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德軍隊比西德雄壯,經濟卻為何不如西德呢?原因其實有些無奈

2021-01-09 劉紀堯說史

東德和西德,是冷戰時代兩個相互對立的政權。有人說:「西德除了鐵十字,什麼都沒繼承;東德除了鐵十字,什麼都繼承了。」這句話雖然略有誇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東德和西德的特徵。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東德軍隊「武德充沛」,其軍隊軍容相當威武;而西德軍隊「費拉不堪」,其軍隊展現出一番自由、散漫的狀態。

不過,東德雖然軍隊比西德威武,但經濟卻不如西德。有些資料估計,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職工收入為西德的1/3,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總的來說,東德雖然在蘇東陣營中堪稱一流,但與西德相比依舊存在不小的差距。筆者個人認為,東德經濟之所以不如西德,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先天不足

歷史上,德國的經濟格局,向來是「西富東窮」。德國西部的萊茵河流域,自中世紀時起,便是德國乃至全歐洲最繁榮的地區。當今德國最發達的地方,也大多集中在其西部。二戰前,德國東部的工業產量,僅佔全國總產量的18%。東、西兩德對峙時期,東德的國土面積、資源儲量和人口數量也均不及西德。總的來說,在經濟方面,東德先天就不及西德。

第二,受戰爭破壞更大

二戰時期,歐洲東線戰場的戰況,要遠比西線戰場慘烈。諸多傷亡巨大的戰役,皆發生在東歐以及德國東部。在此情況下,德國東部地區的戰爭損耗,就要高於德國西部地區。二戰中,東部地區有45%的工業被破壞,而西部地區則只有20~30%的工業被破壞。東德本來基礎就不及西德,又在戰爭中遭受了更大的破壞,自然難以達到西德的水平。

第三,缺少有錢的金主

冷戰時期,東德和西德這兩個國家,實際上分別是蘇聯和美國的代理人。蘇聯和美國的戰略決策,對東德和西德分別具有重大影響。眾所周知,美國是全球第一經濟大國,在二戰中也沒有遭受太大損失,所以在戰後就制定了「馬歇爾計劃」,用重金援助西德發展。與西德相比,東德就缺少「有錢的金主」,其靠山蘇聯雖然軍事實力強大,但經濟並不如美國。

第四,沒有及時糾正錯誤

上文提到,蘇聯的戰略路線,對東德具有重大影響。東德成立之後,其體制照搬蘇聯,採用權力高度集中的「蘇聯模式」。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蘇聯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蘇東國家出現了特權階層、利益集團、裙帶關係等「頑疾」,東德亦受其影響。此後,由於蘇東陣營領導階層(包括東德)沒有及時糾正上述錯誤,導致其危害性越來越大,最終影響了經濟。

總的來說,東德雖然軍隊比西德威武,但經濟並不如西德發達,這是客觀事實。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東德在自身起點較低的情況下,努力進行國內建設,最終成為了蘇東陣營經濟最富裕的國家。東德人這種努力拼搏、埋頭苦幹的精神,值得學習。

文|劉紀堯

參考資料:《列國志·華沙條約組織與經濟互助委員會》

相關焦點

  • 蘇聯當年在東德駐軍15萬,為何卻眼睜睜看著東德併入西德?
    而冷戰開始後,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就各自成為北約和華約對抗的最前沿陣地,各自在東德和西德駐紮了大軍。美國在聯邦德國駐紮軍隊,而蘇聯在東德也駐紮了15萬大軍。而在德國統一過程中,為何這15萬軍隊卻眼睜睜看著東德併入西德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在冷戰開始後,東德就成為蘇聯在歐洲最重要的棋子和前沿陣地,為此,蘇聯長期在東德駐紮大軍,建立了很多軍事基地。
  • 冷戰時東德為什麼不如西德?這三個原因起主要作用
    東德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中最發達的一員,但因為毗鄰的西德是世界級頂尖發達國家,所以東德無論經濟、社會抑或文化與西德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據相關資料統計,在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主導的冷戰時期,東德人均GDP僅為西德的1/4,職工收入為西德的1/3,勞動生產率僅為西德的30%,進出口貿易為西德的1/10,科技水平落後於西德20年。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其實和錢有關
    在西德人看來首都在哪並不重要,反正在哪都不影響自己工作,但在東德人看來,是否定都德國代表著新政府對自己的態度,東德人並不情願成為西德的附庸,他們狂熱的要求加入西德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如果德國重新統一後自己過的不好甚至還不如從前,再次反叛的可能性非常高。
  • 東德牧羊犬與西德牧羊犬
    東德興起以後,把西德說的一無是處,高狼火後把中亞牧羊犬說成垃圾,一個風靡世界的犬種,必是經典,不可能幾年的時間就成為垃圾,只是在浮躁的社會和畸形的行情共同的作用下讓他變成了「垃圾」。西德牧羊犬從八十年代一直應用到現在,全球都在飼養西德牧羊犬,中國的軍隊,公安系統更是大批量的應用西德牧羊犬,好的西德牧羊犬十分優秀,與生俱來的服從性以及超高的智商不僅讓他走進了家庭,而且讓他走入了社會,為社會治安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種種原因,部分西德病態發展,大弓背,夾襠腿等嚴重影響著德牧的健康,中國甚至短期內以錘系德牧為美。
  • 德國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
    【歷史】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併入西德,分裂了40多年的德國再次實現了統一,成為上個世紀的一件重大歷史性事件。但是,有些人就比較好奇,當時德國實現統一,為何是東德併入西德,而不是西德併入東德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一、西德經濟發展水平高,先進帶動落後。
  • 當年東德和西德經濟差距有多大?
    在戰後德國被迫分成了兩個國家,一個是蘇聯扶持的東德建立了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是美國扶持的西德建立了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幾乎在同時成立的兩個國家,到了80年代經濟卻出現了巨大的差距。在二戰結束之後東德和西德都是剛剛建立的國家,而且背景非常相似。
  • 當時的西德跟東德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合併的呢?
    東、西的統一本質上是西德、蘇聯、美國、歐共體國家和東德之間利益交換和平衡的結果,其中西德總理科爾和蘇聯總統戈巴契夫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人物。20世紀90年代末,蘇聯已經處於政治經濟交困的局面,戈巴契夫的民主化改革取得了進展,但是對計劃經濟的改革並未取得成功。
  • 上世紀的兩德統一,為什麼是西德吞併了東德?
    二戰後,分裂的東西德,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冷戰歲月中,兩德成了美國和蘇聯對峙的前沿。然而分裂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的德國竟然和平的實現了統一。可統一後的德國仍沿用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國名、國歌和國旗,而且繼續留在了北約,完全跟東德沒什麼關係。因此,很多人比較好奇,為什麼是西德吞併了東德,而非兩個國家真正意義的合併在一起?兩德統一所採取的實質上是東德加入西德的方式,簡單說就是東德政府先解散,它所屬的州以單獨的身份加入西德。
  • 1990年,東德重歸西德,蘇聯為何一言不發?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家在歷史書上可能會了解到,柏林圍牆建立於1961年冷戰時期, 這堵牆曾經把德國分割成了兩個國家, 一個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也就是東德, 另一個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也就是西德。而德國之所以會被一分為二, 主要是因為在二戰結束的時候, 德國作為戰敗國, 被蘇聯等大國佔領, 後來幾個國家佔領的區域主動合併在了一起, 也就是西德, 而蘇聯佔領的區域也就是東德, 所以西德和東德的對立, 實際上也就是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
  • 東德領導人為何主動放棄權力,選擇低姿態加入西德,支持統一
    1990年,在美英蘇法四大強國的支持下,柏林圍牆被拆除,東德併入西德統一成全新的德國。此後東德的政府和軍隊遭到清洗,絕大多數重要職位都由西德人擔任。 可東德領導人為什麼會主動放棄政權,選擇低姿態加入西德呢? 一、「兩德」經濟的差距。 雖然東德和西德同樣在戰爭廢墟中崛起,同樣獲得了卓越的發展。但它們兩者間最大的差異,就是為居民提供的生活條件不一樣。 作為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櫥窗,東德在整個東歐國家中,經濟發展水平最高,民眾生活最好。
  • 東德領導人當初是怎麼想的?為何要主動放棄政權和西德合併?
    但是,為什麼東德領導人會主動放棄政權,和西德合併呢? 其實,這主要有3方面原因: 其一,民意難違,大勢所趨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美蘇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後來,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世界形成兩大陣營。
  • 55萬西德人逃去東德,明明西德更富有,為何還有人願意投奔東德
    冷戰時期,德國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因為兩大陣營的博弈而被一分為二,西德走資本主義路線,東德走社會主義路線,出現了極大的發展差異。眾所周知,西德的發展比東德好得多,所以才有了300萬人逃往西德的事實。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不僅是東德人往西德跑,也有55萬西德人跑到了東德。
  • 為何1990年德國統一是東德併入西德?
    德國的統一也宣告了東德模式的失敗,統一後的德國走向資本主義。那麼,為什麼東德要放棄自身的地位?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1、蘇聯集團的失敗導致了東德的被動作為一個小國,在國際舞臺上難以有自己的自主權,他們的命運,掌握在世界大國的手中,這種情況在二戰後的冷戰時期尤其明顯。
  • 當初東德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東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原本就是在戰後冷戰的特殊氛圍裡誕生的特殊國家。二戰結束後蘇美英法四國對戰敗的德國實行軍事佔領,整個德國除割讓給波蘭和蘇聯的領土外,被劃分為蘇、美、英、法4國佔領區,而首都柏林也同時劃分為蘇美英法佔領區四塊。
  • 二戰後東德政府領導人是出於什麼考慮,放棄政權,與西德統一的?
    東德政府領導人之所以放棄政權併入西德,主要是因為東德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各方面都深受蘇聯影響,例如東德的社會經濟就遠遠落後於西德。毫不誇張的說,蘇聯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直接影響到東德的未來。此外東德自然資源比西德差了不止一丁半點,畢竟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集中在西德地區。
  • 當年西德為何要定都小城波恩,而不是西柏林、慕尼黑或法蘭克福呢
    其中,東德部分由蘇聯控制著,也就是後來的德國,而西德則被稱為聯邦德國,因為它分別由美、英、法三國控制。但讓人們想不通的是,東德(德國)定都柏林,而西德竟然選擇了並不大的波恩為首都,這是為什麼呢?
  • 看看東德和西德的差距,就知道為什麼是西德統一德國了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德在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已經穩坐第三把交易,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日本,對外貿易總額則位居世界第二。這時的西德政府開始有了兩德統一的想法。為此,西德總理科爾當政期間與東德籤訂了一系列的經濟、貿易、文化、交通等領域的協議,旨在全方位的密切雙方的關係,為了將來的統一做準備。這一天並沒有等太久,八十年代末東歐劇變,蘇聯經濟形勢也是糟糕透頂。西德利用這天賜良機,經過艱苦的努力與談判,東德解散政府與軍隊併入西德,兩德最終在1990年末實現了統一。
  • 西德統一了東德後,為何要遷都到東德的柏林?
    因為二戰的原因,被人為分裂的國家需要一個能代表東德和西德共同利益的首都二戰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英法美蘇四國分區佔領,由於柏林是德國的首都,雖然處於蘇聯的佔領分區,但是柏林作為一個特殊地區,還是被分為了東柏林和西柏林,分別由四國分開佔領。
  • 東德和西德統一時,經濟差距有多大,為何至今仍沒追上
    這就是東德和西德的由來。這兩個國家成為了冷戰對抗的前線,使用的制度也完全不同,德國開始了分裂的日子。1990年,趁著東歐劇變,東德加入了西德,德國正式統一。兩德當時統一了,但還是有些問題沒有解決,比如經濟的差距。兩德之間的經濟差距在統一之前就有了。我們先看一下兩德的大致狀況。西德面積為24.8萬平方千米,人口6000多萬。
  • 東德首都在柏林,西德首都在哪裡?
    東德以位居德國東部的柏林為首都,但西德卻選擇了一個並不算起眼的小城市波恩作為首都,這就十分令人感到疑惑了。 小城市波恩是何德何能成為西德首都的呢?事情得從二戰開始說起。 有200多年歷史的波恩老市政廳 從沒想過自家也能當上首都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Majo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