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牛科植物走馬胎的根莖。
走馬風、走馬藤、大發藥。
常綠小灌木。根莖呈念珠狀,膨大,粗壯。葉通常集於枝端,紙質,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一短柄,邊緣有細鋸齒,下面紅色。圓錐花序頂生;花淡紫色,萼片5裂片近三角形,花冠5深裂,裂片卵形至廣卵圓形;雄蕊著生於花冠管的基部;子房上位,花柱線形,漿果圓形,熟時紅色,具細長的果柄。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生於林下、山谷或溪旁等潮溼處。分布於廣西、廣東、江西、福建等地。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鬚根和泥沙,洗淨,曬乾。
圓柱形,常膨大呈念珠狀,直徑1.5~4釐米,表面灰褐色至暗褐色,有明顯的細密或粗大縱向皺紋,習稱「蛤蟆皮」。皮部易剝離,厚約2毫米,用刀刮開皮層可見密布紫紅色小窩點,習稱「血窩點」。質堅硬,難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淡紫紅色,木部發達,白色帶微紅,有明顯的放射紋,中央有淡紅紫色髓部。氣微,味微苦。
性溫,味辛。歸肝經、脾經。
祛風溼、壯筋骨、活血祛瘀。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用量9~15克,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用治風溼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產後血瘀、癰疽潰瘍。
我國廣東、廣西部分地區以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根及根莖作走馬胎藥用,商品稱「黃馬胎」。其表面淡灰黃色,無「蛤蟆皮」與「血窩點」。斷麵皮部較厚而疏鬆,木部淺黃白色,射線粗。氣微香,味微苦、澀。應注意加以區別。
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