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帕迪科沃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博物館發布了一條動態,展示了他們的一件新展品——PKP大口徑機槍。
這挺機槍發射蘇聯特色的M41/44型14.5×114mm彈藥,採用弗拉基米羅夫重機槍(KPV)的槍身,安裝在輪式槍架上,構成一挺反坦克機槍。由於它是在1944年研製並裝備蘇軍的,因此也被稱為KPV-44型機槍。
別看14.5×114mm彈藥口徑並沒有超過20mm,而只能稱之為槍,但由於大量發射藥的關係,其穿甲威力甚至超過了部分20mm炮。
PKP大口徑機槍與旁邊配備6T7步兵三腳架的NSV「懸崖」大口徑機槍(12.7×108mm)相比,明顯感到PKP更加霸氣側漏。
從外觀上看,它就是炮。無論是較大直徑的整體式雙輪,還是開腳式槍架,完全就是小口徑火炮的設計。
槍架結構相對簡單,直接安裝了成熟的KPV槍身,通過D形握把進行控制和射擊。
槍口部分採用簡單的喇叭口消焰器。
槍管上方有較大的提梁,並有厚實的木質護板,方便快速更換發熱的槍管。
由於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所以KPV槍身顯得非常簡潔,機匣採用鋼板製造,零件通過鉚接方式安裝到機匣上。從這點也能夠看到當時的製造工藝,後來的機槍大多採用焊接技術。而在上世紀40年代,鉚接技術依舊是製造槍械,尤其是大口徑槍械的主流工藝,在FNMAG、白朗寧M2等經典機槍都可以看到鉚接製造工藝。
輪式槍架上有三個彈鏈箱,只有右側靠後的是正在供彈的,其餘兩個都是搭車運輸的。
注意,左右兩個彈鏈箱上部的鎖定裝置形狀不同,看來博物館方面特意找了兩個細節不同的彈鏈箱進行對比展示。如果仔細看一下輪軸,就會發現輪軸是偏心設置的,可以小幅度調節火線高度。
弧形表尺,缺口照門(可調節風偏),D形握把,蝶形扳機,一切都是當時經典的機槍設計。設計師只是做了一個能夠匹配KPV槍身的槍架,滿足低火線的射擊需要。
PKP機槍發射的14.5×114mm彈藥,在5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32mm厚的垂直裝甲。這樣低火線高度的機槍,如果使用得當,完全可以擊穿當時坦克的側裝甲,是一款非常合格的反坦克機槍。
右側供彈,不可散閉式彈鏈,這兩個設計很有蘇聯槍械的傳統風格。
KPV機槍槍身設計非常成功,成為日後23mm機炮的設計藍本,23mm機炮就是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主用武器。儘管PKP機槍生產數量較少,但它的名氣卻很響亮,很多人都喜歡它這樣的古典風範。