸走馬觀花,我在回憶裡徘徊。你不在對岸,我也不再勇敢。就像電影裡的蓋茨比,之於黛西小姐。
然而除了電影裡,沒人會等你四五年。說白了,感情就是不聯繫就沒有的東西了。喜歡的人得不到,得到的不珍惜,在一起的懷疑,失去了又懷念,終其一生,都滿是遺憾。過了好久終於我願抬頭看,對岸早已空無一人。沒有你的生活,走馬觀花一場夢。
事實上,車站比婚禮見證了更多真摯的親吻,醫院的牆壁比教堂聆聽了更多虔誠的禱告,教室的課桌上刻著這輩子最真的情話。可機場的人終究還是分別了,醫院裡的禱告終究還是沒有如願,課桌上的情話被後人當做笑話。
或許,走馬就是走嗎的諧音,不是唱給自己,是唱給對岸等你勇敢的人,希望他說一句:「走嗎?」你就會放下一切跟他走。
說過很多瀟灑的話,做過很多打臉的事
曾經一個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棵樹愛上了馬路對面的另一個棵樹,我問她然後呢,她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後來我才反應過來:不可能的事,開始就是結束。
其實你的暗示他都明白,你的潛臺詞他也都懂,他的無動於衷,真的不是欲擒故縱 ,他只是不喜歡你而已。
對方口中的對不起,就像機場航班延誤的一句抱歉,像打開紅茶蓋子上面的謝謝惠顧,都是空泛無意義的禮貌用語。
你在對岸觀花,目中儘是散落的曾經;我在這裡走馬,足下滿滿妄想的將來。
那些被時間困住的人,現在都怎麼樣啦?我們慶祝每個開始,卻沒學會每個放下, 相遇是一個過程,離開也是一個過程。
《聖經》上說,不要驚動我愛的人,等她自己情願。
大仲馬也曾有類似的話:「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你就從未擁有過它。」
挺喜歡宮崎駿說的: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願你原諒了四下無人的夜晚,原諒了寒風刺骨的冬天,原諒了腦海裡每一次的狂風大作,巨浪翻滾,原諒了一切不對等的傷害和自私,原諒了年輕氣盛的急切,原諒了對方,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願你有一天燒毀了所有的記憶,從此你的夢就透明了,在一個早晨你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你的腳步就輕盈了。
「願山野都有霧燈,你手持火把渡岸而來,點亮我孤妄的青春,此後夜車不再駛往孤站,風雨漂泊都能歸舟。」
感慨了這麼多,最後問一句:有多少人當初剛和前任分手的時候,白天倒還好,一到晚上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一個人躲在被子裡偷偷笑出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