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婦女思想中的新因素:男女平等與女權意識,女性自我意識覺醒

2020-12-15 騰訊網

在西學東漸的背景下,晚清的婦女觀念開始出現與傳統背離的若干傾向。這些新意識作為支持女性生活中所有新事物的根底,影響與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婦女的社會狀況。三綱五常、男卑女尊的舊禮教,在這個時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與挑戰。雖然思想的普及與實現尚需假以時日,但新潮既已湧動,其勢便不可阻擋。

對於女性的認識,中國幾千年的社會認知中,始終是一個不被重視的階段。在長久以往的男權社會中,女性的社會地位一直處於一個較低的程度,她們沒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決定不了自己的成長環境,也改變不了自己的人生命運,甚至連自己的婚姻大事也是絲毫沒有話語權。在舊時代的影響下,他們漸漸失去了自我認同,更多的是把自己當時社會中的麻木人類,對整個時代做出妥協。

在進入近代以後,各種西學思想的湧入使得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很大的革新。而西學東漸一個極為可觀的思想成果,就是平等觀念的闡揚。藉助西方傳教士的譯著與中國出洋人士的眼睛,與等差分明的儒家文化不同的更為平等的歐美社會形態,對晚清先進的知識者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儒家的「平均」術語逐漸被佛家的「平等」法言取代,正顯現了內涵的擴大與普泛化。

《自西孽東》、《佐治芻言》、《泰西新史攬要》等數種發行量極大的西書對於西方近世文化的介紹,即傳遞了男女平等的信息。而其中美國傳教士林樂知的《險語對》,因直接抨擊了包括貶抑婦女在內的中國種種弊端陋俗,言辭尖銳,給國人以強烈刺激。

站在西方的價值立場上,林樂知對中國「錮蔽婦女,不使讀書之惡習」「娶妾之頹風」「纏足之虐政」作出了全面的批判。他的基本觀點是:「夫男,人也;女,亦人也。」因此,你男女應有平等的人權。「中國若知男子必讀書」,便應推及婦女,「亦使之一體讀書」「至於女子不許有二夫,男子則三妻四妾;男子四體安舒,女子則纏其足」,在林樂知看來更屬「不恕之尤,在所宜禁」。因此他所主張的男女平等的觀念在中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而維新志士們也開始關注到了男女平等的問題。

康有為以其天才的感悟力得風氣之先。他在1884年初步形成的大同思想中,自詡「合經子之奧言,探儒佛之微旨,參中西之新理,窮天人之賾變」,平等的思想也融入了康有為的思想觀念中。他在這一時期撰著的《實理公法全書》,即倡言「人類平等是幾何公理」,以之平量夫婦之倫,中國古來的「男為女綱,婦受制於其夫」,應當在廢除之列。而譚嗣同也是宣揚「平等」的思想,兩位維新人士深受當時西方思想的影響。

而湖南作為變法改良的政治試點,在戊戌變法前集結了一批有為之士。他們同聲相應,摩蕩風雲,在晚清新思潮的流衍中,扮演了弄潮兒的角色。宣說平等,也是著意之事,而尤以皮錫瑞、皮嘉祐父子最為得力。在南學會的第九次講演中,皮錫瑞即假借對三綱五常的重新解釋,暢言平等。其言曰:

以夫妻而論,妻者,齊也,有敵體之意。古禮親迎,以男下女;婚禮,夫婦不交拜。古無二人對拜之禮。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夫婦敵體,不能一人先拜,一人答拜,故不交拜。妻有過惡,夫可以出妻;夫有過惡,妻亦可以下堂求去。夫死在嫁,不為越禮。

他們提倡男女平等,尤其是在婚姻關係中,女性也應該有一定的自主權力,這才是新時代下女性正常的角色歸屬。

而男女平等即意味著女子擁有獨立的人格,經濟自立便成為不可或缺的要素。知識、技能的獲得,又必須由教育一途。因而,女子教育實力實為使女性擁有與男子同等的人格、能力的最基本保證。女學普及,男女平等才可能成為現實,便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而在女權的說法流行之後,丹忱採用這一術語所作的《論復女權必以教育為預備》,則更為詳盡地闡述了教育對於女性平等意識的重要性。所謂「教育者,女權之復之預備也「的內涵,被從六個方面加以把握:

(一)先興教育,而後女子之能力強。

(二)先興教育,而後女子之見解深。

(三)先興教育,而後女子善於交際。

(四)先興教育,而後女子富於公德。

(五)先興教育,而後女子明於大義。

(六)先興教育,而後女子善於抉擇。

也就是說他們深刻強調教育對於女性覺醒的重要性。而這樣的觀點自然也推動了晚清的女學教育,戊戌變法時期開辦的中國女學堂就是這一成果的體現。而在新式教育的影響下,除了先進男性的積極倡導下,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也推動了近代男女平等觀念的發展,進而推動了時代的進步。

關於近代女性的權力解放問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除了仁人志士的推動之外,更重要的是女性認識到了自己權力的重要性,她們從各方面尋求自身的解放,爭取與傳統劃清關係,儘可能地保障自身的權益。

相關焦點

  • 晚清時期的女子團體:近代女性群體意識的覺醒,誓與命運作鬥爭
    可見近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西方思想的湧入有著重要的聯繫。晚清時期出現的婦女團體,一般都有著文學以外的目的,參加者往往不局限在某個狹小的地域範圍,因此彼此之間可能也不太了解。而結成社團唯一且必不可少的條件就是她們擁有共同的主張或者理想。而且,當時的婦女社團也並不拒絕與男子的合作。
  • 《致命女人》中反映出的女權主義浪潮發展過程
    劇集的一開頭,是不同時代的夫妻中三位男主人公的一段自我的闡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不同,或者說女權主義浪潮發展的過程。而他們面對婚姻中的困境,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確切的說,與他們當時的女權主義浪潮有關。
  • 《印式英語》的背後,是對人權與自我意識的追尋與哲思
    但在這三重困難之下,她最終選擇了跟隨自我的內心。電影中莎希從固步自封到邁出國門,實質是導演在深化莎希這個角色,側面反映了莎希的個人女權意識在逐漸覺醒,同時也從側面體現了自己的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時也弱化了父權的強制性。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很有代入感,我們從莎希身上看到了一種勇於追求心中所想的形象。
  • 印度高評《摔跤吧,爸爸》,反應對女性的偏見,與女權意識的覺醒
    女權意識電影的男主人公也就是爸爸馬哈維亞,他自己之前是位摔跤手,因為家裡的反對讓他無奈放棄了他最喜歡的摔跤職業,所以在自己成家後非常渴望能有一個兒子去幫自己實現摔跤手的夢想,但事與願違的他接二連三的都生了女兒,緊接著就是鄰居們拿著各種偏方來給爸爸馬哈維亞出可以生兒子的主意。
  • 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國際婦女運動史(二)——女權運動的三次浪潮
    女權運動的三次浪潮回顧國際婦女運動發展的歷史,女權思想的濫觴和女權運動的興起都以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為首要前提。在西方,各國婦女致力於實現性別平等的理想和爭取自身的解放,三次女權主義運動浪潮也可謂波瀾壯闊。
  • 為什麼姚晨為什麼大尺度挑戰自我和公眾意識?
    為什麼姚晨為什麼大尺度挑戰自我和公眾意識?微博一直在關注一個版本,自從《送我上青雲》上映以來,大姚一直在為作品播放Call,並親自去電影院拉票、談打榜、電影宣傳等。同時,他們也很好奇姚晨誰在微博中活躍。
  • 女權主義先鋒「伍爾芙」,留給女性3句忠告,觸動多少女人的心弦
    可以說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女性一直都在不斷為自己的權利而抗爭,這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就是維吉尼亞·伍爾芙。 作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的先鋒,文學批評家、作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女性主義批評啟蒙者之一,維吉尼亞·伍爾芙早在上世紀初,就意識到了主流話語中缺乏女性聲音,並且在很多文學作品中,女性的思想和語言、行為,都受男作家們的人為控制。
  • 當下對女權和男女平等的錯誤認識
    個人以為,並不是女權矯枉過正,而是社會,尤其是女性對女權以及男女平等有錯誤的認識。個人以為,當下社會仍然是男權社會,真正的男女平等,需要女性和男性一起努力。真正的女權是男女平等之下屬於女性的平等權利。也就是說,真正的女權是指女人和男人擁有相同的各種社會權利,同時女性和男性擁有相同的各種社會義務與責任。一言蔽之,女權是女人和男人擁有共同的社會權利和共同的社會義務、責任。個人以為,社會,尤其是女性對女權和男女平等的錯誤認識大概有以下幾種表現。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可以說,「女權主義」在最初是不含有任何貶義色彩的,作為社會進步思想,女權者反對性別歧視、壓迫和剝削,號召兩性的平等和婦女的解放,對長期作為男性附屬物的婦女而言該是多麼鼓舞人心!「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還有莎士比亞的名句:軟弱,你的名字叫女人「,這可不是讚美。總的來看,在近代以前女性的地位長期處於社會底端,中西方並沒有什麼區別。
  • 自我意識覺醒的一刻,才是真正的重生
    因為,從小周圍都是和父親一樣的信徒,所以在這樣的圈子裡自己從未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問題;因為,從小父親不允準孩子們念書,所以她深感自己的好奇心是對父親養育自己的一種背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接收到的信息不對等的原因。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而爭取過,反而要為自己的進取意識而向成人認錯。
  • 用美國的「拓荒精神」分析《小婦人》中的女性意識的崛起
    電影通過對4個女孩成長的刻畫,一是對拓荒時代美國精神的彰顯,二是對那個時期女性意識崛起的探尋,從而體現出那個時代女性不一樣的魅力。美國的「拓荒精神」源於很早之前移民者的生存意識,關於拓荒精神,我們可以追溯到新海上航線開始時期。
  • 通過《維榮之妻》,《斜陽》,談二戰後日本女性意識的覺醒
    這三個男人越頹廢,女性意識的覺醒就越有必要。兩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識(1) 只有人格獨立,才能從仰望幸福到追求幸福達古的妻子阿佐負責她丈夫的巨額債務,並從債權人錢財那裡偷走情況下,她承擔了在危機時期為丈夫還債的責任。
  • 隱於曠世,綻放於荒原——看《呼嘯山莊》與《簡·愛》之女性意識
    說起女性意識,可能不少人會想到那些見什麼都要發表大道理言論、懟天懟地的女性人物形象。不可否認,這也是女性意識的一種。但究竟什麼是女性意識呢?女性意識是女性自我覺醒的產物,是女性在對自己性別認同的前提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然人。
  • 《白雪與紅玫瑰》:心理學視角下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這個童話提出的,就是關於女性自我成長的問題。如果從更深層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故事的內核,其實是關於純真懵懂的小女孩如何發展和完善內在精神世界,成長為有獨立個體意識女性的過程。在不成文的規定裡,順從就是女性最大的美德。然而,白雪和紅玫瑰雖然乖巧善良、討人喜歡,但她們卻幾乎沒有自我可言。她們跟隨集體認同的價值觀念來生活,仍處於自我意識懵懂的狀態。這種狀態也源於她們被保護得太好了。
  • 解讀簡愛中的自我意識和自卑意識,自卑者該如何走出自卑?
    在書中的簡愛是一名女教師,可以說是在當時的階級社會裡底層人民的代表。而男主公羅切斯特卻是上層貴族的代表性人物,兩人的身份階級之差、相愛時複雜的複雜心理、最終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並且勇敢的對抗當時的主流思想,這些都是書中精彩之處。本篇文章主要就簡愛表現出的自卑意識和自我意識做出解讀。
  • 女性自我意識的萌芽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教育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城市開始建立公立學校,這些學校主要是由政府設立的,目的是吸納中產階級兒童,讓他們接受教育,根據《佛羅倫斯編年史》(HistoriaeFlorentiniPopuli)作者歷史學家喬萬尼,Vilani(GiovanniVillani,1280-)記錄到,在大約9萬佛羅倫斯中有8個人口為8000到10000名男孩和女孩在上學,雖然沒有具體的女孩人數,但這意味著在此期間婦女也有機會接受教育
  • 通過「自我意識」反思人工智慧
    對於基於設備運行的人工智慧而言,「自我意識」可能表現為:在無須外源性程序輸入輔助的狀況下,設備能夠自動生成新程序並對這些程序進行執行,面對新狀況時能夠不斷學習適應,且能夠在試錯過程中調整行動策略,為下一步行動及其引發的新狀況作出預判。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人工智慧尚未達到「自我意識」階段,至多被科幻作品作為題材來表現。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民國後期和新中國初期,經歷了封建王朝到西方民主意識的更迭,中國女性,中國女權開始覺醒,中國一大批有識女青年走出國門,學習西方文化,將女權帶入中國,給正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女性以新的希望,最顯著的就是上海,南京當時比較開放的城市,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女性的權利逐步提升,當時就出現很多女權主義典範:宋慶齡,向警予,何香凝,秋瑾,鄭毓秀等等,他們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為女權奔走
  • 如果你被父親責罵,被巨浪譴責,你想成為女權主義者還是女拳?
    例如,上世紀90年代的一位出生婦女從出生起就關注兩性平等問題。她有很強的女權意識,能看到社會上所有的性別不平等問題,在網上肆意發表女權宣言,即使是代價傷害別人,她寧願殺錯一百個人也不願讓他們一個人。20世紀60年代,出生中的女性對女性權利一無所知,但她並沒有感覺到男女在行為和思想上的不同。
  • 趙薇談女權被批立人設,實際上十幾年來她一直都在為女性發聲
    要說趙薇女性意識覺醒的時間,那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早在2004年,趙薇接受《北京青年周刊》採訪時就表示:"我愛看以女性為主的電影,也愛看女人寫的和女權色彩濃厚的書,我還愛看女導演的作品,評價一件事我大多會不自覺從女性角度出發。"如果說趙薇在立"女權人設",那麼她早在十幾年前,國內網絡還幾乎沒有"女權"這一詞時就已經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