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與紅玫瑰》:心理學視角下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2020-12-16 小梁同學798

《白雪與紅玫瑰》是德國民間流行的一個古老傳說,後來經格林兄弟的搜集和整理,收錄進《格林童話》中,成為全世界流行的經典童話。

在故事中,美麗善良的女孩白雪、紅玫瑰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一天,她們平靜的生活被一隻闖入的黑熊打破了。黑熊被奸詐邪惡的小矮人施了魔法。在女孩幫助下,黑熊戰勝了小矮人,重新變回了英俊的王子。最後白雪和王子結了婚,紅玫瑰也和王子的哥哥結了婚,一起過上了幸福圓滿的生活。

這個經典童話以慣常的幸福團圓作了結尾。在很多人看來,它不過又是一個千篇一律的俗套故事。然而,世界著名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曾經說過:「每個童話故事都是一個精神世界等待被解決的問題。」這個童話提出的,就是關於女性自我成長的問題。如果從更深層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故事的內核,其實是關於純真懵懂的小女孩如何發展和完善內在精神世界,成長為有獨立個體意識女性的過程。

《格林童話》是德國民間文學

01 溫柔安靜的白雪和熱情活潑的紅玫瑰,代表個人意識尚未覺醒下的集體價值認同

在一開始,白雪、紅玫瑰和單身母親生活在一起。白雪文靜、溫柔,經常幫媽媽做家務、給媽媽講故事,而紅玫瑰活潑、好動,喜歡在田野裡奔跑、摘花和捉蝴蝶。無論是安靜的白雪,還是活潑的紅玫瑰,她們都是乖巧聽話的好孩子,是所有人期望中完美女孩的模樣。

「她倆生性善良,又活潑可愛,是世上再好沒有的兩個小孩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完美女孩的想像也大多停留在乖巧懂事、溫柔甜美的階段。小時候,她們是聽父母話的乖乖女;長大後,她們是聽老闆話的好員工;進入家庭後,她們又成為順從丈夫的好妻子。在不成文的規定裡,順從就是女性最大的美德。

然而,白雪和紅玫瑰雖然乖巧善良、討人喜歡,但她們卻幾乎沒有自我可言。她們跟隨集體認同的價值觀念來生活,仍處於自我意識懵懂的狀態。

這種狀態也源於她們被保護得太好了。「她們從來沒遇到過什麼災難」,即使閉著眼睛睡在懸崖邊,也不用擔心會掉入深淵,因為在她們身邊還有「保護善良孩子的天使」。在現實生活中,充當保護角色的可能是父母。但是處於過度保護下,自我意識也很難形成和發展。

02 覺醒—逃避—面對,女性自我意識的成長需要勇敢探索和艱苦奮鬥

① 心靈中另一種力量的覺醒

白雪和紅玫瑰的懵懂狀態是被一隻黑熊打破的。「一天晚上,她們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一塊時,聽到有人在敲門,似乎要進來。」「但來的不是個人,而是頭熊,它把那寬寬的黑腦袋伸進了門內。」在精神分析中,黑熊的出現代表女孩內心陽性力量的覺醒。

榮格心理學派認為,人生來就有異性化的氣質,每個人都是「雌雄同體」的個體。也就是,每個男性心中都有女性成分,而每個女性心中也都有男性成分。這種兩性特徵共存的心理現象曾被榮格用原型來解釋,也就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阿尼瑪:男人心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成分,包括溫柔、善良、純真和美麗,也包括虛榮、軟弱、變化無常等等。阿尼姆斯:女人心中的男人形象和男性成分,一般體現為勇敢、智慧和進取,有時也和權力、控制等相結合。

黑熊就是白雪和紅玫瑰內心中的「阿尼姆斯」原型。原型是榮格派人格分析理論的重要內容。榮格指出,一個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應該包括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而「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原型就存在於集體無意識中。

集體無意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某種陌生而共通的東西,是傳承下來的古老而又原始的經驗。「它仿佛來自人類史前時代的深淵,又仿佛來自光明與黑暗對照的超人世界。」這種個人難以捉摸和釐清的經驗,往往都以象徵和隱喻的方式融入進了藝術創作之中,諸如史詩、神話、寓言和童話等等。所以很多童話情節都與我們的邏輯理性相違背,但我們沉浸閱讀時,卻總能被它深深吸引,產生一種遙遠卻真實的情感激蕩與共鳴。這就是集體無意識的作用與力量。

② 無法面對內心的「小矮人」,就無法處理好與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在完善精神世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另一種力量。如果無法處理好這一種力量的負面,我們也就無法處理好和自我的關係,進而也就無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

在故事中,小矮人就是負向力量的代表。他自私、傲慢又貪婪,在面對白雪和紅玫瑰的幫助時,絲毫沒有感激,反而惡語相向。比如:

「笨蛋,多嘴的傻瓜!」 「你這沒頭腦的笨丫頭!」「難道你們就不能小心點嗎?瞧你們把我這身棕色的上衣給扯成了什麼破爛樣,你們倆個笨手笨腳的毛丫頭!」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很常見。當我們搞砸了一件事時,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我批判。比如,「我怎麼這麼蠢!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今天又多吃了一口蛋糕,減肥計劃又泡湯了,我真是個沒有自制力的人!」「和單位同事小王比起來,我真是太差勁了!」

這種負向力量,就是心中的「小矮人」在作祟。而我們必須學會面對和處理這種負面能量,如果做不到,只會一次次遭受內在貶低的痛苦,就像小矮人不停咒罵女孩一樣。

心理學所說的低自尊和無價值感在女性群體中較為普遍,這就是嚴重內化和接受「小矮人」負面投射的結果。低自尊的人常常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和存在感,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做好,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排斥和自我厭惡等情緒。

低自尊的心理狀態也會嚴重影響人際交往和社會關係。為了避免遭受外界批評,人們會採取兩種做法:一種是向內,表現自我封閉,主動與他人保持距離;或者把所有罪責都歸於自己,成為輕易被人利用的「老好人」。另一種就是向外,比如感受到一丁點冒犯就暴跳如雷,挖苦、仇恨對方;或是率先羞辱別人,以防對方來羞辱自己。但是,無論是內化還是外洩,表現出來的都是不易親近,都不利於和他人建立親密良好的關係。

③ 認識和接納心中的「熊王子」,與自我和解,實現真正的精神成長

在童話故事中,白雪和紅玫瑰在第四次面對小矮人時,熊王子出現了,一掌擊倒了小矮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強化正向力量,消解負面力量。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自我接納和自我關愛。英國心理學家梅勒妮·芬內爾在《克服低自尊》一書中寫道:「自我接納就是注意並讚賞自己的優勢和品質,善待自己,讓自己享受並品嘗生命中的美好。」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並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求別人的接納。但真相是,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能接納自己,又怎麼讓別人來接納自己呢?

愛自己是愛他人與愛世界的前提。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薩提亞曾說:「與任何人相愛,都是與自己相愛的另一種形式。」

《親密關係》一書中也提到:「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當我們無法與自我和諧相處時,也就難以與他人形成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同樣,當我們無法與他人友好相處時,也意味著我們與內在自我的關係出現了裂隙。只有學會愛自己,與內在自我和解,我們才能收穫平靜、圓滿的內心,才能與他人締結親密、友好的關係。

學會更好地關愛自己,就要多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有時候,我們常常體會不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一直被鼓勵服從外界的規則和要求,而不是傾聽自己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是對於憤怒、消極之類的負面感受,我們往往覺得它們不好,於是儘量壓抑和隱藏,久而久之,就對自己的感受變得麻木和漠不關心。但是,要學會自我關愛,就要聆聽自己的感受,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有傾聽自己的內心,探索自己的靈魂,我們才能成為有血有肉真正的人,否則只會淪為毫無感情的工具與軀殼。

03 結束語

在童話表面,我們看到的是王子與公主的結合。而在精神世界裡,這種結合意味著原本處於無意識、跟隨集體價值生活的女性,發展出了自己的精神和力量,接納和完善了自我,並最終達成了與內在自我和諧相處的完滿境界。從這個角度來看,童話故事裡的圓滿結局並不是騙人的把戲,而是具有深層心理內涵的精神啟迪。

個人精神成長就是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意識的過程。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依然不過是生活在文明世界裡的原始人。而重新拾起古老的童話書,感受其中流淌的精神魅力,探尋意識深處的自我,或許就是開啟自我認識的光明之路。正如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所說:「童話和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它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對於任何問題,都一定準備好了某個令人信服的答案等著你。」

相關焦點

  • 【金雞獎女性電影論壇】李少紅:困境反而讓女性題材覺醒
    本次女性電影論壇以「女性電影,困境與夢想」為主題,旨在通過女性電影論壇的發聲,喚起更多人對女性電影、女性話題的關注,關注女性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和生存困境;也期望通過電影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角色發展的分享,來探討當下社會對於女性的角色期待、和今天各個生活境遇下女性的人生困惑和探索。中國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髮表了精彩演講。
  • 通過《維榮之妻》,《斜陽》,談二戰後日本女性意識的覺醒
    作者泰臺的日本的《維榮之妻》和《斜陽》以日本二戰的社會環境為故事背景,分別從女性的角度敘述了主人公女性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成長過程。太宰《維榮之妻》是關於妻子阿佐尋找收穫幸福的生活的方法,而《斜陽》則是關於出身高貴、在家族中不落後的兒子從貧困到完成道德革命任務的成長經歷。
  • 以奧斯卡提名影片《芳心之罪》為例,看女性的精神覺醒與自我成長
    文:宿夜花在本屆奧斯卡的提名名單中,儘管女性題材《小婦人》的格蕾塔·葛韋格最終還是沒能提名最佳導演,但影片還是提了包括最佳電影在內的6個重要獎項。事實上,「女性的成長與抗爭」一直是貫穿奧斯卡獎項史的重要母題。
  • 《他是龍》:高級瑪麗蘇愛情故事的背後,是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
    在馬特維·雷科夫和瑪利亞·波茲哈娃的高超演技下,這部唯美溫暖的童話電影逐漸誕生。影片中,米拉在與位高權重的未婚夫結婚之時幡然醒悟,原來自己愛的是龍。不幸的是阿爾曼因為米拉的離開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本以為影片會在米拉「龍之歌」之中迎來悲劇結局,沒想到她的歌聲拯救了阿爾曼,阿爾曼幻化成龍飛來帶走了米拉。
  • 《身為一個胖子》甜寵喜劇外衣下,「女性意識」的覺醒與進擊
    不是胖女孩不值得被愛,是在無數次自我否定中,失去了感知自己魅力的能力,創作者通過細緻呈現伊娃面對、接受、坦然承認及大膽戰勝過程,意在為女性自我意識鬆綁,傳遞新時代積極婚戀價值觀。 如果說女主人公伊娃的命題是接納自我,那么女二羅伊人的命題則是活出自我。
  • 晚清婦女思想中的新因素:男女平等與女權意識,女性自我意識覺醒
    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晚清的婦女觀念開始出現與傳統背離的若干傾向。這些新意識作為支持女性生活中所有新事物的根底,影響與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婦女的社會狀況。三綱五常、男卑女尊的舊禮教,在這個時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與挑戰。雖然思想的普及與實現尚需假以時日,但新潮既已湧動,其勢便不可阻擋。
  • 隱於曠世,綻放於荒原——看《呼嘯山莊》與《簡·愛》之女性意識
    作為19世紀兩部重要的女性代表作,《呼嘯山莊》與《簡愛》有著許多的共同點。今天,我們以這兩部作品為例,來聊聊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識之覺醒。不可否認,這也是女性意識的一種。但究竟什麼是女性意識呢?女性意識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物,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通常具有女性意識的女性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社會強加給自己的性別特質及責任會進行思考、辨析,有選擇地接受。
  • 印度高評《摔跤吧,爸爸》,反應對女性的偏見,與女權意識的覺醒
    由此可見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越是相信偏方可以改變決定胎兒的性別,然而這種對女性存在偏見,愚昧的想法,不光是在印度,中國也是普遍存在的。就娃小姐淺薄學識來看,除了鱷魚蛋會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從而影響到孵化小鱷魚的性別,除去鱷魚之外的動物和人類都不能自主隨意改變胎兒性別,但胎兒的性別也是由做父親來主要決定,而母親只是孕育胎兒成長。
  • 《包法利夫人》《一生》;女性獨立意識覺醒之書,救贖之路靠自己
    特別是小說中女性獨立意識的體現很明顯,在小說中無論是包法利夫人亦或是雅娜,她們的悲劇命運與當時女性的附屬地位密不可分。而福樓拜和莫泊桑師徒兩人將這個悲劇的原因用小說的形式展現出來,喚醒了女性獨立意識。小說將愛情和親情最壞的部分展現出來,讓所有人都能看到浪漫背後的真相。
  • 女性應該如何走出心靈困境?榮格分析心理學啟迪:明辨善惡是關鍵
    然而在民間,集體無意識發生變形之後,這些潛藏在人們意識中的宗教觀點,便以童話的形式出現,去更多地關注長期被社會所忽略的女性和兒童,並以他們為主角,去體現阿尼瑪和阿尼姆斯之間互補的關係。在當今的社會中,那些規則、典範,其實都是按照男性的特性去規定的。如果一個女性特別執迷於自己的工作,便會被定義為不顧家,不賢惠,工作狂。而男人這樣做,卻會被表揚,認為是積極進取。
  • 用發展心理學深度剖析性侵養女案:女性成長的心路歷程及曲折過程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將以這個案例為基本,結合發展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剖析女性成長成熟的整個過程。在剖析的過程,我會還原每個階段影響女性成長的心理因素。一、從發展心理學的起點:嬰兒前期的故事腳本說起女性的艱難生存史每個人都是從一精一卵開始的,在成為嬰兒前,尚在胚胎狀態下,就開始在生物環境、社會環境和心理環境中孕育了。
  • 伍爾夫小說處女作《遠航》:父權社會與女性意識的覺醒
    從文類的角度來看,《遠航》有些類似於一部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因為表面上情節的重心是瑞秋遇到的各種人給她帶來的精神成長。敘述一個年輕女孩如何步入社會的小說十分常見,但通常情況下,成長小說不會以主人公的死亡作為結尾。而在《遠航》中,瑞秋與休韋特訂婚,幾個星期後突然發起高燒,生病死去。
  •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老套愛情故事背後女性覺醒的別樣風景
    但我認為,這部影片的魅力在於,導演並沒有把精力花費在講一個老套的愛情故事上,而是通過女主角露西從保守矜持的淑女,到為愛爭取的自由女性這個蛻變的過程,來展現封建禁錮下的女性是如何一步步實現自我意識覺醒的。這篇文章,我將從環境的影響、人性的碰撞以及自我的反思這三個階段來解析露西女性意識覺醒的過程與現實意義。
  • HELIUS赫麗爾斯以情緒切入詮釋女性的「情緒自由」
    透過這些大火的熱劇、和話題,足可以見得人們對女性經濟、社會地位的意識關注逐漸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對性別差異刻板印象的衝擊、兩性關係的對立,和這些社會現象背後折射出的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在「她經濟」時代,女性擁有著不亞於男性的消費水平和購買力,品牌營銷該如何迎合女性消費者逐漸提升的精神訴求、應對女性群體這一持續擴張的消費市場?
  • 覺醒力|隱藏內心的 8個負能量意識
    楊路的覺醒力空間: 隱藏內心的8個負能量意識同時,驕傲還容易導致自我膨脹,導致傲慢和否認,這些都是抵製成長的,能級為175。 2、【憤怒】:憤怒是危險的,會逐漸侵蝕我們的心靈,能級為150。 3、【欲望】:欲望會讓我們上癮,變得貪婪,使人生充滿貪慾,能級為125。
  • 《家庭的覺醒》:不一樣的教養方式,不再改變孩子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沙法麗.薩巴瑞接連寫了三本書:《父母的覺醒》1和2,《家庭的覺醒》。作者的寫作主題圍繞覺醒展開:父母的覺醒,家庭的覺醒,覺醒的教養方式。對於作者,至關重要的關注點是覺醒。這或許與作者的經歷有關。沙法麗.薩巴瑞是一位印度女性,對東方哲學非常熟悉。
  • 《七月與安生》在「搶閨蜜男友」的故事中,竟然看到自我意識成長
    在今天,我們細品之後卻發現:當剝去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形容詞和傷感之後,這個故事早已蛻變成了一個討論關於「愛」、關於「靈魂兩面的對抗與和解」、關於「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全新的樣子,以至於20年之後,我們依然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其實,自2015年以來,日本教育界早對「親情PUA」進行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並下了定義——這就是一種教育虐待,也是一種精神控制。是父母為了自我的某種目的(或陳腐、或掌控、或樹立個人威信等),強加給子女的一個精神信仰。
  • 2020天下女人幸福力主題論壇發布會召開 聚焦女性成長教育
    中新網福建新聞11月16日(記者 李思源)當代女性在身處高強度、快節奏的時代洪流中,多角色的「她」常深陷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擁有幸福與自信的力量是不少女性所追求的。近日「向新而生」2020天下女人幸福力主題論壇暨天下女人研習社福建省分社成立盛典新聞發布會在廈門召開,聚焦女性成長教育,培養女性終身學習能力。
  • 半隱退狀態接平價內衣代言,只因女性意識
    在一身香芋紫高領針織衫的襯託下,王菲的膚色被襯託得更加白皙,整個人的氣質優勢都被體現出來,令人眼前一亮。作為代言人,王菲選擇的這一身香芋紫穿搭著實合適,上裝的薄款香芋紫針織衫搭配下裝的深紫灰色闊腿褲,令身高174釐米的王菲的身材比例看起來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